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大明第一谋士刘伯温 到底是怎样和朱元璋走到一起的?

时间:2017-07-19

还有一种说法不是刘伯温识别了天命而是朱元璋三顾茅庐,如同当年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一样三顾茅庐请了刘基出山,这样说对不对呢显然也有问题三顾茅庐是三国

提示:本文共有 32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23岁就高中元朝进士的刘基刘伯温他在官场上却并不得意,先后经历了四起四落的人生磨难,那么年过半百的刘基将如何调整自己后半生的人生走向呢?传说刘基懂得谋略识得天象能掐会算预知未来,由于他事先知道朱元璋是未来能够成就大业的所谓”真龙天子“,从而便毅然决然的投奔了他,历史的真相究竟怎样?一个饱读诗书四次担任元朝官职视元朝为正统的士大夫刘基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从而跟出身卑微的朱元璋走到一起吗?让人感到纳闷的是刘基在辞官归隐的时候曾经写下了一本名叫《郁离子》的书这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书名为什么如此奇怪呢?

千古人豪刘伯温,他和朱元璋的结合是一次历史性的结合两个人物给后世留下了很大的影响,刘基和朱元璋怎么走到一起的呢?有人说刘基能掐会算预知未来知道天命懂得象纬之学也叫星象之学,指的是日月五星,大家知道日月那么五星是什么?五星所指就是金木水火土五星就是象纬之学,他会看天象他就知道天命在哪里,有一个传说有一次刘伯温和几个朋友一起游览西湖只见西北天空一片彩云光芒万丈,大家说这是庆云啊我们一起以庆云作诗,可是刘基默默不语大家说刘基平时谈笑风生非常喜欢吟诗今天你为什么不说话?

刘基说那不是庆云这是一片日照天命的祥云,十年之后西北祥云之下将有一个人我会去辅佐他开创大业,大家听到这个话以后大为惊骇,你想说谁有天命那是简单的事吗?只有皇帝天子有天命如果出现了一个天命的人不是当朝的皇帝他就是要有心谋反啊,刘伯温说这个话当时在元朝当时天下还没有发生动乱大家说你说这个话我们很害怕,这个话可是一个反叛之言大家说到这里不敢继续和他饮酒了纷纷离开船,只有他一个学生陪伴他因为刘伯温识别了天命所以他就投奔有天命的人找到了朱元璋,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是否真的会是这样呢?那么是否是因为他在官场上非常失落而发的一次牢骚呢,可是作为饱读诗书23岁就高中元朝进士的刘基刘伯温,难道他竟然不知道一个人平时应该谨言慎行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样简单的道理吗?她真的会说出如此不知轻重的话吗?而他真的是识别了天命从而找到了朱元璋吗?

在明朝有个史学家叫做王世贞,在他的《史乘考误》当中就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疑议,他说这件事啊要考一考,一考考出问题来了什么问题呢,当时刘伯温他们和一些朋友在西湖游览的时候正是至正十一年,当时刘伯温还在浙江提举的任上他还做着元朝的官呢他怎么那么随便这样说反叛的话呢而且后来刘伯温几次出山担任元朝的官职,当时元朝并没有出现动乱的局面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说法,显然我们可以看出说刘伯温因为识别天命投奔朱元璋这是不对的。

还有一种说法不是刘伯温识别了天命而是朱元璋“三顾茅庐”,如同当年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一样三顾茅庐请了刘基出山,这样说对不对呢显然也有问题三顾茅庐是三国时期的故事广泛流传在民间,这种说法也是对于刘基和朱元璋他们相遇的一种附会那么刘基和朱元璋究竟是怎么相遇的呢?

刘基四次辞官离开元朝官场回到家乡潜心著述,刘基回到家乡以后写了一本著名的书叫做《郁离子》,显然我们可以看出这时候他的心并没有放弃对世界的关注,他的面前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就是返回元朝官场再次做官,第二条就是从此隐居在深山著述为生,第三条路就是重新出山投奔一个新的主人再建立一番新的事业。第一条路他已经四次辞官对元朝已经失去信心如果他再次投奔元朝官场的话很可能跟元朝一起沉沦,因为当时元朝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元朝了元朝面临着灭亡的危险,那么如果走第二条路从此深山隐居了这又不符合刘伯温的性格,他少年读书志在天下为了拯救生民要贡献自己的一腔热血这时候让他的在山里隐居也做不到他并不甘心就这样隐居下去,他自己著作诗文表达心志不仅表达将来治理天下的谋略而且表达他的一腔热情。把自己就比作一株大树经过风吹雨打冰霜雪剑以后溶化渗透到了地里溶到石头里他说这个石头将来也用它来补天,现在天下大乱百姓在受苦我就是补天的石头就是要承担解救百姓解救生民的任务,那么只有一条路就是第三条路出山寻找新的可以担当大任的开创新天下的人他去辅助他建立一番新的事业。

用传统的话说就是投奔明主打造江山,明主在哪里如果要投奔的话就要选择明主,刘伯温说过一句话抱大器者,必择所投,意思是说我有大志向有大胸怀想要做大事业的人一定要选择自己投奔什么样的人,刘伯温作为封建士大夫一定是要投奔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豪杰否则刘基肯定是看不上眼,那么朱元璋是这样的人吗?朱元璋当时又处于一种什么状况?

朱元璋在元末群雄当中已经渐渐成了气候,元朝对于国家已经失去了控制出现群雄逐鹿,朱元璋在至正十六年攻克了金陵现在的南京他把这个地方改成叫做应天而且自封吴国公,这个时候是刘基第四次辞官的时候朱元璋的势力进一步扩大而且攻克了婺州和处州。处州正是刘基的老家在朱元璋的周围北面是元朝政权东边是张士诚西边是陈友谅,在群雄当中朱元璋脱颖而出当时在各个割据政权的竞争当中是人才的竞争和谋略的竞争。所以当时朱元璋下边有一个人就给他提出一个建议他说你要延揽天下名士和雄才最后才能够使你的事业得到成功,那么什么人能够延揽人才什么人又能驾驭雄才,朱元璋自己认为是个英雄当然他说我可以驾驭英雄也可以识别英雄,朱元璋同时他也胸怀大志他曾经对他身边的人说:今四方纷扰,民困涂炭,子思英贤,有如饥渴。

朱元璋求贤若渴对天下的豪杰进行考察,他相中了谁呢,有一次和他谋臣李善长谈到刘邦当年定天下的时候,他问李善长当年刘邦得天下靠的是什么李善长说靠的是三杰,萧何韩信和张良,朱元璋说不错先生你就可以是我的萧何徐达是我的韩信那现在张良是谁呢?李善长说有一个先生可以当张良之选宋濂,朱元璋听后说不行我了解宋濂这个人可以做文章但是他不长于做事。有一个人可以做张良之选那就是刘基刘伯温这个人不仅仅能做文章还能做事是个文武全才,朱元璋正在考察天下的豪杰究竟谁将来可以帮助他成就大业,要说人才刘基显然是个人才他不仅识天象懂谋略而且又长于做事,朱元璋对刘基非常重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刘基会认可朱元璋吗?他会认为朱元璋是明主吗?刘基面临着怎么样的抉择呢?

至正十九年出现了一件事对刘刘伯温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朱元璋在打下婺州以后改成宁越府朱元璋很重视教育他在宁越府设立了郡学就请著名的人物当这个郡学的五经师去较四书五经这个人就是宋濂,宋濂是刘伯温的好朋友这个好友已经投奔朱元璋了对于刘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那么我将来怎么办呢,他在等待再选择但是在他的面前可供选择的道路并不多,那么选择天下豪杰选择谁呢此时此刻最有可能夺得天下的三个人一个陈友亮一个张士诚还有一个就是朱元璋。

根据史料记载,此时的刘基心里也非常清楚陈友谅有他的优势但是他的弱点也非常明显,陈友谅的所谓的大汉政权的皇位得来并不光彩他是篡夺天完政权徐寿辉的皇位得来的。这样一来陈友谅自然也有了第二个弱点他不得人心此外陈友谅还穷奢极欲不懂得爱惜民力,使得上下怨声载道基于这样的情况接受过儒家思想教育的刘基是不会投奔陈友谅的。那么刘基会选择张士诚吗?此时的张士诚早已攻占了苏州并在此建都号称吴王,而且占领者江浙沿海广大富庶地区也算的上雄踞一方的豪杰了那么刘基会选择张士诚吗?根据史料记载此时的刘基既看到了张士诚的优势也看到了他的弱点,张士诚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将很难成就大业由于存在这样的原因刘基当然也不会投奔张士诚。难道刘基真的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最后刘基在孙炎的劝说下已经通了,但是他身边的人有些质疑刘基先生您这样做对吗?后来刘基的母亲富氏说话了,她说:自古衰乱之世,不辅真主,讵能获万哉,意思是说在衰乱的时候你不投奔一个可靠的人将来我们能够保全吗?他的母亲比刘基更加现实,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动刀动兵随时可能威胁乡里,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投奔一个可靠的人不说做一番大事业至少可以保全我们乡里保全我们的家庭,最后大家说这样做也对那就请先生上路吧。刘基出发前周围人让他带上家丁一同上路,刘基说此一去未来天下的事就看我和我所辅助的人,将来大事就由我们来决定带几个人是没有用的,于是刘基就毅然奔赴了应天投奔了朱元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大明第一谋士刘伯温 到底是怎样和朱元璋走到一起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刘伯温简介传奇

刘伯温简介传奇

刘伯温,刘伯,朱元璋,预言,诸葛亮,神算,之谜,大明,谋士,姚广孝,诸葛,烧饼歌,军师,兵书,旷世,死因,谋臣,起兵,姜子牙,孙膑,下场,一统,内幕,君臣,历史,四大,墓穴,大臣,天机,太师

2009-09-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张良和刘伯温都是顶级谋士 为何刘邦放了张良 朱元璋没放刘伯温

张良和刘伯温都是顶级谋士 为何刘邦放了张良 朱元璋没放刘伯温

刘邦,萧何,张良,朱元璋,刘伯温,胡惟庸,皇帝,集团,事情,时候,浙东,老乡,刘伯,庙堂之上,老家,不一样,个人,关中,命运,原因,势力,地方,朝廷,集体,食邑,问候,不放心,是这样,功成名就,大难临头

2007-12-18 #经典故事

此人谋略胜刘伯温十倍 朱元璋称帝后十分挽留 他说:留下是祸害

此人谋略胜刘伯温十倍 朱元璋称帝后十分挽留 他说:留下是祸害

朱元璋,朱升,刘基,陈友谅,刘伯温,地方,宰相,才能,谋臣,刘伯,张士诚,张中,李善长,称王,五大,功臣,国策,天下,大明,实力,建议,时机,谋士,皇帝,老家,计策,青田,回家,开国,久大

2010-12-09 #长篇故事

朱元璋问:明朝能延续多久?刘伯温答4个字 朱元璋听后很高兴

朱元璋问:明朝能延续多久?刘伯温答4个字 朱元璋听后很高兴

朱元璋,刘伯温,王朝,结果,开国皇帝,三国演义,千秋,十分高兴,命运,大明,家族,实情,时明,手下,时候,时光,皇帝,真话,趋势,能力,经历,谋士,脾气,谋臣,发展,三个字,曾经说过,天下大势,其中一个,他知道

2013-09-19 #短篇故事

刘伯温临终送给朱元璋一筐鱼 用心良苦 可惜朱元璋17年后才懂!

刘伯温临终送给朱元璋一筐鱼 用心良苦 可惜朱元璋17年后才懂!

朱元璋,刘伯温,胡惟庸,刘伯,儿子,凤阳,御医,时候,朱允炆,朱标,洪武,诸葛亮,大明,后人,孙子,皇帝,谋士,鱼的故事,中依,何用意,刘家,张士诚,明得,朝军,温生,立朱允,边云,陈友谅,太子,放弃了

2017-04-19 #经典故事

朱元璋逼问大明国运 刘伯温说了两句话九个字 结果字字应验

朱元璋逼问大明国运 刘伯温说了两句话九个字 结果字字应验

刘伯温,朱元璋,李自成,袁崇焕,朱由检,大明,皇帝,预言,刘伯,魏忠贤,北京,年号,百姓,陛下,大明王朝,公文,时候,江山,王朝,统治者,闹剧,顺治帝,什么意思,这样的人,明洪武,于崇祯,宋献策,张良,张献忠,得比

2012-12-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江山的气数 他写下了4个字 果然应验!

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江山的气数 他写下了4个字 果然应验!

刘伯温,朱元璋,刘伯,大殿,大明,木桩,根基,结果,料事如神,功劳,所在,投军,朝代,百姓,自然是,代贤,中多,刘基,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温卜,草民,诸葛亮,郑复初,高安,县丞,前湖,有记,升斗,一生

2010-09-06 #小故事

刘伯温到底怎么死的?凶手是胡惟庸还是朱元璋?答案出乎意料

刘伯温到底怎么死的?凶手是胡惟庸还是朱元璋?答案出乎意料

刘伯温,朱元璋,胡惟庸,刘基,刘伯,功臣,丞相,病重,版本,皇上,补药,李善长,杨宪,段君,汪广洋,洪武,胡韦,事实,传说,代表,事情,人选,京城,先谈,借口,军师,劣迹,同党,后人,国家

2012-02-21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