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泉州泉港土坑村 闽南古厝隐藏着刘氏家族百万身家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7-06-16

同事小刘是泉州泉港人,数次提及他老家土坑村那片规模宏大的闽南老建筑。于是周末我们相约去做客观光。抵达土坑,先到家中泡茶闲叙。巧得很,小刘的父亲

提示:本文共有 26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同事小刘是泉州泉港人,数次提及他老家土坑村那片规模宏大的闽南老建筑。于是周末我们相约去做客观光。抵达土坑,先到家中泡茶闲叙。巧得很,小刘的父亲是刘氏宗族长老,刘氏古厝的维护开发主事人之一,家里客厅就堆着一摞的宣传册,看着册子上那规模宏大的闽南特色红顶建群,我们已经按捺不住,刘爸便亲自导游,带着我们走进那一段目前尚不为人知的历史。

刘氏古民居群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后龙镇临海一带,群山环拱,中间是方圆数公里的平原。明代靖难之变后,兴化(今莆田)的贵族刘宗孔携眷渡海到湄洲湾南岸避难,见此处峰峦相映,曲水停蓄,遂命名为“涂山”,欣然居之。刘氏一族在这荒原野地开拓创业,至此下传的明清两朝代代皆有入廷为官者。这些才俊荣归故里后,皆建造显赫的府第。从明永乐至清乾隆年间,土坑村中共建有40多座的古大厝,聚集成一处宏伟壮观的古民居群。

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和历史变迁,土坑古民居倒塌毁坏近半,现存有27座,中间一条100多米长古街,以青石板铺设。1980年,该古民居建筑群曾被列为惠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列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白石宫就在小刘家旁边几十米处,是一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庙宇,几经兴废,现存建筑是清乾隆二十四年重修的,很有历史韵味。白石宫旁边修建了一个小广场,这是未来的游客中心。土坑历史上曾经商旅云集,近些年来开始重新开发观光,打扫修缮维护老建筑的同时,村里也修建了观光道路以及配套的路牌、标志说明等设施,包括 CCTV等媒体也多次来此采风报道,只是开发工作开始未久,名声尚未远播,所以看上去还相当冷清,我们很幸运作了先行观光客。

刘爸在村中信步悠游,指点两旁房屋树木如数家珍,这幢是某华侨的洋楼,现在没人住了;那棵榕树是清朝时种的,已经有100多年了……他在一幢古香古色的老厝前停住,稍稍提高了声调说:这是刘百万家的旗杆厝,是村里最大的古厝。

清乾隆年间,第十二世的刘端弘与其子购置了18艘桅帆船从事海上运输,从北方运来大豆等粮食到南方贩卖,再将南方的货品运到北方,经年累月积攒下庞大身家,终成一方富贾,被人誉为“刘百万”,在他手上建成的大厝便有18座,其中大多数保存至今。

土豪刘百万当时居住的旗杆厝当然更是奢华,这是一幢占地面积达1700多平方米的三开间落外加双护大厝,号称有100个房门,99个窗户,11个天井。大厝砖石木泥结构,砖雕、石雕、木雕,甚至于屋檐下的泥块都雕有精致图案,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大厝门前整齐排列的14组石旗 杆座,青石板上雕刻着各式寓意的图案。按古代礼制,只有家中有人金榜题名之后才能竖立旗杆,一根旗杆就代表着一份荣耀和骄傲,而单独一幢古厝居然有如此多的旗杆,实属罕见。

刘百万18艘商船的船队,只是是土坑三大外洋贸易船队之一。土坑刘氏家族商船海路扩展到厦门、宁波、台湾及日本琉球,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在广泛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土坑地域也开设了不同风格的专业店铺,如专营产地南京的布匹店、专营海外产品的洋货店等,街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形成了以屿仔壁港为主要港口,祠堂口、施布口两条主街道,厦门口市码头为主要货物聚散地的规模庞大的港市,经营船运货物往来、银票往来、实物抵押、民间借 贷等金融商业,商业辐射范围达到福建全省和四川、江西、广东、海南等地。

旗杆厝后面这条整齐笔直的石板街道,当年的土坑刘氏在此经商,开当铺,卖金银、米、布,形成一条异常繁华的商住两用街,成就兴隆发达的海港集市。刘爸介绍说,央视节目的专家认为:土坑村港市遗址是泉州市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港市遗址之一,是古代泉州海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遗产点目前暂无港市遗址的缺环。

这座用进士第古厝已经改造为“民俗文化展示馆”,幸亏是刘爸带队,他手里握着的一大串钥匙,在打开古厝大门的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段厚重的历史。民俗文化展示馆还在布置之中,里已经收集了不少古早的事物,如南音的戏服、木偶戏的傀儡、耕作的农具、航海的船舶配件等等。展馆本身也是一座美轮美奂古建筑,还保留有少见的“门当户对”建筑构件,门楣上的“木铃铛”,门槛前的门枕石,代表“福禄寿”的石坠,还有许多的精美木雕石雕。

港市街口通向村外,村口有一片凹进的环状的洼地,刘爸介绍说那是原先的下门口码头,由于下门和厦门同音,所以后来干脆称为厦门口。刘百万的船队就在这里停泊,方便货物里外运输。港口早已淤积,但是码头旁边这口三孔井却还在,井口由条石密封,仅留三个桶大的孔洞,既可方便打水,又利于保证水质不受污染,还能防止行人安全。当年远航的船只都是依靠这口井补充淡水,多少年过去了,从孔里窥视,古井依旧清泉汩汩,了无波澜。

时光的印记缓缓地打磨着这片红砖古厝,先人乐善好施、赈济四方、不忘故土的情怀也滋润生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今的刘氏后人依然居住在此,袅袅炊烟,鸡犬相闻,穿行其间,仿佛走进一座中国传统艺术的殿堂,徜徉在一条静止的文化长河里,时常会闪现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金碧辉煌的刘氏家庙是整个村子的中心,围绕家庙形成了两条长长的商业街道,有药铺、酒肆、布庄、船舶配件行等铺面,这些店面有些已经破败了只剩残垣断壁,有些却还依旧完好,里面还有人家居住,仿佛在斑驳的光影里演绎着时光倒转的剧情。

刘氏家庙是周边十八个刘氏村庄的祖祠,1993年重修后焕然一新。雕梁画栋,牌匾琳琅,墙上挂满了族谱、家规和精美的彩绘。祠堂中的石刻圣旨更是刘氏宗族的秘藏之宝。

与家庙一街之隔的另一座显赫府邸是提督府,虽然现在已经略显破旧,门墙斑驳。然而那繁复的砖雕、精致的彩绘、兀立的御碑,还有高耸的绣楼,都向游人无声展现出当日的豪气和尊荣。

从提督府出来,刘爸特意带领我们参观隔壁的一座小院落,这个略显普通的闽南传统古厝小院,原来是刘百万长子的住房。而在这天井右侧的厢房,是原厦 门 *长的诞生地。刘爸笑着感叹:土坑的风水确实好啊!

漫步土坑村,曲折幽静的石板路旁是无尽的穿斗式木构建筑群,红砖墙、白条石、燕尾脊,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无不述说着历史的辉煌,鲜活着闽南古早的味道。村中这棵木棉树树龄已过百年,却依然精神焕发,郁郁苍苍,哪怕是上个月的超级台风莫兰蒂也不能损其毫末。树下有清莲堂,是一所尼姑庵;旁边的聚英亭,有清池拱桥风雅,是村中的文武会馆;而树下这个六角凉亭,刘百万的塑像安然静坐,犹如这古老的村子,安逸祥和,古朴宁静。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泉州泉港土坑村 闽南古厝隐藏着刘氏家族百万身家背后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春节及元宵节期间 泉州推出100项文化旅游主题活动

春节及元宵节期间 泉州推出100项文化旅游主题活动

活动,元宵,泉州,海丝,主题,花灯,迎新春,专场,传统,年味,南音,市民,泉港区,泉港,石狮市,闽南,文化艺术节,之光,陈英杰,王金,金钟,乐村,和景,南安,佳节,作品展,公益,剪纸,文化,古城

2012-04-14 #故事会

两岸青年聚泉港新辉大 分享创业故事和心路

两岸青年聚泉港新辉大 分享创业故事和心路

卢纪,刘芳芳,台湾,曾莉,大陆,建兴,青年,工作,姐妹花,泉港,交流,农业,作品,农民,方式,泉州市,过程,服务,曾氏,曾郁芳,闽南网,用影像,青年导演,东方美人,福建日报,两姐妹,东西,内功,印象,创始人

2018-08-05 #小故事

闽南家庭的春节故事:美食 古厝和新愿景图

闽南家庭的春节故事:美食 古厝和新愿景图

陈建国,老范,大厝,陈水,闽南,家族,记者,都会,习俗,家庭,陈文鸿,天公,年轻人,泉州,身体健康,长辈,吴亦飞,润饼菜,老宅子,人们,古厝,后生,后人,姐姐,小孩,所有人,文化,早点,老人,菜品

2020-07-04 #故事会

闽南家庭的春节故事:美食 古厝和新愿景图

闽南家庭的春节故事:美食 古厝和新愿景图

陈建国,老范,大厝,陈水,闽南,家族,记者,都会,习俗,家庭,陈文鸿,天公,年轻人,泉州,身体健康,长辈,吴亦飞,润饼菜,老宅子,人们,古厝,后生,后人,姐姐,小孩,所有人,文化,早点,老人,菜品

2020-07-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美食 古厝和新愿景:一个闽南家庭的春节故事

美食 古厝和新愿景:一个闽南家庭的春节故事

陈建国,老范,大厝,陈水,闽南,都会,习俗,家庭,家族,天公,年轻人,记者,长辈,吴亦飞,陈文鸿,老宅子,人们,古厝,后辈,后人,姐姐,寓意,小孩,文化,泉州,老人,菜品,身体健康,祝福,吃年夜饭

2020-07-13 #小故事

泉州泉港:民俗活动停办 礼让疫情防控

泉州泉港:民俗活动停办 礼让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坝头,妈祖,龙凤,民俗活动,人员,前黄镇,方式,片区,知识,传播,宣传,妈祖出巡,中商,农历,仪式,人们,上级,一线,全村,参加者,凤山村,妇女,干部,广大党员,扎堆,手机短信,微信,村民

2007-10-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厦门小众旅游:探寻闽南古厝中的活化石 “冠绝八闽”的莲塘别墅

厦门小众旅游:探寻闽南古厝中的活化石 “冠绝八闽”的莲塘别墅

莲塘,别墅,古厝,闽南,大院,对联,砖雕,雕刻,大厝,陈家后,人居,人物,停车位,厦门,游客,学堂,家庙,小众,小道,石雕,祖庙,细细品味,自驾,艺术品,部分,是一座,有一座,真的是,闽南民居,这才是

2014-11-16 #经典故事

从闽南古厝中探寻传统 厦门“孩子王”到央视讲门神故事

从闽南古厝中探寻传统 厦门“孩子王”到央视讲门神故事

故事,厦门,孩子们,小杜,神仙,孩子,老师们,妖怪,神怪,人生,信仰,神明,世界,大会,壁画,情绪,记者,门神,萧春雷,中国传统故事,中国故事,央视,中国,二郎神,全国,剧场,命运,所在,溶洞,漳州

2020-08-23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