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专访张家鲁:要鼓励年轻创作者 也要让他们知道残酷现实

时间:2017-05-04

作者 | 查沁君在播放至第11秒时,概念片卡住了

提示:本文共有 41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学会表达核心观点是他给青年导演们的建议,如何聚焦、剪裁也是他们必须要锻炼的功夫,尤其是偏个人表达的作者型项目,“这个‘尺度’没有一个普遍性的标准,而是作者个人心中那把尺子,只要他陈述得精彩动人,怎么样都行。”

作者 | 查沁君

在播放至第11秒时,概念片卡住了。导演蒋一鸣心想:坏了,PPT出了岔子。他让工作人员重新调试了一次,依然卡在了11秒的位置。为了不浪费珍贵的陈述时间,他果然放弃这段概念片的放映,“看来大家没有机会看到这段我在厦门拍摄的概念片了。”

《达摩流浪者》的整个提案陈述,蒋一鸣只花了10分钟。终审评委张家鲁对这个项目评价道:“我很喜欢你的剧本,但是——”他随即说,“你的结局是一种逃逸姿态,是对命运的背叛。”评委宋佳则把矛头指向片尾曲:“是不是因为这首背景音乐?”

蒋一鸣思量半晌,语气庄重:“我希望这首片尾曲像一只手一样,托着观众的后脑勺把他们送出电影院,要不然故事结尾把观众丢到那么个地方,那不是电影导演该干的事儿。”

他赢得了陈述期间全场最热烈的一次掌声。

这是7月25日FIRST青年电影展创投会的“U型池”陈述现场,类似这样的突发状况以及更尖锐的评审意见,青年导演们在这里都有遇到。

FIRST创投陈述为期两天,从732个报名项目中涌现出的19个创投项目,面临两方面的评审意见:终审评委张家鲁、宋佳、曾国祥提供创作端意见;来自市场端的评审不仅以各自专精的行业经验,对项目进行评价和追问,还为电影计划设立奖项。

“三位评委是为作者们保驾护航的,要多夸奖多鼓励;市场评审是请来给年轻创作者泼一盆冷水的,告诉他们市场到底是什么样子。”FIRST影展CEO李子为说道。

这也是张家鲁第一次来到西宁的FIRST。他向《三声》提起这次合作机缘:“3月还是4月的一天,高一天(FIRST运营总监)跟我联系,说要介绍子为和我认识,我心想肯定有事,然后他就让我来当创投评审。

近年来,张家鲁在全国各地电影节的创投会上出现的次数不少,走过了这么多电影节和电影展,来FIRST,张家鲁嗅到了一些新的气息:“我今天来,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影展,特别年轻化。FIRST与众不同的是,它关注的是青年导演的处女作项目。”

创投评委张家鲁

充满激情、荷尔蒙满溢是张家鲁对这两天创投会的最深感受,与此同时,分寸的正确把握却是青年创作者需要注意的共性问题。“尤其是他们做第一个项目大多二三十岁,在创作时可能将十多年的能量贯注在这个项目上,或是考虑到以后可能没机会拍片,所以尽可能地去表达自我,但有时候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

学会表达核心观点是他给青年导演们的建议,如何聚焦、剪裁也是他们必须要锻炼的功夫,尤其是偏个人表达的作者型项目,“这个‘尺度’没有一个普遍性的标准,而是作者个人心中那把尺子,只要他陈述得精彩动人,怎么样都行。”

《旅途愉快!》就是这样一个动人项目。从评委到市场评审,不乏“非常感动,感谢导演”“大纲就看哭了”等高评价。但麦特文化代表陈砺志点醒道:“有一种项目要特别警惕,就是所有人都在赞美,但没人提出要投资。我们都想把名字放在你的海报上,但也都怕钱回不来。”

制片人贺斌准确地抓住这个机会:“其实我是来求救的。”随即和盘托出制片工作的进展与困难,具有针对性地寻求资源帮助的同时,也展现出专业制片人的操盘能力和信念。

但是对于一些相对偏类型的题材,张家鲁认为,如果要往商业化发展,对结构和节奏的要求是更高的,未来要面对的技术难关也会更大。他例举到《长湖迷雾》,一个有着悬疑色彩的故事,“它的类型元素、商业感会更强烈一点。”但在项目后期,可能各方意志都会加进来,包括投资方、监制、制片人、市场营销、甚至是演员明星,彼此的意志都在拉扯,都需要找到一个平衡。

当谈到今年整体低迷的影视市场对青年导演的项目影响时,张家鲁保持乐观态度。“我倒觉得这对于年轻导演来说是一个好的契机。”到目前为止,他已经了解到不止一个投资方对此的态度,前几年资金相对宽裕的时候,他们会倾向投资导演、找大的明星卡司,希望这几个元素叠加在一块,保证票房能够达到一定的成绩,有点像好莱坞主流片厂的做法,资源会相对集中在少数人手上。

但现在他们的心态已经有一些明显的改变,随着观众的更新迭代,其实也促成了创作者的更新,以至于投资方也形成了一个思维,即采用相对低的预算,比如2亿拍一部电影,现在他们会将2亿拆分到4至5个项目中,投资一些年轻创作人,创作更偏向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尽量维持好品质,这些作品有可能会成为市场上的爆款。

以下是《三声》与张家鲁的部分对话整理:

01 | “我们既要鼓励保护年轻创作者,也要让他们知道残酷现实和市场压力。”

《三声》:你对这两天的创投会整体感觉是怎样的?

张家鲁:我感觉大家充满激情,荷尔蒙浓度特别高。虽然在项目题材上偏个人表达,但没有那么文艺气。比如《旅途愉快》得了三个奖,这里头一半这样的项目,可能在别的电影节里不会受到这么多的关注,但因为它的题材以及导演、制片的表述,让大家把热情都灌注他们身上。我觉得这不止是对这样一个项目的保护,并且对它未来的成片也会保持更高的期待。

《三声》:今年入围FIRST的19个创投项目,和你在其他电影节展上看到的创投项目,在内容创作或者气质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张家鲁:一般来说,因为创投都是以年轻人为主,所以会有一些主流类型。比如成长题材、以及讲述和父母关系的家庭题材。此外,可能会加上一些类型元素,比如侦探破案等。而今年的FIRST,我是头一回碰到少数民族题材,而且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三声》:如何看待今年FIRST创投评审团的组成和设置?彼此会提供哪些不同意见?

张家鲁:和鹿特丹电影节的做法一样,FIRST创投评审团的组成包括创作层面的评审,和来自市场的评审,希望透过双方不同的角度,激荡出火花。

至于评审意见,其实创作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我可能会从一些其他角度来谈,包括如何构思、如何通过一些工具检查,能否对这个项目带来一些根本性的改变。市场评审可能会从专业角度提出他们的担忧。

在FIRST提供的环境里,我们既需要鼓励、保护这些年轻的创作者,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现实的残酷和市场的竞争压力。包括让他们跟各家影视公司的高管约谈项目,不一定在这个场合里头成交,或者找到投资方、制片人,但是他们可以直面目前业界最前端的投资方,并了解他们的想法。

《三声》:评选过程中,评委对于哪个项目存在较大争议?

张家鲁:最大的争议就是《阿来舅舅》和《旅途愉快》。这两组的陈述可以作为典范,他们其实不太花时间去陈述故事,反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凸显出个人特色或观点。

譬如《阿来舅舅》,导演一上台就开始和大家讲述自己的舅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在家族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末了,他描述了一个场景,在来做陈述的前一天晚上,他给舅舅打了一个电话,舅舅说:“我感觉我被切掉的小指头,又重新长回来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动人的陈述,我们可能不是那么理解故事,但人物形象立刻鲜明立体起来。

至于《旅途愉快》,它的剧本存在一些瑕疵,完成度可能没有像《阿来舅舅》那么高,但当导演站上台陈述,你感觉故事里的主人公女孩,就像活生生站在你面前,整个人几乎跟故事合二为一,特别得真实。我跟一个复选评审聊天,他形容导演身上有一种脆弱感。那种脆弱感恰恰是他跟其它项目导演在做pitch时最大的一个区分,他这种独特的感受,反而让人会更聚焦在这个项目上。

02 | 如何聚焦、剪裁是必须要锻炼的功夫

《三声》:青年创作者会存在哪些共性问题?

张家鲁:主要是分寸的正确把握。尤其是他们做第一个项目、写第一个剧本时,大多二三十岁,在创作时可能将十多年的能量贯注在这个项目上,或是考虑到以后可能没机会拍片,所以尽可能地去表达自我,但有时候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其实我们只需要把最关心的焦点表达出来就够了,如何聚焦、剪裁是必须要锻炼的功夫。

尤其是偏个人表达的作者型项目,这个“尺度”没有一个普遍性的标准,而是作者个人心中那把尺子,只要他陈述得精彩动人,怎么样都行。但是对于一些相对偏类型的题材,如果要往商业化发展,对结构和节奏的要求是更高的,他们未来要面对的技术难关会更大。

《三声》:青年导演在创投会上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什么?

张家鲁:如果是较偏个人表达的项目,它们在未来卖点上可能还需要多做一些努力,才能更容易获得青睐。以《阿来舅舅》为例,它是一部成长题材电影,同样也个人表达,但它的人物形象很生动,而且带有喜剧色彩,相对来讲容易让人看得懂。未来面对市场,它的卖点也相对方便提取。

如果是偏类型化的题材,这时候项目需要得到更专业的技术环节的支撑和帮助,这样才能够面对一个更大公约数的观众群的调整。

而且青年导演普遍会面临“眼高手低”的问题。作为一个年轻创作人,他们的审美跟见识也许不差,但是如何去达到这样的审美,可能还会有一些技术上的距离。这时候有经验的监制或制片人,可以来补充这块;另外当预算相对低的时候,如何保证视觉上面的效果呈现,也是一大难题。未来如果是跟一个相对正规的公司合作,它可能找一个有经验的美术指导,帮忙补足这一块。

《三声》:创作者如何平衡个人表达与商业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与资方博弈?

张家鲁:其实不止是资方,一个好项目需要等待有缘人出现,一旦看中这个项目的投资方出现,我相信他基本不会再要求创作者去做改动;但如果是一个偏市场、有商业潜质的项目,各方意志都会加进来,包括投资方、监制、制片人、市场营销、甚至是演员明星,彼此的意志都在拉扯,都需要找到一个平衡。

《三声》:你感知到青年导演的市场意识是否有增强?

张家鲁:实话说,如果从个人表达的角度来看,文艺青年居多,他们的特色就是对市场和商业本能性的排斥。但说到底,电影是一个市场行为,所以这次FIRST让创作者和产业专家坐在一块,大家彼此是可以互相扶持前进的,不用站在对立面,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三声》:资方去创投会寻找项目时,更看项目本身还是看导演?

张家鲁: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导演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计划,但如果碰到一个项目,既有一定成熟度的剧本,同时导演跟制片人又有一些商业潜力,那是最理想的状态。像今年FIRST创投会上的《三人成虎》项目,其实它在这19个项目当中,会稍微出彩的原因是,它的类型元素、商业感会更强烈一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专访张家鲁:要鼓励年轻创作者 也要让他们知道残酷现实”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现实题材创作浅谈:如何从“社会情绪”中找到故事的主题与内容?1837期

现实题材创作浅谈:如何从“社会情绪”中找到故事的主题与内容?1837期

情绪,社会,观众,故事,现实题材,创作者,家庭,社会现象,困境,影视剧,创作,关系,时候,社会话题,社会事件,个体,中国式,传统,价值观,切口,力量,危机,年轻人,情感,承载体,核心,模式,秩序,作品中,我不是

2020-09-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情绪,妈妈,生气,怎么做,卡内基,小孩,学会,对方,玩具,情商,朋友,结果,需求,告诉她,换位思考,察言观色,卡内,富兰克林,好的,都会,生气了,会分,个人,事业,好孩子,大人,会生,办法,双方

2014-11-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我们的故事 昨日青空 快随小编来感受一番吧

我们的故事 昨日青空 快随小编来感受一番吧

校服,这部电影,故事,电影,年轻人,感觉,生活,人们,内心,剧情,压力,地方,梦想,现实,类型,青空,很多女孩子,是这个,真的是,要让他们,不一样,榜上,都会,导语,前段时间,上个世纪,一段时间,作风,名字,单循环

2010-09-17 #小故事

「专访」《想见你》制作人麻怡婷:就算要编织一个梦想给观众 也要让他们相信这个故事

「专访」《想见你》制作人麻怡婷:就算要编织一个梦想给观众 也要让他们相信这个故事

怡婷,文娱,界面,想见你,时候,观众,公司,编剧,三凤,合作,剧本,演员,柯佳嬿,图片,平台,来源,好的,黄雨,东西,作品,做一些,制作公司,台剧,台湾,团队,许光汉,创作,宣传,李子维,制作人

2011-03-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小朋友好不容易才活到这么大 为什么要让他们玩这么危险的东西?”

“小朋友好不容易才活到这么大 为什么要让他们玩这么危险的东西?”

小孩儿,设计,游乐设施,怪物,房子,故事,游乐场,公司,哥本哈根,旧船,百慕大,过山车,鲸鱼,尼尔森,布鲁姆,马可·波罗,儿童,传说,产品,公主,剧院,外观,图片,小孩,想象力,木质,欧洲,梦想,柴油发动机,残骸

2007-11-15 #长篇故事

呼应时代 观照现实——现实题材电影创作论坛举行

呼应时代 观照现实——现实题材电影创作论坛举行

电影,现实题材,观众,中国电影,生活,张纪中,贾磊磊,产业发展,内涵,多样性,导演,文化,记者,论坛,中国故事,冯刘,卢卫国,徐建勋,陈浩,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创作,河南日报,客户端,专家,人生,光明,价值,体系,基础,创作者

2020-09-13 #小故事

用心用情用功 创作更多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

用心用情用功 创作更多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

读者,现实题材,人物,题材,网络文学,作品,作者,情感,主角,故事,社会,愿望,网络小说,情感体验,创作者,情节,凌然,生活,世界,价值,主题,信念,属性,时代,现实,结局,表现手法,创作,冲突,活动

2016-08-09 #故事大全

用心用情用功 创作更多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

用心用情用功 创作更多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

读者,现实题材,人物,题材,网络文学,作者,作品,情感,主角,故事,社会,愿望,网络小说,情感体验,创作者,情节,凌然,生活,属性,世界,价值,主题,信念,时代,现实,结局,表现手法,冲突,认同,牧闲

2012-06-11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