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男孩假扮妈妈诉苦 家长与孩子“平等沟通” 孩子才能健全成长

时间:2017-11-05 02:07:04

相关推荐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杭州林妈妈发了一条晒娃朋友圈,令大家哭笑不得。她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俊俊,不知道从哪加了一个"教育专家"微信,冒用了她的身份向专家掏心掏肺地诉苦,简直就是"吐槽父母"现场版。

原来俊俊这么做,是想借用专家的话来"教育"爸爸,说说怎么当父母。"我就觉得我爸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但是我又说不过他。"于是,他一个人"策划"起来如何找专家。他上网搜"家庭教育问题",看见其中有个网站里有"教育专家"的微信号,便决定用电话手边号码申请的微信号加个好友聊聊看。

"我怕专家觉得小孩子弄不灵清,就假装自己是个妈妈。"俊俊模仿妈妈的语气,把家里那些小冲突:学习上的、生活上的,一股脑儿全吐槽了,还顺带用妈妈的角度评价了自己。俊俊跟"教育专家"聊得很起劲,从傍晚6点一直聊到了晚上9点。

当天晚上聊完后,俊俊就把聊天记录截屏发给妈妈和其他家里人。俊俊说,发给家里的大人们看看,需要好好反省如何教育孩子。聊天截屏上可以看出,专家对俊俊描述的问题都进行了解答,还教育家长要怎么跟孩子沟通、尊重孩子个性之类。俊俊觉得专家更理解小孩子,所以要把聊天记录发给家里人看。

但是,他唯一没敢发给爸爸。后来,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他说:"爸爸太凶了,我不敢发。"

其实俊俊平时乖巧听话,出此下策是因为家长和自己沟通不平等。钱江晚报记者咨询了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老师。老师说,从孩子在网络寻求帮助看,确实还是家长平时跟孩子沟通不够,孩子也希望家长能和他们平等交流,这样更有利于亲子关系。

俊俊能聪明想办法解决困难,但在平时很多孩子并不像他一样想办法,而是将烦恼闷在心里或者用极端方式解决,这样家长与孩子之间"不平等沟通"状态并不利于孩子健全成长。

01家长的"不平等沟通",是放不下的架子

在一项调查中,大多数孩子们希望家长能与自己"平等沟通",不少家长也希望与孩子之间沟通顺畅,想明白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已经经常和孩子沟通了,为什么孩子还是很多问题。很明显,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普遍出现问题,而究其原因是家长没有做到真正地尊重孩子、真正地平等沟通。

虽然大多数父母都会说自己很尊重孩子,不会干涉孩子的事情,可一且遇到大事需要做出选择时,便马上独揽大权,而且还会说"孩子年纪小,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他好"。就好比如前面说到俊俊的爸爸不答应儿子游泳的请求,用孩子最不喜欢的踢足球代替。

俊俊认为:"暑假这么热,我爸给我安排了每天踢足球。我最不喜欢这个,太阳这么晒,他就说别人照样在做,为什么我不能吃苦,跟没骨头似的。"并且他认为自己不是太能吃苦,但也能吃点苦。

俊俊爸爸则认为,去游泳没有大人陪不放心,但暑假还是要适量运动一下的,踢足球是早上8点,太阳也不是很晒。没想到孩子说怕晒,家长肯定要忍不住批评,太吃不了苦了。

可见,两父子之间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也没有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俊俊说爸爸一言不合就操家伙来打,而俊俊因为爸爸太凶也不敢主动沟通。这明显就是爸爸没有与孩子处于平等的位置上。

父母为何常常不能做到与孩子平等相处?这是因为当孩子说出与父母不一致的想法时候,父母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冒犯,是不尊敬自己,是不听话的表现,会愤怒指责孩子:"你凭什么这么对我说话?""你对得起我吗?为了养育你我吃了多少苦?""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没良心啊"等等。

总的来说就是父母摆起了自己的架子,认为孩子都必须听自己的。没有意识到:"父母"和"儿女"只是人生戏剧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并没有高下之分。父母和子女之间并不是"谁必须听谁的"。

如果孩子是与家长一样的成年人,家长面对另一个成年人说出不同的想法不会觉得冒犯、不尊重自己,更多的是心平气和地与另外一个成年人交流探讨。但是家长面对孩子提出不一样想法的时候,就像一个领导对下司一样十分不满。

02没有"平等沟通",孩子没有自由成长空间

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自己不会管,其实孩子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家长与孩子之间没有沟通,或者没有平等沟通。没有平等沟通,孩子没有自由成长空间,容易出现以下几点问题:

(1)人格不够完善,性格缺陷明显。家长是"一言堂"型的,认为自己说什么孩子就该听,孩子性格里就会怕事,胆小,而且没有主见;家长是"放任散养"型的,随意孩子说什么怎么做,孩子就会懒散,做事时也会满不在乎,觉得无论怎样父母也没时间管自己,养成凡事"无所谓"的性格;家长是"阴晴不定"型的,即高兴时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不高兴时孩子说什么就不是什么,自己没有原则,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

(2)孩子用极端方式与家长唱反调。身为家长,我们一定不会对这样的情况感到陌生:你刚说完"做作业的时候把头抬高一点",孩子就将头抬得更低;你越是说"快起床把饭吃了",孩子越赖在床上不起;你越是苦苦哀求"别闹了,消停一会儿不行吗",孩子却闹腾得更欢……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孩子对父母简单粗暴的命令感到反感,于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和父母唱反调。更有孩子因为家长的指责跳楼反抗、拿刀砍母亲等方式来唱反调。

(3)亲子关系不融洽,家庭氛围不和谐。我们都明白,一个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地重要。但是因为常常亲子之间沟通不融洽,宛如两个仇人见面就大吵,孩子和家长都十分辛苦甚至感到痛苦,孩子从小就感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爱甚至一点点温暖,而家长觉得孩子无可救药并感到十分地疲惫。如果这种相处模式继续维持,孩子更容易在青春期产生更加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觉得家可有可无。

03家长需要摆正姿势,真正与孩子"平等沟通"

所谓的"平等沟通",肯定是要两个人相互尊重、相互把对方当一个独立的人来看,而不是把对方看做是自己的奴隶、工具或者附属品或是身外之物可有可无。家长要真正做到与孩子"平等沟通",就一定要摆正姿势,把孩子当做一个大人来交流,最好是当做朋友来交流。那么,平时家长需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与孩子平等沟通呢?

(1)父母要先学会关心自己,不要因负面情绪而压制、指责孩子。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在感叹孩子难教,其实如果家长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问题大多出在自己身上。如果父母忙于工作,只是把家庭当作休息和睡觉的地方,在家中说一些消极、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的话,孩子也会感觉到不快乐,也会出现消极抑郁情绪。所以,家长要经常检查自己的情绪,应先学会关心自己,放松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2)营造轻松平等的家庭氛围。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平等沟通的前提,这就要从改变家庭氛围开始。家长要多多留意孩子的言谈举止、学习情况等等,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有时候家庭的事情也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让他们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当孩子兴致勃勃第讲述在学校和小伙伴们的趣事时,家长要真心地饶有兴趣地听孩子讲述,不打断,耐心听完。孩子愿意讲述,愿意分享,是渴望获得父母心中的认可。如果家长敷衍了事,孩子感到不被尊重,慢慢就不会跟你分享了。当孩子不主动分享时,亲子之间的沟通就可能出现问题。

(3)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放下家长的权威。父母应该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了解孩子心中所想,オ不会对孩子提出苛刻的要求。父母在帮助孩子做事前,应该留心体会孩子的言行,争取与孩子进行默契的交谈。像美国家长那样,不用命令的方式对孩子指东指西,蹲下来和孩子好好说话,与孩子处在一个水平线上,并用双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对视着,和颜悦色,以商量的口气与孩子说话。如果父母能够站在与孩子相同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强硬地命令,孩子自然会乐意听从父母的话。

(4) 沟通时先认同孩子,才能走进孩子心里。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能理解他的心情,孩子就会慢慢对父母说他的经历,他的顾虑和他未来想怎么改变。我一朋友孩子考差了,朋友说她一点都不难过逼着她学习,孩子越是没有看书学习。但是后来朋友丈夫对孩子说:"我想你一定很难过,不过没关系我们下次在细心些、认真些。"孩子一听眼泪就流下来了,说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5) 掌握多种沟通技巧,用心与孩子沟通。说话是一门艺术,既然我们与孩子平等,就一样要注意说话方式和态度,以及掌握多种沟通技巧。比如,不要自己看电视睡觉,就"威严"孩子早点睡觉,而是关掉电视与孩子一同早睡,做好榜样。平时也可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会议可以严肃可以活泼,主要目的就是与孩子平等沟通。另外还可以有一本专门的对话本,用纸条的方式沟通或者用书信方式沟通,可以使你与孩子之间更平静、更舒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位教育家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如果要让孩子在谈话中受益匪浅,父母就要和子女都站在人生的舞台上,以一颗平常心,平等而坦率地交流,面对现实的真相,探讨"多种可能的选择"和"最佳的选择",对未来达成"更全面的认识"。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男孩假扮妈妈诉苦 家长与孩子“平等沟通” 孩子才能健全成长”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心得体会

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心得体会

孩子,家长,一起读,让孩子,父母,儿子,心得体会,教育,兴趣,时间,好的,培养孩子,知识,老师,家长与孩子,习惯,书籍,妈妈,过程,体会到,事情,子女,学会,故事,能力,爱读书,给孩子,影响,小孩,才能

2020-07-12

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心得体会

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心得体会

孩子,家长,一起读,让孩子,父母,儿子,心得体会,教育,兴趣,时间,好的,培养孩子,知识,老师,家长与孩子,习惯,书籍,妈妈,过程,体会到,事情,子女,学会,故事,能力,爱读书,给孩子,影响,小孩,才能

2020-07-11

家长经验:从重庆到北大 这位妈妈从小这样沟通与陪伴她的孩子!

家长经验:从重庆到北大 这位妈妈从小这样沟通与陪伴她的孩子!

孩子,老师,女儿,作业,同学,家长,拼音,高中,培训,竞赛,让孩子,小学,精神,能力,对孩子,学生,中学,习惯,学校,家庭,成绩,才能,拼读,时间,汉字,灵魂,教育,考试,北大,阅读习惯

2009-01-01

美2岁男孩与骷髅当好朋友 玩游戏睡觉形影不离 母亲感觉很有趣

美2岁男孩与骷髅当好朋友 玩游戏睡觉形影不离 母亲感觉很有趣

西奥,骷髅,布雷迪,本尼,朋友,玩具,友谊,孩子,网友,这些照片,小朋,小西奥,阿比盖尔,好的,爱的,日报,万圣节,儿子,东西,偏差,公园,全身,名字,地下室,喊叫声,妈妈,小西,家长,年份,常规

201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