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论语 学而篇》解析:到底学什么 该如何学?最终为了什么?

时间:2017-04-05

论语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提示:本文共有 17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大家从小就开始接触传统教育,像《论语》、孔子、孟子等等,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论语》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学习经典既可以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论语 学而篇01》到底学什么,怎样学。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么?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么?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么?”

【解析】

学习可以使人成长,使人进步,使人快乐,使人睿智……关于学习的意义,谁都能说上一箩筐,“学而时习之”第一个人“学”指的是学习。那么,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是学问。很多人把学习当作知识,那么这种认识就有些偏差了。大千世界,知识海量,如果把学问当作知识,那恐怕一辈子什么都做不了了。

细读《论语》全书,我们不能发现,孔子所说的“学问”,既不是之文学水平的高超,也不是知识的渊博,而是做人做事的学问,即“做人到位,做事正确”。强调的是“学”之后的“行”。一门心思的学习知识,造就出来的只会是一些“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书呆子。

“学”之后该如何“行”呢?

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学习知识,那么该如何行?无非是在正确知识引领下,更好地做人做事。做人做事的学问不是在书斋学堂里形成学会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做事、交友、为政、经商、治家乃至穿衣吃饭、打扫卫生等这些具体的社会活动中养成的。

这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习”,即“学问的获得”。既需要上述的实践,更需要不断地反思,随时随地提醒自己改正错误与不足,提高修养。是一种行为的习得。没有持之以恒的反复磨砺,是很难形成的。所以每个人在阅读学习中得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到经验的体会,在不断的反复磨砺中得到升华,这不就是令自己感到愉悦的嘛!

再来看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李白曾有诗言:“古来圣贤皆寂寞”,一语道破了做学问的境况,要有耐得住寂寞、不怕凄凉的精神。活着的时候很有可能,没有一个人了解他,有时甚至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之后,人们才会认识到其思想的伟大价值。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圣贤也是人,身处无边的寂寞中,多么期望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千秋大业,与他谈论学问,和他有着共鸣,能够与其砥砺互进,那是何等的欣慰和快乐呀!所以“有朋自远方来”,这里“朋”可并不是指普通的朋友,而是指知己。

“远方来”也不是简单地从远地而来如此,不但是指空间上的远方,亦是指时间上的远方。“人生难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士为知己者死”从些话语中不难看出有这样的朋友从远方而来,自然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说明真正的知己很难得。

得不到别人不理解你怎么办?

处世交友都是人生要义,当以人和为乐事,“人不知而不愠”才是我们做学问为人为事的最高境界。普通人遇到困难、遭到挫败,或被人误解时,往往满腹怨气,整日怨天尤人。

而一个道德学问精深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通常会反思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会遭遇困境,自己哪些地方没有做好,该如何改进等。自持仁心,不断进德修身,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充实、圆满,并最终获得幸福快乐。所以,人的一生,关键是自知自立。自己是否幸福快乐,取决于自己,不在外人如何评价。

总结及感悟

《论语 学而篇》开篇的这几句话,并不是简单谈读书学习这么简单,而是讲如何学做人,如何做学问。学而时习,与朋友共,不为人知而不愠,就能不断增进美德,开启智慧,就能使自己的心灵获得滋养,思维得以拓展。如此,就会踏上真正的心智成熟之路,进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修成君子。

南怀瑾先生对学而时习,与朋友共,不为人知而不愠,这三话总结为读书做学问的修养,自始自终无非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大家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或见解,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如果您喜欢,请点赞关注!如果您觉得有用,请转发收藏!下回为大家分享解析其他《论语》内容。

论语译注(简体字本) ¥26京东月销8801购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论语 学而篇》解析:到底学什么 该如何学?最终为了什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论语赏析: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与朋友该如何交往?

论语赏析: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与朋友该如何交往?

孔子,国学,文化,修养,论语,爱的,主题,圣经,生命,智慧,朋友,精神,生活,论述,国学经典,来调,和发,好乐,价值观,东西,为人处事,人精,仁义,儒家,作用,内涵,君子,原则,名利,品质

2012-02-05 #经典故事

《论语》中孔子的这句话 今天看来还是对的吗?我们该如何践行呢

《论语》中孔子的这句话 今天看来还是对的吗?我们该如何践行呢

巧言令色,孔子,周忱,语言,教育,巧言,小人,江南,艺术,仁德,时候,满脸堆笑,颜悦色,这句话,人和,个人,人们,事情,图片,巡抚,论语,机巧,百姓,笔者,表情,践行,启示,不管什么,如何在,意思是

2017-11-07 #故事会

论语故事1

论语故事1

孔子,论语,礼乐制度,赵盾,人们,春秋,历史,执政者,晋国,研究,晋灵公,制度,国君,政治,春秋笔法,古人,国家,弟子,董狐,那个时代,收集整理,故事,时候,道德,生活,仁和,一本书,天命论,普通老百姓,该如何

2020-07-21 #故事阅读

好运前必有灾难预示着什么 转运前必有灾难该如何理解

好运前必有灾难预示着什么 转运前必有灾难该如何理解

灾难,好运,好的,运气不好,五行,运势,宇宙,好运来,心态,方法,风水学,阴阳,问题,运气,到来,想办法,本来是,有哪些,该如何,智玄,来查,段美,科技有限公司,万物,压力,事物,事情,关系,人生,内容

2020-07-03 #小故事

一日一则 听故事 轻松学《论语》 什么是“贤贤易色;事父母 能竭其力”?

一日一则 听故事 轻松学《论语》 什么是“贤贤易色;事父母 能竭其力”?

梁鸿,许允,妻子,新娘,父母,女儿,子夏,诸葛亮,有品,贤贤易色,感觉,相貌,纺织,孟光,桓郎,阿承丑,先生,品行,品德,夫妇,婢女,朋友,故事,时候,新房,桓范,样样,生命,衣服,有关

2020-07-21 #长篇故事

学习《论语》(第一章)师生之间的对话

学习《论语》(第一章)师生之间的对话

孔子,原文,子曰,君主,夫子,人与人之间,关系,原则,君子,父母,父亲,真理,交往,子夏,子贡曰,富贵,该如何,言而有信,价值观,仁爱,协议,朋友,方法,标准,贤德,才是真正,服从于,于子贡,其诸,斯为美

2020-05-10 #故事大全

论语学而篇第21 22小节人而无信

论语学而篇第21 22小节人而无信

孔子,孔子说,兄弟,小车,子曰,人而无信,大车,政治,尚书,百姓,牛车,靠什么,子奚,凤麟,施於,於兄弟,孔曰,施于,多牛,下人,个人,佐证,兄弟姐妹,品德,变速箱,政道,孝敬父母,宝宝,政事,怎样才能

2007-05-22 #经典故事

青商管理学院论语班·Day1·学员所获·学而篇·1

青商管理学院论语班·Day1·学员所获·学而篇·1

论语,孔子,孝敬父母,学而时习之,巧言令色,仁爱之心,子曰,个人,君子,智慧,孝弟,意义,时间,朋友,知识,问题,好的,不了解,传统文化,学什么,人生,兄长,内心,学习班,导师,平常心,态度,才能,系统,经典

2015-10-2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