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抗疫战里的心理疏导故事① “在公卫中心 我为这位患者提供了5次心理疏导”

时间:2017-04-25

心理疏导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6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仍在继续。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平台与高校心理系等机构,聆听医生、专家与志愿者们讲述一个个关于心理干预的故事。战疫中,无论是在一线直面病魔的医患,还是每位普通市民,或许都能从这三例个案扫描中获得一份“心理处方”。

这些日子,刚刚结束了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2周工作,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沈一峰医生依旧留在院内接受统一隔离。在这里,他主要有两项任务:为患者提供精神科会诊,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援助。2月17日,上海天气晴冷,刚刚完成查房的医生告诉沈一峰,患者们久违地拉开了窗帘。

查阅数据不难发现,连日来上海有大批患者治愈出院——2月14日,28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痊愈出院,15日有34例、16日有16例、17日又有21例……“出院患者数量增加,对尚留在病房内的患者也是一针强心剂。”沈医生说,疫情来袭,当医患携手对抗病魔时,精神科医生要做的就是尽量为他们驱散心头的“病魔”。

也正是17日,沈医生有位熟悉而陌生的“新朋友”王女士也出院了。2周间,他为王女士先后提供了5次心理干预。治疗期间,她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一次和患者见面:“她没戴口罩冲过来就要拉我的手”

2月2日,沈一峰与同事二人抵达市公卫中心接受防护培训,分管三栋病房的心理干预与疏导工作。“现在市民对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干预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甚至有患者会主动向负责治疗的医护人员提出,请我们查房时去看看他们。”沈医生说。

7日上午,例行查房前,王女士的负责护士找到了沈医生,“患者情绪有明显波动,表现烦躁,同病室的病友说,昨晚她整夜都没睡好,一会儿起来,一会儿躺下,害得我们…”然而病历记录上,王女士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为何突然在情绪上出现了巨大变化?

原来,王女士和丈夫同为此次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虽然不住在一个房间,但之前每天保持着手机联系,彼此倒也算放心。然而,6日王先生的情况突然急转直下:从轻症病房转入重症病房,直接进行了插管治疗。尚不知情的王女士在发给丈夫几条消息均石沉大海后,不由得心慌起来: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本次疫情带来了两个很特殊的问题:第一,由于家庭成员聚集性感染病例多,亲属很容易同时承担着患者、患者家属的双重角色;第二,若在平时,医疗机构可及时通畅地与患者家属进行患者的病情沟通,但传染病、隔离病房等因素的限制,让这一切变得无法及时。”沈一峰解释,在市公卫中心,轻症与重症患者住在不同大楼,医疗团队间也无法随时互通,因此在王女士急切想了解丈夫病情时,只能得到“病情恶化”“气管插管”等少量信息。

“我踏进病房的一瞬间,她就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沈医生还记得,没有戴口罩、满脸写着焦躁的王女士直直从床边朝门口冲过来,甚至想拉他的手。“由于传染病的隔离要求,我只能赶忙避开,请她保持一段距离。”他苦笑道,第一次见面的15分钟内,几乎12分钟都是王女士在倾诉,“但通过她的不断描述,我发现她焦虑烦躁的源头来自信息沟通的缺失。”

通常两天进一次病房的沈一峰为王女士提供了抗焦虑和助眠药物后,答应她还会再来。“我得做足功课,除了安慰性言语外,必须触及患者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不能隐瞒坏消息,突发灾害时该如何“好好说”?

回到医生办公室后,沈医生立即联系了分管重症病房的同事。每晚7时,来自精卫中心的他们都会召开固定微信会议,互通有无。“在特殊时期,救治需要会诊,心理干预也需要联手合作。”托同事了解了王女士丈夫的病情后,沈医生才知道,在插管治疗后不久,他的病情急速恶化,很快用上了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这意味着,王女士设想的最坏情况没有发生,但病情的确较之前严重了很多。”沈医生面临着在突发灾害中最典型的心理干预问题:如何将坏消息传递给患者?

“告知的前提是不能隐瞒。”他告诉记者,重症病房传来消息,万幸的是,王先生除了肺部功能恶化外,其他器官系统功能仍较稳定。“我尝试着从这个切入口开始向她解释目前的情况。”第二次交谈中,沈医生时刻观察着王女士的微表情,当得知丈夫性命无虞时,她终于松了口气,可又对ECMO产生了极高的关注度,“用了ECMO还有救吗?”

第三次见面时,王女士似乎已经平静接受了现状,但沈医生知道,她的内心依旧焦灼挣扎。“尽管生病是坏事,但目前,上海最顶尖的医疗团队在照护他,多学科联合的专家组每天视频讨论每一例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ECMO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技术之一,治疗产生的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承担。”他仔细地为王女士分析了现状。

又过了2天,沈医生如期再次来看望这位重点患者。据悉,2周内他共为20余名重点患者提供了多次心理干预,“比起普通患者一次性的干预,这些患者大多有更明显的焦虑、抑郁或其他问题,需要随访多次。不仅在上海,各地精神科医生目前碰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患者对于同样被感染的家属、亲友产生了自责、无助、焦躁、悲伤等负面情绪。”那么,除了传达信息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给患者“提要求”,助其更快走出阴霾

第四次见面,听完倾诉和介绍完丈夫的现状后,沈医生给王女士提出了“要求”。“我们不能放任她持续陷入新一轮在等待未知时的焦虑。”他直截了当地告诉王女士,“你现在最需要做的是配合治疗,无论未来发生什么,你都将是他最坚强的后盾,你自己康复了才能帮他度过难关。”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安慰。沈医生说,从最初几乎每一句对话都以“我老公”开始,逐渐到以“我”为主,患者需要将注意力重新回归自我。“丈夫——ECMO——自己”,沈医生说,当她对自己的情绪有所觉察,理解了问题的源头,并有所行动时,对整个事件的负面情绪就会缓解不少,进而走出内心枷锁,对治疗有益。

最后一次见面时,王女士告诉他,自己明天就出院了。由于治疗期间多数时候只能呆在自己的病室中,许多患者宁愿关上灯、拉起窗帘,主动隔绝外部的世界,而那一天,沈医生久违地从这间病室看到了窗外郁郁葱葱的绿色。“一切都会变得更好的。”走出病房后,他转身又挥了挥手。

基于心理干预的伦理原则,除非患者要求,出院后医生不再追踪这对夫妇的进展。但沈一峰说,此次新冠肺炎期间,这样的案例很多。“亲属聚集性、传染、隔离”,这些特殊的标签,让这场战疫中的心理战或许打得更为艰难。“我们希望,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寻找身边的精神科医生倾诉困惑,尽早介入,或许将为他们提供更多有效的支持。”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黄杨子 文字编辑:彭德倩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抗疫战里的心理疏导故事① “在公卫中心 我为这位患者提供了5次心理疏导””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疫情的特殊记忆:宅家 隔离 核检 有人线上为患者做心理疏导 有人封城前奔赴武汉推

疫情的特殊记忆:宅家 隔离 核检 有人线上为患者做心理疏导 有人封城前奔赴武汉推

疫情,医院,唐伟,武汉,患者,口罩,王济,心理医生,核酸检测,公司,检测,北京,电话,程骏,设备,华夏时报,互联网医疗,急救中心,消毒设备,人们,互联网,记者,行业,防护服,需求,服务,中国,人员,仪器,平台

2008-02-22 #小故事

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心理疏导方案印发

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心理疏导方案印发

患者,肺炎,群众,需求,心理疏导,吴佳佳,卫健,公安部,中国残联,司法部,民政部,北京,全国妇联,人数,记者,国家,坐席,基层,家庭,实际困难,建议,心理,心理咨询,志愿者,明确提出,方案,措施,情况,政策,每半年

2020-01-19 #故事大全

心理疏导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短视频之二:社区篇

心理疏导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短视频之二:社区篇

疫情,社区,防控,心理疏导,上海广播电视台,中心,短视频,责任编辑,市委宣传部,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央,专家,市委,决策,家长,市民,建言,干部,心理,心态,心怀,情绪,涵育,来源,日记本,搜狐,病毒,纪录片,纾解,视觉

2020-08-30 #长篇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印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印发

患者,心理疏导,肺炎,服务,疫情,信息,心理健康,防控,社区,热线,心理,基层,机制,心理干预,卫生健康,心理服务,工作,全面康复,常态化,资源,重点,问题,指导,危机干预,服务团队,乡镇,做法,平台,情况,社会工作者

2017-09-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印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印发

患者,心理疏导,肺炎,服务,疫情,信息,心理健康,防控,社区,热线,心理,基层,机制,心理干预,心理服务,工作,全面康复,卫生健康,常态化,资源,重点,问题,指导,危机干预,服务团队,乡镇,做法,平台,情况,社会工作者

2018-05-19 #故事阅读

广东首批心理援助医疗队出发武汉 将为战役一线医患带去心理疏导

广东首批心理援助医疗队出发武汉 将为战役一线医患带去心理疏导

...附属第三医院,云上,广东省人民医院,第三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和心

2007-04-21 #经典故事

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的通知

患者,心理疏导,肺炎,服务,疫情,心理健康,信息,社区,防控,热线,卫生健康,心理服务,基层,心理,机制,常态化,心理干预,乡镇,情况,资源,重点,问题,工作,指导,领导小组,全面康复,医疗卫生机构,危机干预,服务团队,等部门

2017-12-21 #短篇故事

战疫情心理疏导故事之五

战疫情心理疏导故事之五

阳先生,心理,团队,患者,隔离,内心,蔡庆,心理咨询师,学会,疫情,故事,观察期,社会心理,过几天,荆州市,个人,医生,国家,形式,病魔,肺炎,经历,老师,交流,凭什么,医生说,心理疏导,师说,师赞,常务理事

2020-06-12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