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春秋时期晋国两位王者 干了两件大事 留下两则成语

时间:2017-04-26

唇亡齿寒说的是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去消灭虢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看出其中有阴谋,以唇齿相依的道理劝谏虞侯拒绝借道,被虞侯驳回

提示:本文共有 17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成语“唇亡齿寒”和“退避三舍”均出自春秋时期,涉及的历史人物分别是晋献公和他的儿子晋文公。

“唇亡齿寒”说的是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去消灭虢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看出其中有阴谋,以唇齿相依的道理劝谏虞侯拒绝借道,被虞侯驳回。结果晋国灭掉了虢国,回兵的路上又把虞国也消灭了。而“退避三舍”说的是晋文公率军与楚国城濮大战,因当年流亡楚国时曾经受到照顾,所以开战即全军撤退,看似还了人情,同时也诱敌深入,一石二鸟之下把楚军杀得大败。晋文公从而一举奠定胜利,并借机上位,凭借实力借势周襄王的信任,在践土这个地方召集诸侯国歃血会盟,继齐桓公之后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二位。

《千字文》中第73句:“假途灭虢,践土会盟”,说的就是这两则典故。而且承接了前一句“晋楚更霸”的内容。短短几个字,既顺延了历史的发展,又要提及其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还不能和其他的字重复。不得不感叹《千字文》这部奇书的难能可贵,可谓是字字凝练。读起来琅琅上口,同时展开华丽的历史画卷。

习之堂邓石如篆书千字文描红宣纸小篆毛笔书法入门字帖临摹包邮¥52淘宝月销1购买

更有意思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对邓石如小篆《千字文》这篇书法作品的学习,以篆为媒解读汉字的文化含义,同时临摹书写体会篆书的唯美线条。所以下面我们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每个字单独拿出来品一品。

【假】

《说文》的解释为:假,非眞也。从人,叚聲。“叚”是“假”的本字。金文字形由石崖和上下两只“手”组成,本义为借助他人之力攀上悬崖。当“叚”成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在字形左边加“人”以表原义。后来“假”也被用来表示与“真”相反的含义。

【途】

《说文》中没有途的解释,《玉篇》的解释为:途,路也。甲骨文字形由“余”(简易的茅屋)和“止”(停、歇)组成,本义为旅客在途中进入旅店歇息。通“涂”,表示水路旅程。篆文多用“涂”加“土”的组合:塗,强调艰辛泥泞的路程。邓石如小篆《千字文》中,用的就是这个写法。现在“途”的偏旁“辶”,原本写作“辵”,是走走停停的意思。在《说文》中是有这个部首的。

习之堂说文解字建首篆书描红描灰宣纸书法入门字帖临摹体验装包邮¥32淘宝月销1购买

【灭】

《说文》的解释为:滅,盡也。从水,烕聲。金文字形由“戌”(战乱)与“火”(火灾)组成,本义指战乱和火灾是毁灭性的灾难。篆文添加“水”,增加了水灾的危害。简化汉字只保留了火和上面那一横,强调“熄火”的含义。

【虢】

《说文》的解释为:虢,虎所攫畫明文也。从虎寽聲。金文字形由“寽”(抓持)和“虎”组成,本义是老虎爪印的痕迹,引申有猛烈的含义。“虢”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名。

【践】

《说文》的解释为:踐,履也。从足戔聲。篆文字形由“足”(征伐)和“戔”(戈戟相叠)组成,本义表武力征伐,相互残杀,引申有实践、践行等含义。

【土】

《说文》的解释为:土,地之吐生物者也。甲骨文字形为地面上有一符号表示土墩,金文将代表土块的符号变成实心的菱形,小篆字形又将其变为“十”,写作“土”。本义为土壤。

【会】

《说文》的解释为:合也。金文字形上下由“合”和中间表食物的符号组成,本义是用带盖子的容器中把主食和菜肴混合在一起进行蒸煮。引申有聚合等义。篆文字形把“合”的“口”写成“曰”,中间表食物的部分调整较大,字形变为“會”。简化字的“会”,字形参照了草书的写法。

【盟】

《说文》的解释为:盟,殺牲歃血,朱盤玉敦,以立牛耳。从囧,从血。甲骨文字形由“囧”(明的略写,公开)和“血”组成,本义是共同饮下融合了彼此鲜血的酒水,立下结交誓言,如结盟,同盟。金文字形用“朙”代替“囧”。篆文用“皿”(盛器)替代“血”。邓石如小篆《千字文》中,用的是“囧、血”的组合,让这个“盟”字的形态,显得有点“呆萌”,写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

桃园结义,史上最有名的歃血为盟

这八个字里,有的字形态和含义基本没什么变化,比如“土”,有的字如今已经看不出原来的形态和含义,比如“会”,也有的字因为常用,所以被简化了很多,比如“灭”,也有的字不常用,还保留了原有的大部分形态,比如“虢”。从汉字的演变中,见证历史的兴替,见证文化的变迁。

“灭”字的手绘插图

这里是习之堂,我们用【说文习篆《千字文》】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读好书,写好字,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这段趣味十足的文化之旅!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春秋时期晋国两位王者 干了两件大事 留下两则成语”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春秋时期 和晋国有关的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 和晋国有关的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成语故事,晋文公,诸侯国,晋国,霸主,齐桓公,中原,历史,成语,春秋,有关,三家分晋,历史故事,任中原,居南,秦穆,赵衰,公和,战争,人物,一战,中国,典故,公族,分布图,函谷关,内乱,历史背景,地学

2020-05-13 #故事大全

春秋时期 和晋国有关的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 和晋国有关的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成语故事,晋文公,诸侯国,晋国,霸主,齐桓公,中原,历史,成语,春秋,有关,三家分晋,历史故事,任中原,居南,秦穆,赵衰,公和,战争,人物,一战,中国,典故,公族,分布图,函谷关,内乱,历史背景,地学

2020-05-29 #长篇故事

春秋时期 和晋国有关的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 和晋国有关的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成语故事,晋文公,诸侯国,晋国,霸主,齐桓公,中原,历史,成语,春秋,有关,三家分晋,历史故事,任中原,居南,秦穆,赵衰,公和,战争,人物,一战,中国,典故,公族,分布图,函谷关,内乱,历史背景,地学

2020-06-29 #短篇故事

春秋时期 和晋国有关的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 和晋国有关的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成语故事,晋文公,诸侯国,晋国,霸主,齐桓公,中原,历史,成语,春秋,有关,三家分晋,历史故事,任中原,居南,秦穆,赵衰,公和,战争,人物,一战,中国,典故,公族,分布图,函谷关,内乱,历史背景,地学

2020-06-30 #小故事

春秋时期 和晋国有关的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 和晋国有关的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成语故事,晋文公,诸侯国,晋国,霸主,齐桓公,中原,历史,成语,春秋,有关,三家分晋,历史故事,任中原,居南,秦穆,赵衰,公和,战争,人物,一战,中国,典故,公族,分布图,函谷关,内乱,历史背景,地学

2020-09-03 #长篇故事

举仇举子:成语故事春秋时期 晋国贵族之间权力斗争十分激烈 范宣子赶跑了他的外孙栾

举仇举子:成语故事春秋时期 晋国贵族之间权力斗争十分激烈 范宣子赶跑了他的外孙栾

范宣子,栾盈,外孙,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权力斗争,晋侯,羊舌,祁奚,举子,同党,任中军,祁午,解狐,仇敌,儿子,作业,历史,大夫,用户,关联,告老还乡

2020-05-26 #短篇故事

举仇举子:成语故事春秋时期 晋国贵族之间权力斗争十分激烈 范宣子赶跑了他的外孙栾

举仇举子:成语故事春秋时期 晋国贵族之间权力斗争十分激烈 范宣子赶跑了他的外孙栾

范宣子,栾盈,外孙,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权力斗争,晋侯,羊舌,祁奚,举子,同党,任中军,祁午,解狐,仇敌,儿子,作业,历史,大夫,用户,关联,告老还乡

2020-05-28 #故事会

春秋时期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成语故事

魏国,秦国,智伯,赵襄子,赵国,孙武,张孟谈,平原君,毛遂,邯郸,军队,战国,晋国,楚国,韩康子,安厘王,廉颇,楚王,蔺相如,齐王,魏军,训练,晋阳,柴草,秦军,魏王,孙膑,晋定公,田忌,苏代

2020-06-29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