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秦岭人文故事|风雪深山行 翁妪笑相语——雪访老秦人

时间:2017-04-03

大约1600年前,一天夜里,大雪纷飞,山阴王子猷睡醒后,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来,吟咏起左思的昭隐诗,忽然忆起了友人戴安道,于是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寻

提示:本文共有 34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每每风雪交加之时,总有故事悄然发生。

大约1600年前,一天夜里,大雪纷飞,山阴王子猷睡醒后,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来,吟咏起左思的《昭隐诗》,忽然忆起了友人戴安道,于是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寻访,经过一夜疾行,方才到达百里之外对方所在地剡县。

这就是成语“山阴夜雪”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高潮是,经过雪夜百里疾行后,王子猷终于到了戴安道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人问为何如此,王子猷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好一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写尽了文人士族们的雅趣,东晋知识分子潇洒张扬、任性放达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我没有王子猷的才华,不过徒步正沟村时,却适逢秦岭山中风雪正急,这样的特殊气候下,也令我们寻访秦岭最后留守人这件事情,充满了无尽的意境!

- 1 -

徒步秦岭正沟村时,连续路过了三四户人家,均空空如也。你能想象,一头是我们寻人时那份滚烫烫的心情,而一头则是老屋留下的那种冷冰冰的场景。

再行不远,又看见一栋老房子。屋檐下悬挂着金黄的玉米棒子,房子的大门敞开着,从窗户里伸出来的烟囱里,还冒着一点点烟。看来,这里还有人居住。

穷也好,富也好,大山里面,只要还有人家就显得有生气,即便是这样的风雪天,也能让人感到温暖。

“一帆风顺纳千祥 万象更新迎百福”。

细细的雪花,急急地飘着。风雪之中,隔着马路和小河沟,漆黑的老屋里,一个老大娘正静静地看着路过的我们。

山里鲜有人至,尤其在这样的风雪天。所以,当我们正因为遇到有人居住的房子而欣慰时,也许主人此时正纳闷路过的人会是谁?

入户的小桥没有正对着大门,而是搭在上面不远处,我们往前走几步,过了桥,准备过去看看。

- 2 -

长期独自居住的人,一整天都不必与人打交道,社会交往的能力会逐渐减弱,尤其是语言功能。

这一户人家的女主人,显然并没有想到我们会过了桥,走到她家院子里去。所以当我们走到院坝里时,大门内依然静悄悄的,先前站在屋内看我们的老大娘,此刻已转身回到屋里去。

屋檐下那根烟囱,正冒着柴火燃烧后产生的青烟。淡淡的,缥缈而清寡。

“有人在家么?”直到我们大声对着屋内喊起来,女主人方才从屋内走出来,一脸的腼腆和羞涩。

“老大娘,您好!”我们主动问好,并希望打听一下正沟村的情况。

“你们要去哪里?再往里面走,可没路了呀。”当得知我们只是徒步路过的人之后,老大娘又说道:“以前从正沟可以去镇安,可这条路,已经好多年没人走了。”

山里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山路的路逐渐荒芜无人行走。

“正沟村-93”,老大娘头顶的门牌号,静静地诉说着这里的一切。

早些时候,正沟村属于柞水县小岭公社。

据《柞水县志》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表记载,当时整个小岭公社共有4个生产大队,26个生产队,全公社才916户人家,想必这就是其中之一。

- 3 -

经过主人许可,我们走进了老大娘居住的屋子内。

屋内光线很暗,我们刚从雪地里进来,眼睛完全看不见任何东西。等到适应了屋内的光线后,才发现炉子里燃烧着柴火,屋子陈设十分简陋,不过却十分温暖。

屋内的一个角落,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视机。

“有信号没?电视机还能看不?”我们询问道。

“有电,也有信号,电视机还好着呢,能看!”老大娘小心翼翼地回答着我们。

聊熟了大约知道,老大娘今年七十六岁,孩子们在外面打工,她一个人在山中居住。

因为老大娘的陕南口音很重,我们几乎听不清楚她说的话,更多信息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仅仅看看这周围的一切,大约也知道她的情况。大概又是一位因为过不惯城里生活,只得留守老家的老人吧!

- 4 -

屋内光线实在太暗了,我们退出到院子里和老大娘继续聊天。

屋檐下,金黄的玉米棒子挂了一墙,都是今年新收获的。玉米粒很饱满,这一度是山里的主食之一。只不过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已经不再把玉米作为主食。

除了风雪和大山,周围的一切都很安静,唯有猪圈里的土猪,因为见到有生人出现,不停地来回跑动着,并发出“哼哼”“呲呲”的叫声。

老大娘拎了一桶煮熟的吃食,准备给大肥猪喂食,猪圈里的这家伙上蹿下跳,显得更欢气了。

冬至已经过了,山中早已下过初雪,天寒地冻、万物孤寂,看着猪圈里这头喂得肥肥的年猪,不用猜你也会想得到,等待它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 5 -

不远处,一根塑料水管,是从更高处的小河沟里接下来的,水管流淌不停,水盆里是一盆清冽的水。

我们进沟时,沟口还见不到雪,不过正沟村深处的气温却很低。此时,这根水管上已经结了冰,靠着水盆的边沿部分,也是一层薄薄的冰。

“就吃这个水?”冬季是枯水期,饮水是日常生活的一大难题,我们询问老大娘。

“是的,就吃这个水,从上面接下来的。”老大娘还是十分腼腆,我们问一下,她才答一下,绝不多说一句。

看得出老大娘很孤独,本想多陪她聊上几句,但虽然我们极力寻找话题,老大娘却表示听不大懂,常常不好意思地笑着对我们说道:“你们说的,我听不大懂!”

不怪她,也许也因为我不是本地人,南方口音太重的缘故吧!

因为无法深入交流,我们只得告辞,我们走远了,老人还一直目送着。

- 6 -

再往里走,地上的雪已经铺天盖地,迎面吹来的风凛冽而寒冷。

前面就是正沟村的岔道口。从沟口至此,没想到海拔才提升了几百米,山中竟然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前方左边,又是一栋老房子。

道路两侧,堆放着新砍下来的柴禾。电线杆边上,还架着一口电视信号卫星接收锅。远处老树的枯枝顶部,有脸盆大一个鸟窝。树梢上的鸟窝,孤零零地守望着这栋老房子。

耳朵里好像听见有响动,是瓢盆碰撞后发出的那种沉闷声音。风雪天里的秦岭,禽兽都躲了起来,草木也不言语,金属瓷器的碰撞划破了山里的寂静。

脚下再往前走十几步,只见老房子边上的小门里,探出一个瘦小的身影来。

这应该是一间厨房。厨房门两旁贴的红对联,和前面七十六岁独居老人那家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同样是“一帆风顺纳千祥万象更新迎百福”。

- 7 -

“老大娘,您好!忙着呢!”也许是我们嗓门太大,反倒吓到了对方,老人急急地退回屋中。

就在此时,从老房子正屋的大门内,走出来一个老大爷,看来是这户人家的男主人。

“下这么大雪,还进山呢?你们是第一次来我们这个地方吧?”老大爷口齿和思路都很清晰,一边打听着我们此行的目的,一边与我们说着家常。

风雪并没有停止,佝偻着身子穿着深色衣服的老大爷,与门上大红的对联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秦岭山中留守的老人中十分普通的一个!

“家里就我们两个人。我八十六岁了,她已快八十岁了。她在弄猪食喂猪。”当我们询问家中详情时,老大爷告诉我们说。

“孩子们都住在外面。我们年纪大了,住不习惯。城里不方便嘛。冬天烤火,没得柴烧。不像山里,到处都是……”

人总得为念家找一个理由,没柴烧是个不错的由头。

- 8 -

屋檐下倒放着一把扫帚,一个撮箕,以及一堆老大爷眷念的柴禾。

不了解秦岭的朋友常常询问,山里怎么不烧天燃气、不烧煤?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

也有人说,为什么不用电,不是通着电么?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要钱。电费这笔支出,对山里人家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那为什么烧柴?原因更简单,因为此物,免费可取,到处都是!

“强化管理,评证生育”。

抬头看老房子墙壁上,一幅老标语出现在眼前。这标语写得还算端正,不过“评”字却写错了。

《柞水县志》上说,全县开始把计划生育工作当作一件大事,广泛宣传教育,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的时间,是在1978年。看来,这标语的年纪,至少已经40年!

- 9 -

我们和主人说话的时候,一只白色的猫咪,从屋内来到门槛边,静悄悄地蹲坐下来,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们。

家猫这样的小动物有一个特性,遇见陌生人总会先躲起来,只有等与人熟悉了,感觉没危险了,它才会慢慢回到视野中来。

人与动物,因为遗传基因中的求生欲望,都是有防备心理的。

猪圈里,一头黑色的土猪,正死死地盯着我们看。

“儿唠唠唠儿……马上就来喂你们了,别叫了!”刚刚退回厨房的老大娘,此刻正从屋内走出来。她的手里,提了一桶才煮熟的猪食。

大娘一边和黑猪说着话,一边一股脑儿把猪食倒进了猪槽里。

见到主人喂食,犄角旮旯里,另一只白色的小猪也奔了出来。白猪体型比黑色那头小了许多,看来今年冬天,它并不是主角。

喂养家畜,获其肉食,其实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人在受苦受累。

“山里还有几户。你们可以去看看,左边右边都有。”辞行时老大爷告诉我们。

继续向前,走远了回望老大爷家的房子,山真高大,房子好小,四周已经白茫茫一片!

如果我和王子猷一样,是趁着夜色访问这两户人家,其情其景,会不会与唐代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述的一样: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作者简介

专业行走,著有散文集《远村行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秦岭人文故事|风雪深山行 翁妪笑相语——雪访老秦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秦岭深山开图书馆了?据说明星们都纷纷前往

秦岭深山开图书馆了?据说明星们都纷纷前往

图书馆,秦岭,书店,大山深处,朋友,海斯勒,这本书,不一样,中国,佛坪,地方,小院,捐书,木质,珙桐,精神食粮,高铁,影响,生活,告诉我,勾绘出,坂本,小红,彼得,白嵩,九道门,和村,和精,好的,布袋里

2015-01-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徒步秦岭 深山小院子里 挂满了柿饼子|百家故事

徒步秦岭 深山小院子里 挂满了柿饼子|百家故事

柿饼,淫羊藿,农村,主人家,柿子,垃圾站,路灯,小房子,房子,泡水,淘宝,玉米棒,秦岭,菜地,越来越少,房檐下,能看到,百家号,体寒,咬人,海尔,下了山,人和,传统小吃,大山里,太阳能热水器,家有,好的,山坡上,山顶上

2012-11-10 #故事会

秦岭深山 疫情期间道路解禁 山路上空气格外好

秦岭深山 疫情期间道路解禁 山路上空气格外好

嘉陵江,大山,山路,山路上,地方,天空,蜂箱,飘带,小县城,常常会,这几天,气喘吁吁,嘉陵,山下,村路,南前,大山里,我喜欢,国家,上海,主人,世界,北京,关系,公交车,光芒,前奏,农户,农具,农舍

2020-06-20 #故事阅读

秦岭深山 废弃的老房子 安静的院落 有啥故事?

秦岭深山 废弃的老房子 安静的院落 有啥故事?

房子,略阳,一侧,农村,旧房,景色,木棒,老房子,进村,山高林,得香,邓家营,农村人,小路口,好东西,我喜欢,越来越好,日程安排,破房子,移民新村,都会,人们,主人家,世界,想法,去处,人家,山城,县城,味道

2017-01-25 #短篇故事

行走秦岭:深山里的人家不是没有故事 是他们其实就生活在故事里

行走秦岭:深山里的人家不是没有故事 是他们其实就生活在故事里

故事,秦岭,杨四,主人,房子,专业,古道,对联,时候,石头,生活,是没有,是他们,生活在,场景,灯光,龙潭乡,山里的人,不能去,不舍得,如果不是,没有了,何方,堡坎,庄却,艾草,都会亮,上时,小地方,幸福家

2020-04-17 #故事大全

开在秦岭深山里的这个农家乐 别处没信号 这里竟然还有免费WiFi

开在秦岭深山里的这个农家乐 别处没信号 这里竟然还有免费WiFi

农家乐,女主人,时候,土鸡,时间,秦岭,变化,农家,骑行,专业,儿子,后院,土豆,客人,孩子,缘分,菜地,辣椒,饭菜,各大,好的,开心宝贝,主人,名字,味道,地方,大小,小河沟,峪口,房子

2020-02-09 #经典故事

在东秦岭深山里 夏季晚上老听见奇怪的鸟叫“磨斧剁错” 很渗人

在东秦岭深山里 夏季晚上老听见奇怪的鸟叫“磨斧剁错” 很渗人

牧护关,种麻,哥哥,弟弟,枕头,麻苗,叫声,农民,枕木,两个儿子,对哥,商洛,弟兄,斧头,鸟叫,子蓝,得大,洪亮,生一儿,马王沟,又生,告诉妈妈,在路上,富和,真好吃,麻地,大山深处,外来人,传说,不幸

2015-09-04 #故事大全

江南风景旧曾谙 琼枝椒兰轻相语——东吴的皇后妃子与公主

江南风景旧曾谙 琼枝椒兰轻相语——东吴的皇后妃子与公主

孙权,孙皓,孙大虎,孙坚,孙亮,皇后,孙策,吴氏,老婆,步夫人,潘夫人,王夫人,孙休,孙峻,女儿,孙小虎,母亲,徐琨,太子,徐氏,皇帝,父亲,何姬,全尚,夫人,家族,小谢,吴夫人,朱据,袁夫人

2007-03-10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