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道德经解读: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 不善人之所保”

时间:2017-04-26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

提示:本文共有 11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名家解读】

任继愈先生认为,这一章讲“道”的好处与用处。“道”好人离不了它,不善人也离不了它。如果把“道”来作为礼物,那应该是最贵重的。比驷马、拱璧贵重多了。因为有了“道”,有求即能得到,遇到灾祸也不免灾,所以“道”最被天下人看重。

高亨先生说,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论及政治论。大意是说:道是万物的主宰,人们的法宝,任何人遵循这个道,则“有求以得,有罪以免”。统治者遵循这个道,则可以使恶人化为善人,国家就治了。

【个人体会】

这段经文旨在说明道是天地间最值得人们重视、保有的东西。它是万物最根本的原理 ,善良的人珍视它,以它为至宝。不善良的人保有它,可以弃恶从善,走向正道。人们都向望荣华富贵,位及天子三公,出入乘驷马,怀拱璧,也比不上道更值得珍视。人生在世,什么东西都可以抛弃,唯有这道不能舍弃。这是从侧面描述道的重要性,并没有从正面解释道何以重要。

道何以值得如此珍视呢?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以治天下,天下将自定。这就是说,道有治平天下的神奇功用,如同武侠小说里的神兵利刃,得到它就能成为天下的主人。

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不能节制诸侯。其实,诸侯力政,先是诸王争霸,然后是残酷的兼并战争。所以,那个时代的思想家,都以治乱救世为己任,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方案。而且都宣称自己所提供的救世方案最好,只要侯王愿意采用,我就可以保证实现消除战乱,使天下重得太平清静的目标。

孔子认为,周制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天下所以大乱根本原因是背离了周道。只要人人向仁,克己复礼,就一定能实现治平天下的目标。墨子讲兼爱、非攻,指出只要统治者以兼相爱、交相利的政策治天下,天下就不会发生大国攻小国,大家乱小家,强暴寡,诈谋愚的情形了。孟子则认为,统治者只要不务农战,而实行仁政与惠民的政策,天下就能太平了。

老子讲无为,他所谓道就是以无为法则来治理天下。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无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才是治理天下最好的法则。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为了说服侯王采用自己制定的政策,他总要将它们夸耀一番。

【试译】

道是万物的主宰,善人视之如珍宝,不善的人藉此而得以保全。美好的言辞可以获取人们的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博得人们的赞誉。那么,不善的人为何还不尽早抛弃其恶!虽被立为天子,并置三公六卿,出入则玉壁在先,驷马在后,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也不如保有此道。古人之所以珍视这个“道”的理由何在?不就是因为它能使有求必应,有罪可免吗。正是因为这些,我才认识到天下人为什么都以此“道”为贵。

参考资料:

《老子绎读》 任继愈 著

《老子译注》 高亨 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道德经解读: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 不善人之所保””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子与《易经》:从三易角度感悟《道德经》

老子与《易经》:从三易角度感悟《道德经》

易经,老子,规律,人们,事物,六爻,思想,含义,命题,过程,道德经,阴阳,发展,道家哲学,老子说,其道,王阳,简至易,在此基础上,三生万物,固强,周易,万事万物,万物,世界,世人,主张,东升,事情,乾卦

2007-04-26 #短篇故事

老子的道家 为何说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的道家 为何说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母兔,三生万物,老子,兔子,老乡,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小说,小兔,有一次,年有,了房,我喜欢,朋友,东西,个人,小兔子,市场,时间,数字,拙见,疑问,看法,评论,道场,默默地,长肥,雕像,交流

2019-05-03 #长篇故事

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命,老子,万物,过程,道冲,常态,物质,状态,老子说,世界,人生,功效,道德经,天下,地带,成就,方法,能量,规律,重心,在道,不道早已,告诉我们,孔德之容,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知常曰明,生命载体,载营魄抱一

2010-04-14 #经典故事

道德经:老子思想中的无和有

道德经:老子思想中的无和有

老子,物质,生命,量子,方法,能量,车轮,变化,有无相生,玄之又玄,万物,临界点,世界,地方,宇宙,差异,状态,物性,粒子,规律,高下,更便宜,老子说,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喻象,发现了,崖上

2017-11-10 #小故事

《道德经》其一 老子谈论“道” 其为中华文明之根本

《道德经》其一 老子谈论“道” 其为中华文明之根本

老子,思维,非常道,道德经,有人说,万物,文明,状态,是一部,中华文明,人心,事物,智慧,名称,周边,方法,经典,社会,表面,规律,说法,辩证法,顺其自然,发展,另一个,尹喜,明义,道可道,若想,在运

2017-07-17 #短篇故事

《道德经》:作为人 何为正确?老子用21个字 做出完美回答

《道德经》:作为人 何为正确?老子用21个字 做出完美回答

道德经,老子,孩子,万物,循环,人生,时候,运动,合道,周期,意思,生命,经历,规律,魅力,生活,反者道之动,大智慧,弱者道之用,很多人,是循环,有生于无,老子说,都应该,马云,下白,中国文学,人和,最核心,读一

2012-07-08 #故事大全

老子的思想:为什么说有生于无 道是根源|百家故事

老子的思想:为什么说有生于无 道是根源|百家故事

老子,房屋,道德经,人类,器具,事情,基础,本体,季先生,但是也,如果把,无为无不为,潜在力,百家号,盖成,三生万物,创发,百味人生,文章,主张,万事,万物,中举,人民,价值,哲学家,关系,例子,作用,全套

2015-07-23 #长篇故事

老子留下《道德经》后 得道升仙之地不是东海吗 为何去西方?

老子留下《道德经》后 得道升仙之地不是东海吗 为何去西方?

老子,周穆王,穆天子,西王母,周穆,传说,西游,所以说,东海,万物,传统观念,函谷关,历史,地位,权威,瑶池,祸福,精神,蓬莱,黄帝,去寻找,关君,周夷王,史叔兴,始基,应是,秦始皇,郑申,那道,闵子马

2012-01-29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