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徐峥:不想当导演的演员不是好监制

时间:2017-04-30

这其中的滋味,今年的徐峥可能感受最深

提示:本文共有 84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中国人有两句话看起来挺矛盾的,一句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另一句是“五个指头伸出来还有长短”。这其中的滋味,今年的徐峥可能感受最深。

距离上一部执导的影片《港囧》上映已经3年了,徐峥今年频频亮相,都是因为还有他监制的年轻导演的作品。从年初开始,就有《幕后玩家》《超时空同居》,还有刚刚开始点映就破了票房纪录还口碑炸裂的《我不是药神》。不同的项目,投入的精力和感情是不是一样多?只有徐峥自己知道。但恐怕绝大多数看过《我不是药神》的观众都会和我一样,愿意相信他为这部电影倾尽了心力。

徐峥说这是他从影以来最好的一次表演。演员和作品之间,也是讲缘份和相互成就的。事情的源起,是宁浩发现了这个故事,他问徐峥,你愿意来演吗?看完剧本,二人一拍即合,一个演、一个导。临到了开机之前,宁浩告诉徐峥,导演换了,是个年轻人,叫文牧野。原本宁浩心里不踏实,怕徐峥因此改变了心意,没承想,看过文牧野改写过的剧本,徐峥更加笃定了。于是,两个人一起当了这个项目的监制。

《我不是药神》讲了一个中国英雄的故事。这英雄是传奇的,却也是土生土长在中国社会现实里的。故事的原型是一个慢粒白血病患者,在治病求药的过程中,他帮助了许多患者,被病友们称作“药侠”。电影里,男主人公的“病”不再是生理疾病,从一亮相,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市井小人物,自私自利才是他性格里的病。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现实的困顿中歪打正着地做起了求药救人的事业,并最终实现了内心的成长,向着善良与希望的方向追寻。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Dying to Survive,如果再用中文翻译过来,或许也可以叫“渴求生存”。这样一个故事,在当下中国的创作环境中并不容易,或许应该说,敢把它拍出来的人就是英雄,它能够上映就是传奇。电影里的许多问题,在过去的创作中已经被人们规避了太久了——法大于情的时候,正确的选择是什么?社会的规则面前,生命的尊严是什么?对于这一切,徐峥给出了他的解释——慈悲。他说,这是东方文化里的特有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让他被这个故事和人物打动。在如此正能量的故事里面,创作又因何要自缚手脚呢?因为这部电影,他第一次感受到作为电影人的尊严。

他确实是一个执着的表演者,表演上瘾。他说,这些年之所以在表演之外还涉足导演、监制、投资人等环节,最终也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表演机会。因为演员的话语权终究是有限的,可能你有自己倾心的角色,却未必能够得到,而溯源至项目的源头,做了监制或者导演,自己可以选择的表演空间也就大得多了。

但也许是年岁渐长,也许是资历渐深,他开始越来越乐意于站在年轻导演的背后。他深知年轻导演入行时身处的困境,投资方没有信任感,要么找不到项目,要么找不到钱。于是,他索性把自己的“明星”身份亮出来,一边给投资方安全感,一边也给年轻导演排解创作之外的干扰。他要做的,就是让优秀的年轻导演早一点发光。

他说,真正的演员永远是站在角色后面的。真正优秀的电影人又何尝不是?在做过了演员、导演、监制和投资人之后,他越来越明白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创作者,自己的创作也是有起有落的。回到做电影的的初心,这或许正是一个电影人的中年不惑。

第一次感受到作为电影人的尊严

刘阳:您跟宁浩导演的搭档观众都很熟悉,但两位一起作为一部电影的监制还是第一次,这是什么样的机缘?

徐峥:宁浩导演发现了这个题材,他跟我说:“这个故事太好了,你来不来演?”我说:“你拍我就演。”隔了一段时间他说他发现了一个年轻导演,叫文牧野。我说,这位年轻导演我知道,电影节的时候,我看到过他的一部短片,我认为他的影像风格可能更适合拍这个故事。于是我们就一块儿帮助他,老宁在前面负责剧本方面的推进、剧作结构的调整、人物的设置等等;我读剧本、参与拍摄,拍摄后期在宣传和发行的时候贡献一些自己的点子。我们俩这样来分工做这部戏。

刘阳: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徐峥:首先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一个慢粒白血病的患者,购药的过程中救了很多人,病友们都叫他“药侠”。我们的艺术创作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把我的这个人物塑造成为一个市井的小人物,这个人物一上来的时候身上有很多缺点,但是在拯救他人的过程中他完成了自救,在故事终点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整个事件正向的发展,看到故事释放出的正能量。

刘阳:前不久的全国院线看片会上,您说您把自己从影以来最好的表演献给了这部电影。您觉得这是出于对这个故事和人物的认同,还是这么多年来您表演水平的一次自然跃进?

徐峥:在院线对推荐这个电影,当然是要把它说到最好,其实最终的评价一定是来自观众的。但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觉得难得碰到这么好的现实题材,就是在一个真实的现实语境里面,我们的故事主题呈现的是一种关怀,是一种温暖,是一种人性的力量。电影的最后呈现出来的希望,这是我从影以来从没没有遇到过的。

这个故事不光塑造了男主人公,它还塑造了一个群体,我们能在故事里看到我们的国家在这个时代发生了很多变化。筹拍的过程中,我们整理了很多病人和家属的照片,他们身上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这非常触动我。但电影不能只是把这些照片机械化地罗列在观众面前,否则观众感受不到其中的温度,我们要透过一个人物去传递,让我们的观众相信国家对于人的关怀是有温度的。

我有幸可以承担这个人物的塑造,我觉得其实是很有尊严的一件事,不管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还是作为一个电影人、一个创作者,我都觉得非常自豪。我以前演过很多喜剧电影,你完成了一个娱乐层面的工作,观众来消费了,获得了这份娱乐,大家的收获都是欢乐开心。但这次我做路演的时候,我第一次感觉到作为电影人被观众赋予的一种尊重,就感觉到你做了一个好的电影特别有尊严感。观众看完这个电影后是沉默的,但是他们心里获得了力量和温暖,我相信他们有很多话想说。

我觉得从电影层面来讲,我们的观众太需要看到中国的英雄了,而不是在外国电影里看他别人的英雄。我们需要一个平民的英雄,这个形象可以是不完美的,但是他在事件的进行中会投射出人物的弧光。比如在这部电影里,拿一个特别东方的词来讲就是慈悲心,这是特别有力量的。

后来我在想,为什么观众看完这部电影会哭,我想是因为这个故事里没有任何道德绑架,从这个人一出现,大家就完全相信他。他是一个有缺陷的人,面对生命的无常,他的内心被激发起人性当中的一点点善意,这点善意再不断地被放大。在整个过程中,从来没有一个人指他着他的鼻子说应该怎么样。那一点点善意其实在每个观众的心里,故事演进的过程中,观众自己心里的慈悲心也在不断放大。最后当这个人物获得赞美和尊重,观众也同样获得了赞美和尊重,所以他才会被感动。

真正的演员永远躲在角色身后

刘阳:为了演这个角色做了哪些准备?

徐峥:我们把这个电影的地域性定得比较具体,这样观众可能会更有代入感,电影一开始用了一些上海方言,但我们其实还是希望作品整体来讲是主流的,可以让更多观众有代入感的。

我生活中其实还是能够观察到很多普通的人,包括医院里的人,谁家里没有个生老病死,谁没去过医院呢?所以还是有一些经验的累积的。表演的时候就是把这些经验都调动起来。

这个角色最大的难度是前后的转化,这个一开始自私自利的小人物最后怎么呈现出英雄的气质,要实现这个问题其实挺难的。后来跟导演商量,在赋予他一些行为之外,还做了一些造型上的变化,并没有做太多演技方面的东西去刻意表现。这个人更多的时候是处在比较虚弱的状态,他的行为已经是一个英雄,在这个时候我觉得越低调,别人才会越认可他。

刘阳: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部电影里的演员不是传统意义上说的“粉丝流量”很大的演员,但是观众对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这样的演员组合非常期待。作为电影的监制,在选角的时候您给过什么建议吗?

徐峥:从一开始我就和宁浩、文牧野商量,我们要选对的演员,不是以其他的纬度作为参考的标准。当然,其他的标准也是一种标准,但是对于这个戏,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一群专注于表演、专注于角色、专注于自己专业的一群真正的演员。

真正的演员是什么意思?真正的演员是你自己的身份其实是永远躲在角色后面的。在拍摄的过程中,王传君为了减肥,每天跳4000个绳,后来跳8000个,为了演出人物自杀前那场虚弱的状态,他连续两天都没有睡觉。谭卓为了电影里那几秒钟的钢管舞,练得脚上都是伤。

这是一种敬业的态度,这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早应该普及。其实每个演员都应该是这样工作的。我们所有演员都有一种创作的热情,就是当我们进到这个剧组就回归到了我们作为演员的初心,这个过程很享受。

包括我们的群众演员,我们的副导演为了找到长得像病人的群众演员,付出了很多努力,对他们加以培训,给他们塑型。有一场戏是我在医院里给我爸爸开药,我们的副导演跟群众演员说,现在你的女儿生病了,要在四楼做手术呢,得的是什么病,你现在去帮他拿药……每一个人都具体到了这种程度。医院里面每个人都带着自己角色的使命。我自己看电影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被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感动的,那是众生的面孔。

刘阳:文牧野是年轻的80后导演,在这个行业里有一个说法,如果导演太年轻,而演员又资历很老,可能会出现导演在现场驾驭不住演员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我不是药神》的现场出现过吗?导演和演员之间是如何沟通的?

徐峥:文牧野是非常成熟的导演,他虽然年轻,但现场控场能力却很成熟,包括对整个剧组状态和气氛的调度,宁浩导演到我们剧组来的时候,就非常羡慕我们的创作氛围。在这个组里,所有演员对表演都有一种共识,所以我其实在现场是很享受地去做单纯的演员。我们这里不存在大牌的问题,没有人迟到,我们臣服于所有的工作人员,而我认为这是一个健康的剧组应有的东西。

现在有的演员的不良风气让人们对这个行业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比如有人说演员出门就会有很多助理、会很大牌,或者说迟到是你的一种是特权,但在我们这个组里不是这样子的。我们的演员为了接近角色,每天和病人坐在一块,化上妆以后都希望最好让人辨认不出来我们是演员,我们是在模仿生活而已。群众演员不见得比我们渺小,他们很了不起,他们反反复复在那里演,他演他的部分,我们演我们的部分,大家是一样的。其实演员就是应该以这样的一个态度,或者以这样一种修养来工作,这个修养你的职业必备的,是你为电影服务的一部分。

刘阳:作为演员也好,导演也好,您都用什么方式来拓展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徐峥:首先是阅读,然后就是借鉴生活经验。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阅读和体验的机会,问题是你能不能在创作的时候把那个东西做一个翻译,能不能产生联想和代入。当你去构思一个电影的时候,你能不能想到一些可以作类比的经验,这是一种能力,创作越多,这样的训练越多,这种能力就会变得越强。

这不是是否敏感的问题,而是是否能真正面对的问题

刘阳:这部电影的题材相对来说是过去的中国电影没有触碰过的,法与理、法与情之间的边界,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等等,其实这些都是相对来说比较敏感的。这样的题材可能对很多创作者来说是不敢碰,甚至不敢想的,您和宁浩导演当时是怎么下定决心来做这么一个项目的?

徐峥:因为我们相信真正的正能量,我们要看整个事件的走向是否传递出善意,是否传递出慈悲心,是否可以给人温暖和关怀,是否可以看到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

我们国家为老百姓做了太多的实事,我觉得我们不能无视社会取得的进步,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故事,把它发酵起来,呈现出来。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整个创作的班底,其实都是真正站在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的,我们真的相信国家在方方面面好起来了,强起来了。所以这其实不是是否敏感的问题,而是我们是否能够真正面对的问题。

文艺作品其实有三个层面的属性,一是满足老百姓娱乐层面的需求,事实上很多电影已经做到了,但是我们好像忽视了观众另外两方面的需求,一是对文艺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一是文艺作品对更普遍的人性的关注。我们拍这部电影,也是想让同行们相信,我们可以拍出这样的电影。

刘阳:是不是可以说,拍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进步,说明中国电影开始关注一些真实的社会议题,我们的国家更加自信了,我们更愿意通过反观自我来促进自己的进步。

徐峥:我完全同意,真正的那种自信是敢于面对正面的力量。

中国的“好电影”要有中国自己的标准

刘阳:为什么这部电影不是宁浩导演来执导,也不是您来执导?您怎么评价文牧野导演最终呈现的作品?

徐峥:文牧野是非常有正能量的一位导演,他的内里有一种非常好的精神气质,他想要做出中国最好的电影来,这种好电影的标准是就整个世界电影范畴而言的。

我们看到欧洲也好,美国也好,他们都有各自对好电影的界定,但我觉得这些界定都是别人的,我们应当拍出中国观众自己认为好的电影来。当然,这种标准也不能说是我们孤芳自赏就行的,要站在世界电影的高度也能够说得通。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电影放给外国人看,他们也被感动、被震撼,这才叫真正的中国的好电影。

宁浩和我在对“好电影”的判断上有一种默契,有一种共识,当我们碰到一个好的题材,看到一个好的电影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对视。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是不是由我们自己执导真的不重要,应该让更多的、有潜在能量和发展空间的年轻导演站在我们前面,因为他们会比我们更有激情。

现实生活的每一个纬度都有它的难言之隐

刘阳:有人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电影批判现实主义的一次回归。我们知道现实主义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学、中国电影创作的重要传统。但是这几年以来,也出现了一些所谓的现实主义的作品,打着现实主义的幌子,却实际上离真实的生活有很远的距离,我们把它们称为“悬浮剧”。从创作上来说,《我不是药神》怎么避免“悬浮”发生的?

徐峥:我觉得《我不是药神》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品,但并没有带着太多批判的目光。其实现实生活,包括法、情、理的各个角度,都有它的两面性。现实生活是错综复杂的,并不是只有单一的纬度、单一的标准,每一个立场、每一个纬度的背面都有它的难言之隐,都有它的难处。

在这样的现实里,我们需要呼唤的精神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艺术家可以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在拍这个电影的时候,其实最终也是有一种引导方向的,就是要让大家看到希望。我们把现实的质感做得越扎实,我们带给观众的希望就越可以信赖。

至于“悬浮”这个问题,不是说不能“悬浮”,而是你怎么衡量“悬浮”的尺度。越是“悬浮”,故事的代入感就越没那么强。有一些故事可能完全不是现实主义的,但从情感层面还是有那种代入感,也是可以的。代入感越强的电影,越容易取得好成绩,越容易取得观众的共鸣。

刘阳:有人说现实题材不好拍,因为我们离现实生活太近了,反而让我们很难看清生活的本质。您怎么理解当下的现实主义创作,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好的现实主义创作?

徐峥:我蛮难给出这样的界定,现在的年轻人非常有才,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独特的视角,去观照我们的社会现实,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故事。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传递出中国人的善意特别重要。我们要擅于挖掘自己民族文化传统里的情感气质,因为它深植于我们的民族精神文化之中,会引发观众的共鸣。

刘阳:好比您刚才说的慈悲。

徐峥:是的。慈悲的力量在全世界的人性里面也是共通的,我们中国人更讲究这个。必须更多的把它表达出来,把它传递出来,要不然我们会丧失自己的最宝贵的东西。

让优秀的年轻导演早一点发光

刘阳:今年以来大家看到了好几部您监制的作品,包括《超时空同居》《幕后玩家》等等,这让人觉得好像您这两年的工作由台前转向幕后了,由自己创作转向扶持年轻人了。这样的转变,是这个阶段特意的工作安排吗?

徐峥:我其实很感恩,同行也好,观众也好,给了我很多光环。今年这3部片子赶巧了,正好差不多时间上映了。我合作过的这些年轻导演都非常有才,我跟他们在一起是蹭热度和沾光了,只是因为你是演员,所以大家更容易看到你。

所以我觉得做一部分幕后的工作,其实是希望多为他们服务一点。因为年轻导演刚出来拍戏,对于投资方来说会有一个平衡和信任的问题,我们作为演员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帮助年轻导演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也可以帮助平衡创作和投资的关系,让创作进行得更顺利一些。

刘阳:您认为这批正在成长起来的年轻导演有什么突出的优点?他们未来还需要克服什么问题?

徐峥: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今年上海电影节创投环节,我碰到很多年轻的导演,有的项目我觉得很有创意,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观察现实生活的时候,有自己非常有趣的视角,而且有很多年轻的导演到国外去学习,对国外的技术掌握得非常好。我相信他们会比我们更加有才华,更加有能量。在这些基础上我们再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一定的选择,让那些优秀的年轻导演早一点浮出水面,早一点发光。

为了表演,到项目的源头去找那个主动权

刘阳:演员、导演、监制、投资人,在这么多角色里,您最喜欢的是哪个?

徐峥:我想过我为什么会参与到这么多不同的工作环节。演员的工作有时候真的很被动,你可能有自己特别想演的角色,但人家不一定找你演。我做导演或者制片,都是为了让自己更主动,等于是跑到项目的源头去找那个主动权,但最终还是为我做演员来服务的,为了自己可以有更多戏可以演。

另外,如果碰到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我觉得我也很享受在他的背后帮他做一些幕后推手的工作,这个更多的是方向指导的层面,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然后我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刘阳:在不同的工作角色之间可以无缝的切换吗?

徐峥:做导演是最难的,必须是有感而发,不能光是为了什么名利。比如说如果你要预期你的作品成为商业爆款,也许你就不会去选择《我不是药神》这个项目,你又怎么能知道它是不是一个大家需要的电影呢?回到对电影最擅长和最热爱的这个部分,回到创作电影的初衷,往往会帮你找到更好的方向。

浅层次的娱乐绝不是高级别的喜剧

刘阳:您的大部分作品还是喜剧,人们常常说,不少喜剧演员本身其实是非常严肃的,因为他们懂得,尽管人物和故事用喜剧的方式包裹起来了,但内核还是现实的生活,而生活本身又是极为严酷的。您在生活里是什么样的?

徐峥:我觉得我是比较正常,不像电影里的角色那么囧,但是我知道有很多演员平时一直演很正面的角色,但私底下特别活泼特别好玩。

刘阳:这么多年来,您对喜剧的理解有变化吗?

徐峥:我觉得喜剧就是要给人带来希望,给人带来正面情绪。比如说虽然大家看《我不是药神》哭了,但是我并不认为它是悲剧。一般喜剧都会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尾,但最重要的是电影呈现出来的情感的力量是不是正向的。正面的情绪让观众满足,就是偏喜剧的;另一方面,如果结局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无常,那就是悲剧。悲剧有悲剧的力量,你非常希望它能够这样,可它偏偏就是那样,给人带来一种叹息,由此给人带来一种震撼。

刘阳:这几年来看,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喜剧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了,市场上反应好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喜剧。

徐峥:中国的观众,中国的老百姓,其实是非常乐观的。看短视频网站你就知道,很多人在生活中的幸福指数很高,不管发生什么他都持乐观的态度。中国观众更倾向于看喜剧,大家都希望看到美好的一面。

我觉得喜剧不能仅仅满足娱乐层面的感官需求,那个是比较浅层次的一种需求。以《我不是药神》来讲,电影前半部分想呈现出来幽默的感觉,我觉得观众从浅层来讲需要有这种乐趣,首先看节奏快的,看生动有趣的,看幽默的,看让人会心一笑的,但灵魂性的功能,社会性的功能,观照人生、温暖人心的那些东西,也是需要的。

所谓寓教于乐,就是把那些观照和思考藏在那个“乐”里面,那个时候更好传递,你前面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那个时候也正是传递的时候,传递过去大家就接住了。我小时候看卓别林的电影,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笑,看完之后又都会哭,我觉得就是这样,这才是高级的喜剧。

我不是“票房导演”,我也有起有落

刘阳:在《泰囧》创造票房奇迹的时候,您刚刚40岁,对中国电影、对于您自己来说,那次成功可能都挺意外的。坦白说,那之后有一段时间,观众对您的期待值高了很多,对您的要求可能也挺苛刻的。那时候有没有过困惑?

徐峥:我一直说《泰囧》是一部正常的电影,我们能够看到的市场反应,只是呈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冰山一角。在那之后,我们发现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可以达到那么高,说明市场的潜力本来就在那里。

我不会给我自己贴上“票房导演”的标签,如果我说我是“票房导演”,我就不会接这些监制的项目。如果要我保证每一部都承诺做成商业爆款,我是做不到的。所以我现在担心的是,我不知道《我不是药神》之后,观众对我其他的作品会不会有更多更高的期待。

我也是一个人,我只是普通的创作者,创作有起有落,我也需要碰到很好的合作伙伴。就好像如果不是碰到宁浩,不是碰到文牧野,我也没有那么多表演的空间。我如果自己独立创作,也肯定会有我自己的局限性。所以希望大家可以给我们创作者一些宽容度。不可能要求每个都那么好,大家都是起起落落的。但是我们对待每一部作品还是要真诚,表达是真诚的,不被其他因素干扰,我的出发点、我表达的主题是我真正我想说的就可以了。

我愿意做一个电影匠人,回到做电影的初心,做自己擅长的部分,做自己最喜欢的那个部分。

(来源:刘阳电影笔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徐峥:不想当导演的演员不是好监制”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徐峥:中国电影不缺好故事 缺的是敢拍的人

徐峥:中国电影不缺好故事 缺的是敢拍的人

观众,电影,思慧,程勇,中国电影,我不是,华语电影,烂片,刘牧,张长林,黄毛,好故事,好的,再加,剧本,导演,故事,时候,演员,用心,好电影,才会有,每一个人,这是一种,一笑,怀让,徐峥,文牧,杨新鸣,王传君

2013-03-23 #短篇故事

《老梁故事汇》0819期:徐峥从好演员升级好导演

《老梁故事汇》0819期:徐峥从好演员升级好导演

徐峥,尤莉,林刚,沈洁,老梁,二维码,用户名,余大叔,徐小宝,尹正,成昆,陶虹,迈克尔杰克逊,高以翔,帮主,中国女排,全程,储存卡,书馆,丐帮,众人,全盘托出,公安局,回复,号码,名字,女儿,女人,好友,导演

2011-01-02 #故事会

春光灿烂猪八戒 由演员到导演 徐峥经历了些什么呢

春光灿烂猪八戒 由演员到导演 徐峥经历了些什么呢

徐峥,导演,猪八戒,作品,演员,喜剧,大众,影视作品,电影,票房,王宝强,陶虹,是一位,大戏,形象,影片,心思,成分,时候,方面,演技,经验,能力,自导自演,发展,人在囧途,两个人,他的作品,可以用,因为他

2017-08-11 #故事大全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热映 最小的演员才10岁 把导演徐峥看哭了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热映 最小的演员才10岁 把导演徐峥看哭了

这部电影,韩昊,孩子,我和我的祖国,小男孩,徐峥,小长假,导演,影视剧,演员,电影,观众,太好看,好演员,那么好,里可,张译,张无忌,沈腾,看电影,口罩,原子弹,冬冬,哭戏,天才,是非,情况,明星,热度,泪水

2008-10-21 #经典故事

演员黄渤葛优刘昊然 导演是徐峥陈凯歌 这部献礼片要点燃国庆档

演员黄渤葛优刘昊然 导演是徐峥陈凯歌 这部献礼片要点燃国庆档

导演,故事,徐峥,我和我的祖国,预告片,陈凯歌,主旋律,任达华,宁浩,张译,杜江,陈冬,中国,历史时刻,张一白,惠英红,文牧,景海鹏,管虎,葛优,献礼剧,讲的是,神舟,篇章,飞船,吴京,刘涛,刘昊然,佟丽娅,宋佳

2011-10-21 #故事会

徐峥 做一个导演该做的事情

徐峥 做一个导演该做的事情

徐峥,王宝强,导演,王传君,实力,作品,不一样,好的,事业,搭档,时间,电影,他的作品,爆款,价值,剧组,剧中,影响力,演员,演技,笑料,经典,观众,发展,两个人,体现在,我不是,有足够,姜文,文牧

2015-09-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徐峥陶虹罕见同框秀恩爱 知名导演背后的女人 有颜有料有故事

徐峥陶虹罕见同框秀恩爱 知名导演背后的女人 有颜有料有故事

陶虹,徐峥,导演,演员,演技,姜文,小欢喜,花样游泳队,剧中,票房,荧屏,观众,给大家,乔英,宋倩,徐小宝,徐太太,王宝强,女演员,中戏,最佳女主角,低调,人生,事业,会上,合体,前半生,作品,北京,华表奖

2017-03-28 #故事会

小陶虹给了当演员的徐峥最高分 却给了当丈夫的徐峥最低分

小陶虹给了当演员的徐峥最高分 却给了当丈夫的徐峥最低分

小陶虹,徐峥,段奕宏,陶虹,时候,演员,结果,女演员,导演,姜文,两个人,丈夫,作用,北京,同学,故事,榜样,老婆,芒果,我不是,能看到,那时候,一壶,张庭,段龙,章子怡,上练,中戏,回家吃饭,榜上

2013-04-19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