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认准这些常见微表情!快速辨认孩子是否在撒谎

时间:2017-09-12

你很多时候不知道孩子是否撒谎?一个小男孩到邻居的小弟弟家玩耍后,拿了一根棒棒糖回家,高兴地对妈妈说:是邻居弟弟小B送我的。妈妈心想,两小孩相处得

提示:本文共有 25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你很多时候不知道孩子是否撒谎?

一个小男孩到邻居的小弟弟家玩耍后,拿了一根棒棒糖回家,高兴地对妈妈说:“是邻居弟弟小B送我的。”妈妈心想,两小孩相处得很友好。没想到第二天,小B的奶奶在路上遇见了小男孩的妈妈,说:“我家弟弟的棒棒糖总是不见了,你儿子可能是小偷……”

小男孩的妈妈大吃一惊,妈妈被孩子耍了,竟然毫不知情。

根据美国权威杂志《Law Hum Behav》的调查发现,爸妈辨别孩子撒谎的准确率只有47.5%,比丢硬币还差。可想而知,孩子们的吹牛技多么不见痕迹。

记得有一部美剧叫《Lie To Me》,是世界最顶尖面部表情学家Paul Ekman背景下的电视剧。剧情中,一位名叫卡尔·莱特曼的行为心理学家,每一次嫌犯在说谎的时候,他会让人把嫌犯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像放大,“你看,那眼睛在眨”,“他摸脖子”,“他的手插裤袋里”……通过细微的表情和小动作,判断嫌犯是否在撒谎。

我们常常听说,看人的瞳孔、看人的眼球转动、或看人的头部的仰视角度……能更充分地判断对方的内心。可是很多妈妈说,“这比背算术题还累,太难了,有没有简单直接一点的?”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知道,小朋友有时会撒谎,可他们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坏人,也没有撒谎的技巧,所以,爸妈们认准下面三个常见的微表情,或许就能迅速判断孩子是否在撒谎。有人把下面称为“简易版撒谎微表情”。

认准这3个常见微表情

1、眼睛

孟子说,“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意思是说,观察人的方法,没有比观察人的眼睛更好了。眼睛不能掩盖人们内心的丑恶,一个人心中正直,眼睛就显得清明。

一般来说,当小朋友故意撒谎时,可能会频繁眨眼睛,或眼睛不敢直视大人。不过有些心理素质较好的孩子,说谎的时候可能会直盯着你,特别是被你质疑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我家儿子趁我不留意时,多吃了一个冰淇淋。我刚从房间出来,就看见他匆忙擦嘴。我问:“又吃了一个冰淇淋?”儿子看着我,大声说:“妈妈,我没有多吃一个冰淇淋,我真的没有多吃一个冰淇淋……”重复了两次,声调也上扬了。后来,我打开了冰箱,儿子才说:“妈妈,我觉得冰淇淋超好吃的,哈哈哈……”

当孩子被质疑时,重复话语,如果说话的声调也上扬了,孩子很可能在撒谎。

2、嘴巴

在古老的印度,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使用“嘴巴”辨认人是否撒谎。那些被怀疑撒谎的人,在陈述事情时,嘴里要放一粒米,接着在短暂的时间内,这些人要吐出这粒米。当米粒难以吐出,就表明这人在撒谎。为什么这个方法可取?撒谎的时候,人会口干舌燥,米粒因为没有足够的唾液,所以在口腔内黏住了。

有妈妈问,“我可以让孩子含米粒吗?”或许你真可以尝试一下。

如果说,孩子们撒谎时,可以故意控制眼睛,那么嘴巴便是他们难以控制的部位。当小朋友在说谎的时候,会有紧张感,交感神经会亢奋,孩子因为口干舌燥,容易出现“吞口水”或“抿嘴唇”等细微动作。所以,当你家孩子在陈述谎言时,如果出现这些小动作,便很可能是在撒谎了。

3、脚

我们在看武术电影时,常常看到两个打斗的人物会后退半步,侧身,然后迎战;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两只小猫要打架,它们也常常是后半身后退半步,然后发起攻击。“后退半步”,常常暗含防备。

当一个小朋友撒谎时,在陈述谎言或回答父母的质疑时,如果他们真的是在撒谎,潜意识会让他们的身体,不由自主地稍微远离或侧对着大人。常见的就是退半步,或下半身稍微向后倾。

如果你家小朋友被你怀疑撒谎,并且在回答你的时候,上面三种微表情都有,那可以大概率地判断——孩子撒谎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家娃儿太小,是不适用微表情判断的。微表情的适用年龄为6,7岁以后。孩子越大,准确判断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小朋友越小,越可能是无意撒谎,即他们相信那是真的,虽然事实往往不是那样。例如2岁的宝宝可能会对妈妈说,“妈妈,我刚去了月亮”。

记得小时候上学时,有一次我的文具盒不见了,旁边的人都说是我的同桌拿的,有人说“我看见他偷偷放进了书包”。老师把他叫到讲台问话,问了一会后,老师发怒:“看你舔嘴巴、身体往后缩的紧张样子,就知道是你做的。”最后真的在他书包里搜出了我的文具盒。虽然后来我把文具盒送给他了,但老师当时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老师就像电视剧的“神仙”那么厉害,似乎“一眼”就能看出别人有没有做坏事。

不想孩子撒谎,爸妈应该怎么办?

步骤一,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一切,是根本做法。

当一个孩子无论做了什么,总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善意的引导,孩子就没有撒谎的必要。相比之下,那些虚荣的父母、不允许孩子犯错的父母,最容易养出爱撒谎的孩子。为什么?父母喜欢炫耀孩子的优秀,当孩子不那么优秀时,孩子就容易通过谎言把自己“包装”起来;当父母不允许孩子犯错,每次孩子犯错就要批评或打骂,当孩子犯错时,就会通过谎言把自己“保护”起来。

所以,如果你不想养出撒谎的孩子,或希望孩子不再撒谎,根本做法就是接纳孩子全部,给孩子机会改正。

步骤二,“诚实孩子”的故事或绘本,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

这一点,幼儿说曾经专门说过,父母与其给孩子们讲“撒谎后的恐怖结果”故事,还不如给孩子们讲“诚实带来美好结果”的故事。相比之下,后一种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更积极有效果。这背后其实是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项儿童心理研究。因为孩子们从故事中,能真切感受到诚实带来的美好生活,他们也会在脑海憧憬那样的时刻。久而久之,最终会驱动孩子们做出诚实的行为,说诚实的话语。

步骤三,当孩子在“诚实”方面获得进步时,父母要及时赞扬孩子。

当孩子撒谎后,父母及时引导是必要的。当孩子往“诚实”迈进了一步,父母要关注孩子,并且及时给予赞扬,能给孩子带来继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动力。就像笼子里的小白鼠,当它按压杠杆后,一顿美味的食物“从天而降”,小白鼠就会再次勤劳地按压杠杆。所以,“及时赞扬”也是行为强化的手段。

难怪智者说,“说真话的最大好处,就是你不必记得你都说过些什么,做过什么动作”,这就是诚实带来的幸福。把这个幸福真谛,交给孩子吧!

关键字:撒谎说谎、亲子沟通、幼儿心理、育儿方法、早期教育幼儿说,作者为幼儿心理科普作家黄杏贞,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获国家部级优秀出版物奖)。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认准这些常见微表情!快速辨认孩子是否在撒谎”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上海高考第二天外语考试微表情:孩子 我陪你一起听!

上海高考第二天外语考试微表情:孩子 我陪你一起听!

考生,考点,家长,考试,耳机,外语,测试,准考证,科目,外语听力,孩子,杨浦高级中学,听力,新闻记者,成绩,笔试,英语,共用一个,在考,位家,上海,座椅,把手,有效证件,考场,遮阳伞,耳朵,语种,通用,6月份

2011-05-29 #短篇故事

微博下跪小人表情包带文字版微博下跪小人表情包无水印版

微博下跪小人表情包带文字版微博下跪小人表情包无水印版

表情,微博,小人,印版,完整版,高清,苏拉玛,软件,标签,全套,咸鱼,官方版,朋友,网友,黑人,了一下,喜欢这,巴拉拉小魔仙,最新推出,没表情,高富帅,黑暗势力,魔兽世界,高清版,错过了

2020-09-08 #经典故事

原来微信表情背后有这么多故事 腾讯大学

原来微信表情背后有这么多故事 腾讯大学

微信,表情,商店,价值,人数,公开课,广告,团队,社交,目标,理念,艺术家,简历,艺术创作,西安,创作,合作,对外,不用带,换算成,有机会

2008-04-08 #故事大全

微表情心理学读书笔记500字

微表情心理学读书笔记500字

女人,对方,反应,人大,多比,福尔摩斯,洞察力,体型,下巴,个人,传统,关系网,地方,双臂,力量,发型,品位,声音,故事,控制情绪,对象,指甲,强弱,攻击性,案件,效率,方式,离奇古怪,淡妆,瘦子

2020-07-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罪案心理小组X》11月22日烧脑来袭 开启微表情破案之旅

《罪案心理小组X》11月22日烧脑来袭 开启微表情破案之旅

犯罪心理,小组,徐朗,市公安局,成员,唐森,张超,李晨浩,米露,王润,微表情,是一名,公安大学,内心,消息,剧中,悬案,教授,曼陀罗,案件,犯罪学,真相,犯罪,四人小组,搜狐视频,丁嘉,周建基,大热,李浩,谢磊

2015-03-23 #故事大全

小学生作文里常见的“爸爸妈妈” 孩子 你是“亲生”的吗?!

小学生作文里常见的“爸爸妈妈” 孩子 你是“亲生”的吗?!

2010-05-24 #故事阅读

19种孩子常见不听话行为大揭秘

19种孩子常见不听话行为大揭秘

孩子,父母,专家,支招,玩具,行为,儿子,情绪,经验,女儿,妈妈,让孩子,奶奶,幼儿园,什么时候,给孩子,原因,公园,姐姐,家庭,拼板,时间,温度计,稳定性,老师,超市,回家,好的,还可以,对孩子

2020-09-24 #短篇故事

父母溺爱孩子常见的五个例子

父母溺爱孩子常见的五个例子

孩子,父母,劳动,同情心,实例,家庭,性格,高人一等,爱中,小朋,得买,来保,好的,健康成长,包办代替,减轻负担,地位,妈妈,家务事,形式,幼儿,小学生,小东西,家门,时刻,更轻,科学,爷爷奶奶,物品,特殊照顾

2010-06-2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