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种菜28年见证一个产业 菜农老郑:他的故事全在铁锹里

时间:2017-05-01

今年全市大白菜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密云区,达到1 43万亩

提示:本文共有 20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2017年11月2日讯,冬储大白菜已经陆续上市。今年全市大白菜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密云区,达到1.43万亩。立秋种植,立冬收获,从产至销,虽说大白菜已经不再是百姓餐桌上的“当家菜”,但是为了它还在忙活的仍有不少人。菜农老郑,就是这样一位。从过去每年都要卖5、6万斤冬储大白菜,到如今,种植总量已锐减至1/5,取代它的是各种各样的冬季鲜菜,不经意间,老郑正经历的是一个时代的巨变和农业技术巨大革新的年代。

小菜田 也是经济晴雨表

1968年出生的郑凤全,现任密云区河南寨镇南套里蔬菜种植合作社社长。南套里村,实际上是个水库移民村,其主导产业就是蔬菜种植业,全村有310多户,三分之一都是合作社的成员,这70多户村民种植蔬菜的总面积达到15亩。

“现在设施农业多,各家各户的温室大棚也多起来。冬储大白菜,我们都叫它秋季大白菜,立秋播种,立冬收获。基本都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里插缝种。”老郑一身厚格子衫,除了黝黑的脸庞,他乍看起来并不像个整日里和泥土打交道的农民。从1989年承包土地开始,分产到户,从那时开始,郑凤全种菜一种就是28年,不知从何时开始,他从人们口中的小郑,也渐渐变成了老郑。

过去,没人能撼动大白菜“当家菜”的地位。老郑对这一点也深有感受。早些年,他每年都会种上至少5亩地的秋季大白菜,产量能达到6、7万斤。那时候种菜,全靠一铁锹一铁锹地出苦力。到了卖菜的时候,老郑会和媳妇儿赶着一辆牛车,拉车的牛出发前得吃饱喝足,天还没亮,晨起就出发了,这一车能拉两千多斤菜,走街串巷,一天一车。 对于买菜的人来说,冬储大白菜包含了至少三代人的温情记忆;对于卖菜的老郑来说,赚的那都是“辛苦钱”。大白菜关联每家每户,所以,他不愁没有销路。不过其他鲜菜却没有大白菜那么“时运得济”,早些年经济基础差,老郑没有条件建温室大棚,种菜就只能种些“露地”的,比如,春天就是黄瓜、西红柿、豆角,种得了,大部分田里的菜也都下来了,市场一下子充裕起来,老郑种得的菜一下就变得“没价儿”了。

“比如种茴香,种了一亩多地,长得都挺棒,但就是卖不出去,卖的人太多了,最后只能烂在地里。当时根本不知道该种什么好。”转变,发生在密云农服中心的出现。这是一个专门服务农民,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和指导种植的政府职能部门。“打造专业村,一村一品,中心会建议你种什么,成规模才能见效益。”老郑终于觉得种菜这件事,有奔头了。

老郑今年地里种植的大白菜产量大约1.3万斤,只是前些年总量的1/5。从过去单纯的追求产量,到现在追求质量,老郑依靠农业技术,排开播种、排开上市,将白菜的生长周期拉长了。比如,他在温室大棚里种的娃娃菜、三宝菜,这两种白菜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

“人们对大白菜的需求也不像过去那么强烈,一冬天买上十几二十颗就够吃了。”现在住楼房的多了,主要是没有储存条件;还有一些人是吃腻了别的,就想吃口大白菜。老郑打了个比喻,如果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在他眼中,小小的几亩菜田,以最接地气的方式直接反映了民生需求和物质丰裕,也见证了密云蔬菜产业从弱至强的全过程。

最关心 安全和价格

农业靠天吃饭,老郑的种菜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1992年,他建起了第一个温室大棚。当年,卖菜的收入就达到了五、六千元,这在当时的农村,老郑这“半个万元户”何其荣耀!尝到甜头后,他以每年一个的速度,陆续又建起了4座大棚。不过,那时候的大棚大多都是土棚,大棚的每堵墙基都是靠两边支起板子,用铁锹往里填泥夯实而成的。这种土棚最怕下雨。1996年的一场接连几天的大雨,老郑的4个大棚泡塌了3个,“里面种的东西全泡汤了”,这让他当时很受打击。

后来,在农服中心的帮助下,他再次翻建起这4座大棚,近些年,他又陆续建起3座造价20多万的育苗棚。现在这些大棚坚固,且富含“高科技”含量,在冬季不生火的情况下,下挖式的育苗棚的最低温度也能达到七、八度,那些不耐寒的蔬菜种在里面可以妥妥过冬,低碳又环保。

种菜也比过去省工夫。温室大棚到冬季要覆盖厚实的棉帘,最早菜农都是用手拉拽帘子,一个大棚有70块帘子,老郑的四个棚就是280块帘子。老郑说,动作快一点,一个帘子拽上来也得半分钟。一个棚算下来就得一个多小时。尤其下雪后,帘子更沉。那时候,他买绳子舍不得买粗绳,费钱。棚上用的都是细绳,手被勒得都是大口子。现在的设施农业已经完全实现了自动化。老郑一个人管六个棚,他只要轻轻一按按钮,只要几分钟,电动卷帘器就能把帘子稳稳当当地拉到位。

“菜农最关心的,一是生产基地的安全,二就是蔬菜价格。”老郑说,如果价格偏低又没有政府扶持,那就很难了。现在菜农们用的肥料、塑料布等,差不多都有国家补贴,政策越来越好,他感觉前几年因为生产资料、人工上涨而改行的菜农,陆续又开始回归老本行了。

党的十九大开幕那天,老郑和很多伙伴一起收看了直播。老郑最关心的就是土地承包期即将到期,未来何去何从?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老郑备受鼓舞,他说,这是给菜农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刘琳 巫怡凝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种菜28年见证一个产业 菜农老郑:他的故事全在铁锹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请看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幕后故事之二?大山里的菜农 如何会种高原夏菜?

请看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幕后故事之二?大山里的菜农 如何会种高原夏菜?

蔬菜,杨海,菜农,李斌,品种,宋海,榆中县,高原夏菜,双垄,发展,金军,三沟,村民,南部山区,川水,市场,松花,甘蓝,试验,农民,品相,海拔,种子,菜花,试验田,集雨,示范,高墩,种植技术,兰州市

2010-10-04 #长篇故事

时间会见证一个人所有的经历以及结果

时间会见证一个人所有的经历以及结果

事物,标准,桌面,王守仁,给自己,事情,价值,勇气,心学,经历,知行合一,言行,道理,办公,松懈下来,一种是,一定是,对自己,摄图,王阳明,都会,文字,婷婷,图片,全文,一面镜子,个人,与生俱来,世间,个体

2010-02-16 #故事大全

《西部世界》完结 记住这些故事线2020年见

《西部世界》完结 记住这些故事线2020年见

人类,德洛丽丝,威廉,梅芙,西部世界,机器人,伯纳德,阿诺,女儿,种族,他自己,世界,身份,不惜一切代价,但是她,真实世界,虚拟世界,了真,人和,经历,悬疑,悬念,剧情,位置,乐园,人民币,亲人,人本,作用,列车

2011-08-17 #小故事

牛郎与织女一年见一次面 他们的感情不会变吗?

牛郎与织女一年见一次面 他们的感情不会变吗?

牛郎,织女,王母,孩子,牛郎织女,时候,距离,生活,七月七,都会,关系,嫂子,蛋糕,小溪,搭成,爱情故事,老牛,衣服,因为爱,有的时候,生活中,相依为命,年年,一头牛,家里面,一生,一线生机,一面,小妹妹,妹妹

2014-08-19 #故事会

大话降龙:织女和牛郎不是一年见一次?天宫出现“神偷”啥都偷!

大话降龙:织女和牛郎不是一年见一次?天宫出现“神偷”啥都偷!

太白,织女,牛郎,托塔天王,冬瓜,神偷,很生气,这个时候,过了一会,星太奇,老仙,不是吧,见一面,都会,东西,一面,事情,后藏,保险柜,停下来,动力,同学们,地方,声音,天宫,天条,月宫,小学,弄死,悟空

2007-11-15 #故事阅读

牛郎织女一年见一次面 为何还让秦观如此羡慕

牛郎织女一年见一次面 为何还让秦观如此羡慕

爱情,人间,织女,银河,秦观,牛郎织女,人们,场景,女子,牛郎,鹊桥仙,佳期如梦,分分合合,手艺,形态,情感,扣紧,时间,流星,男女,节日,鹊桥,两情若是久长时,便胜却人间无数,又岂在朝朝暮暮,忍顾鹊桥归路,爱情是,纤云弄巧,金风玉露一...

2018-08-13 #故事会

牛郎和织女相会:王母要求一年见一次太无情?当妈妈才能理解!

牛郎和织女相会:王母要求一年见一次太无情?当妈妈才能理解!

织女,牛郎,王母,生活,视角,王宝钏,仙女,衣服,薛平贵,两个孩子,姐妹们,女性,公主,名声,女儿,夫妻,才能,男耕女织,老牛,你怎么,七仙女,西凉国,金牛星,金贵,好的,家里面,去世了,妈妈,云雾,业者

2009-05-13 #故事大全

小姐姐车站接异地男友:一年见5次 每次都穿不同的衣服给男友看

小姐姐车站接异地男友:一年见5次 每次都穿不同的衣服给男友看

小爽,男友,异地,两个人,情侣,时候,时间,男子,都会,女孩,火车站,爱情,衣服,视频,距离,就回来,异地恋,区的,还记得,一生,一身,人流量,个人,北京站,八卦,原因,双方,和信,女友,天下

2007-08-19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