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那张打动无数人的照片背后 有更多令人泪目的故事

时间:2017-08-04

二十张照片组成一个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2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这张夕阳下的医患合影感动万千人。

照片里,那个手指夕阳、防护服后写着“凯哥”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汉呼吸治疗师刘凯,27岁。躺着的老人是王欣,87岁,退休前是武汉爱乐乐团小提琴手,其时因患新冠肺炎已住院近一个月。

“要不要看一会(夕阳)?”3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院区,转送王欣做CT途中,医生刘凯对着缓缓落下的夕阳问王欣。王欣说:“好。”于是他们驻足。

他们相差60岁。

海子有首诗中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这个瞬间被志愿者甘俊超的镜头定格,随后传遍网络。有人说,因为这张照片,让人感觉到“人间值得”。

昨天中午,在接过编号为1399的“战胜者”证书后,住院58天的王欣宣告康复。

武汉阳光和煦。出院的王欣心情不错,当着在场医护人员和媒体的面,他唱起了歌。

时隔两个月,再次见到父亲王欣,看着他背着小提琴走出医院,60岁的王雨(化名)激动得难以置信。她对钱报记者说:“父亲精神很好,竟然能连续站几十分钟,和大家流畅地对话。”

住院

2月9日,几近昏迷,走不了路,说不了话,也吃不下饭的王欣被送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女儿和外孙鼓励他:“我们在外面等你,你要坚持下来。”当时,王欣虚弱地答:“我这回,可能坚持不住了……”

不久,照顾父亲一周多的王雨也被确诊,住进雷神山医院;她的儿子则作为密切接触者,被送入隔离点。

2月9日,也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汉医疗队的136位医护人员,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开始收治患者的第一天。

2月11日,作为重症患者,87岁的王欣从主院转入东院。刘凯说,当时王欣病情严重,“呼吸困难,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都很差。”老人不爱与人沟通,甚至不接听子女的电话;也不愿配合治疗,就连盐水吊完,他都不按铃通知护士。

“整天躺在床上,20多天没法翻身,大小便失禁,脑子不记事。”王欣说,是支援武汉的上海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喂他吃饭、替他换尿不湿,鼓励他树立信心。

护士长潘文彦记得,有一次查房,自己凑近王欣问“你好吗?”他气喘吁吁,怎么都说不清。

一旁的病友,把自己拍的视频拿给潘文彦看。视频里,王欣正低声哼唱着歌曲。原来,年轻时,王欣是个挺受欢迎的乐团演奏员。

王雨说,以往每年冬天父亲都要去医院调养血糖。住在医院时,他就会拉起小提琴,给医生和病友们听。清醒时,这个耄耋老人其实也很时尚,会用微信,会用手机拍照,“他性格开朗,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王雨说。

但是对病情的恐惧和未知,一时击垮了他。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为了鼓励一时清醒一时糊涂的王欣,潘文彦和同事们时不时会向老人家发出邀请,“唱个歌给我们听听啊?”慢慢的,王欣开始有所配合地哼唱起来。

夕阳

3月5日那天,刘凯和95后的志愿者甘俊超,推着老人从11楼病区下来,穿过几百米的过道,到门诊大楼接受CT诊断。

回来的路上,他们遇到夕阳,于是驻足,有了那张著名的照片。阳光打在他们身上,在身后撒下斜斜长长的影子。

“夕阳蛮好。”住院后近一个月未见阳光的王欣,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感受。

那天之后,或许是夕阳带来的好运,他的病情开始好转。王欣喜欢在病房唱歌,有时是《四季歌》,有时是《何日君再来》。

从每天高流量吸氧,到间断吸氧,到最终撤掉吸氧器;从大小便失禁,到最后拔掉导尿管;从起初卧床无法自理,到后来可以在床边走动,甚至不需要护士搀扶,自己去洗手间。在这些一点一滴的变化中,潘文彦和刘凯看到,19床的王爷爷就快好起来了。

王雨一边治疗,一边牵挂着父亲。尽管不在身边,但隔着电话,王雨也能感受到父亲细微的转变。

3月28日,康复出院后的王雨,特意将父亲的小提琴送去医院。

送别

听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4月1日就要撤离武汉,前一天,王欣尝试给刘凯和同事们拉了几次小提琴,曲目是《送别》和《沉思》。“老人还没完全康复,手的力气不够,演奏的声音不理想。他直说抱歉,可我们很感动。”刘凯说,那一天,隔着防护服,王欣主动拥抱了他。他们拍了一张合照,两人都对着镜头伸出了象征胜利的“剪刀手”。

第二天,刘凯他们返回上海,老人没来得及送别。他有些“埋怨”刘凯,“走的时候没告诉我,没送他们,有点遗憾。”

但撤离武汉后,刘凯和同事们也一直关注着王欣的状态。他们欣喜地看到,老人已经可以自己走几百米路了。

4月8日零时,江汉关的钟声敲响,被按下暂停键76天的武汉解封。身在上海的刘凯,得知老人康复的消息,“很高兴,为他,也为我们医疗救治的成功。整整两个月,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

团聚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CCU团队的接力救治下,昨天王欣出院。他和刘凯视频连线,隔着屏幕,他邀请刘凯以后去武汉,一定到他家里做客。

痊愈出院后,老人还将前往康复驿站,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康复和医学观察。但王雨感觉,自己曾“四分五裂”的家终于团聚。

兴奋之余,王雨开始为父亲整理行李。起初,王雨有些诧异,“很奇怪,多了好多不是父亲的衣服。”她还以为,是医护人员弄错了,但谜底揭晓后,她五味杂陈——原来,在医院时由于生活用品没带够,刘凯和同事们把自己的衣物等各种生活用品,都拿给王欣用。

父亲还在医院时,王雨就在网上看过那张流传很广的夕阳照。和旁人的心情不同,当时,那张照片让她看得心酸,“我一度以为,父亲好不起来了。”

如今,再回看存在手机里的这张照片,王雨才发现画面里的温馨——没有太多的云,也没有太大的风,两个相差60岁的一老一小,静静地看,无需语言。明晃晃的夕阳,给他们的身影镀上金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那张打动无数人的照片背后 有更多令人泪目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7岁上海医生和87岁武汉小提琴家!“治愈系”照片刷屏背后 更多故事让人泪目…

27岁上海医生和87岁武汉小提琴家!“治愈系”照片刷屏背后 更多故事让人泪目…

医疗队 刘凯 老先生 上海 医生 夕阳 患者 病人 甘俊 武汉 家人 这张照片 小提琴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停下来 医院 平台 志愿者 新民晚报 时刻 湖北 病情 真情 老人 队员 两个人 何日君再来 刘医生 呼吸治疗师 版权声明

2020-05-02 #故事阅读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背后故事 一句话令人泪目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背后故事 一句话令人泪目

钟南山,武汉,餐车,疫情,护士,院士,高铁,钟老,国家,恩情,照片,深圳,网友,集体,永远记得,让我去,这张照片,卫健,专题,一角,一家,助手,东西,列车长,人员,信号,作秀,医疗,医务人员,广东

2014-05-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背后故事 一句话令人泪目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背后故事 一句话令人泪目

钟南山,武汉,餐车,疫情,护士,院士,高铁,钟老,国家,恩情,照片,深圳,网友,集体,永远记得,让我去,这张照片,卫健,专题,一角,一家,助手,东西,列车长,人员,中国青年报,信号,作秀,俊杰,医疗

2013-01-27 #故事阅读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背后故事 一句话令人泪目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背后故事 一句话令人泪目

钟南山,武汉,餐车,疫情,护士,院士,高铁,钟老,国家,恩情,照片,深圳,网友,集体,永远记得,让我去,这张照片,卫健,杨翘楚,蒋川,专题,一角,一家,助手,东西,列车长,人员,中国青年报,信号,作秀

2012-11-29 #长篇故事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背后故事 一句话令人泪目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背后故事 一句话令人泪目

钟南山,武汉,餐车,国家,护士,疫情,院士,高铁,钟老,让我去,恩情,照片,深圳,网友,集体,永远记得,这张照片,卫健,广播电视总台,专题,一角,一家,助手,东西,列车长,人员,中央,信号,作秀,医疗

2015-05-24 #小故事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背后故事 一句话令人泪目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背后故事 一句话令人泪目

钟南山,武汉,餐车,疫情,护士,高铁,国家,照片,深圳,院士,集体,让我去,这张照片,卫健,专题,一角,一家,助手,东西,列车长,人员,信号,作秀,医疗,医务人员,广东,年纪,女孩,客户端,情况

2016-07-24 #故事会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背后故事 一句话令人泪目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背后故事 一句话令人泪目

钟南山,武汉,疫情,护士,院士,餐车,高铁,钟老,国家,恩情,照片,深圳,网友,集体,央视新闻,永远记得,这张照片,卫健,专题,一角,一家,助手,东西,列车长,人员,中国青年报,信号,作秀,医疗,医务人员

2016-10-30 #经典故事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背后故事 一句话令人泪目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背后故事 一句话令人泪目

钟南山,武汉,餐车,疫情,护士,院士,高铁,钟老,国家,恩情,照片,深圳,网友,集体,永远记得,让我去,这张照片,卫健,专题,一角,一家,助手,东西,列车长,人员,中国青年报,信号,作秀,医疗,医务人员

2018-05-1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