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了 灾难中的生命教育

时间:2017-10-31

这一切,不禁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教育?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动辄打骂,还是总也看不见太阳的脸,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的怒发冲冠都不是

提示:本文共有 40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了,灾难中的生命教育

原创作者|DI

【1】

在新型冠状病毒来临前,父母还在大声斥责孩子;而疫情扩散,死亡数字逐渐触目惊心,确诊人数不停攀高时,一些父母已经丧失了起码的理智,愤怒地破口大骂着疫情来源的武汉,怀疑美国等谋害中国人,对于孩子更是动辄谩骂……

那些把自己藏在房间的角落,把头埋在膝盖的孩子,淌着泪感受着绝望,来自灭顶之灾的绝望。

这一切,不禁提出了一个问题:

到底什么是教育?

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动辄打骂,还是总也看不见太阳的脸,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的怒发冲冠……

都不是。

是拉着我们的“小天使”——那个从天而降的宝贝,握着那嫩嫩的小手,去见识、探索这个世界,这个神奇、博大、丰饶、美丽又残酷的世界。

父母以为自己是对的,去用伤害来“驯兽”,殊不知,你驯服的只有自己,那个小小的、永远活在过去的自己。

一场灾难,照见世间种种,照清楚了,谁是人?谁是兽?

【2】

父母小时候,也是孩子。

你深陷泥泞,被棍棒相加时,也曾哭花了脸。

几十年的经历,让你成为你。你在社会中,拥有自己的“家”。

浑然忘却过去的你我,重复了自己父母的老路,非但没有证明自己,还狠狠扇了自己一个大嘴巴。

“我若有孩子,绝对不会让他像我一样。”

除却了社会背景与时代背景,你们哭着的脸,无处安放的小手与心灵,真的是,一模一样。

很多时候,人们习惯性的为任何事情找一个理由。归因性,在教育方面也展露得充满野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定要越来越好。

比较,出现在孩子的周围。

它是个坏家伙,可是却得到所有人的瞩目。

作为父母,我们拿着它来教训孩子时,心中暗暗的角落,是否有一份苦楚与不甘。

痛苦于,人活在世,种种不尽人意,不甘于,同样几十年,凭什么你比我活的更好?

放过孩子,放过自己。

生活,是幸福就好,不是比来比去的商品,贴着标签售卖。

更多的钱,更优秀更卓越,自然是一种好。却不是唯一一种好。

一生很难圆满,钱财满了,父母安好吗?事业顺利了,身体健康吗?儿女学业有成,他们开心笑着吗?

原谅那些个“不如意”,与环境和解,与自己和解,与孩子和解。

【3】

最高等的教育,不是最好的学府,最顶尖的老师,而是心灵、头脑的教育,人之所以为人,那一撇一捺的责任。

最顶尖的老师,人生导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那个没太大本事,却顶天立地的你自己。

最好的教学方法,不过是: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以身作则。

灾难来临,“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铺天盖地的时候,你是惶恐不安,失去理智?

还是冷静破除恐惧,根据官方的防护指南:宅在家,不出门,戴好口罩,常洗手,勤通风,不食野味,多消毒,量量体温,好心情?

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在灾难来临时,突然减少,猛地靠近。

一家人,守在一起,其乐融融,合家欢。

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用心保护彼此。

让所有的隔阂,随那冰雪逐渐消融,被心灵的温暖挣脱。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了不少人。

感激而珍惜着,父母,与子女,血脉汩汩流淌,肩与肩彼此依靠。

我们,还活着。

“孩子,不要怕。没什么可怕的。总会有办法解决的。我们要时刻相信着,坚信着,我们手中的力量,我们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政府,与人民。那些逝去的人,虽然呼吸停止了,却在每一个活着的人心里永恒地活着。他们是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

【4】

死亡,一门不得不学习的课程。

一年前,何莉的母亲离世,胃癌。

何莉与自己母亲的关系其实不好,她父亲早早过世了。母亲生她时大出血,闯过了鬼门关,自小便对她心存不满,再加上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何莉在初中念完之后就在社会上闯荡,工作原因认识了丈夫李贵,很早就离开家里,独立生活。

出了农村,两眼一抹黑,十年风雨漂泊,才换来在一个小县城买了房。

何莉开宠物店,一次给小狗做手术,不小心割破手,感染伤口,进了医院。

后来身体一直格外虚弱。夫妻俩一直想要个孩子,却总是留不住。直到将近四十岁,才怀上磊磊。娘家却一直不咸不淡,母女俩关系彻底降入冰点。逢年过节打电话,电话举着,没人说话。平时从不联系。

一直到她的儿子磊磊六岁那年,医院打电话,说老人不行了,癌症,晚期。

何莉领着孩子,来看自己母亲的时候,一时连话都说不出。

尽心伺候一个月多几天,老人就走了,走时很痛苦。

何莉在老人去世的那一天,抱着磊磊哭了一下午。

孩子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是看见自己一向坚强的妈妈哭,也跟着哭。

自那之后,何莉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平时也不说话,不爱吃饭,动不动就哭,还会平白无故发脾气。

一次夫妻俩为一点小事陷入争吵,把孩子推倒,坐到了摔碎的杯子上,鲜血直流。

磊磊缝了四十多针,何莉确诊为中度抑郁。

“磊磊,妈妈错了。妈妈不该这样。妈妈的妈妈死了,妈妈责怪自己没照顾好她,没尽过孝道。”

生命匆匆几十载,就会被时间带走。

总要学会面对。

恐惧,在眼睛里,在心里嘶吼,如何告诉那些稚嫩的孩子,爸爸妈妈,总有一天,也会死?

什么叫做死亡?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在2016年05月23日“追问生命尊严:医学的使命与关怀”的专题圆桌会上发言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在4年之后的今天,父母是否有充分的准备向孩子说明“死亡”呢。

【5】

“不知死,焉知生?”

由于我国对于死亡忌讳的传统,导致我国关于死亡教育的发展起步晚,发展缓慢。

然而,随着物流横流的社会发展,随之而来的意外事故、心理压力使得现代人的幸福指数堪忧,自杀率和意外死亡率越来越高。

且自杀的人群逐渐向低龄化发展。

新闻媒体的报道总是把尖利冰冷的刀子扎向死者,那些倒在血泊里的稚嫩的生命身上。

各种灾害就那样突然地发生了,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伤痛和损失。

“新型冠状病毒”,死亡数不断刺激着我们的神经。

那些永远闭上的眼睛,那些失去体温的的熟悉的身体……

我们真的有必要,去科学地来认识,我们亲密的朋友——死亡,带来恐慌与悲恸,总会站在每一个生命的时间尽头静静等待你的家伙。

鲁迅曾说,说一个小孩将来当大官,家长都很高兴;如果说他将来会死,家长就会大怒。

我国对于死亡忌讳的传统,使得人们在教育孩子,以及自己认识的时候,都会有意识地回避“死亡”,甚至会生气、发怒,觉得不吉利。

有时候甚至觉得,好像少说“死”,人就会多活几年似的,避讳数字“4”,甚至有的地区都不会有4号车库。

每每孩子接触到与“死亡”相关的事情,家长总会把“死亡”加以美化。

“他去了另外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有鲜花,有湖泊,数不尽的美好。”

“她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在天空看着我们。”

……

大人的初衷是让自己稚嫩的孩子,避免恐惧和害怕,

可是,正是这样的语焉不详,含含糊糊,再问就发脾气,才是真正害孩子。

美国利奥·巴斯卡力博士(Leo Buscaglia)1982年所著《人、人生、人性》一书中曾深切地指出:“死亡是生命的导师”,而人们对死亡的惧怕是起于无知,如果儿童对死亡产生的好奇、疑惑无适当的宣泄渠道引导,将使其失去认识死亡意义的机会,而无法体悟生命的真义,传统的刻意回避只会增添死亡的神秘色彩,从而让儿童徒增莫名的恐惧,因此,人对死亡越知觉、越了解,则对生命的看法就越加积极,就会在生存的过程中努力创造精彩的生活,死亡实为生命导师,在生命教育中不可忽视。

儿童问题咨询专家表示,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生老病死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重大人生问题,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答复。

4岁以前:孩子一般不会主动提出这个问题,除非家中或他的生活环境出现具体的死亡事件。

4岁~5岁:第一次主动发问死亡问题。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人生的许多问题都表示出兴趣,与具体的死亡没有多大关系,而提问的本身也表示他的一种发育上的成熟。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死”只是一个词汇,他并不太懂这个词汇的含义,他能理解的往往只与他经历的具体过程相关。

6岁~7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不认为死亡是一个生命的终结,有可能会认为“死”只不过是一个暂时睡着了的现象,过一段时间还会再醒来。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当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尽量不要主动向孩子解释这个问题。如果他问到了,一定要正面回答,避免用如“他走了”、“他睡着了”等来回答。

7岁~9岁:孩子已经对死亡有了较客观的认识。他们与成人世界沟通的渠道扩展很多,也可从多种媒体获得丰富的信息,对父母的依赖性减少,已知死亡是永久的离别,认同死亡在自己身上也会发生。

10岁~12岁:孩子对死亡的态度接近成人。

青春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已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和理智判断能力。他们对死亡的看法虽然跟成人没有很大差别,但是他们的感情世界明显动荡不安。一方面,他们很难接受死亡造成的事实,另一方面死亡带来的惊恐会造成情感上的长期困惑。

在灾难中许多人目睹天崩地裂、家园毁坏、亲人惨死,其惊吓悲恸更是难以言喻,身心饱受伤害。这不啻是“活生生的死亡教育”,也是“血淋淋的生命教育”,只是这样的震撼教育,实在太沉重,对于无辜的受灾者,更是无情的打击。在悲恸之余,我们应该深思“预防胜于治疗”,如何在平日居安享受之中,能正视并思考死亡和生命的关系,了解死亡本即包含在生命之中,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毫无准备。死亡教育的基本内容在于探讨死亡的本质以及各种与濒死、丧恸主题和现象有关的问题,促使人们深思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关系,从而能够察觉生命的终极意义与价值,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活出生命的意义与精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夺走了那么多人的生命……

但是,不要怕。

只要尽力做到我们能做的,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去珍惜当下,做到:今生不悔,那,就够了。

肉体会消亡,但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人生是一个圆,以一个人的力量,震撼一方天地。

我们爱的城市,正在奋战。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紧紧靠在一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要怕,彼此还在。

生又何欢,死又何惧?

披着战袍,踏上征途,黎明属于我们。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尽力过好每一天。

参考资料:

[1]邹宇华主编,死亡教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08.01

[2]佟超,王守纪.我国中小学死亡教育现状刍议.科教文汇.2018.04.051

作者简介:DI,家有小宝一岁半。

(本文为DI原创投稿)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了 灾难中的生命教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020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小学生优秀作文

2020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小学生优秀作文

病毒,人类,新型冠状病毒,中小学生,肺炎,武汉,白衣天使,口罩,蝙蝠,优秀作文,病人,人们,封印,时间,背影,我不是,医护人员,中医院,力量,学生,忠告,朋友,机会,杭州,楼梯,浙商,灾难,生命,生灵,疫情

2011-10-05 #故事大全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姚明和朱芳雨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加油!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姚明和朱芳雨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加油!

朱芳雨,肺炎,疫情,姚明,朋友们,口罩,微博,球迷,个人防护,新型冠状病毒,工作者们,周琦,易建联,郭艾伦,中国篮协,一线,停摆,主席,代表,名宿,医疗,勤洗手,医务人员,发文,敬意,广东,总经理,联赛,球星,灾难

2011-10-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迹作文关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迹作文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迹作文关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迹作文

个人,材料,范文,工作,缺点,现实表现,自我评价,对照检查,保证书,优点,先进事迹,承诺书,个人评价,先进事迹材料,和建,评价表,个人特长,工作失误,意见,情况,整改措施,疫情,特点,检视,检讨书,证明书,身体健康,对公,检查,防控

2010-05-20 #故事阅读

新型冠状感染肺炎隔离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的介绍

新型冠状感染肺炎隔离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的介绍

新型冠状病毒,口罩,隔离,方式,肺炎,冠状,呼吸道,时候,病例,病毒性肺炎,冠状病毒,症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给大家,世界卫生组织,上文,中发,疾病监测,传染病,中东,人体,习惯,偏向,体征,勤洗手,呼吸困难,型号,措施,对手,家族

2019-11-08 #短篇故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警」9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警」9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示

...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健康,前一日,信息来源,新型冠状病毒

2018-12-18 #长篇故事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作文精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文200字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作文精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文200字

妈妈,武汉,疫情,外公,病毒,口罩,工作,人们,基层,老爷爷,新型冠状病毒,隔离,医生,外婆,舅舅,一线,家人,小区,医护人员,医院,声音,时候,爸爸,爷爷奶奶,电话,白衣天使,肺炎,责任,发现了,为我们

2020-07-08 #长篇故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人事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人事迹

梁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幸,医生,享年,医院,湖北省,耳鼻喉科,疑似,肺炎,金银,新型冠状病毒

2020-05-27 #长篇故事

湘潭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湘潭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救治,医院,患者,定点,肺炎,新型冠状病毒,公告,工作,发热门诊,湘潭市中心医院,领导小组,全市,医疗机构,初筛,力量,办公室,湘潭县,湘潭市,疫情,韶山市,防控,孟婷,责编,人民院,人民医院,湘乡市人民医院,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流程图...

2018-07-29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