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揭秘鲧治水的真相——破除四千年来的误解

时间:2017-10-20

缘何鲧治水偏偏就用堵的形式?一提起鲧治水,往往脑子里就兴起拦河大坝的形象

提示:本文共有 28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关于治水,大家都知道“堵不如疏”的道理。缘何鲧治水偏偏就用“堵”的形式?一提起鲧治水,往往脑子里就兴起“拦河大坝”的形象。

中国人民创造的“神话”——三峡大坝

鲧真的傻吗?四岳可是认为“没有比鲧更贤能的人了”。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下面咱们从鲧治水的前前后后,来揭秘鲧治水背后的故事。

只有在她的面前,才能感觉到她的伟大

背景——洪灾的成因

史上最早的洪水是通过传说流传下来的。之所以得以流传,是因为洪水构成了洪灾,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而留下了深刻地记忆。

早在农业出现之前,原始社会的人们过着渔猎、采集的生活。这种生活的特点就是居无定所。当一个地方的渔猎、植物资源稀少后,人们就举族搬迁,换一个地方生活。如此,人们也就不怕洪水的威胁——大不了换个地方就是了。

江西东乡洪水

但是当原始农业出现以后,人们就开始了定居的生活,因为植物的种植、生长和收获都需要时间。而水源又束缚了人们定居的范围,只能在河流、湖泊附近定居。

当气候是间冰期时,河流有大致固定的汛期。所谓汛期就是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的显著上涨的时期。以至于共工氏可以根据河流汛期纪年,号称“以水纪,以水名官”。人们根据河流水位,构筑房屋、开垦耕种土地等。

黄河岸边,碛口古镇

但是当气候进入多气象灾害的冰川期,即冰河期,开始出现反常。降水比往年更加集中,河流水位升高,人们的房屋、土地都被淹没,形成洪灾。也就是说,洪灾是伴随着原始社会进入原始农业的定居阶段开始出现的,而且是出现在平原地带。如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淮河下游地区等。

广东阳春洪水

在黄帝的传说中,涿鹿之战后连续四年的大旱就表明中国当时的气候已经进入了冰川期。而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时,“掘开河堤将黄河水导向东南,以淹穷桑”,说明当时的河水水量就很大了。

而这在传说中就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这是中国最早的洪水传说。从帝颛顼、帝喾一直到帝尧、帝舜,都被洪水困扰着。

神话——共工怒撞不周山

治水成功之人即未来的天命之主

起初,古人们以为是共工氏治水淤田的原因导致了大洪水。所以,对共工氏展开了攻击。到帝喾时,甚至因为祝融对共工氏没有“斩尽杀绝”,而把当代祝融处死了。

要知道,祝融在神权和政权中的地位都是很高的,将之视为后世封建王朝中的宰相、尚书是绝没有问题的。帝喾因祝融杀不尽共工氏而斩祝融,也从侧面反应了当时的洪水已经有多么严重。

火神祝融形象

在这种背景下,帝尧选鲧为治水之人。从《尚书·尧典》可以看出,这个治水之人实则就是帝尧共主之位的继承人。治水就是对继承人的考验。

起初,四岳推荐尧的儿子丹朱以及共工氏。尧都不同意。四岳又推荐鲧。尧也不满意。但四岳坚持,并说,“实在没有比鲧更贤能的人了,可以用鲧先试一试,不行再换。”尧同意了。

共主帝尧

鲧与善治水的共工氏关系非同一般

鲧也称夏鲧,是帝颛顼的后裔,跟共工氏有很深的渊源,至少关系不错。鲧又称崇伯。崇地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崇又与虫谐音,在北方有称蛇为“长虫”的习惯。

也就是说,鲧和共工氏都以蛇为图腾,或者说共工氏是以龙为图腾,而夏代也称他们夏后氏的蛇为勾龙。

民间勾龙形象

而被尊为后土的那位共工氏名字就叫句龙。古汉语中,句通勾,句龙即勾龙。所以,共工氏和鲧很可能都是以勾龙为图腾。

总之,鲧与共工氏之间的关系很亲近就是了。比如,共工氏就曾经举荐鲧做尧的继承人。

“鲧治水”与“鲧作城”的传说实指一事

传说和古文献中关于鲧的记载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鲧采用共工氏的治水方法治水;一个是鲧作城以卫君。其实,这两件事就是一件事。鲧治洪水的办法就是:“作城”——外御洪水以卫君。

古城宁郡(今宁波)地形图

在南方的长江、淮河以及一些大湖、大泽边上,人们作圩以围田。圩是指江淮地区的人们在低洼地带周边构筑的防水堤。圩读“xū”,也读“wéi”。“wéi”就很形象的将用防水堤围田、围屋的情景表达出来了。在人定胜天的年代,人们以圩与水争田。

共工氏治水的方法很可能也是“圩”的一种。用圩将自己氏族的田地和房屋围护起来,并进一步用圩在黄河边上淤田,并因此获得了能平九土的美誉,被尊为后土。

江苏金坛建昌圩

水床垫双人家用酒店恒温水床恒温尊玛儿童孕妇老年人情趣床垫包邮,全年可用,软硬可调,睡床不劳累¥36888淘宝购买

但是,共工氏在气候间冰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治水经验,在气候冰川期的背景下,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现实情况了。

而鲧治水却仍然采用共工氏治水的方法,并且把它推广开来——将黄河下游各个氏族的田地和房屋都用圩围起来。

可是因为此时是冰河期气候,洪水的规模远不是共工氏治水淤田的时代可比了。圩并不足以挡住水患。

江苏泰州千垛菜花景区

恒温水床垫2m*2.2m家用宾馆酒店恒温情趣水床双人单人成人多功能水床垫 ,全年可用,软硬可调,睡床不劳累¥3104京东购买

于是,每年鲧都带着各氏族的人不断的加高圩,用来防御洪水。可是,洪水越来越猛烈,水位逐年增高,以至于圩也越筑越高,最终成了城。

“鲧窃息壤”的传说,生动的说明了圩在一点点的增高。

鲧伯盗息壤

南辕北辙——鲧治水越努力,错就越严重

《淮南子·原道训》载,“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一仞,为周制七尺或八尺(至于具体的数值,古书上说法不一,不确定)。三仞高度大约为4.8至5.5米之间。当然,“三”也可能指“很多”的意思。

可是,筑了这么高的圩,洪水该来还来,而且越来越大。年年筑圩,年年难逃洪灾。人们只能避居到高山、土丘上。所以诸侯皆叛鲧,洪泛区的氏族也有了二心。

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后形成的黄泛区

海外,指东海之外,即现在的华北平原、黄淮平原、山东丘陵等地区。正是当时主要的洪水灾区。

这个时候,尧又向天下寻求贤能的人。四岳向尧举荐了舜。尧考察了舜,对舜满意后,就让舜代为执政,以观天意。

舜执政后,认为鲧治水九年多而没有成效,于是就将鲧和他的氏族流放到了羽山。舜由此得到了诸侯的认可。

也可见,鲧治水已经多么不得人心,眼见得是“天怒人怨”了。

江苏连云港东海县羽山

失败乃成功之母——鲧的失败成就了禹的成功

羽山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交界的地方。羽山又名禹山。伯禹的名字“禹”很可能就是来自于羽山的羽。只是因为其图腾为蛇,故写作“禹”。

舜一贯的政策就是流放华夏族的罪臣于蛮夷,以改其俗。羽山附近是东夷世系的范围。鲧子伯禹在羽山长大,与东夷的关系非常亲近。

禹虚——安徽蚌埠怀远县禹会村遗址

等到帝舜令禹治水的时候,他娶了东夷世系中的重要一支——涂山氏的女子为妻,从而巩固了与东夷世系的关系。

在团结了华夏世系和东夷世系所有力量的条件下,伯禹终于治水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鲧的治水为禹后来的治水,试了错,积累了经验。鲧的失败也鞭策着禹的前行。

涂山氏古国地望——怀远县禹会村遗址

综上所述,鲧不是傻子,而是一个很贤能、很努力的人。只是他治水的方法错了,他越是坚持、越是努力,错的就越多。

“鲧作城”就是“鲧治水”。他作城,以圩为堤防,防御洪水、保护田地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鲧治水的精神和追求是值得我们后人敬仰的。

求活的历史|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揭秘鲧治水的真相——破除四千年来的误解”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程门立雪的真相:我们误解了几百年

程门立雪的真相:我们误解了几百年

程颐,程门立雪,立雪,故事,风雪,仇英,程颢,庭院,资料,弟子,老师,误解,程子,程兄,故里,石碑,碑文,侯子,程学,程门,教材,后人,侍立,寓意,场景,学者,恭敬地,性格,时候,楼山

2020-09-06 #短篇故事

真相!我们对漫画书的误解太深了……

真相!我们对漫画书的误解太深了……

漫画,孩子,漫画书,知识,植物大战僵尸2,内容简介,故事,内容,植物,南京博物院,多格,儿童,恐龙,爆笑,逻辑,小读者,家长,地震,火山,盗版书,质量,风格,吉品,戴夫,成绩不好,是怎么,有几个,科学漫画,人类,僵尸

2020-07-07 #小故事

戊戌变法真相:被“误解”的慈禧太后|百家故事

戊戌变法真相:被“误解”的慈禧太后|百家故事

慈禧,维新派,光绪,康有为,新政,顽固派,光绪帝,大清,老顽固,慈禧太后,太后,态度,大臣,观点,国家,教科书,旧法,此辈,维新,袁世凯,分析,中学历史,利益,国家主权,官员,文章,皇帝,改革,年慈禧,强学会

2011-02-03 #长篇故事

3个常被误解的动人传说 你了解真相吗?

3个常被误解的动人传说 你了解真相吗?

鸳鸯,相思鸟,蜉蝣,传说,人们,朝生暮死,爱情,生命,配偶,李远,丽的,无限美,不幸,专情,亚热带,人意,人类,俗语,伴侣,河中,历程,夫妻恩爱,后代,文人墨客,寸肠,成双成对,幼虫,常言,成虫,旧情

2007-08-07 #故事大全

它一直被误解为“恶鱼”知道真相后我沉默了

它一直被误解为“恶鱼”知道真相后我沉默了

黑鱼,妈妈,幼鱼,时候,鱼宝宝,都会,淀粉,猪油,营养价值,鱼卵,鱼肉,鸡蛋清,加姜丝,大特,姜汁少,游进鱼,鱼宝,里热,人们,一段时间,一生,乌鳢,产妇,乳汁,宝宝,传说,天性,地方,后来人,力量

2020-04-10 #短篇故事

岳飞背后精忠报国 并不是岳母刺上去的 被误解的历史真相

岳飞背后精忠报国 并不是岳母刺上去的 被误解的历史真相

岳飞,岳母,精忠报国,张宪,四个字,尽忠报国,孟母,故事,母亲,岳母刺字,深明大义,孟母三迁,上都,都会,刺字,史料,含义,四大,宋史,康熙,技巧,技术活,村妇,烈女,疼痛,社会,误解,老爷,难题,问题

2011-04-14 #故事会

被误解的真相:周瑜之死其实跟诸葛亮无关!

被误解的真相:周瑜之死其实跟诸葛亮无关!

周瑜,诸葛亮,人物,气量,上鼎鼎,有才,易中天,经典故事,历史,东吴,人们,儒将,例子,剧中,口口相传,大名,命运,胜仗,大将,神勇,小心眼,小人,真相,教授,所想,时间,电视,电视剧,看法,答案

2020-03-14 #小故事

中联部推抗疫人物系列短视频:用事实真相消除误解和偏见

中联部推抗疫人物系列短视频:用事实真相消除误解和偏见

中国,疫情,短视频,人物故事,新闻,浙商,患者,生命,中联部,国际社会,人物,举措,媒体,偏见,推送,故事,武汉,误解,防控,医护人员,区中医医院,一线,主人公,主题,事实真相,传统,国家,基层,外国,情况

2008-10-09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