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东周列国历史今读

时间:2017-10-05

东周的历史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6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四 当时由于西周王室军事力量的逐渐衰退与所属人民的减少,已经不足以抵抗周边外族部落特别是西方犬戎的入侵,于是就筑建高台,设置了烽火与大鼓,来召集京城管辖区即畿内诸侯的军队前来帮忙,防备外敌,传递消息。当有外寇入侵的时候,白天点燃烽火远处就会望见滚滚浓烟,夜里点燃烽火远处就可以望见火光。 周幽王首次点燃烽火,烽火一起,白天浓烟滚滚,夜里火光冲天,畿内诸侯得到消息,纷纷率领军队前来,车马奔腾,人声鼎沸,好不壮观,直让人扣着脑门打问号:是不是正月十五闹花灯给搞错了时间地点?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英勇的远方将士们抱着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豪情壮志,别妻离子,迢迢而来,人人擦拳磨掌,个个热血沸腾,可是到处都寻不见敌人。 褒姒站在骊山之上或是城楼之上,见到畿内诸侯的军力如此强盛,心中十分高兴,不禁笑了起来。 畿内诸侯被戏弄一番,好不懊恼,随后就拔锚开溜,带着自己的军队回去了。 周幽王此后几次点燃烽火。畿内诸侯屡次遭到戏弄,渐渐地也就不再率兵过来。 周幽王让虢国的国君虢公石父担任周朝的总理大臣(卿士),掌管国家政事。因为虢国是周王畿内重要的诸侯国,世代的虢公都在周王室做大臣,例如他的爷爷虢公长父就是周厉王时期的卿士,他的父亲虢文公就是周宣王时期的卿士。这个虢公石父的本领不是很大,比较顺从周幽王,朝中的一些重要事务也没有能力处理得当。 此处的虢国原为西虢(今陕西宝鸡东),后来东迁成为北虢(都城上阳,今河南陕县东南)。因北虢夹黄河而形成南北两个部分,所以又被相对地称为南虢、北虢,实际上是一个诸侯国家。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周幽王七年,虢公石父为了拓展自己的国土,稳定自己的国基,率军灭掉了北虢附近的焦国,看来这人还是有些本领,只是没有用在西周的事业上。 被周幽王废掉的申后 原来的太子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周幽王八年,前太子宜臼逃到了西申。 诸侯申国,姓姜,相传是宁肯饿死在首阳山也不肯吃周朝的食物的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的后代,原本属于姜戎的一支,后来归入周朝。起先居住在今天的陕西、山西之间的地方。周宣王的时候,为了削弱分化申国的力量,同时防备逐渐兴起的楚国,一部分东迁,被封在谢(今河南南阳北),在那里建立了诸侯申国,被称作南申。留在原来地方的部分,被称作西申。 周朝的诸侯分为五个等级:公、侯、伯、子、男。西申是个二等爵位的侯爵国家,所以他们的最高领导被称作申侯。至于南申,则是个三等爵位的伯爵国家。 见到周幽王触动了自身的根本利益,诸侯西申国的大领导申侯十分恼怒。他没有受到过后世的教育,既不知道忠君爱国,也不懂得大公无私,本能地知道要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要使自己生活得幸福愉快。 公元前771年,即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联合缯国(西缯,西申附近)、西方的外族部落犬戎(今甘肃省境内),一起攻打周幽王。 周幽王急忙派人点燃烽火征集畿内诸侯的军队,畿内诸侯由于几次受到欺骗,都不派军队过来。 犬戎的军队浩浩荡荡杀奔而来,周王室的御林军势单力薄,难以抵挡,被打得丢盔弃甲,四散奔逃,周幽王被杀死在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之下。同时遇难的还有周幽王的太子伯服 一个七、八岁的无辜天真儿童。犬戎的军队虽是异族,却也知道魅力的珍贵,见到褒姒天仙也似的一个美人儿,就趁机把她掠走,同时把西周都城的财物抢掠一空。 前面的神话与传说两个故事首先来自于《国语·郑语》,后来被《史记·周本纪》所引用,显然是西周以后好事者的杜撰或是反对派以及后来的史官对褒姒的恶意丑化与抹黑,非常荒诞。 后面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为《史记·周本纪》所独有,因为它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先秦的史书从未有过烽火台以及烽火御敌的记录,而且把周幽王的智力贬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很多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认为是虚构的。 而早于《史记·周本纪》一百多年的《吕氏春秋·慎行论》里面,讲了一个“周幽王击鼓戏诸侯”的故事: 周朝的都城丰京、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河两岸,丰京在河西,镐京在河东),与外族戎人邻近。王室人员和诸侯(应该是指与周王室关系密切的畿内诸侯)约定,在官道上修建一些高大的土台,把大鼓安放在上面,让远近都可以听到击鼓的声音。如果戎人的军队入侵,就相互击鼓传递消息,诸侯的军队好来援救周王。戎人的军队曾经入侵,周幽王下令击鼓,诸侯的军队于是前来救援,褒姒非常高兴就笑了起来,她喜欢见到这种情景。周幽王为了讨得褒姒的欢颜,此后几次让人击鼓,诸侯的军队到来之后,并没有见到戎人的军队。后来戎人的军队真来入侵,周幽王再下令击鼓,诸侯的军队都不来救援。周幽王随后就被戎人的军队杀死在骊山之下,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吕氏春秋》不是史类书籍,而是子类书籍,主要是学者对道理的阐述,为了支持自己的说法而举的例证有时候总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可靠。一则我们并不知道具体的作者是谁,二则我们也没有办法知道他是不是有机会见到过以前的有关这方面的史书。 然而不管怎样,周幽王因为珍爱褒姒,废掉申后以及太子宜臼,触动了申侯的利益,从而使得申侯连结缯国、犬戎,杀死了周幽王却是史实。 据《竹书纪年》所载,周幽王死后,申侯、缯侯(“曾”误做“鲁”,古字难辨,因形似而误)与许文公在西申立宜臼为平王,虢公翰(或是“鼓”字之误,虢公鼓即是虢公石父)在携地立周幽王的儿子余臣为周王。这个时候,周朝二王并立。 晋文侯二十一年,即公元前760年,晋文侯为了拓展自己的国土,杀死了周携王,二王并立局面就此结束。此事后话,表过不提。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当时的大致形势是:犬戎攻破镐京,占有岐山、丰水之间的广大地区,镐京及其以西的王畿之地狼烟四起。秦打着“驱戎救周”的旗号,趁机拓展自己的国土,从西路收复侵占西周的故地。周携王余臣则聚王室旧族、大夫与部分人民,处于西周王畿的东部、晋国的西南部。晋国亦趁着犬戎之乱、西方不稳之际,向西拓展国土。申侯为了使自己的外甥宜臼获得王位,不惜连结缯国、犬戎,攻破镐京,致使兵连祸结,生灵涂炭,故而周平王宜臼得不到西周大臣以及当地人民的拥戴。 做西申以及犬戎的傀儡显然不是出路,做秦的傀儡同样不是出路,周平王宜臼手里无兵、无粮、无银钱啊!要想自主地存在下去,还能怎么办?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道路可走了。 公元前770年,即周平王元年,为了避开西部的不利局面,周平王将周朝的都城从镐京(今陕西西安)向东迁移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 至此,西周十二君王再加上一个共和时期三百来年巍巍赫赫的历史,随着硝烟弥漫的战火滚滚而逝,成为了永远的过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东周列国历史今读”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东周列国历史故事

东周列国历史故事

来源,广告,历史,周天子,子都,郑国,一连串,主帅,原因,周天,开国上将,比干,武则天,郑庄公,颍考叔,东周列国,历史故事,今夕,历史观,妹妹,故宫,日军,老大,表演,春秋五霸,中来,侯君集,刘备立,博史,史皇

2020-05-27 #故事阅读

东周列国历史故事

东周列国历史故事

来源,广告,历史,周天子,子都,郑国,一连串,主帅,原因,周天,开国上将,比干,武则天,郑庄公,颍考叔,东周列国,历史故事,今夕,历史观,妹妹,故宫,日军,老大,表演,春秋五霸,中来,侯君集,刘备立,博史,史皇

2020-09-04 #故事会

东周列国历史故事

东周列国历史故事

来源,广告,历史,周天子,子都,郑国,一连串,主帅,原因,周天,开国上将,比干,武则天,郑庄公,颍考叔,东周列国,历史故事,今夕,历史观,妹妹,故宫,日军,老大,表演,春秋五霸,中来,侯君集,刘备立,博史,史皇

2020-09-04 #长篇故事

东周列国历史故事

东周列国历史故事

来源,广告,历史,周天子,子都,郑国,一连串,主帅,原因,周天,开国上将,比干,武则天,郑庄公,颍考叔,东周列国,历史故事,今夕,历史观,妹妹,故宫,日军,老大,表演,春秋五霸,中来,侯君集,刘备立,博史,史皇

2009-02-19 #长篇故事

《东周列国志》是故事还是真的历史?

《东周列国志》是故事还是真的历史?

历史,列国,故事,冯梦龙,小说,宋元,年间,平话,话本,创作,加工,东周列国志,列国志传,话本小说,余邵鱼,于明末,古白,史传,秦始皇,秦皇,秦孝公,蔡元放,都梦夫,并加,作者,临潼斗宝,伦理道德,乾隆年间,主人,先代

2020-06-13 #经典故事

《东周列国志》是故事还是真的历史?

《东周列国志》是故事还是真的历史?

历史,列国,故事,冯梦龙,小说,宋元,年间,平话,话本,创作,加工,东周列国志,列国志传,话本小说,余邵鱼,于明末,古白,史传,秦始皇,秦皇,秦孝公,蔡元放,都梦夫,并加,作者,临潼斗宝,伦理道德,乾隆年间,主人,先代

2015-09-14 #短篇故事

《东周列国志中国历史书籍/东周列国志故事/春秋战国书籍399插图版 套装全6册 线装》

《东周列国志中国历史书籍/东周列国志故事/春秋战国书籍399插图版 套装全6册 线装》

服务费,费率,书籍,东周列国志,白条,故事,插图,套装,书评,摘要,春秋战国,试读,中国历史

2020-08-22 #故事会

东周列国历史今读

东周列国历史今读

吕尚,齐国,诸侯,周西伯,时候,姜子牙,国君,商纣王,齐僖公,郑国,太子,代国君,太公,部落,太傅,太师,春秋时期,河南,齐哀公,鲁桓,周文王,周夷王,周武王,有才,齐襄公,齐太公,齐庄公,于是就,太保,事务

2020-05-27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