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作家王旭烽:我正在建设一个纸上的杭州

时间:2017-10-31

他看到柳条的微摆中,落红纷纷,湖上一边昏黄,飘飘缈缈地传来长调之声,熟悉的声音,听不清歌词,绝望的榔头不知从何而起,突然重击在他心上

提示:本文共有 42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

有一天下着小雨,天气微凉,工欲善撑伞缓缓而行,听到一声几乎凄厉同时又极婉转的莺啼,他一下子顿住了。他看到柳条的微摆中,落红纷纷,湖上一边昏黄,飘飘缈缈地传来长调之声,熟悉的声音,听不清歌词,绝望的榔头不知从何而起,突然重击在他心上。

这是小说《柳浪闻莺》中的一幕。

杭州的雨季中,这部小说正在成长为一部电影。

“工欲善”——也就是演员郑云龙,奔走于杭州与衢州之间,演绎着一段从西湖畔柳浪闻莺生发的爱情。

小说集“西湖十景” 王旭烽 著 袁敏 策划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柳浪闻莺》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的中篇小说。一直在构建文学西湖的她,以小说集“西湖十景”讲述了十个发生在西湖边的爱情故事,《柳浪闻莺》是其中之一。

【一】

电影《柳浪闻莺》拍摄期间,王旭烽也在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的藻思阁,作为文澜读书岛的嘉宾,分享了她的“西湖十景”。

王旭烽在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的藻思阁分享“西湖十景”

立于孤山之巅的藻思阁,可俯瞰西湖全景。雨雾笼罩之中,顺着左手的指向,南望柳浪闻莺,似乎可以真切感受到柳浪与莺啼之间,那些爱恨悲欢。

藻思阁曾用于收藏《四库全书》,王旭烽记得,十七八年前,她站在这里,戴着白手套翻看《四库全书》,一页一页翻过去。那些小心翼翼的抚摸,仿佛还在昨天。

身处这样的楼阁之中,很容易对历史与文化产生别样的感喟——为什么有些消逝得无影无踪,有些则源远流长?

西湖的文化,当然属于后者。

雨西湖 视觉中国 供图

在王旭烽看来,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历史上那些非常精致、灿烂、辉煌的形态,至今仍然保存地非常完好。“它保留在杭州的西湖,保留在江南一带。”而这,正是她写“西湖十景”的主要出发点。

“西湖十景”从萌生到真正成为一套书,用了15年。

时间回到1990年代中期,当时,王旭烽在龙游路的浙江省文联工作——这里距西湖,仅有几步之遥。

她还记得当年杭州日报下午版发布的那则关于“断桥要断了”的消息。那天午后,她就一个人晃到了断桥。桥边果然围了很多人,大家都在担心——断桥是不是会断?

雪后断桥 视觉中国供图

“当时我就想,万一断桥真的断了,那么白娘子怎么办?许仙怎么办?他们不是没办法相会了?没办法相会的话,千年等一回不是也没有了吗?等的地方都没有了,你怎么等呢?”

由此,她又想到著名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里的一句名言: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这句话构成了一个哲学意义上的概念——人与希望之间的关系。”王旭烽说,断桥引发的哲学命题,让她难以放下。

随后,文学杂志《东海》改版,向王旭烽约稿。不巧,这个时候,王旭烽生病了。她是在病房里挂着盐水,用铅笔写下了“西湖十景”的第一部小说:《断桥残雪》。

这部中篇,她写得很过瘾。

“大家知道我写长篇,还写了很多纪实,还有一些纪录片和剧本,但它们都不能让我有实验性。所以,我一直写得比较规矩,但我又很想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不管是在修辞上,在内容选择上,还是在文体创新上,都想有自己的另外一种风暴。”

这些“野心”,在《断桥残雪》上得以施展。

也正因为这部小说带来的过瘾,王旭烽决定再写9部。

【二】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的最后一部,也是王旭烽自己最满意的一部。

其实,《三潭印月》本来排行“老七”。

开写《三潭印月》时,王旭烽正在北京开会,“那么厚的一叠方格纸都用完了,小说的头还开不出来,当时我就知道:完了,如果一个头要开无数遍的话,说明这个思路是不对的。我突然明白了,我没有想清楚《三潭印月》应该怎么写,所以,哪怕100张纸的头开下来依然是不对的,于是我就搁下了。”

等其他9部中篇全部写完,必须要重启《三潭印月》的写作了。

一个中秋的夜晚,王旭烽从她居住的庆丰新村去西湖边散步。

“走着走着,头一抬就看到天上的月亮,我突然明白《三潭印月》该怎么写了。你看这月亮,既不是什么嫦娥、吴刚,也不是什么白兔、桂花,它是一滴非常饱满的、金黄色的眼泪——天空的眼泪。当我想到这样一个意象的时候,我这部小说就成了。”

王旭烽要以《三潭印月》呈现一个悲剧。在她看来,悲剧是寻找真相的过程:“你越追求真相,越发现它是一个善的故事,一个美的故事。”

《三潭印月》中的“我”,围绕西湖,兜兜转转于三潭印月、河坊街、耶稣堂弄……寻找杭州城里鼎鼎有名的“穗庐茶主”的往事,由此揭开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月夜三潭 视觉中国供图

《三潭印月》的故事,终结于又一个满月之夜。

“当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你在三潭印月看到好多月亮从圆洞里射出来,从西湖里涌上来,这个时候你才发现,一切美好的东西在那一刹那重新复原了,美又得到了重生的机会,善和美达到了高度结合。”

是的,西湖就是美的所在。

正如王旭烽曾经在《走读西湖》里讲的那样——当你受到过所有的挫折,你的心都粉碎的时候,可以到白堤、苏堤去走一走,到于谦、秋瑾、张苍水、章太炎的墓前走一走,到雷峰塔、保俶塔、六和塔走一走……古往今来的所有英雄豪杰美人都会向我们扑面而来。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冲着这么美好的世界,我们还是有意义活着的。

美是一种依靠。

所以,“西湖十景”,首先要呈现的就是西湖的美。

【三】

十个爱情故事,让很多对或古或今的男男女女,从“西湖十景”中走出。

显然,对于西湖之美,爱情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其终极意义在于另外的人。”王旭烽说,在人与人的关系里,最本质的关系,到今天她依然认为是爱情,“爱情是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关系当中的一个最本质的关系。”

所以,她从爱情出发,构造出独特的“西湖十景”。

王旭烽并不满足讲故事,因为,“西湖一点都不缺小说,历史上有无数关于西湖的小说,所以这只是最浅的一个层面”。

她在每一部小说中,都观照一个文化事项。

比如《断桥残雪》中的中国民间文学——“我在书里套用了一个雷峰塔永镇白娘子的民间传奇。这样的民间传说,西湖边有很多——葛岭的李慧娘,西泠桥的苏小小,还有万松岭的梁祝等等。这些传奇是中国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小说里把它们融汇了进去。”

又比如《花港观鱼》中的金鱼——“金鱼是杭州的文化符号,全世界的金鱼最早是从杭州开始的,宋朝就有,是鲤鱼的变种,后来通过传教士传到欧洲。”

还有《平湖秋月》的浙派古琴,《柳浪闻莺》的国画、越剧,《南屏晚钟》的宫廷历史……

但是,王旭烽仍然不满足。毕竟,文化和小说结合并不少见,而且,她在写《茶人三部曲》时候已经这么做了。

所以,她写的“西湖十景”有哲学上的高度。

《断桥残雪》写到了等待的意义。而“残雪”意味着被侮辱过同时又是纯洁的美,它映照着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千疮百孔的生活。

“是一死了之,还是觉得这一切经历过的痛苦不但是有意义的,而且是美的?”

王旭烽说,这里的美,是具有深刻哲理意义的美。

“如果你认为它是美的,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就都会改变。你可能就不会去报复一个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你就超越了自己,超越了人自身那种睚眦必报的东西。”

她又说到了《双峰插云》——它讲述了一个人们司空见惯的故事:

1949年5月3日,一支解放军部队打进了杭州城。在一条“雨巷”那样的青石板小路上,一位青年军人撞倒了一个拿着中药的女学生,两个人只是眼睛对视了一下,这一秒钟就战胜了一生。青年军人本来还有一个“童养媳”,大他几岁,也是他的战友,他们本来准备解放后就结婚,但这一秒钟对视,让军人陷于与两个女人的纠缠。

“我们不能用一般的传统概念来衡量这件事情,这里面有很深刻的人性的东西。在两性关系上,没有时代的祝福是不行的,他们怎么也熬不过人性的顽强基因。”

王旭烽说,如果不是因为战争,青年不会走入战火,也不会遇到女学生,而是安于父母的安排,和长辈选定的女人过完预先设定的一生。

即便如此,在《双峰插云》中,后辈在回忆前辈时,依然充满羡慕,在他们看来,上一辈起码活在爱情中。

【四】

要说构建文学的西湖,没有哪一位作家能与王旭烽比肩。她的《茶人三部曲》《斜阳温柔》《瑞草之国》《走读西湖》……无一不与西湖密切相关。

对于这片湖山,她是深入其中的。所以,作为小说集的“西湖十景”仍可读出诸多现实的味道。

“我”在断桥边倾听老人许宣与小白、小青和海师长之间的情感纠葛(《断桥残雪》);“我”又与罗家父子泛舟三潭,在一轮满月之下,见证美的重生(《三潭印月》)。

读来如此真切。

“西湖十景”的十个故事,都有原型。只是,用王旭烽的话来说——“夸张一点而已”。

“我没有把我个人的生活放进去。这十个故事全部都是从我听到的、看到的、参与过的真实故事中生发出来的。”王旭烽说,在这些故事中,她只是一个叙述者。

作为西湖最好的叙述者,王旭烽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我正在建设一个纸上的杭州。”

除了文本,诸多与西湖相关的影视、戏剧、文化空间……也因王旭烽而起。

正如接近尾声的电影《柳浪闻莺》,有声有色——有声,是指越剧;有色,是指扇子。

有声有色,同样适应于王旭烽构造的文化西湖,她以独特的笔力,将这种美延伸至更为广阔的空间。

王旭烽 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现为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茶文化学科带头人,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一级作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理事长。曾获国家首批四个一批人才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中青年科技突出成就获得者,四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1980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迄今共发表约1500多万字作品,作品涵盖小说、散文、影视、纪实文学、戏曲、话剧、随笔等等。

作为知名茶人作家和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科带头人,王旭 烽长期致力于茶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在开展教学与研究工作之余,还出版了《中国茶 谣的创意与文化呈现》、《品饮中国——茶文化通论》、《茶文化传播培训讲义(12册)等多部茶文化理论著作以及《玉山古茶场》、《茶者圣——吴觉农传》、《茶人传奇》 、《爱茶者说》、《瑞草之国》、《旭烽茶话》、《茶语者》、《一片叶子》、《品茶读女人》等多部茶文化读物。其撰稿的读物《茶的故事》被译成十几个国家的文字。其总撰稿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茶,一片叶子的故事》在国内外受到热烈好评,其创作改编的中国 昆剧《红楼梦》曾获中国戏剧界各类最高奖项。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作家王旭烽:我正在建设一个纸上的杭州”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写了十个爱情故事献给西湖 作家王旭烽想建设一个“纸上杭州”

写了十个爱情故事献给西湖 作家王旭烽想建设一个“纸上杭州”

王旭烽,西湖,三潭印月,小说,西湖十景,杭州,柳浪闻莺,关系,文化,断桥残雪,月亮,故事,时候,爱情,西湖边,走一走,最本质,一生,作家,事项,人性,军人,小说集,得主,文学,断桥,爱情故事,盐水,白娘子,莺啼

2007-05-28 #短篇故事

茶香记 《茶的故事》 王旭烽 中国茶史 茶文化

茶香记 《茶的故事》 王旭烽 中国茶史 茶文化

...化,王旭烽,故事,学者,茶人,茶叶,一个故事,人类,形式,著名作家,西湖,为我们,直到今天,有人在,宋徽宗,曼生壶,曼生,陈曼生,在她,一盏茶,作家协会,浙江摄影出版社,浙江林学院,精神文明建设,西湖龙井茶,中国,世界,中都,五个一工程,...

2020-06-06 #短篇故事

写了《西湖十景》的王旭烽说——这十个爱情故事献给西湖

写了《西湖十景》的王旭烽说——这十个爱情故事献给西湖

王旭烽,西湖,西湖十景,爱情,套书,袁敏,杭州,爱情故事,三潭印月,主题,作品,小说,南屏晚钟,双峰插云,平湖秋月,断桥残雪,主旨,故事,文化,样貌,出版人,曲院风荷,花港观鱼,雷峰夕照,作家,个性,主角,历史,得主,古琴

2020-09-15 #长篇故事

爱情西湖 王旭烽小说集《西湖十景》带你享受江南的风雅韵味

爱情西湖 王旭烽小说集《西湖十景》带你享受江南的风雅韵味

王旭烽,西湖十景,西湖,小说集,教授,文化,杭州,茅盾文学奖,学者,传统,古琴,江南,得主,主题,主旨,历史,国家,小说,文学,爱情,现实主义,茶文化,韵味,创作,茶人三部曲,中提,徐乐,曾为,曾镇南,杭州人

2009-08-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这十个爱情故事献给西湖 王旭烽的《西湖十景》积存多年梦想

这十个爱情故事献给西湖 王旭烽的《西湖十景》积存多年梦想

来源,王旭烽,西湖,梦想,女子,口罩,杭州,武汉,西湖十景,爱情故事,文化,江苏,巨婴,个性,三潭印月,中国,作品,医生,四川,地洞,妻子,少女,月亮,桂林,死刑,民警,爱情,浙江省,湖南,疫情

2020-09-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讲述《藏书之家》背后的故事

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讲述《藏书之家》背后的故事

藏书,文化,王旭烽,藏书之家,老师,天一阁,越剧,剧中,唱段,文明,舞台剧,藏书楼,创作,提问,王老师,李贽,朋友们,鲜为人知,展示了,浙江,中华文化,中国,主人,书楼,书籍,人物,人家,价值,作品,信念

2010-02-18 #故事阅读

最美逆行者的故事正在杭州持续进行

最美逆行者的故事正在杭州持续进行

李兰娟,武汉,何飞,90后,医疗队,院士,吕敏,医护人员,红会医院,女儿,战场,杭州市,浙江省,疫情,组织,工作,战斗,胜利,你就是,副主任,我知道,呼吸科,伍中,张丽,李院,王丽,马冲,责编,二院,保安服务公司

2020-07-05 #经典故事

最美逆行者的故事正在杭州持续进行

最美逆行者的故事正在杭州持续进行

李兰娟,武汉,何飞,90后,医疗队,院士,吕敏,医护人员,红会医院,女儿,战场,杭州市,浙江省,疫情,组织,工作,战斗,胜利,你就是,副主任,我知道,呼吸科,伍中,张丽,李院,王丽,马冲,责编,二院,保安服务公司

2013-05-29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