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电影《花木兰》一次文不对题的文化挪用

时间:2017-09-10 01:37:13

相关推荐

电影《花木兰》一次文不对题的文化挪用

电影《花木兰》9月11日上映,因为有“花木兰”这个明显属于中国文化的大IP,以及刘亦菲、甄子丹、李连杰和巩俐等华人演员担当主演,这部电影还是非常受期待的。

虽然真人版《花木兰》改编自动画版的《花木兰》,但从根子上说,影片还是来自于中国的“木兰传说”这个大IP,可惜的是,真人版《花木兰》对“木兰传说”从细节到文化内涵进行了戏说,是一次文不对题的文化挪用。

被戏说的细节

有人说,《花木兰》这部电影是中国定制片。但从内容上说,这部《花木兰》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就像有的网友所说,看完《花木兰》,迪士尼你欠我一张电影票。

从内容上说,迪士尼出品的《花木兰》是一部商业片,在形式上做一些改动,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有些改动看起来很可笑。比如,《木兰诗》里说,“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最后说,“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说明花木兰是有弟弟的,只是没有哥哥,但在《花木兰》电影里,花木兰只有一个妹妹。

比如说,在《木兰诗》中,花木兰的女性身份,直到凯旋才被知道,“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样的身份隐藏,是中国文学含蓄性的一种体现。但在电影《花木兰》里,女性身份是在军营被发现的,这也可以理解,商业电影增加戏剧冲突,算可以接受。

在中国公认的“木兰传说”中,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为什么影片第一个镜头要表现明清时的土楼?其实,据史料记载,福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至于大家心目中认为木兰是北方人,为什么住南方福建土楼这样的建筑,有专家普及说,其实最迟在东汉初期,中国北方就有类似坞堡的建筑,其功用、形式与土楼相似,只不过北方坞堡为方形,并不是影片预告片中呈现的圆形。虽然形式不一样,但类似建筑出现在“木兰传说”的影像化作品中略显违和,并不算太离谱。

至于“额黄妆”,也有史料可查。《木兰诗》里明确写道“对镜贴花黄”,“花黄”即“额黄妆”。南北朝佛教盛行,妇女受佛教影响,会将额部涂染成黄色,史料有记载:“北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

假的“中国定制片”

《花木兰》中涉及文化内涵的细节以及文化指向,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距甚远,而且充满了偏见。

不管是国际版还是中国发行的部分英文版中,一众华语面孔全程讲英语,这让华语观众感到不适应。想想《花木兰》毕竟是一部好莱坞片,这些违和的表演也就忍了,但巩俐饰演的女巫魔法通天、花木兰想象中带着凤凰的翅膀、动作武功就要解释为“气”,这对中国IP的误解就太深了。

对于迪士尼用中国故事拍摄一部好莱坞电影,也有评论者将其称为“文化挪用”。“文化挪用”被认为是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使用另一种文化背景中的文化元素(物品、风格、主题等)的行为。比如,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借用的就是中国熊猫这一文化资源。

在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中,“文化挪用”对文化的嫁接是似是而非的。“木兰传说”最核心的故事是替父从军,是被动地替父从军,体现的是孝文化。在真人版《花木兰》中,这个“替父从军”的故事核心,被嫁接到当今流行的女性独立主题上。真人版《花木兰》预告里有两句台词引人关注,“我会为我的家族带来荣耀”“我的职责就是战斗”,是一种主动的女权表达。“替父从军”与女性独立的内涵并不完全对应,真人版《花木兰》只不过是用这样的外壳,来取悦当下的观众。

市场上的纠结

在市场层面,《花木兰》既想要中国的市场,又没把中国市场当回事儿,十分纠结。

《花木兰》的档期历经多次改动。在3月12日因美国疫情宣布撤档之前,迪士尼直到当地时间3月9日首映礼时,仍坚持《花木兰》将于3月27日在北美上映的档期。因为中国影院当时仍在暂停营业中,不管是当时还是后来的现实证明,3月27日中国影院开业放映该片是零概率。

如果《花木兰》晚于北美数月后在中国上映,该片在中国的收益将大大降低。迪士尼3月9日前敢于“放弃《花木兰》中国市场”也要在北美上映,足以证明该片并非“中国定制片”,没把中国市场当回事儿。

这一次,《花木兰》确定9月4日在部分国家线上播映,但仍坚持亚洲部分国家,包括中国市场在9月4日以后影院上映,发行方的这种思路真的算是奇葩。有报道说,9月4日之后,网上已经有《花木兰》在传播。

过去几年,迪士尼公主动画真人版电影在中国影市的票房基本是合格的,《沉睡魔咒》近3亿元人民币,《灰姑娘》超4亿元人民币,《美女与野兽》近7亿元人民币,《阿拉丁》超3.6亿元人民币。但是,上述影片中国票房占全球票房比例最高的是《灰姑娘》,占比也只是刚刚超过10%,远低于漫威影片中国票房占全球票房的比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电影《花木兰》一次文不对题的文化挪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新版《花木兰》古老中国故事与全球文化共舞

新版《花木兰》古老中国故事与全球文化共舞

花木兰,迪士尼,女性,木兰,故事,形象,动画,价值,影片,战争,战场,文化,电影,票房,舞剧,艺术,观众,罗岗,真人电影,动画片,全球,勇气,场景,好莱坞,学者,导演,样式,电视剧,男性,真人

2020-06-18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花木兰,木兰,电影,迪士尼,木兰辞,形象,刘亦菲,赵薇,中国文化,真人电影,文化差异,文化,方面,美国,观众,木须龙,文化传播,女主角,个人主义,中美,人物,传统,动画电影,常规,影片,思想,时候,真人版,范围,集体主义

2020-05-12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花木兰,木兰,电影,迪士尼,木兰辞,形象,刘亦菲,赵薇,中国文化,真人电影,文化差异,文化,方面,美国,观众,木须龙,文化传播,女主角,个人主义,中美,人物,传统,动画电影,常规,影片,思想,时候,真人版,范围,集体主义

2011-04-27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看中美对“传统故事”的改编——以《花木兰》为例

花木兰,木兰,电影,迪士尼,木兰辞,形象,刘亦菲,赵薇,中国文化,真人电影,文化差异,文化,方面,美国,观众,木须龙,文化传播,女主角,个人主义,中美,人物,传统,动画电影,常规,影片,思想,时候,真人版,范围,集体主义

2007-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