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书单|节日传承与民俗流变:审视春节的几种视角

时间:2017-08-24

在两个周期之间,辞旧迎新的节日,就是过年

提示:本文共有 29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说文解字》解“年”为“禾谷成熟”,所以年的本义是食物成熟的周期。在两个周期之间,辞旧迎新的节日,就是过年。对春节的重视可以追溯至汉代。汉太初元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将夏历的正月初一确定为岁首,才有了过年时的“官有朝贺,私有祭享”。

两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沿用这样的时间安排,并为它设立节日、创造习俗,并赋予它种种功能。春运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活动,春节假期的每一次改变都能引发热议,“大过年的”可以和“来都来了”、“都是亲戚”并列为三大民间和平华语,足以说明春节的意义。

春节的意义还在于它仿佛是亘古不变的一样。似乎春节一直都在那里,每一代人的春节都是那样,遵守同样的规矩、习俗,同样的饮食习惯,同样的心理过程和情感连接。这当然只是一种错觉。

《过一个欢乐的宋朝新年》

作者:李开周

出版社:时报文化

关于春节,纵向和横向都有的说。《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李开周的《过一个欢乐的宋朝新年》是从纵向来看春节习俗变迁的一次有趣尝试。现代习以为常的春节习俗,似乎都可以在宋代找到源头。这位非科班出身的历史普及作家,从话本、诗词、笔记入手,从中整理出当时的生活细节,透过比对,整理归纳后重新校点、注释、翻译,最后把翻译后的白话文印出来、装订成册,通读几遍后才下笔成文。他笔下的宋朝新年充满了生活气息。

比如宋太学生们只在寒食、冬至、除夕各放一天假。过年放假时,他们会将一根大葱绑在竹竿上伸出窗外,寓意“聪明”。也有用彩线将蒜头系在脖子上的,寓意“计算(系蒜)”。现在正月初七人日,很多地方都要喝七菜羹,用白萝卜、芥兰、菜心、大芥菜、春菜、大蒜、芹菜、芫荽之类来熬粥,也是同样的寓意,蒜是会算账理财,芫荽是随缘,芹菜是勤劳持家。再比如宋朝的孩子们也是要讨要压岁钱,也是要守岁的。只不过他们的压岁钱叫做随年钱,是按照年纪发,年纪大的领的多,不像现在专宠幺儿。他们守岁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全家围坐一起,往往只有几个孩子而已。其余如祭灶、摆春饭、压岁钱、除夕守岁、元旦烧香、贴春联、放鞭炮、初二回娘家、十五闹元宵,现在有,宋朝也有。

但透过李开周的眼睛,读者看到的宋朝新年和现在相比,也的确是有差异的。在宋朝,冬至似乎比除夕要更重要,冬至的那顿饭,远比除夕的年夜饭要丰盛(李开周称之为“肥冬瘦年”),冬至有馄饨吃,年夜饭则吃馎饦和春盘。现在的冬至则完全没有什么节日气氛了。宋人也买年货,但腊药、春帖、天行贴儿、幡胜、酒檐、腔羊、糁盆、百事吉、胶牙饧等种种名目却不容易理解。获得这些货物的方式也很有趣,往往要靠和店家赌博,这种“关扑”的游戏很受欢迎,连皇帝也未能免俗。市集上不难见到这样以小钱来博高档消费品的赌徒。新年聚会上更是如此,李清照打马,司马光投壶,几乎人人在赌。这就要问,为什么宋朝人的赌性显得格外重,以及他们为什么如此热衷高档消费和一夜暴富,哪怕宋律明令禁赌。这些差异正是揭开节日流变面目的小小钥匙。

《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

作者:张勃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关于明朝的春节并没有类似的通俗读物,所幸有张勃的一本《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岁时民俗文献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时令类专著,据内容又可分为以四季节气事象为主或以记录节日习俗为主或两者兼而有之。第二类是对某一区域岁时节日活动的专项记载,大部分也是以节日时间为序。第三类是类书中的岁时民俗部分。这些记载散落四处,不太容易收集整理,张勃不仅做了收集、整理、比读的工作,还从中读出了新意。

普通读者通常认为这一类文献是板着面孔的,不容易亲近,客观而近刻板。但张勃比读过若干种岁时文献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岁时文献中,作者总是要“跳”出来,用自己的追忆来记述某地的胜景。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吴自牧的《梦粱录》,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刘侗、于奕正、周损的《帝京景物略》,陆启浤的《北京岁华记》,顾禄的《清嘉录》,夏仁虎的《岁华忆语》,潘宗鼎的《金陵岁时记》等都是如此。

他们丝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也不丝毫隐瞒自己对某地风物的偏爱,甚至“暗藏私活”。比如《北京岁华记》的作者陆启浤极力渲染京城节日生活的繁华景象,但不仅借它来抒发个人情感,还追忆前朝,感怀今世。这种知识分子的情感表达在《梦粱录》、《东京梦华录》、《岁华忆语》中也常常能够见到。而有趣之处就在于,这些作者们一边夸张着自己的记忆,一边坚称自己的追忆是绝对准确而真实的。《西湖游览志余》的作者田汝成就明确表示“史不实录,则观者何稽焉?”于奕正、刘侗也强调“闾里习俗、 风气关之,语俚事琐,必备必详”。这种夸张记忆和保持客观之间的张力,构成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特殊心境。经过张勃的梳理,明朝的岁时文献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明清知识分子对过年这一事件的集体无意识和心灵的历史。何况张勃对岁时文献中涉及的节日种种考究得很细致,读起来也颇有趣味。

《春节》

作者:萧放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09-1

丛书:节日中国

从横向的角度来研究过年,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所教授萧放的《节日中国·春节》。《节日中国》系列丛书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东大学刘宗迪教授的《七夕》,以其角度新颖,眼界开阔。萧放教授的这本《节日中国·春节》则见出功底扎实,立论持正。

他略说了岁终大祭与新年祈谷之礼、朝会与拜贺到近代春节的变化和节俗传承,又把握住春节体现的民众心理的几个要素,分论了华北、闽南、广东几个地区的春节习俗,以及它们如何迎合、满足了民众的心理需求。帮助读者了解春节、理解春节、爱上春节。

萧放对春节的把握,可以用两个角度来概括。他首先将春节视为一种超乎日常的“狂欢”,这是直接从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和欧洲中世纪狂欢研究照搬,读者们不妨看看“旧年的郁闷、旧年的压抑”和“新年的期望、新年的祝福”之间是否有狂欢的空间。其次,他将春节习俗看作是一种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这是所有热衷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推广活动的专家学者最喜欢的角度。

《门祭与门神崇拜》

作者:王子今

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丛书:中华本土文化丛书

每一项习俗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脉络和规律,懂得了这些才真的能够对其抱有“理解之同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的《门祭与门神崇拜》就是这样一本研究节俗流变的著作。

这本书纵横捭阖,从门的形制写到门最初的文化意义,从祭祀门的仪式写到与门有关的岁时民俗,从门神写到出行禁忌,横跨多个学科、视角,因此就格外显得有趣。作者认为中国古代门祭与门神崇拜所表现的对“门”的特殊情结,其实也可以看作这种一“思”一“惧”,一“交”一“难”,而往往“惧”重于“思”,“难”重于“交”的传统交往心理的文化折射。古人对门的重视,背后是内外相隔的文化意识,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很容易理解很多民俗活动的逻辑,比如给祖先烧纸时要单辟一块烧给孤魂野鬼,比如盂兰盆会、放焰口等宗教活动的民间化,再比如为什么所有节令发展到最后,几乎都会加上“团圆”的内容。王子今教授的这本书虽然不一定有他对盗墓的研究那么好看,但他从门出发来探究古人外防与自守的文化心态,的确是理解民俗、理解春节的一个很有益处的角度。

关于春节,能说的还有很多。虽然每年都有人在抱怨春节越来越没有意思,但人们就是无法对它彻底失去热情。或许这就是冯骥才先生所说的转型期社会的特殊状况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书单|节日传承与民俗流变:审视春节的几种视角”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端午节的起源及流变过程

端午节的起源及流变过程

习俗,意义,文化,蒲节,人们,五月五日,大自然,寒食节,时代,民众,节日,起源,挂菖蒲,转化为,多古,艾蒿,陈元靓,龙是,传统节日,中华民族,产物,京师,亲友,人类,人物,时节,形式,农历,传说,信仰

2015-01-12 #故事阅读

记录“丝路”40年流变 “在那遥远的地方”遇见新人物 新故事

记录“丝路”40年流变 “在那遥远的地方”遇见新人物 新故事

丝路,芒果,钟山,节目,长安,一带,中国,主旋律,文化,在那遥远的地方,传播,主持人,名片,天水,年轻人,故事,观众,视角,文创园,发展,历史,内容,国家,形式,平台,时代,纪录片,经济,袁家村,西安

2018-07-23 #故事大全

节日书单|国庆节 你准备好看什么书了吗?这里有一份书单

节日书单|国庆节 你准备好看什么书了吗?这里有一份书单

书店,好奇心,故事,张爱玲,作品,时光,畅销书,男生,食物,追过,重点,就知道,是怎么,这本书,尼尔·盖曼,阿德,高财商,女王,中一,俊杰,传记,上关,个人,之谜,主角,书名,书页,人生,人家,作者

2009-01-28 #故事阅读

中华传统节日之“清明节”推荐书单

中华传统节日之“清明节”推荐书单

传统节日,节日,习俗,寒食,故事,历史,寒食节,小鱼,民族,读者,小葵,中国,传统,日子,时候,时间,来历,记忆,青少年,王祖,王莺,传统文化,文化内涵,书单,中华民族,人们,传说,作者,内容,外婆

2020-08-01 #长篇故事

中华传统节日之“清明节”推荐书单

中华传统节日之“清明节”推荐书单

传统节日,节日,习俗,寒食,故事,历史,寒食节,小鱼,民族,读者,小葵,中国,传统,日子,时候,时间,来历,记忆,青少年,王祖,王莺,传统文化,文化内涵,书单,中华民族,人们,传说,作者,内容,外婆

2007-04-18 #长篇故事

女神节书单:在女人的节日读女人本身的故事

女神节书单:在女人的节日读女人本身的故事

莉拉,埃莱娜,豆瓣,生涯,布隆维斯,格兰,丈夫,故事,少女,性命,爱丽丝,西娅,费丽,愿望,家族,开端,时光,爱尔兰,过程,大卫,艾比,苏菲,范耶尔,一面,世界,命运,人道,同伙,喜剧,女人

2020-08-07 #小故事

元宵节主题绘本推荐

元宵节主题绘本推荐

孩子,节日,传统节日,故事,让孩子,中国传统节日,来历,爸爸,兔子灯,习俗,书稿,传统,图画书,元素,元宵,历史,套书,婆婆,宝典,手工操作,文字,民俗文化,知识,视角,范畴,龙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故事,了解中国

2020-07-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元宵节主题绘本推荐

元宵节主题绘本推荐

孩子,节日,传统节日,故事,让孩子,中国传统节日,来历,爸爸,兔子灯,习俗,书稿,传统,图画书,元素,元宵,历史,套书,婆婆,宝典,手工操作,文字,民俗文化,知识,视角,范畴,龙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故事,了解中国

2020-07-11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