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庄子《齐物论》有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一群猴子为何要造主人的反

时间:2017-09-07

在食物供应出现短缺的时候,狙公及时调整供应策略平息了猴子情绪

提示:本文共有 22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导读:

狙公家境贫寒,却节衣缩食养着一群猴子。在食物供应出现短缺的时候,狙公及时调整供应策略平息了猴子情绪。

我们从中悟出庄子弘扬道法自然,善于变通的思想主张,但我们真了解这群猴子的生存哲学吗?

庄子万物自生自化的哲学理念

庄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继承和发扬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学派。

庄周喜欢创作寓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他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后人称为“文学中的哲学,哲学中的文学”。其中“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等著名寓言都是他的作品。

庄子认为万物浑然一体,并且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为此庄子特意写了《齐物论》这本书诠释万物自生自化的哲学理念。

“齐物”的基本意思是:世上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也就是说没有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贵与贱的区别。书中涉及很多宇宙观和认识论问题,对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狙公的烦恼

在《齐物论》这本书中,庄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有位叫狙公的老人,家里养了好多猴子。

狙公非常喜欢这些猴子,把它们当做自己孩子一样,每天陪它们玩,相互间关系非常融洽。

别看狙公养着一大群猴子,其实他家并不富裕,家里口粮不多。

猴子们不知道狙公的难处,吃东西时总是力争我抢,一个比一个胃口大。

狙公只好自己节衣缩食,尽最大努力供应这些猴子的口粮。

可是猴子胃口越来越大,家里余粮越来越少,眼看就要断炊了。

一群猴子要造反了

于是狙公就对猴子们说:“现在家里已经没什么粮食了,以后我就给你们吃橡树栗子,早上吃三颗,晚上吃四颗,你们觉得怎么样?”

猴子们听说晚上能吃到四颗,而早上只能吃到三颗,顿时就生气了。

于是猴子们个个“吱吱”乱叫,上蹿下跳,把家里弄成一锅粥。

狙公被猴子们弄得狼狈不堪,但又想不出别的办法弄到口粮。

狙公想了一宿,终于有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天狙公把猴子叫到屋头坝子上,和颜悦色对它们说:“孩子们!我终于想到解决办法了。以后我早上给你们吃四颗栗子,晚上给你们吃三颗栗子,这样总可以了吧?”

狙公看到猴子被自己征服了,非常得意,捋起胡子大笑起来。

猴子是无理取闹吗

因为不论“三加四”,还是“四加三”,数量都是七颗。狙公没有增加任何投入,用一个数学原理就摆平了这群猴子。因此,狙公的得意是可以理解的。

和狙公的英明相比,猴子们似乎非常愚蠢。那么,这群猴子是在无理胡闹吗?

其实,在猴子的斤斤计较中,隐藏着人类无法理解的生存哲学。

猴子是恒温动物,它们在白天通过进食来积蓄能量,为了保持身体的能量,猴子必须在太阳下山前就回到山洞中,彼此依偎在一起度过漫漫寒夜。

人们曾长期观察自然状态下的猴子,发现它们早上7七点半进食一次,中午12点半进食一次,然后这一天就不再进食了。

那么猴子多吃一点不是更能保持体温吗?

我想是这样的:深更半夜,黑咕隆咚,在虎豹横行的丛林中,一只猴子要独自出来上厕所了,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所以,猴子的生存规律都是通过一个个血的教训养成的,它们不会因为贪一口吃的而面临生命危险。

可见狙公此前的饮食供应方式已经违背了猴子的自然规律,如果再实施这种早少晚多的供给制度,只会导致猴群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猴子自有猴子的活法

达尔文的《进化论》说,人是古猿变的,所以我们和猴子是远亲,在生理医学上有诸多相同之处。

猴子反对“朝三暮四”,坚持“过午不食”,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启发呢!

古人没有现代医学,但他们精于养生研究,倡导过午不食的传统,也许他们就是从猴子的饮食规律中得到启发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一日三餐中,早餐比晚餐至少重要10倍,所以营养专家倡导人们早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得少。

可见,人活一辈子,终将身老病死,最后魂归三尺黄土。但猴子自有猴子的活法,或许在每只猴子心中,都深藏着一个齐天大圣的梦想。

我们是什么样的猴子

前面说了,人和猴子是远亲。那么,在同样面临“朝三暮四”的分配规则时,我们人类又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假设我每月基本工资是7000元,往常都是下月10号前一次性发放。今天老板突然通知我们说:以后每月工资分两次发,上半个月发3000,下半个月发4000。

我们不愿轻易得罪老板,但心里肯定不舒服:一共就7000块,你还分两次发,你是不是想跑路啊?

你还别说,我2017年来北京的第一份工作就遇到上了。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因为都想把属于自己的薪金早点揣进腰包,这样既可以避免资产风险吗,又能提升我们的消费实力。

于是有胆大之人去找老板理论了。

老板期期艾艾的说:因为行业不景气,公司资金运转不畅,只能采取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措施。

当然,为了安抚员工,老板适当调整了工资发放规则:上半个月发4000,下半个月发3000。员工不好再说什么了,只好接受了这个规则。

老板为什么要把整月工资分两次发?因为行业的确不景气,员工跳槽现象越来越严重。他不得不通过延缓工资发放的办法,尽可能地挽留住员工。

说白了,老板和员工目的一样,都是在规避风险保存实力。

人如此,或许猴子也是这么想的。狙公虽然博学多才,依然没有骗过精明的猴子。

一派狐言:

庄子坚持认为: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绝对的大与小,没有绝对的美与丑。就像朝三暮四这个成语,也同样具有正确或者错误的两面性。

我们既可以理解为在困难面前不要墨守成规,而是通过一些变通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时刻警示自己坚持既定目标,不要像那只下山的猴子,为了兔子丢了西瓜;也可以理解为不要经常转变自己态度,失信于朋友或者伙伴,这都符合庄子“万物自生自化”的思想主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庄子《齐物论》有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一群猴子为何要造主人的反”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品读《庄子·齐物论》与《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

品读《庄子·齐物论》与《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

庄子,栗子,猴子,争论,无我之境,区别,关系,境界,情态,时候,概念,美学,各大,寒波,王国维,上都,真我,角上,里斜,世间,主体,个数,佛家,天地,圣人,故事,战国,无己,春寒,本质

2015-02-16 #小故事

庄子的《齐物论》之——天籁

庄子的《齐物论》之——天籁

天籁,入静,万物,声音,子游,庄子,孔子,颜成子,丝竹,人为,人文主义,境界,大地,比喻,死灰,疾风,老庄,听不到,回答说,能不能,中特,何居乎,南郭子,刁刁,厉风济,徐徐,无作,綦隐机,中发,如犬

2020-06-12 #故事大全

《庄子·齐物论》中的“人籁 地籁 天籁”

《庄子·齐物论》中的“人籁 地籁 天籁”

声音,天籁,人们,坑洼,大块,大自然,竹林,时候,天籁之音,大道,子游,厉风济,刁刁,颜成子,无作,中一,都会,万物,个例,乐器,境界,吸者,例子,地方,文章,大地,大木,山林,孔穴,意思

2016-03-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庄子的《齐物论》太难懂了!

庄子的《齐物论》太难懂了!

庄子,庄周,内容,学说,古人,头绪,宏旨,思想,理论,感觉,环境,条理,朋友,核心思想,汪洋,正文,著作,篇简,逍遥游,读者,要旨,逻辑,非梦,创始人之一,一点儿都,一般人,不容易,似梦非梦,八个字,因是因非

2012-03-01 #故事阅读

庄子“齐物论”与中国文化精神之重建

庄子“齐物论”与中国文化精神之重建

庄子,文化,心灵,万物,人文精神,标准,是非,生态,道家,中国文化,开放的心,庄子思想,世界,人们,体系,寓言,思想,心境,方面,校园,是与非,生活方式,个人,人群,人文,内容,包容性,基本特征,境界,工夫

2007-11-01 #长篇故事

庄子的齐物论和逍遥游

庄子的齐物论和逍遥游

庄子,境界,万物,圣人,逍遥游,胡蝶,众人,是非,状态,变化,前一种,不知其几千里也,重点是,无穷无尽,中提,周之梦,才可,名的,哲学思想,名字,一面,万岁,事物,交合,仙人,修养,功名,变异,吸风饮露,名誉

2013-04-11 #故事大全

谈庄子《齐物论》对是非争辩的齐

谈庄子《齐物论》对是非争辩的齐

庄子,绝对性,人们,观点,社会议论,观念,自适,桎梏,知识,无限地,战国,世人,市场,态度,心灵,心理,情调,是非,战国时代,日夜,理论,真理,知识分子,胸怀,适用范围,以自己,哪一个,归根结底,自得其乐,追求真理

2018-09-10 #小故事

谈庄子《齐物论》价值标准的多元化

谈庄子《齐物论》价值标准的多元化

庄子,主体,标准,价值,价值评价,是非,一面,人们,主张,人类,关系,境界,孰知,观点,麋鹿,樊然,价值标准,万物,世人,价值观念,属性,社会议论,猿猴,正色,逍遥游,绝对性,自适,胸怀,观念,分析

2017-11-10 #长篇故事

谈庄子《齐物论》向自然之道的回归

谈庄子《齐物论》向自然之道的回归

庄子,精神,道家,内篇,大宗师,坐忘,形体,思想,造化,日以,原理,前提,外物,好恶,差别,意思,社会议论,方法,才能,成仙,是非,法则,现象,精神状态,肢体,问题,活动,人类社会,德充符,最主要

2011-02-23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