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航天六院两位践行“西迁精神”优秀代表 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时间:2017-10-11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活动工作方案的安排,推荐了李忠禄、雷茂长两位优秀的老专家,最终在全市经过严格审核评定的50位践行西迁精

提示:本文共有 439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传承“西迁精神”的重要批示精神,弘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精神,团结引领广大知识分子牢固树立家国情怀,不断为西安追赶超越汇聚强大精神动力,日前,西安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开展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系列主题活动。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活动工作方案的安排,推荐了李忠禄、雷茂长两位优秀的老专家,最终在全市经过严格审核评定的50位践行“西迁精神”优秀代表中,两位老专家荣获践行“西迁精神”优秀代表荣誉称号。

李忠禄

1965年,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条件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国周边环境十分严峻,根据中央加强战备、加强三线建设,建立巩固的战略大后方指示,选定靠山、隐蔽、安全、可靠的地方进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当时,位于秦岭南麓陕西省境内一条不知名的小山沟被选定为液体火箭发动机三线研制基地。数千名航天科技工作者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城市,扎根三线,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大山深处研制液体火箭发动机。

时光回溯到1934年2月2日,李忠禄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上中学时,姑父常谈起中国共产党,自那时起他便在心中埋下了投身爱国事业,一切为党为人民的种子。随着不断学习,他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他认识到生活只有为革命,为人民而斗争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于是他建立了坚强的革命人生观,决心投入国防建设。

1951年,他加入成都空军预科总队,来到部队不久,他却得了肾炎,病情严重的他住了50天的院,他用保尔柯察金的精神鼓励自己,希望尽快康复重返训练场,然而在当时的医疗环境下,恢复较慢,眼看就要参加练兵,他却因身体原因辜负了党的培养。此时出现转机,1953年9月部队安排他到哈尔滨外语专科学校学习,经过半年的学习,俄语能力大大提高,毕业后的他在首都机械厂担任技术翻译。1966年11月,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李忠禄怀着“献身国防,建设大西北”的壮志豪情,乘火车转汽车从北京辗转前往陕西凤县山沟中的国营红光机械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7103厂前身)。

在秦岭山中,李忠禄迅速开展科研生产,扎根三秦大地艰苦奋斗,是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他所在的车间主要研制液体火箭发动机零件钣金冲压成型。车间里,工艺员的工作是平凡的,要编写工艺规程,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技术问题,但它又是不平凡的,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工艺是关键的一步。从俄文翻译改行成为钣金工艺员的他,为快速适应工作,先后自学高等物理、化学、数学、金属学、电工学、理论理学、英语等课程。认真了解工艺技术,仔细钻研图纸,反复试验改进。

当时的国营红光机械厂到处是建筑工地和居住办公的草棚,荒凉闭塞,异常艰苦,虽然来之前对这里的艰苦条件已有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心中掠过一丝失落,但想到研制任务,想到肩负的使命,他很快调整好心态,一头扎进研制工作中。

1972年12月,为完成太平洋洲际导弹试飞任务,工厂紧锣密鼓赶制发动机,大喷管外套是急件。车间首次旋压出了没有焊缝的锥筒型毛坯,以为成型就没有问题了。谁知第一批试冲后只有一件完好没有裂纹。第二批毛坯旋压好后,车间派他去北京出差,借用两千吨水压机冲压大喷管外套。这一次能不能成功,大家心里没有底。要工艺先拿个主意,他虚心向师傅请教:“能不能先不要胀到底,胀到不裂就停住?”师傅说:“可以,热处理一次再胀,完全能行。”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胀型试验。结果出乎预料,零件不仅没有裂,且型面状态极好,椭圆度也全部消除,样板间隙控制在0.5mm以内,大家高兴得不得了。这次不仅完成了急件任务,还意外的取得了宝贵的两次冲压胀形的成功经验,提高了大喷管零件质量。为装配出优质发动机燃烧室创造了条件。

从事航天事业近三十年,李忠禄参加了我国多型号发动机钣金件的试制和生产,先后完成了六项重大技术革新项目,先后两次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第七机械工业部先进工作者、“决战长二捆”二等功等多项荣誉。特别在某型号研制中,先后解决了小涡轮进口导管成型新工艺,大涡轮泵整件转子叶片卫带的试制,发动机收敛段外壁尺寸协调问题等,获得一等奖,突破了喷管内外壁两次冲压成型技术关键,获国防科工委重大成果奖,改进了波纹板成型工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节约资金6万余元。

他扎根三线,主动克服家庭困难,放弃调回大城市的机会。他谦虚谨慎,被誉为“老黄牛”,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活在世上,总要对未来有所追求、有所贡献。”李忠禄常年驻扎车间加班加点,家中事宜他根本照顾不上,爱人是他事业有力的支持者,使他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航天事业。当时他的工资并不高,每月几十元拿了20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评职称,工资才有所增加,他蓬勃的青春,伟大的航天梦想都在这里开花结果。

如今,已退休25年的他仍然非常怀念那段西迁的峥嵘岁月,怀念在那个温暖的集体中生活的日日夜夜,怀念那些共同工作过的同志们。当年不断涌现的技术革新、工艺改进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他们亲手做出的钣金零件,把一颗颗卫星送上了太空。

在李忠禄和许多航天人的生命里,深处祖国西部秦岭深山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在西迁建设者们披星戴月,挥汗如雨的建设中,成为我国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成为功能完备,技术水平先进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更成为一代航天人实现梦想发源地。

用青春和汗水扎根三线

雷茂长

雷茂长,1960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学院。原165所副所长,科技委副主任。作为165所主要奠基人之一,组织参与了凤州试验区二号台设计施工和多次大台区大型技改工作,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百余次,40多年来,参与了长征系列等多种型号发动机研制试验和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技术研究。

在原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一○一试验站工作期间,参加了首次某型号地对空导弹液体发动机试验工作,参与了101站一号台的改建工作,为某型号发动机的组合件技术改造和预研准备试验条件,进行了推力室、涡轮泵、自动器等试验,发现并解决了某型号双层容器的加工难题。1963年被原101试验站记三等功一次。

1966年,和所有创业者一样,雷茂长积极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来到秦岭深处偏僻的小山沟,投身到我国最大的高空模拟试车台的建设中,为架设中国航天的通天之路建功立业。经过潜心钻研,精心设计,先后攻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高模模拟试验技术、远距离集中控制技术等诸多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的技术要求,提升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试验技术水平。

凤州一号台于一九六九年六月十四日进行了首次四机并联考台试车圆满成功,标志着亚洲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建成投产,为研制远程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他还参与完成了凤州二号台试验系统施工图和试验装备设计。

1970年,凤州二号台建成投产后,为提高试验技术水平,他带领技术人员攻克了推力、流量测试等技术关键,为某型号定型发挥了重要作用。1979年又承担了一个新型号研制工作,雷茂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刻苦攻关,破解了制约该型号高压推力室试验系统的瓶颈难题。在某重点型号姿控发动机试验中,他经常发现流量测试数据不稳定且偏差较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该型号研制进度。为解决这一拦路虎,他提出并组织实施建立了一个简易真实介质标定校准系统,之后,又提出新的技术方案。从而一举解决了小流量测量的难题,为该型号转阶段研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秦岭深山遭遇到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袭击。雷茂长搭建在山坡上的家,一夜之间被洪水泥石流夷为平地。而更为后怕和惊险的是,如果晚走十分钟,雷茂长全家都可能葬身洪水中。洪灾过后,雷茂长顾不上安置自己的亲人,就一头扎进了165所重建家园的战斗中。

当时发动机试验台污水处理池积满了近4000立方米的淤泥。所领导把清理污泥的艰巨任务交给了他当时担任主任的第二研究室。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每次下处理池清污时,雷茂长总是最先下去,探探深浅、试试温度,再让职工们下来进行作业。

雷茂长先后担任过165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技处处长、副总工程师和副所长等职务,在试验技术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能在细微处发现问题的症结,剥茧抽丝,找到解决技术问题的钥匙。担任主管军品的副所长期间,他分管165所所有型号发动机试验型号试车工作,擅长大发动机试验工作的雷茂长又如饥似渴地钻研起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技术。

1994年10月,已经从副所长位置退居二线的雷茂长又担起了改造二号台技改项目技术负责人的重担,开展总体方案设计和试验系统技术设计工作。针对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需要进行模拟高空性能试验,采用了空气泄入式扩压器装置,研制了大口径低温气动球阀,为解决发动机点火起动瞬间,推进剂供应管道内液体流动产生的液体惯性流阻影响泵前入口压力,在近发动机处管道上安装了起动容器等技术。

1995年12月,改造后的二号台成功进行了液氧煤油发动机考台试验,为我国自行研制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雷茂长编写的“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技术”科技项目,喜获1995年度部级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

1999年底,63岁的雷茂长又临危受命,担当起了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台总设计师、设计师系统第一责任人的重任,此时年过花甲的雷茂长,又一次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他和年轻人一道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地质资料,翻山越岭,几乎把终南山的沟沟坎坎都转了个遍;选址确定后,他一头扎进了系统总体设计中,废寝忘食,勇克难关,紧跟国际航天试验技术前沿,力求设计方案挤身国际先进水平,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雷茂长亲手撰写和审定的方案报告和设计图纸不计其数。

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了试验台选址、技术方案设计、高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试验台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新试车台主体工程于2003年7月奠基后,雷茂长更是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其中,年近古稀的他,奔波忙碌在离家10公里之外终南山脚建设工地和西安大本营之间,按照设计要求,会同基建人员一道确定工程建设方案,严格把关, 2005年1月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台考台试车圆满成功。

生活中,雷茂长和爱人相濡以沫几十年的爱情故事也令人感动。1947年,为了避免战乱,19岁的孙桂荣和12岁的雷茂长结为伉俪,生活上他们相互关心照顾。随着年岁的增加,几年前老伴孙桂荣身患多种疾病,瘫痪在床,年岁已高的雷茂长与子女一道无微不至的照顾比他大7岁的老伴,与老伴相濡以沫。他的家庭荣获“陕西省五好文明家庭暨绿色家园示范户”光荣称号。

情洒航天路 热血铸忠诚

成楠 7103厂、165所宣传部门/文

成楠/编辑

张美书 张平/审核

欢迎访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

投稿邮箱:httjnews@sina.com

主办:航天六院企业文化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航天六院两位践行“西迁精神”优秀代表 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走进航天科工六院 聆听老航天人的故事

走进航天科工六院 聆听老航天人的故事

固体,高崇,内蒙古,事业,院长,发动机,故事,院士,崔国良,航天人,导弹,中国航天,动力,条件,航天,自力更生,航天科工,专家,国家,地方,我国,战友,推进剂,终身,精神,蒙古,记者,发展,生产,固体火箭发动机

2008-12-03 #长篇故事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一次特殊的产品交付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一次特殊的产品交付

产品,任务,车辆,疫情,运输,团队,运输公司,人员,北京,梅志,生产,防控,北京某,小时,计划处,运输车,驾驶室,出口,何斌,陈建东,公司领导,航天科技,第一时间,西安航天,企业,型号,发动机,公路运输,使命,司机

2013-12-20 #长篇故事

「航天科技六院国庆特稿」11所(京):从“艰苦创业”到“融合创新”

「航天科技六院国庆特稿」11所(京):从“艰苦创业”到“融合创新”

北京,氢氧,发动机,技术,发展,航天,动力,民品,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军品,火箭,集团公司,上世纪,产品,任务,体系,液体动力,经济总量,职工,习近平,建设,创大,设计部,低温液体,石化,研发,长三甲,团队,成就

2012-08-20 #经典故事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武汉长动:我们盼复工 一起星辰追梦……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武汉长动:我们盼复工 一起星辰追梦……

疫情,张文,王文胜,集团,刘民,女工,雷神山,社区,防控,电话,武汉,爱人,职工,公司,隔离,口罩,母亲,疑似病例,病人,事业部,儿子,医院,微信,情况,王枫,上海,同志,小区,居民,情绪

2017-05-18 #故事阅读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面对全新考题 他们这样打好两个战役!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面对全新考题 他们这样打好两个战役!

疫情,防控,事业部,刘昌国,程喜,工作,战役,返岗,任务,职工,同志,型号,上海,办法,发动机,车间,攻坚战,内心,措施,武汉,时候,班组,责任,党委,前提,微信,所里,电话,老家,阻击战

2008-12-27 #故事阅读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面对全新考题 他们这样打好两个战役!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面对全新考题 他们这样打好两个战役!

疫情,防控,事业部,刘昌国,程喜,工作,战役,返岗,任务,职工,同志,型号,上海,办法,发动机,车间,攻坚战,内心,措施,武汉,时候,班组,责任,党委,前提,微信,所里,电话,老家,阻击战

2008-12-27 #故事阅读

航天六院退休职工何恢蓉荣登西安市战“疫”英雄榜

航天六院退休职工何恢蓉荣登西安市战“疫”英雄榜

疫情,防控,志愿者,肺炎,80后,生活小区,一线,人员,义务,口罩,宣传员,小区,西安市,意识,楼长,社区,老年人,老同志,邻居们,离退休,做贡献,小区里,老人说,陕西广播电视台,区的,张平,得多,文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西安市委

2008-02-24 #小故事

群防群控 冲锋在前|疫情防控中的航天六院先锋力量

群防群控 冲锋在前|疫情防控中的航天六院先锋力量

疫情,防控,党员,工作,党支部,人员,突击队,公司,党委,事业部,共产党员,职工,支部,一线,志愿者,情况,摸排,第一线,防疫工作,物资,责任,计量,集团,党团员,第一时间,吴晓磊,先锋队,口罩,员工,机关

2007-08-10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