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论从儒家圣人升华至道家神仙的先行者葛洪:其伟大贡献和现实意义

时间:2017-08-17

从东汉末年至晋武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300年之久的纷争战乱之后,总算盼来了一个民生短暂复苏的太康盛世

提示:本文共有 86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8 分钟。

葛洪:实践儒道之学的伟大先行者。

从东汉末年至晋武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300年之久的纷争战乱之后,总算盼来了一个民生短暂复苏的“太康盛世”。继之,便又发生了内外交困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局面。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正如《汉过》书中描述的:“飞锋荐于扆闼,左祍掠于禁省,禾黍生于庙堂,榛莠秀乎玉阶,云观变为狐兔之薮,象魏化为虎豹之蹊,东序烟烬于委灰,生民燋沦于渊火”。真是个“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境况。

在如此连绵变乱的时代背景下,称为“太康之英”的诗人陆机(公元261-303年)的诗《君子行》写道: 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

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他憧憬追求天道修为而成仙,慨叹世道的反复无常与人生的艰难痛苦,厌恶无休止的战乱。

汉末至西晋:长达300年的战乱!

上篇:砥砺奋进,千古一杰

一,特殊的时代造就特殊的人物。

不久产生了一个同时代光照人世的人物——葛洪(公元283-363年)。他出生于江苏丹阳句容,其始祖为葛天氏,父亲葛悌官至会稽太守(晋为邵陵太守),从祖是大名鼎鼎的师从左慈的“南极仙翁”葛玄。后虽家道中落,但仍能自强不息。(一)《自叙》中说:“年十有三,而慈父见背(亡),夙失庭训。饥寒困瘁,躬执耕穑”。负笈徒步行借(书) 。伐薪卖之,以给纸笔。白天就营田园,晚上以柴火照明写书。年十六,始读《孝经》《论语》《尚书》《诗经》《易经》等儒家文献。“曾所披涉,自正经诸史百家之言,下至短杂文章,近万卷”。

(二)此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正统观念已经衰落,而子论重又振兴。在自汉代以来具有以辟谷、服饵为主的各种养生术传统,特别是三国东吴孙权倡导神仙之术的推动下,葛洪不同凡响的《抱朴子-外篇》脱颖而出之后,葛洪成为两晋之交时代的一位重要学者。故史籍《晋书-葛洪传》说:“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固)、马(融)。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就文献所载其撰述之多、涉猎之广而言,或仅就《外篇》今存之八万余言所显现的葛稚川的学识而言,《晋书》之评绝非虚誉。但很可惜,葛洪的著作绝大部分已经亡佚,幸存的《抱朴子内外篇》70卷、《金匮药方》100卷、《神仙传》10卷、《隐逸传》10卷和《肘后备急方》4卷等等,就成了研究葛洪仅有的第一手资料了。

《抱朴子》:不同凡响的著作。

(三)葛洪还是一个是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的人,早在22岁时就能一反后儒凌弱之态,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因孔武有力地破张昌、石冰之乱有功,迁升伏波将军,后又获爵关内侯。为儒生们作出榜样。但他不改“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及“尤好神仙导养之法”的初心,放弃了仕途。去成就二十余岁曾经立下的创作一部子书、立一家之言的志向,难能可贵地实现了“内道外儒”,将儒道两家融洽地得以摆正了位置,解决了长期相互之间的一些争端。同时,也确立了道教理论奠基人的地位。

二,儒道传统学术理论的实践和实证者。

(一)葛洪在身体力行的儒道学说之实践中,以其独到的证悟、见解,精辟地指明了儒学与道术的特点和关系。《内篇-塞难》说:“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内篇-明本》又说:“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笔者以为,儒是道之用,道是儒之归。所以,葛洪前期力行儒家,后期在领悟儒家的铺垫下归入到道家。实现这个过程是伟大实践的结果,可以说能够在两者之间成功转身,而臻达完美者自古以来惟葛洪而已。

葛洪:完美地贯通了儒道之学术。

(二)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其苦心经营是:其一,不辞艰辛捜罗与阅览大量的书籍。《抱朴子-金丹篇》云:余考览养性之书以千计;其二,葛洪拜师郑隐,而郑师曾经受传于葛玄(乃是左慈弟子)的《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在郑隐亲自授教时,葛洪“亲事之,洒扫积久,乃于马迹山中立坛盟受”。值得注意,葛洪是郑隐五十余名弟子中惟一有资格受传奥秘者。故此可见,道家各流派均存在着各自的传系。上古至左慈及弟子,葛玄-郑隐-葛洪等秘密的师徒传系这便是其中之一。其三,《云笈七籤》记载,精通天文、图谶、预知、医术诸法的南海太守鲍靓,于公元318年得仙人阴长生的《尸解法》,而阴长生配得马鸣生道长秘传之不老不死法,活了300余岁后,在平都山白日飞升。鲍靓正是后来葛洪的岳父。故而“马鸣生-阴长生-鲍靓-葛洪…”是又另一个道家传系。据传,自古以来有许多得道者成为神仙。仅汉代以来,成神仙者有46人,其中20人尸解,余26人全部白日飞升!

葛洪:得道成仙,白日飞升不是梦。

以上就是《抱朴子》所以是集神仙思想实行之大成者的理由,这便是“先以儒之理入,后以道之行出”的知行合一的成果。葛洪显然是“知行合一”的先行者,为后世王阳明之流实践与推行的“心学”树立了典范。

三,葛洪对儒道两学融会贯通的发展、创新与贡献。

(一)在葛洪的众多著作中,不仅论述神仙道教理论,在道教理论建设上颇有成就,而且对于我国的医学、化学等方面的贡献也是卓越的。如:《肘后备急方》中关于天花病的记载是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对结核病的认识,也比国外早一千多年。

(二)在化学方面深刻认识到丹砂的化学特性、铅的可逆性、金属间的置换作用、化学反应中的升华现象及“炭”在高温下的还原作用等。

(三)《抱朴子》一书是他的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20卷,主要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的理论,论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祛祸之事,并继承魏伯阳的炼丹理论,集魏晋时代炼丹术之大成。(四)《外篇》50卷,论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阐明他的社会政治观点,是政论性的著作。《抱朴子》一书初稿的写作,约在葛洪初次客居广州(公元306年)到他封关内侯(公元318年)之间这一段时间。《外篇·自叙》:“洪年二十余,乃计作细碎小文妨弃功日,未若立一家之言,乃草创子书。会遇兵乱,流离播越,有所亡失,连在道路,不复投笔十余年,至建武中乃定。”考建武仅二年,即公元317、318年。这样看来,上述估计是无可置疑的。《内篇·黄白》说:“余若以此辈骋辞章于来世,则余所著《外篇》及杂文二百余卷,足以寄意于后代,不复须此。”这又证明《外篇》成稿在《内篇》之前°。

(五)由此可见,葛洪将有关神仙的书籍中所记载的各类学说和道术,以及他本人向他们学到的道术加以整理后,归纳为以金丹为中心的自成体系的理论,因为在《抱朴子》中不仅阐述了金丹,而且还阐述了辟谷、服饵等各种长生法。葛洪在《抱朴子》中向后世展示了无尽的法宝,世人却往往观望止步。

《抱朴子》:以金丹为中心成系统。

(六)对产生风雨云雾法,形成山川法,驱赶虎豹、蛟龙和鬼神法,分形、隐形、晦瞑法及改变姿形法,腾云游空法,遇火不热、入水不濡法,不觉寒暑法,随心所欲、千变万化法,避灾法等主要仙术类及其实践的具体方法;辟谷等养生的理论及其实践方法;多种长生不老药及其材料,特别是最上乘长生不老药—金丹各种的名称及制作方法、药材及采药方法;神符的种类、用途及效验等等,均一一作了具体而详尽的说明,强调这些并非虚构,还阐述了根据修行和服药之不同可达到不同仙术阶段,并列举了天仙、地仙、尸解仙等神仙的种类。

(七)此外还记述了当时已有的神符、有关经典的名称。于是这一切大体上已系统化。人们之所以认为通过著述《抱朴子》使神仙思想得以完成并体系化,其原因就在于此。另外,当时神仙思想是部分儒家和佛教批判的对象,而葛洪不遗余力地以“事实说话”,强调神仙和神仙术的实际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来自儒释无知或误解方面的批判的批判。

(八)视道教与《抱朴子》的关系,笔者认为道教是以神仙思退为中心的宗教。因此集神仙思想之大成的《抱朴子》,其内容尤为重要。通读《抱朴子》,使人感到,《抱朴子》在道教史上所处地位,在太平道、五斗米道这一道教式宗教集团与已经确立的道教教团之间,或者说它是架设于两者之间的桥梁,故此葛洪应该是道教的教主之首要者。

《抱朴子》的教理是“二道”之桥梁。

四,“弹断风俗,苦言直辞”,“不忍违情曲笔,错滥真伪”,以古鉴今,大有禆益。

(一)对晋末社会状态的批判:一个有见地的时弊政论家。葛洪在《抱朴子-外篇》的《勖学》《崇教》《吴失》《交际》《刺骄》等文章中以犀利的笔触批评官吏选拔制度。当时的官吏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虽然也标榜以才能分品,实际上却是首重门弟。世胄公子、权贵之亲,倚仗家族的权势,虽不学无术,甚或酒囊饭袋,照样平流进取,坐至公卿,不胜其任但占据着显赫的位置。由此而导致阿谀逢迎、溜须拍马、结党营私、卖官鬻爵、唯财是视的世风。人们追求的不是道德学问,而是想方设法攀附权贵来升官发财。所以社会上大行其道的是吃喝玩乐、声色狗马、荒淫腐化。猥琐小人飞黄腾达,而真正的俊杰之士却被委弃,遭压抑。始于汉代的察举制虽然在当时名义上还在施行,但早已变了味。作者引俗谚讥讽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古人欲达勤诵经,今世图官免(勉)治生。”(《审举》)甚至于说:“余徒恨不在其位,有斧无柯,无以为国家流秽浊于四裔,投畀于有北。”(《交际》)其深恶痛绝溢于言表。

两晋:形同虚设的官吏选拔制度。

葛洪反对门阀世族垄断仕途,要求选贤任能的思想在很多篇章都有论述,尽管葛洪很自矜于自己的家世,但葛氏一族远非豪门,即便葛洪不避仕途,恐怕充其量不过充当他人僚属或一般地方官。而葛洪所关注的世事都有关国家大政与世风,与其在仕途上可能获得的地位反差甚大。由此看来,葛洪的不慕仕宦、不交权贵、赞扬遁世,固然不乏自认为的“才非政事、器乏治民”,又有著成子书传于后世的理想,加上全身远祸的想法,以及对隐逸山林炼丹求长寿的真心热爱,但《外篇》中表现出的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无奈,不能不说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二)葛洪对豪族独霸仕途的挞伐是切中时弊的。葛洪政治主张的另一主要内容是对严刑峻法的提倡。他对道家的“无为而治”不感兴趣,认为“我清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用刑》)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倾向于儒家用世的精神。他说:“世人薄中韩之实事,嘉老、庄之诞谈。然而为政莫能错刑。杀人者原其死,伤人者赦其罪,所谓士柈瓦胾,无救朝饥者也。道家之言,高则高矣,用之则弊。”(《用刊》)认为根本是行不通的。他还从孟子的“徒善不足为政”(《孟子离娄上》)出发,反对“纯仁”的“德教”:“莫不贵仁,而无能纯仁以致治也;莫不贱刑,而无能废刑以整民也。……夫德教者,黼黻之祭服也;刑罚者,捍刃之甲胄也。若德教治狡暴,犹以黼黻御剡锋也。(《用刊》)原因则在于“黎庶巧伪,趋利忘义,若不齐之以威,纠之以刑,远羡羲、农之风,则乱不可振,其祸深大”。葛洪认为,刑罚如同水火,“所以活人,亦所以杀人,存乎能用之与不能用。夫症瘕不除,而不修越人之术者,难图老彭之寿也;奸党实繁,而不严强弹违之制者,未见其长世之福也”。(《用刑》)采纳了法家治世的思想。

葛洪:主张以法家精神治乱世。

(三)君臣之道,崇德配位,礼仪之制,次于天地。

过往的学者以今评古,认为葛洪重视“君臣之道”的君主制是维护封建道德是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笔者认为,这种脱离了时代发展进程之言是昔日阶级斗争观念的滥用。一个社会存在自然会形成“社会四阶层”的合理分职,于中国而言“设官分职”(儒家注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国家次序);同样,几千年来印度根据职能一直至今把社会分成:婆罗门(祭师、知识阶层)、刹帝利(行政官吏阶层)、外夏(农商阶层)、首陀罗(劳工阶层)。他们认为这是神的设置。将社会分成四种社会生活和四种职责性划分——目的不在于以出生来划分人类社会。这样的划分是依据教育性质而定,为的是要保持社会的和平和繁荣。故此,葛洪采纳《易传〉无类比附的方法论证道:“盖闻冲昧既辟,降浊升清,穹隆仰焘,旁泊俯停。乾坤定位,上下以形。远取诸物,则天尊地卑,以著人伦之体;近取诸身,则元首股肱,以表君臣之序。降杀之轨,有自来矣”。这段话高明地印证了印度古典哲学的真理:以一个躯体为例,认为婆罗门是头脑,刹帝利是双臂,舒铎是双腿,首陀罗是双足的比喻。故昔日中国的学者也只得认同葛洪“对君主、国家是历史必然产物的猜测是正确的”。

社会阶层设置:保障和平与繁荣。

五,葛洪震古烁今地提出“今胜于古”和“文德并重”的文学观,故而是一个高风亮节的文学评论家。

(一)葛洪反对:古诗刺过失,故有益而貴;今诗纯虛誉,故有损而贱也。(《辞义》);属笔之家,亦各有病……其浅者则患乎妍而无握,证援不给,皮肤鲜泽,而骨骾迥弱也。繁华玮晔,则并七曜以高丽;沈微沦妙,则侪玄渊之无侧。(《辞义》;而著书者,徒饰弄华藻,张磔迂阔,属难验无益之辞,治靡丽虚言之美……适足示巧表奇以诳俗。何异画仓敖以救饥,仰天汉以解渴。(《应嘲》)。

(二)葛洪文学观的更重要的方面是后世胜于前代指出:守株之徒,喽喽所玩,有耳无目,何肯谓尔!其于古人所作为神,今世所著为浅,贵远贱近,有自来矣。……是以古书虽质朴,而俗儒谓之坠于天也;今文虽金玉,而常人同之于瓦砾也。(《钧世》);又世俗率神贵古昔,而黩贱同时。虽有追风之骏,犹谓之不及造父之所御也;……虽有益世之书,犹谓之不及前代之遗文也。是以仲尼不见重于当时,《太玄》见蚩薄于比肩也。俗士多云“今山不及古山之高,今海不及古海之广,今日不及古日之热,今月不及古月之朗”,何肯许今之才士不减古之枯骨?重所闻,轻所见,非一世之所患矣。(《尚博》)他还列举了具体的作品来证明这一点:且夫《尚书》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优文、诏策、军书、奏议之清富赡丽也;《毛诗》者,华彩之辞也,然不及《上林》、《二京》、《三都》之汪涉博富也。

(三)葛洪的反传统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王充的启发。他特别推崇王充:“余雅谓王仲任作《论衡》八十余篇,为冠伦大才。”不但说王充“学博才大”,而且为《论衡》篇幅巨大辩白:“言少则至理不备,辞寡即庶事不畅,是以必须篇累卷积,而纲领举也。”(并见《喻蔽》)

葛洪:受到了王充批判精神之啟发。

昔日的学者以为繁华似锦的文章是“形式主义”。笔者以为,这种画虎不成反类猫的教条式批评是不合时令的。

(四)葛洪认为文章精微处会透露出人的德行:“德行为有事,优劣易见;文章微妙,其体难识。夫易见者粗也,难识者精也。夫惟粗也,故铨衡有定焉;夫惟精也,故品藻难一焉”。(并见《尚博》)

(五)他不为儒家观点所束缚对司马迁以及子书类作出高度评价:班固以史迁先黄老而后六经,谓迁为谬。夫迁之洽闻,旁综幽隐,沙汰事物之臧否,覈实古人之邪正。其评论也,实原本于自然;其褒贬也,皆准的乎至理。不虚美,不隐恶,不雷同以偶俗。刘向命世通人,谓为实录,而班固之论,未可据也。(《明本》);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尚博》);先民……不以璞不生板桐之岭,而捐曜夜之宝;不以书不出周、孔之门,而废助教之言。犹彼操水者,器虽异而救火同焉;譬若针灸者,术虽殊而攻疾均焉。(《百家》)

葛洪还主张对古今的作品都要进行全面、公允而客观的评价,不听凭主观的好恶。

六,针对修身养性,提出“守塉、安贫、知止、仁明”之要求。

葛洪主张对人的各种欲望,大至名望利禄,小至吃饭穿衣,应当清心寡欲,不去贪求;人应当做的是修养自身,“藏器”、“蓄德”,在时机得当时也不妨建功立业。“凡所谓志人者,不必在乎禄位,不必须乎勋伐也。太上无己,其次无名,能振翼以绝群,骋迹以绝轨,为常人所不能为,割近才所不能割”。(《逸民》);“目之所好,不可从也;耳之所乐,不可顺也;鼻之所喜,不可任也;口之所尝,不可随也;心之所欲,不可恣也。……是以智者严隐括于性理,不肆神以逐物,检之以恬愉,增之以长算。其抑情也,过乎堤防之备决;其御性也,过乎腐辔之乘奔。故能内保永年,外免衅累也。(《酒诫》)这段话统览了古往今来修性之道的精髓!正所谓“万法归一”可也。

葛洪:以经典之述概括了“坐忘”之要

“盖君子藏器以有待也,蓄德以有为也。非其时不见也,非其君不事也,穷达任所值,出处无所系。其静也,则为逸民之宗;其动也,则为元凯之表。或运思于立言,或铭勋乎国器,殊途同归,其致一也”。(《任命》)这是葛洪“儒道合一”的功夫所在,上达老庄之道术坐忘,下含朱程陆王四家之儒学心学。达此高论者,前无其人、后无来者是矣!有道是“祸莫大于无足,福莫厚乎知止。”(《知止》);“耻诡遇以干禄,羞衒沽以要荣”。应该“专锐思乎六经。”(《安贫》)使“侈糜之门闭”,以建立“道德之功”。其中应特别提到的是他的颇见新意的“仁明”说。其中“仁”是指爱、不忍之心及由此引申而来的行为准则;而“明”是辩别是非、预测未来等聪明才智。而在二者之中,葛洪认为明”更为重要:“夫料盛衰于未兆,探机事于无形,指倚伏于理外,距浸于根生者,明之功也”;“炽潜景以易咀生,结栋宇以免巢穴,选禾稼以代毒烈,制衣裳以代裸饰,后[役]舟楫以济不通,服牛马以息负步,序等威以镇祸乱,造器械以戒不虞,创书契以治百官,制礼律以肃风教,皆大明之所为,非偏人之所能辩也。(《仁明》)葛洪充分肯定“明”的作用。而且认为“有仁无明”不仅无益,而且是非常危险的:“心不违仁而明不经国,危亡之祸,无以杜遏。”(《仁明》) 所以在遇到“仁”与“明”矛盾时,应毫不犹豫地“舍仁用明”,因为“仁可时废,而明不可无也”。

葛洪:认为“明”比“仁”更为重要。

这种把“明”置于“仁”之上的观点,这显然弥补了儒家传统观念,历来不崇尚“明”智的缺憾。葛洪在这里把二者及其关系作为道德问题提出来,消除蒙昧人生原罪或盲目仁爱之行为。其言切中时弊也。

七,高举儒道的旗帜,提倡移风易俗,痛斥“风颓教沮”陋习。

葛洪对当时“风颓教沮”的社会习俗进行了激烈抨击。

(一)《崇教》《疾谬》《吴失》篇中指出:“世胄蹑高位”公子哥儿们不学无术,倚仗父兄的特权,讲阔绰、图享乐、荒淫腐化,无所不用其极;“投鼠忌器”,“冠盖之后,势援之门”,既有靠山,拉关系,树党羽,胡作非为;“母后之亲”和“阿谄之人”受到信赖,安插亲信于各要位。

(二)《勗学》《交际》《刺骄》篇揭示:“世道多难,儒教沦丧”社会轻视读书;“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德薄位高”者唯财利是视,求交于若人以图其益者摇尾乞怜;卑够屈己,钻营捧拍,以图升迁,后便得意忘形,于是利用职权,尽其所欲地热衷于享乐和发财。

(三)《酒诫》《讥惑》《自述》篇中生动址刻划出:《酗酒图》——酒鬼们的各种丑态;各样人等的操时髦,赶潮流,奇装怪服,日新月异,攀比之风盛行……葛洪从八个方面,以深刻、生动、敏锐、犀利的笔锋给予了抨击!对照今日之世风,亦是一面镜子,君不见,何其相似乃尔?

趋炎附势:钻营捧拍,以图升迁。

八,他同时指出,这一系列败坏风气的根源是“元康名士”所鼓吹的“放达”。这些人以无知的高傲“诬引老、庄”(《疾谬》),“无戴、阮之自然,而效其倨慢”,“亦是丑女暗于自量之类也”(《刺骄》)。他们或狂诞轻薄,或荒淫颓废,或全无亷耻,或趋炎附势。他们“或乱项科头,或裸袒蹲夷,或濯脚于稠众,或溲便于人前”(《刺骄》),甚至“狐蹲牛饮,争食竞割”,“入他堂室,观人妇女,指玷修短,评论美丑”,“其或妾腰藏避不及,至搜索隐僻,就而引曳”,同时又“举足不离绮繻纨袴之侧,游乐不去势利酒客之门”(《疾谬》),“星言宵征,守其门庭,翕然谄笑,卑辞悦色,提壶执贽,时行素媚,勤苦积久,犹见嫌拒,乃行因托长者以搆合之。其见受也,则踊悦过于幽系之遇赦;其不合也,则懊悴剧于丧病之逮己也。”(《交际》)这些人一旦“因缘运会,超越不次,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刺骄》)。实际他们“胸中无纸之诵,所识不过酒炙之事”,“终日无及义之言,彻夜无箴规之益”。

上述之言,惟妙惟肖生动地描述了那班不学无术之徒痴迷于情场之丑态。疗救的办法就是“崇教”。所谓“崇教”,就是加强对“王孙公子”的儒家伦理、纲常、道德教育。因为这些“贵游子弟”对社会的风俗具有导向的作用,但他们“生乎深宫之中,长乎妇人之手,忧惧之劳,未常(尝)经心。或未免于襁褓之中,而加青紫之官;才胜衣冠,而居清显之位”。如果他们“目倦于玄黄,耳疲乎郑卫,鼻餍乎兰麝,口爽于膏梁”,“陈妖冶以娱心,湎醽醁以沈醉”,则必然“触情纵欲”而沦为“非人”,在“交构之变,千端万绪”的复杂的社会情况面前,必不能辨“邪正之真伪”。

恢复儒家伦理的“德教”迫在眉睫。

所以必须“选明师以象成之,择良友以渐染之;督之以博览,示之以成败”;“朝夕讲忠孝之志道,正色证存亡之轨迹,以洗濯垢涅,闲邪矫枉,宜必抑情,遵宪法,入德训者矣。”(并见《崇教》)这些对于社会乱象的深刻揭露至今亦有借鉴的现实意义。

强调严刑峻法的同时,也应恢复儒家伦理道德之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重视加强青少年的“德教”,治理好社会文明的大环境!

上篇已纵述了葛洪《抱朴子-外篇》重点中的儒道合一之大成就。无论过往的历史如何评论葛洪的成就与贡献,江苏句容茅山上的抱朴峰、句容县境的葛村、杭州的葛岭,以及广东罗浮山上的葛洪炼丹遗址等,都永远地记载了葛洪的名字与业绩,记下了后人对他的崇高评价和怀念之情。时过境迁对他的事迹重新认识和评估的时刻业已到来!

著名的道家圣地:杭州西湖边葛嶺。

中篇:玄而未玄,重光异彩(待续)

(2019-4-28 于杭州)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论从儒家圣人升华至道家神仙的先行者葛洪:其伟大贡献和现实意义”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道教起源于中国 代表人物张道陵 葛洪与陈抟对后世影响最深

道教起源于中国 代表人物张道陵 葛洪与陈抟对后世影响最深

道教,张道陵,道家,陈抟,思想,丘处机,儒家,老子,葛洪,传统文化,全真道,神仙,社会,发展,影响,主流,产物,信仰,时代,医药学家,历代,学者,教主,方术,正一道,理论,祖师,老祖,贡献,领袖

2009-12-25 #长篇故事

原文东晋葛洪《神仙传》:“汉孝桓帝时 神仙王远字方平 降于蔡经家……麻姑至 蔡经

原文东晋葛洪《神仙传》:“汉孝桓帝时 神仙王远字方平 降于蔡经家……麻姑至 蔡经

方平,东海,麻姑,王方平,神仙,柏实,王远,举家,女子,圣人,桑田,玉杯,花果,香气,神仙传,桓帝时,年十八,葛洪,文东,晋葛洪,达于,释译,原文,丘陵,发髻,坐好,尘土,扬尘,年纪,形态

2020-05-27 #经典故事

原文东晋葛洪《神仙传》:“汉孝桓帝时 神仙王远字方平 降于蔡经家……麻姑至 蔡经

原文东晋葛洪《神仙传》:“汉孝桓帝时 神仙王远字方平 降于蔡经家……麻姑至 蔡经

方平,东海,麻姑,王方平,神仙,柏实,王远,举家,女子,圣人,桑田,玉杯,花果,香气,神仙传,桓帝时,年十八,葛洪,文东,晋葛洪,达于,释译,原文,丘陵,发髻,坐好,尘土,扬尘,年纪,形态

2020-05-29 #故事阅读

佛门把孝称为至道之法 将孝做得彻底圆满就是成佛之境界

佛门把孝称为至道之法 将孝做得彻底圆满就是成佛之境界

地狱,母亲,圣女,众生,觉华,鬼王,如来,境界,自在王,内心,去处,罪人,菩萨,三宝,海水,名号,地方,夜叉,婆罗门,恶业,感应,邪见,问题,顶礼,阿僧祇,业力,时候,地藏菩萨,念佛三昧,因果

2009-08-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宅家神兽”变“宅家天使”这些故事太暖心

“宅家神兽”变“宅家天使”这些故事太暖心

爸爸,妈妈,孩子,嘉熙,疫情,王晓锋,做家务,冯婷,日记,写日记,儿子,学生,教师,神兽,职业,记者,小老师,天使,幼儿园,时候,长号,老师,工作,小嘉,王若瑾,郑嘉,让孩子,这段时间,医生,切菜

2008-05-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王者荣耀又出皮肤 玩家神预言 早在鼠年限定皮肤中看到瑶妹新皮

王者荣耀又出皮肤 玩家神预言 早在鼠年限定皮肤中看到瑶妹新皮

皮肤,王者荣耀,诸葛亮,九色鹿,小黑板,彩蛋,敦煌,元素,内容,国民,小白,玩家,是一款,杨玉环,诸葛,虞姬,发现了,板上,都会,上线,官方,地方,主题,中都,信息,会上,原画,史诗,品质,周折

2009-07-04 #故事会

儒家有“五大圣人” 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

儒家有“五大圣人” 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

孔子,曾子,儒家,孟子,颜回,子思,宗圣,曾参,后世,弟子,地位,婴儿,论语,元文宗,孔孟,亚圣,先师,后人,至圣,学说,思想,春秋,诸子百家,门人,配享,世帝,唐玄,孔鲤,宋真宗,明嘉靖

2009-05-21 #故事阅读

老子和庄子说 道家“圣人”和儒家“君子”的本质区别在这俩字

老子和庄子说 道家“圣人”和儒家“君子”的本质区别在这俩字

君子,圣人,儒家思想,孔子,庄子,道家思想,地位,小人,事情,主观,老子,身份,道家,两个字,个人,儒家,作者,区别,品德高尚,天地,意思,意愿,法律,运营者,论述,一书中,不自然,自媒体账号,百家号,中君

2017-10-25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