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蓝盔”彰显大国担当

时间:2017-08-27

三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我,就是在这片红土地上筑起蓝色防线的维和官兵之一

提示:本文共有 49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连长米秀刚——

战乱之地播撒和平希望

正在热映的中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蓝色防线》,记录了中国维和步兵营保护南苏丹当地难民营安全的真实故事。三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我,就是在这片红土地上筑起“蓝色防线”的维和官兵之一。

为了制止暴力犯罪、掌握安全形势、显示联合国存在,维和步兵营要在联合国营地和难民营执行观察警戒、武器禁区巡逻等常态任务,此外还有长短途巡逻、城区巡逻、武装护卫等临时任务。要说最艰难的,还要数长途巡逻。最远的长途巡逻单程有300多公里,且路况极差。我和战友们每天迎着朝霞出发、披着星光歇脚,途中还要面对战火的威胁。

2017年8月的一次任务中,步战车车队行经一处密林,突然被四五十名武装分子拦住了去路。对方每个人都荷枪实弹,身后还停了辆架着重机枪的皮卡车,现场气氛异常紧张。我一边迅速向上级报告情况,一边命车队所有人做好战斗准备。

这时,对面一名指挥官模样的人带着十几个人端着枪向车队靠近。我带着翻译迎上前去。一番交涉才明白,由于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持续交火,双方地盘并不固定,车队经过的地方,现在已经被反政府武装控制。经过耐心沟通,气氛慢慢缓和下来,对方最终让开了道路。

“我的两个儿子能不能跟你们走,加入中国的维和部队?”一位当地居民提出的这个无法实现的请求,令我至今难忘。在南苏丹维和,任务越是艰难越是危险,维和军人越能体会当地民众的无奈和不易。“你们过来巡逻,我们就安全了,不再怕抢劫偷盗。”当地民众这句话蕴含着感激,也饱含着期盼。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想,在海外维和战场筑起“蓝色防线”,是重大的任务,更是播撒希望、带去和平的行动。

赴马里维和部队指挥长刘勇——

小抽屉里收藏梦想荣光

我先后在苏丹、南苏丹和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每次回国后,都会把获得的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收藏进一个小抽屉。3枚勋章边上,还静静地躺着一罐沙子、一块石头、一根羽毛。

2009年1月,我作为中国第2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组长,第一次踏上了维和征途。

当时,中国大使馆决定为当地援建一所中苏友谊小学,施工任务交给了工兵分队。为了让孩子们早日坐到教室里上课,我和战友们加班加点施工,有时饭都顾不上吃。但每次看到工地旁当地群众期盼的眼神,我们就又充满了干劲儿。任务期结束前,学校终于建成。回国时,我用一个蜂蜜罐装上当地的沙子带了回来,感到甜甜的和平味道一直流淌到心里。

2015年1月,我担任中国首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副营长,再一次踏上了维和征途。一次长途巡逻途中,步兵营接到当地村民的求助,希望将一位腿部受伤的老人送往医院。那段时间,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正在激烈交火,外出行动面临危险极大。我带着翻译和双方多次沟通,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与理解。医生说,如果再晚来一天,老人就要面临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险。

这一次,我带回国一块光滑透亮的石头,和那块营门口刻有“中国营”的巨石形状特别像。我想,这块迷你版的“中国营”石头是一种纪念,但更多的意味着一种坚持。

2019年5月,已经年过40的我第3次出征。这一次,我担任的是中国第7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指挥长兼警卫分队队长。巡逻、警卫、护卫,是我的日常。近3公里的巡逻线,我穿戴着厚重的装备不知道走了多少回。每当看到当地民众朝中国军人竖起大拇指,我就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值得。

从马里归来时,我带回了一根飘落在营区路边的珍珠鸡羽毛。捡起那根羽毛时,我想起了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的维和女警察和志虹的那句话: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

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飞行员赵嘉文——

中国战鹰为和平翱翔

赴苏丹达尔富尔执行维和任务期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协助飞行员勇闯反政府武装的盘踞地点——迈拉山地区,执行救援任务。

2018年9月19日,我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收到联非达团司令部通知:迈拉山地区因连续降水导致山体滑坡,前往救灾的坦桑尼亚维和部队被困于苏尼地区,请做好空中支援准备。

山区飞行,条件恶劣,任务区域无导航、无地标、无气象数据。这些困难都还可以克服,最让人担心的是安全形势——反政府军宣称,会击落一切进入迈拉山地区的联合国飞机。根据联非达团的安全评估,该地区是风险等级最高的“5C”级别。

尽管如此,分队仍迅速做好了救援行动预案:一个机组先期进行航线勘察,明确友军受困位置坐标,第二个机组展开物资投送。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却迟迟收不到进入“禁飞区”的批复,救援计划一拖再拖。在此期间,分队频频收到友军部队的实况通报:油料告急、食物告急、药品告急……

24日晚,分队收到了飞行命令。次日上午,第一架直升机立即出动前往救援。

在营地里,地面指挥组通过机载卫星终端回传的信息,实时监控直升机的航迹。屏幕上曲线的变化,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视线,也牵动着大家的心。当看到直升机盘旋建立航线、飞行速度降至0时,作战指挥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太好啦,我们成功了!”

此次任务历时2天,共计飞行10个架次,运送了2.5吨救援物资,并将6名病患转运至超级营地内接受治疗。联合国对这次行动给予高度评价,称赞我们是“联非达团不可或缺的航空力量”。

其实,分队执行任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挑战。苏丹的旱季,平均每两个星期便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沙尘暴。有一次,我作为机组成员驾驶直升机运送人员从任务点返回时,就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我们保持最大速度飞到距离我们最近的备降机场,才脱离了危险。

让和平之光照亮任务区每个角落,是分队全体官兵的共同心愿。在距祖国万里之遥的地方,我们全力履职担当,展示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中国战鹰,时刻准备为和平翱翔!

赴黎巴嫩维和医疗分队队员罗杨——

维和经历激励我成长

“当你从这里走过,一定会与来时不同。”

踏上黎巴嫩这片土地时,一位即将回国的战友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回顾参加维和任务以来走过的道路,这句话竟是如此深刻而清晰。

我的身份是任务区首位中国女新闻官。不过,工作中往往一切都得靠自己。一开始连“左右声道”“推拉摇移”等术语都不懂的我,愣是在出国前硬着头皮,用不到7天时间速成了电视新闻采编播“一条龙”技术。我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技术参数、拍摄要领、快捷键,甚至还画了好多草图,生怕有一丝遗漏—关键时刻,它将是唯一能为我解惑的“老师”。

都说宣传工作离不开“吹拉弹唱、打球照相”,8个月时间,我几乎练成了“十项全能”。我还在分队领导支持下,创办了双语维和刊物《八一蓝盔周刊》,将中国维和医护人员的风采展示给联合国工作人员、当地民众以及维和友军。

回国后,这段经历成为我人生中的一段宝贵记忆。然而,维和带给我的馈赠并没有到此为止:回忆维和生活的文章获得中国军网征文一等奖;维和期间拍摄的一张照片获得全军摄影大赛年赛银奖;参与编排的舞蹈《维和天使》获得第八届全军“战士文艺奖”创作、表演双料一等奖,还斩获全国业余舞蹈门类最高奖“群星奖”……随着眼界的开阔、思维的拓展、格局的提升,自己也变得更加成熟:外事活动不卑不亢、重大场合心里不慌、处理棘手问题从容不迫……

国外走一遭,也是从他乡回望故乡、从异国认识祖国的过程。在黎巴嫩,每每听到《义勇军进行曲》总会热泪盈眶,看到五星红旗也别样亲切温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随解放军援鄂医疗队为拯救生命出征。面对突如其来、生死未卜的考验,维和经历让我再度生出置生死于度外的勇气、敢打必胜的信心。

在武汉期间,我不止一次回想起维和那段经历。这两次任务,都在世界看中国的聚光灯下—你怎样,你背后的中国就怎样。抗疫胜利回撤时,我背着背包轻松走过写有一个巨大“胜”字的展板。那一幕被记者抓拍下来并传到网上,引起网友热烈关注。其实,我内心深深感谢那段维和的经历—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都有一个声音在鼓励着我:“当你从这里走过,一定会与来时不同。”

中国军队始终牢记履行大国担当、维护世界和平、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和使命,持续加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支持力度——

“变”与“不变”皆为担当

■何 星

今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周年。30年来,中国军队积极适应国际安全形势发展变化,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维和力量多元拓展。1990年至2000年这一段时间,除了向联合国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派出2批维和工程兵大队外,中国军队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的维和人员主要以军事观察员为主。进入21世纪,中国军队逐步加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兵力支持。2003年至2012年,中国军队先后向联合国在刚果(金)、利比里亚、黎巴嫩、苏丹等国的维和行动派出工兵、运输、医疗分队,中国维和官兵的人数迅速增加到平均每年1700人左右。2013年以来,中国军队派出维和力量类型实现新的拓展,先后向联合国在马里、南苏丹、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维和行动派遣了警卫分队、步兵营、直升机分队,中国维和官兵数量增加到每年2500人左右。

维和职能任务多维延伸。30年来,中国维和官兵所执行的任务从最初的监督停火、支援保障等基础任务拓展到稳定局势、保护平民、安全护卫、协助人道主义救援等多种核心维和任务。中国军事观察员在冲突一线通过执行巡逻、观察、报告等任务,监督冲突各方对停火协议的履行情况,为维持停火协议、减少冲突、维护地区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维和保障分队为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重要工程、运输、医疗后勤保障,为维和特派团提供了坚强的支持。中国维和安全部队官兵通过武装巡逻、隔离冲突等行动稳定安全局势,通过警戒、护卫等行动为当地平民、特派团人员和设施提供安全保障。

维和贡献全面升级。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出兵最多的国家。除了资金、人员等有形贡献外,中国对维和行动的贡献逐步向提供方案、智慧升级。近年来,中国军队派员主持或参加了联合国维和工兵、警卫、卫勤、维和军事情报等多个领域行动手册、培训材料和维和政策的编写修订工作,为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2020年3月,中国倡议并提交的首个关于维和人员安全问题的决议草案,在安理会获得一致通过,充分彰显了中国在维和领域从行动实践到观念引领的深刻转变。

这些变化之外,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也有许多不变的地方。

初心和使命始终不变。中国军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始终牢记履行大国担当、维护世界和平、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和使命,为世界和平英勇出征。30年来,中国军队认真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忠实履行维和使命,为冲突地区实现和平发展带去更多信心和希望。新时代的中国军队,已经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始终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原则。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多边主义的重要实践,中国军队始终不渝地坚持通过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来,中国维和部队始终以实际行动支持友邻维和部队、联合国民事人员、人道主义机构,以协调促团结,以团结促合力,圆满完成任务,维护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合法性、公正性,坚定维护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无可替代的权威地位。

爱民助民优良传统永远不变。30年来,中国维和官兵始终胸怀人间大爱,秉持人道主义精神,在圆满完成各项维和行动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爱民助民优良传统,通过协助人道主义救援、参与战后重建、传递温暖爱心等活动,为当地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产品,积极参与同当地民生和发展相关的医疗卫生、人道救援、环境保护、技术培训、文化交流等活动,为当地谋和平,为当地人民谋幸福。

“变化”是“不变”的具体实践,是对“不变”的积极回应;“不变”是“变化”的根基,是“变化”的依托。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的历程,完美诠释着“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也见证了一批批维和官兵坚守并践行着履行大国担当、维护世界和平、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和使命。

(作者系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防部维和事务中心高级教官)

【来源:解放军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蓝盔”彰显大国担当”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蓝盔》讲维和故事 沈浩努力“接地气”

《中国蓝盔》讲维和故事 沈浩努力“接地气”

沈浩,中国,观众,王刚,维和,军人,形象,战士,电影,蓝盔,徐洪浩,导演,故事,演员,非洲,中国维和,区的,宁海强,肖扬,男主角,八一电影制片厂,本报讯,任务,人物,内心,影片,单位,大国,反差,家属

2015-08-14 #小故事

「中国蓝盔·战地迎新春」为了和平的期盼

「中国蓝盔·战地迎新春」为了和平的期盼

官兵,车队,护卫,维和,步兵营,物资,晓晨,营区,郝慧,南苏丹,任务,朱巴,托里,人员,城区,孤儿院,步战车,姜洪,于东海,张泽,熊军,孩子们,中国,名护,官兵们,情况,指挥员,指令,武器,禁区

2007-05-14 #故事大全

中国蓝盔观后感400字 《中国书圣——王羲之》读后感

中国蓝盔观后感400字 《中国书圣——王羲之》读后感

简笔画,大全,飞机,战斗,军用飞机,战斗机,画法,军用战斗机,画飞机

2020-08-22 #故事大全

「中国蓝盔·战地迎新春」用爱心播撒梦想的种子

「中国蓝盔·战地迎新春」用爱心播撒梦想的种子

孩子们,官兵,维和,儿童村,吕强,郭晓,伊博,力特,布卡武,梁娟,中国军人,中国,刚果,分队,医疗,孩子,村长,国际,孙杨,想家,合影留念,和平,妈妈,官兵们,对联,小宝宝,小朋友,战乱,故事,爱心

2015-11-21 #故事会

「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蓝盔」讲述一位90后女军人的维和故事

「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蓝盔」讲述一位90后女军人的维和故事

董鹤,疫情,维和,刚果,联合国,防控,任务,工作,中国,人员,任务区,小女孩,方面,肺炎,挑战,阿卜杜拉,中国军人,一面,分队,军人,准将,医疗,医院,和平,梦想,经历,英语,语言,贡献,高度评价

2011-05-19 #经典故事

红沙漫漫 遮天蔽日 看我马里中国蓝盔的信念和坚守

红沙漫漫 遮天蔽日 看我马里中国蓝盔的信念和坚守

沙尘暴,天空,官兵,战乱,维和,刘晓,王宏,马里,向东南,来源,客户端,作者,世界,任务,个人,严峻考验,天气,土地,口罩,实际行动,建筑,撒哈拉沙漠,方向,解放军报,沙尘,橘红色,西非,环境,疾病,界限

2010-03-30 #故事大全

蓝盔使命:一名“90后”帅气小伙的维和故事

蓝盔使命:一名“90后”帅气小伙的维和故事

赖君,利比里亚,维和,任务,中国,防暴队,祖国,母亲,父母,队员,维和警察,家人,时刻,时间,疟疾,空中巡逻,埃博拉,联合国,世界和平,内心,任务区,使命,天气,战友,物资,西非,蓝盔,蚊虫,非洲,战斗

2010-05-20 #故事会

草根评《蓝色防线》:真实震撼 燃情催泪

草根评《蓝色防线》:真实震撼 燃情催泪

维和,和平,电影,影片,维和部队,战争,军人,中国,战士,防线,蓝色,国家,南苏丹,大国,纪实,生活,战友,时候,英雄,难民,战士们,和平年代,纪录片,难民营,这部电影,任务,战场,生活在,蓝盔,观影

2012-02-27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