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武汉长动:我们盼复工 一起星辰追梦……

时间:2017-05-18

因为这里有长江,有汉水,有众多的湖泊,有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有黄鹤楼和那些千古流传的诗句,还有缤纷多姿的迷人夜色

提示:本文共有 70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这是一个让很多六院人魂牵梦绕的城市。

因为这里有长江,有汉水,有众多的湖泊,有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有黄鹤楼和那些千古流传的诗句,还有缤纷多姿的迷人夜色。

这里,更有长动集团,有六院人心心牵念着的兄弟姐妹。

这座城市,就是处于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

当下的武汉,仍然在备受疫情的煎熬。

武汉,长动集团,还好吗?生活在陕西、北京、上海的六院人,一直惦念着你们的健康平安!

2020年2月,对于刚刚实现了扭亏脱困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所属的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来说,原本是一个大干快上的月份。

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2020年1月中旬召开的公司年度工作会上,王枫董事长提出了全年实现12.6亿营业收入的奋斗目标,只要实现了这一目标,长动人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一场突如期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拥有1689名在职职工、3900名离退休职工的长动集团,遭遇了严峻考验。

这个冬天,对于长动人来说,似乎格外漫长。

然而,身处疫情风暴中心的长动职工,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们仍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疫情暴发以来,他们以自己的形式,同病毒搏斗,与疫情抗争。

他们盼着疫情快快过去,武汉快快恢复往日的生机。

他们更盼着长动集团早一天复工复产,和陕西、北京、上海的六院兄弟姐妹,在同一片蓝天下,自由地呼吸,一起去星辰追梦,一起去拼搏奋斗。

作为长动人的代表,在这里特别撷取了他们四个人的抗疫故事。

王文胜,长动集团总经理助理、军品事业部总经理;

张天佑,长动集团群众工作部部长、汽发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张文,长动集团金属结构事业部党文部副书记、副总经理;

刘民卓,长动集团退休干部。

他们4人中,有中层领导、有一线人员、有社区干部、也有退休职工。

这些故事,看似十分平凡而普通;但点点滴滴之间,又充满温暖和力量。

1月22日,王文胜退掉了提前订好的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此后,宅在家里的他,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同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较着劲。

王文胜知道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上有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和长动党委,下有247名员工,他并不紧张惧怕。

因为是长动集团总经理助理,王文胜自然成为了公司防控领导小组的一员。春节放假之前,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枫在会上提出,要充分发动职工群众,同疫情战斗到底!

回来以后,王文胜迅速召集人马,成立了19名同志组成的部门疫情管控小组,分区划片,每个小组成员负责十几名同志,将247名员工组成了一个个防控网格,利用微信群、电话等通讯工具,将每个职工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通过一个个网格,悉数掌握。每天上午、下午的体温多少,有没有密切接触史,家里有没有发热病人?……王文胜知道自己的责任,他要对部门每一名职工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负责。

除了部门一位女工报告的她母亲身体有些发热,已经上报社区,作为疑似病人在家隔离观察外,春节刚开始的几天,一切似乎还算平静。

王文胜盘算着,他得利用最后两天假期,与客户通过微信、电话开始沟通沟通。

正月初六上午,一个电话打破了宁静。王文胜没有想到,情况比他想象的要严峻得多。

打来电话的正是那位女工。在电话中,她告诉王文胜,她今年75岁的母亲在家隔离期间,前两天还可以。今天早上,发现病情开始严重起来,感觉呼吸困难,大口大口喘气,脸色非常难看。

王文胜心中暗自一惊:不好!必须得想办法,马上送医院进行确诊,并实施治疗。

然而,送到医院后,由于床位紧张,这位女工的母亲,没办法住上医院,只能在家继续隔离观察。王文胜安慰这位女工,要保持联系,一有情况,立即报告。

王文胜多了一份担心!疫情就在身边,就在眼皮底下,防疫工作来不得半点的松懈。他和负责这位女工网格化管控的事业部防控小组成员一起,对这一情况及时在部门微信群里通报提醒,要求大家更要加强防范,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平安。与此同时,加强和这位女工的联系,送上大家的关心。并通过渠道紧急采购,给这位女工家送去了酒精等防护用品。

武汉的疫情不断地在蔓延加剧,王文胜心揪着这位女工和她母亲的平安。果不其然,正月初八,这位女工的母亲在尚未确诊是否患有新冠肺炎的情况下,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不幸离世。

电话里,这位女工几近崩溃地哭了。王文胜的心揪得更紧了。他在电话里努力安慰着情绪极不稳定的这位女工,希望她要注意做好自身防护,坚强起来,面对生活。

王文胜每天保持着与这位女工的联系,但是疫情的肆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两天后,这位女工也出现了发热症状,体温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她的情绪更加不稳定了。王文胜心里特别着急。通过公司与部门领导,他利用了一切能利用的一切资源,将这位女工送到了位于汉口的中南医院救治。经核酸试剂检测,她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这位女工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情绪慢慢地稳定下来了。

眼看着事业部同事遭遇如此变故,王文胜的心里,沉重地像压了一块石头。他放心不下事业部两百多名职工,通过视频会等形式,赶紧和防控小组的同志们一起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稳定职工情绪,进行抚慰与关爱,更重要的是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自身防护,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月10日以后,随着中央加大了对湖北和武汉市的防控督导与指导力度,武汉的疫情防控形势开始好转了起来。特别是“应收尽收”措施的出台,让所有的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的人员得到了及时的专门隔离与治疗,王文胜的心里开始舒缓下来。他相信,生了“重病”的武汉,一定会好起来的。

利用这段时间,王文胜开始频繁地通过微信、电话与各方客户取得联系,与客户谈他们军品事业部今年的打算。

“非常时期,非常措施吧。尽管没有复工复产,但必须得未雨绸缪。去年,六院各相关单位给我们提供了大力支持,今年,还希望得到他们一如既往的帮助。我们会更加努力的,放心吧。等疫情过去,大家会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王文胜言语之间,对2020年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如果没有疫情的话,这个时候,我估计要么在西安出差,要么在北京或者上海跑业务呢。”说到这里,王文胜在电话里乐观了起来。

张天佑的身份比较特别。他既是长动集团群众工作部的部长,负责长动集团所有离退休职工的管理与服务。同时,又是汽发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要为这个社区的所有居民提供服务。

汽发社区管辖的,除了长动集团宿舍区外,还有另外3个生活小区,是一个企业与社会共同组成的混合型社区。

随着疫情的暴发,张天佑明显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工作量的成倍增加。

早在腊月初,他和老伴就预定了机票,要去深圳的儿子家中过年,享受天伦之乐。这一美好的愿望,被突如其来的疫情,生生给搅黄了。

“社区居民多,疫情防控难度大,我们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就像进入了战时状态。”张天佑说:“还好,我以前当过兵,身体底子不错,要不然,真怕撑不住”。

疫情来袭,社区成为防控疫情的第一线。长动集团党委和区、街道办都提出了联防联控的要求,张天佑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如泰山。

“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啊,必须一家一家排查,一家一家登记,一个一个搞清楚。”他像上了弦的钟表,从早忙到晚。一天接上三四十个电话,那是家常便饭。

有时,疑似病人半夜打来电话,有时同样一个病人反复打来电话,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张天佑理解他们的“担心”甚至“害怕”。在电话里,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讲国家政策,讲防控常识,告诉他们不要惊慌,更不要惧怕,有党和政府,有习主席的领导,咱们一定能够度过难关的。

每出现一个疑似病例,张天佑都要和社区工作人员,分片包干,负责到户,到疑似病人家中上门服务,给每户家庭送上一个温度计、一个口罩、一张体温登记表等“五个一”服务。

爱人心疼他:“老张,你总接触疑似病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防护。”张天佑笑笑,反倒劝慰爱人“放心吧,你就给咱成天做好吃的,把身体搞好,就得啦。”

其实,张天佑不是没有担心过。他当然知道疫情的风险。“咱是党员,更是领导干部,这个时候不冲在前面,什么时候冲在前呢?”

随着湖北特别是武汉市的疫情加剧,他所负责的这个社区,疑似病例、发热病人、确诊病例不断增加。每增加一个病例,他的心都要揪上好一阵子。作为社区领导,张天佑要负责与社区医疗中心联系,配合管段民警,做好“四类人”的居家隔离与救治工作。

截至2月22日,包括疑似、确诊和发热病人在内,张天佑负责的这个社区一共出现了37例。其中,确诊的,就有27例。这些确诊的病例中,既有长动集团的,也有外单位和社会居民的。每出现一例疑似病例,张天佑和社区工作人员,都要和病人通过微信或者电话进行交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保持乐观心态,冷静面对疾病,配合医生治疗。

张天佑知道,这些安慰与劝导,或许对有些人有用,对有些人并不管用。他心里着急,但也想不出更好的辙来。于是,他就反复收看钟南山院士的采访录相,从网上收集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关于防控疫情的知识,希望以“权威”说法,劝病人安心。

2月10日,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武汉市疫情防控的督导。2月11日,武汉市防控指挥部下达了所有疑似病人“应收尽收”的命令。张天佑他们这个社区接到确切通知的时候,已是晚上十点多了。这个时候,大多数社区居民,已经进入了梦乡。

军令如山,必须执行。张天佑清楚,疫情防控就是一场人民战争,就是一场战斗。无论克服多大的困难,也要想方设法,让原本居家隔离的全部“疑似病人”,统一收治到专门的隔离点去。

没有犹豫,也没有胆怯。张天佑和社区工作人员开始行动了。

但,遇到的阻力也是一个接一个。

“我在睡觉呢!这么晚了。明天白天去不行吗?”

“早干什么去了!半夜三更了,还让我们去隔离点,你们还讲不讲点人道啊!”

张天佑和同事们苦口婆心,好言相劝,无论听到什么话,他们都忍着。张天佑理解这些居民内心的焦虑与担忧;当然,他更希望通过“应收尽收”的措施,让这些被确认为“疑似病例”的居民,都能得到规范的诊断与专业的救治,早日摆脱病毒的侵袭与病痛的折磨。

耐心一些,再耐心一些。张天佑给自己,也给同事们打气。终于,这个社区的所有疑似病例,都被动员起来了,坐上了政府专门安排的车辆,前往指定的隔离点。

所有的工作忙乎完,已是凌晨5点多。这个时候,张天佑反而有点奇怪,自己为什么没有一点睡意呢?

张文居住在洪山区葛洲坝世纪花园。截至2月22日,这个小区有将近36例疑似和确诊病例。张文居住的楼栋,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情况。但整个小区被“封”,给居民带来了诸多生活上的不便。每隔二三天,张文才能下楼购买蔬菜等必须的生活用品。

他和父母、爱人、儿子住在一起。武汉疫情暴发以来,他们一家五口每天的必修课,就是通过电视、网络了解疫情进展情况,了解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情况。

当然,张文也希望自己能够为武汉抗击疫情做点什么。然而,整天宅在家里,实在是憋闷。家在湖北各个地区的亲戚朋友,不时打来电话、送来关心的同时,也告诉他们一些让人感受到“恐惧”的事儿。

在与亲戚朋友的通话中,张文一方面表达了感谢;另一方面也告诉这些亲戚朋友:不信谣,不传谣,相信党和政府能够带领老百姓,最终战胜疫情,让武汉尽快地好起来。

“我是共产党员,爱人是人民教师,这个时候,我当然要义不容辞地传递正能量。”张文除了告诉亲戚朋友别传、别信这些传言,而且还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转发一些疫情防控知识和正能量故事。

2月9日晚上,一个电话打破了家中的宁静。放下电话,张文感到特别振奋。但父母、爱人和儿子,却在为他担心。

电话里领导告诉他,长动集团接到了武汉市雷神山医院的紧急求助,希望公司能够派出一支焊工突击队,2月10日在指定时间,火速驰援雷神山医院建设。

雷神山医院当时处于边施工建设、边收治病人的特殊阶段。一方面,这里已经收治了为数不少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另一方面还有很多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当中。

张文被长动集团任命为突击队的队长,要求2月10日上午必须进入到工地。他们的任务是,负责部分病房区的氧气管、正压管、负压管等压力管路的焊接施工。

早上8点,16名突击队员从不同方向,准时在公司集结完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枫,副总经理郭涛为张文他们壮行。听完王枫一席话,张文的心里似乎有些发烫,恨不得马上赶到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宅在家中的张文爱人实在放心不下丈夫的安危。在前往雷神山的路上,张文收到了爱人的微信。

微信中,爱人告诉他,雷神山医院现在住进了不少危重病人,传染性极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一定要注意做好自身防护。同时叮嘱他,焊接作业时,一定要把质量搞好。

刚开始,张文还劝他爱人,请一定放心,不会有什么事的。

但车子行驶途中,越靠近雷神山医院,让他和同伴们不由得产生了一丝的担忧。

“心里面没有一点害怕,那不可能啊。”张文说,“但车子一开进雷神山施工现场,这一份担忧、害怕,迅速被眼前火热的施工场面吹得无影无踪。”

“施工现场,就像一个战场,上万人一起在战斗啊!大家都戴着口罩,虽然看不清他们的容貌,但都在拼命地工作,希望尽快地把雷神山医院建设好,救治更多的病人。”张文说:“我们是焊工。来到现场后,我把长动的16个同志,分成了五组。其中,三组负责气焊铜管,两组负责氩弧焊氧气管。”

其实,张文来到工地才了解到,他们接手的施工任务,按照原来的节点,进度已有所延误。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时间抢回来!

张文安排突击队员每组一人切管、一人安装、一人焊接,合理搭配,无缝衔接。这样一来,大大缩短了焊接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施工过程中,突击队员杨凯找到张文,告诉他这样一件事:一个和他们一起干活的农民工说,他们的口罩已经戴了7天了,早就失效了。新的口罩还没有到。问他们有没有多余的口罩,支持他们一下。

作为突击队长的张文,负责口罩管理。临行前,公司给了他们足够的防护用品。听杨凯说完,张文二话不说:给,必须给!

那位向他们求助的农民工,拿着张文递给他的十几个一次性医用口罩、5个N95口罩,连声说谢谢。

虽然彼此都看不清长的什么样,但两个人透过眼神,分明看到了一份友善,感受到了一份温暖。

凌晨2点左右,张文带领突击队圆满完成了这次紧急驰援任务。回到家,父母、爱人、儿子围在一起,听张文讲述他们驰援雷神山医院建设的点滴细节。

听完后,儿子突然抱住了张文,对他说:

“爸爸,我为你感到骄傲!”

刘民卓退休13年了。他住在长动汽发小区,属于张天佑管辖的那个社区。退休前,在长动机修厂工作。

平时他和汽发社区党委书记张天佑经常打电话沟通。刘民卓知道,疫情期间,社区任务重,工作量大,压力更大,需要更多的理解。

在电话里,他经常鼓励和安慰张天佑,要注意劳逸结合。刘民卓说:“我们这些退休老人,为抗击疫情也出不了什么力。打个电话给张天佑他们,为他们打气加油,也算是为防疫作点贡献吧。”

刘民卓的儿子儿媳和孙女住的地方,距离汽发小区只相隔两站路。但随着疫情的暴发,他们要见上一面,太难了。

刘民卓平时很爱学习。微信这个通讯工具,他用得很溜。想儿子孙女的时候,就让他们发一个视频。他平时还通过视频“监督”孙女的学习。儿媳发来孙女在写作业的视频后,刘民卓脸上洋溢着喜悦。对老伴调侃道“疫情来了,咱孙女的学习反而用功了。”

疫情期间,对于刘民卓来说,见不上儿子他们三口,这还不是最难的事。

今年1月29日,正月初五。刘民卓居住在汉阳弟弟家中的93岁的老母亲,非常安详地“走”了。作为家中的长子,刘民卓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召集弟弟、妹妹们为老母亲送终。尽管老母亲属于“正常”病故,但在武汉因为疫情“封城”的大背景下,要为母亲办一个丧事,却真有些为难。

公司、社区的领导和以前的同事们,获悉这一情况后,及时伸出了援手,想方设法,帮助刘民卓办妥了母亲的丧事,尽了子女的孝道。

办完丧事回到小区后,他按照社区抗疫的严格要求,居家封闭隔离。“到2月12日,正好14天,我和老伴天天坚持量体温。还好,一切正常。”

单位的点滴温暖,让刘民卓很是感慨。“我们这些退休老人,最近打电话相互问候聊天,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有单位真好啊!有公司这个大单位,有六院这个大家庭,有航天这棵大树,虽然目前还饱受疫情的煎熬,但我们都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电话里,73岁的刘民卓情绪有些激动:“这些天来,真的要为公司、为六院点个赞。2月8日元宵节当天,陕西北京上海的六院兄弟姐妹,通过六院官方微信,为长动干部职工及家属、离退休老同志发了一封公开信,很让大家感动。老同志们更是相互转发,传递着这份守望相助的温情。”

后记:

长动人的抗疫故事还在继续。

接受采访的王文胜、张天佑、张文、刘民卓,几乎表达了同一个心声,那就是,他们所做的,仅仅是作为一个武汉人、一个长动人、一个航天人,应该做的。千万不要写他们个人,要写,就写长动这个集体,写他们所在的团队。相比起长动的很多同志,他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王文胜反复叮嘱,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长动集团的其他事业部都做了大量工作,有的事业部做得更好。要多写写长动集团,写一写长动的领导班子,写一写防疫最前线的同志。这些日子,大家的压力都挺大,都不容易,千万不要突出他个人。

他们说,等到疫情过去,大武汉驱走了病毒,战胜了疫情,热忱邀请陕西、北京、上海的六院兄弟姐妹们,来武汉做客,来长动相聚,到繁忙的车间走一走,来宁静的展馆瞅一瞅,感受一下百年长动“逐火行水”的风采;尝一尝冒着热气的热干面、红彤彤的小龙虾,看一看落英缤纷的武大校园,车水马龙的长江大桥,还有人潮汹涌的黄鹤楼……

张美书/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张平/编辑

欢迎访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

投稿邮箱:httjnews@sina.com

主办:航天六院企业文化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航天六院战疫故事|武汉长动:我们盼复工 一起星辰追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追梦赤子心」航天六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爱国情 动力梦”微视频大赛作品展播

「追梦赤子心」航天六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爱国情 动力梦”微视频大赛作品展播

航天,作品,大赛,新中国成立,官微,张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文化部,航天科技,一段时间,动力,优秀作品,企业,全院,形式多样,干部职工,强国,拼博,集团公司,组织,爱国情,液体动力,有限公司,研究院,编辑,集团,邮箱,风采,到来,征集

2009-08-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走进航天科工六院 聆听老航天人的故事

走进航天科工六院 聆听老航天人的故事

固体,高崇,内蒙古,事业,院长,发动机,故事,院士,崔国良,航天人,导弹,中国航天,动力,条件,航天,自力更生,航天科工,专家,国家,地方,我国,战友,推进剂,终身,精神,蒙古,记者,发展,生产,固体火箭发动机

2008-12-03 #长篇故事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一次特殊的产品交付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一次特殊的产品交付

产品,任务,车辆,疫情,运输,团队,运输公司,人员,北京,梅志,生产,防控,北京某,小时,计划处,运输车,驾驶室,出口,何斌,陈建东,公司领导,航天科技,第一时间,西安航天,企业,型号,发动机,公路运输,使命,司机

2013-12-20 #长篇故事

航天六院两位践行“西迁精神”优秀代表 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航天六院两位践行“西迁精神”优秀代表 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雷茂长,发动机,试验,李忠,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煤油,工作,液氧,精神,我国,技术,试验技术,西迁,秦岭,车间,副所长,凤州,喷管,工艺,条件,系统,零件,三线,任务,关键,扎进,推力,水平,液体

2017-10-11 #经典故事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面对全新考题 他们这样打好两个战役!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面对全新考题 他们这样打好两个战役!

疫情,防控,事业部,刘昌国,程喜,工作,战役,返岗,任务,职工,同志,型号,上海,办法,发动机,车间,攻坚战,内心,措施,武汉,时候,班组,责任,党委,前提,微信,所里,电话,老家,阻击战

2008-12-27 #故事阅读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面对全新考题 他们这样打好两个战役!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面对全新考题 他们这样打好两个战役!

疫情,防控,事业部,刘昌国,程喜,工作,战役,返岗,任务,职工,同志,型号,上海,办法,发动机,车间,攻坚战,内心,措施,武汉,时候,班组,责任,党委,前提,微信,所里,电话,老家,阻击战

2008-12-27 #故事阅读

「航天科技六院国庆特稿」11所(京):从“艰苦创业”到“融合创新”

「航天科技六院国庆特稿」11所(京):从“艰苦创业”到“融合创新”

北京,氢氧,发动机,技术,发展,航天,动力,民品,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军品,火箭,集团公司,上世纪,产品,任务,体系,液体动力,经济总量,职工,习近平,建设,创大,设计部,低温液体,石化,研发,长三甲,团队,成就

2012-08-20 #经典故事

航天六院退休职工何恢蓉荣登西安市战“疫”英雄榜

航天六院退休职工何恢蓉荣登西安市战“疫”英雄榜

疫情,防控,志愿者,肺炎,80后,生活小区,一线,人员,义务,口罩,宣传员,小区,西安市,意识,楼长,社区,老年人,老同志,邻居们,离退休,做贡献,小区里,老人说,陕西广播电视台,区的,张平,得多,文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西安市委

2008-02-24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