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南怀瑾:禅宗六祖慧能 一首揭语明心见性 见性成佛!

时间:2017-06-09

这是唐朝的时候禅宗刚开始兴盛发展,譬如说庙子上和尚敲木鱼、吃斋、念经,这些都是形式,不谈,我们谈它的内容中心,所以禅宗的文化在中国叫教外别传四

提示:本文共有 29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心怎么去明,性怎么去见?

中国禅宗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释迦拈花,迦叶微笑”。这是唐朝的时候禅宗刚开始兴盛发展,譬如说庙子上和尚敲木鱼、吃斋、念经,这些都是形式,不谈,我们谈它的内容中心,所以禅宗的文化在中国叫“教外别传”四个字,在佛教的宗教形式、学理之外,另外走一条路,直接指向明心见性,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换句话,禅宗是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接轨,产生的新的东方文明,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么一个伟大的目标。

禅宗讲传承,到了中国初唐,禅宗第五代弘忍禅师在湖北黄梅住持。当时出了一个人,就是有名的禅宗六祖,惠能禅师。他开始并不是出家人,上代在广东做官,因为是清官,后代没有路费回老家了,就住在广东新会,现在江门那个地方。他家里很穷,只有一个母亲。

那个时候禅宗流行,有一天,他到山上砍柴拿到街上卖,听到旅馆里有人在念《金刚经》,这部经可以说是指引明心见性的路。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领悟,这句话是《金刚经》的中心,讲人行为思想的心性修养。他很好奇地问,你读的什么书啊?那个人说是佛经。惠能说,“我懂哦!”那个人说:“你这个砍柴的,都不认识字,你懂这个意思?”于是,这个人建议他到湖北黄梅去跟五祖学习。广东到黄梅,现在开汽车很快,当年走路是很辛苦的。惠能说,那么远,我又穷又没有路费,怎么去啊?还有一个母亲在,我也不能离开,还要谋生养母亲。那个人说我给你钱养母亲,给你路费,这个人很了不起,智慧很高,也没有留下名字。

惠能到了黄梅,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 獠”,你凭什么作佛?惠能讲,“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 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地区虽有南北口音、文化的不同,佛性都是一样的。五祖于是就让他留下了,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出家。五祖的教育方法,就让他舂米作苦工,消磨他的业障,磨砺他的习气。过了起码一两年,大家都在那里追寻明心见性的问题,他在旁边当然也听到。

五祖年纪大了,想把衣钵传下去,就吩咐弟子们,每人写个偈子报告,佛教的偈子类似中国文化里的诗词。诗词要押韵,要平仄。佛教的偈子,不押韵,不管平仄,一样有味道。五祖有位大弟子神秀,学问很好,修持、功夫也很高,就写了一个偈子在回廊墙上: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我为什么引用这个呢?你们诸位问到,怎么掌握人生的方向、情绪、思想,尤其做老板的,动不动发脾气骂部下,动不动自己认为资本家高高在上,拿薪水的人都比我矮一截,这个心理赶快改掉,看看神秀师父这个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是智慧,此心要平静,没有杂念妄想,没有情绪。但是人的思想、情绪、感觉随时会发生,郁闷、痛苦、烦恼、自卑、傲慢,各种情绪,分析起来很多。所以要随时拿掉自己心里的情绪、思想、感觉,这是最高也是最基本的修养。“时时勤拂拭”,心境像玻璃镜子一样,灰尘都要擦干净。“勿使惹尘埃”,不可以使情绪、思想、感觉,落到上面,使心境永远保持清明,像每天早晨刚睡醒一样,每天早晨将醒未醒,那个有知性却没有思想或情绪的刹那,保持那个心境,就是最高的修养。

这位大师兄写了这个偈子之后,全庙的和尚们讲,这个偈子真好,传到劳动舂米的惠能那里,他说,我也有一偈,可是我不识字,旁边有位江州别驾,就替他在墙上题写: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与万物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什么东西都没有,本来空灵自在的,“何处惹尘埃”!哪里有尘埃呢!哪里又有承受者呢!

惠能后来被称为禅门南宗六祖。现在到广东南华寺,他的肉身还存在。五祖之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北派讲渐修,慢慢一步一步做功夫,做学问,达到明心见性。南宗是讲顿悟的,明心见性,立地成佛,不分男女老幼,每个人都可以是圣人,都可以得道,众生平等。

这个心性的本体,是中国文化禅宗所标榜的。人性的问题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可是现在中国文化刚好把这个丢掉了。

中国现在要恢复这个文化,才能和西方新的科学文化接轨。怎么把善恶的思想、感觉,烦恼的行为,心理的状态,统统研究清楚了,是中国文化教育最高目的之一,也是一切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伦理道德、行为科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的核心基础。做好这方面的研究,中国文化很有希望复兴起来。

《大学》在中国文化中是内圣外用之学,由一个普通人变成圣人、超人,超人就是神仙,就是佛了嘛。但儒家不加宗教的花样,只说如何做一个人。

孔子是中国的圣人,在印度讲就是佛菩萨,在西方就叫作先知,在中国道家叫作神仙。可是儒家的传统上,把孔子看作是个人,不必加上乱七八糟的神秘外衣,他就是一个人。 所有仙佛修行之路,都是要从人道做起。 超凡入圣三纲 大学之道是大人之学。中国古代的传统,周朝以前的教育是六岁入小学,到了十八岁,由童子变成大人了,开始教“大学”,教你如何做一个人。中国几千年来有多少人解释《大学》这本书,它在中国文化中是内圣外用之学,由一个普通人变成圣人,就是超人,超人就是神仙,就是佛了嘛。但儒家不加宗教的花样,只说如何做一个人。 第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德”、“亲民”、“至善”,是《大学》的三个纲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悟道;“明德”之后去修行,起行,做济世救人的事就是“亲民”;“止于至善”是超凡入圣,变超人,天人合一了。这是一个凡人成为知道生命来源的圣人的三个纲要。

有人说要学佛,请问,什么叫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叫做“佛”。自觉,就是自己觉悟了,所谓证得菩提,就是觉悟了,找到了生命的根本;觉他,是度一切众生。这跟《大学》相通的,“明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自己悟了,证得菩提,行为、功德,做到度一切众生,利益大众,这些都完成了,“止于至善”,这样就叫作觉行圆满,就是佛。换句话说,自利利他,功德智慧圆满。所以,佛学跟《大学》所讲的原则一样。如果没有中国文化这个修养的基础,只想搞打坐成仙成佛,自误误人罢了。 不过反过来讲,学打坐也对。既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那么德怎么明呢?道怎么得呢?怎么明白生命的根本意义呢?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不是都讲得明明白白吗?

《大学》的方法,也就是打坐的方法。“知、止、定、静、安、虑、得”,一共七步功夫,七政。所以后来佛学说修禅定,这个禅定的翻译就是“知止而后能定”来的,所以禅定,也叫作“静虑”。 一切音声皆是咒语 跟着三纲,还有八目,八个方向。怎样能达到打坐功夫的境界,达到圣人的学问和修养的程度呢?“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叫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大项目、大方向的外用之学。

本文节选自南怀瑾先生杂文,若喜欢本文,请收藏转发出去吧,辛苦而来,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也可私信余,感谢各位的支持,若有喜欢易经,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的敬请关注我,更多实用术数敬请关注微头条,祝大家,大吉大利,六事安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南怀瑾:禅宗六祖慧能 一首揭语明心见性 见性成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这两个字 是六祖慧能极力倡导的禅宗修行法门

这两个字 是六祖慧能极力倡导的禅宗修行法门

顿悟成佛,一念,慧能,方式,众生,可能性,妄念,成佛,般若,正因为,南宗禅,北宗禅,如慧,明心见性,佛性,一念之间,义学,主张,传统,传灯,体认,佛教,佛经,宗旨,基础,善恶,宗禅,文句,放下屠刀,时间

2015-07-04 #短篇故事

慧能大师: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慧能大师: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慧能,南宗,慧能大师,一念,佛性,成佛,禅宗,衣钵,弘忍大师,神秀大师,和尚,北宗,大悟,妄念,弘忍,开悟,弘法,本性,本心,真心,觉悟,般若,见性成佛,被称作,惹尘埃,直指人心,一闻,习佛,六祖慧能,南顿

2017-12-19 #故事大全

菩提无树 明镜非台——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菩提无树 明镜非台——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慧能,风动,禅宗,神秀,慧能大师,代表,仁者,佛性,作者,惠能,见性成佛,一首诗,弘化,南宗,六祖慧能,祖弘忍,法脉,东山,不分伯仲,万物,体会出,作用,北宗,僧众,典故,原因,参禅,史称,小卒,地位

2012-01-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五祖三番考核 禅宗衣钵才传与六祖慧能

五祖三番考核 禅宗衣钵才传与六祖慧能

慧能,自性,惠能,佛法,偈语,弟子,慧能大师,禅宗,舂米,佛性,明心见性,智慧,衣钵,人才,和尚,徒弟,法门,蛮夷,般若,万法,生其心,福田,大和尚,岭南人,众人,后院,奇才,大悟,寺庙,岭南

2010-04-28 #长篇故事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是唯心主义吗?我们来参参禅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是唯心主义吗?我们来参参禅

风动,唯心主义,禅机,这个故事,仁者,旗子,精神,六祖,和尚,广州,物质,观察者,六祖慧能,这句话,世界,事情,人人,僧人,内心,动静,境界,慧能,故事,方向,明心,真意,法师,禅宗,蜗牛,见性成佛

2012-12-10 #故事会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慧能的一句佛偈 让他成为禅宗六祖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慧能的一句佛偈 让他成为禅宗六祖

慧能,神秀,弟子,禅宗,见性成佛,弘忍,衣钵,菩提树,北宗禅,祖弘忍,明镜台,直指人心,世俗,佛家,偏向,内心,言行,轻拂,禅宗五祖弘忍,何处惹尘埃,大师兄,心如明镜台,惹尘埃,我的心,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菩提本无树,身是菩提树,这...

2009-10-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慧能的《菩提偈》一出秒杀神秀成为禅宗第六祖 到底有何厉害之处

慧能的《菩提偈》一出秒杀神秀成为禅宗第六祖 到底有何厉害之处

慧能,神秀,弘忍大师,禅宗,北宗,衣钵,南宗,有错误,大师,六祖,宗旨,知行,见性成佛,观点,本门,达摩祖,达摩,不一样,中国,所创,弘忍,后分,传衣钵,原因,和尚,妄言,弟子,心境,彻悟,思想

2016-08-09 #短篇故事

禅宗:六祖的禅法是什么?

禅宗:六祖的禅法是什么?

六祖,摩诃,般若,成就,佛像,本来面目,内容,开示,开悟,惠明,禅宗,一片空白,万物,影响力,坛经,大脑,明心见性,法会,核心,法门,灵山,真相,讲法,返照,不带任何,善与恶,六祖慧能大师,告诉他,更不是,祖师禅

2013-01-02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