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唐朝的科举考试中 作格律诗时 允许出现三仄尾和锦鲤翻波吗?

时间:2017-11-13

前几天遇到这个问题:平平仄仄仄,律诗用的多吗,是否出律?前言这个问题,其实以前专门写过,平平仄仄仄,叫做三仄尾。在唐诗中不但允许,而且很常见。

提示:本文共有 145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前几天遇到这个问题:平平仄仄仄,律诗用的多吗,是否出律?

前言

这个问题,其实以前专门写过,平平仄仄仄,叫做三仄尾。在唐诗中不但允许,而且很常见。

在初、盛、中、晚唐中,均有名家做过很多三仄尾的五律和七律。特别是,严格的试贴诗中,也能见到三仄尾。

另外,在试贴诗中,我们还能见到另一个律句的变格锦鲤翻波:平平仄平仄。

三仄尾和锦鲤翻波,是平平平仄仄的两种变格,在唐朝几乎视同律句来使用。

一、三仄尾其实也不少 惭无下钓处,空有羡鱼心

在唐德宗贞元年间登进士第的徐牧,有《省试临渊羡鱼》一首:

清泚濯缨处,今来喜一临。惭无下钓处,空有羡鱼心。退省时频改,谋身岁屡沉。鬣成川上媚,网就水宁深。赪尾临波里,朱须破浪浔。此时倘不漏,江上免行吟。

唐朝乃至后来朝代的试贴诗,大多是五言的排律。在唐朝最常见的就是这种五言六韵的排律。

这首诗的第二联,就是标准的三仄尾对联:

惭无下钓处,空有羡鱼心。平平仄仄仄,中仄仄平平。

曾经有人说,三仄尾也要救拗,救拗的方式是,下联第一个字必须平声。是这样吗?这首诗的下联第一字是”空“,这个字恰恰是平仄两用意义相同的字。不好判断。

我们再找一首三仄尾试贴诗来看看。

二、三仄尾要救拗吗?前庭一叶下 ,言念忽悲秋

唐朝敬括是盛唐时的诗人,他的《省试七月流火》也有三仄尾:

前庭一叶下,言念忽悲秋。变节金初至,分寒火正流。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助月微明散,沿河丽景浮。礼标时令爽,诗兴国风幽。自此观邦正,深知王业休。

首联就用到了三仄尾:

前庭一叶下,言念忽悲秋。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下联第一字是”言“,这是个平声字。似乎是个平声救拗的例子。

但是,第一个字必须平声救拗么?

三、三仄尾不必一定救拗 ,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

李行敏,在德宗贞元十二年(796)中博学宏词科。他在《全唐诗》中,仅存一首《省试观庆云图》:

缣素传休祉,丹青状庆云。非烟凝漠漠,似盖乍纷纷。尚驻从龙意,全舒捧日文。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裂素观嘉瑞,披图贺圣君。宁同窥汗漫,方此睹氛氲。

第四联用到的三仄尾:

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影,是仄声字,并没有用平声来救拗。又如王维的五言律诗《登裴秀才小台》: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其实上联三仄尾,下联不救拗,依旧是仄仄仄平平的诗句太多了。老街不太清楚,是什么人搞出个三仄尾必须救拗的说法来。

四、试贴诗中的 锦鲤翻波

著名诗人张籍有《省试行不由径》一诗,诗中用到了平平仄平仄:

田里有微径,贤人不复行。孰知求捷步,又恐异端成。从易众所欲,安邪患亦生。谁能达天道,共此竞前程。子羽有遗迹,孔门传旧声。今逢大君子,士节自光明。

其中第四联,用到了锦鲤翻波:

谁能达天道,共此竞前程。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唐诗人王炎也有诗《赋得行不由径》,从题目和内容来看,似乎和张籍是同一次考试中的作品:

邪径趋时捷,端心恶此名。长衢贵高步,大路自规行。且虑萦纡僻,将求坦荡情。讵同流俗好,方保立身贞。远迹如违险,修仁在履平。始知夫子道,从此得坚诚。

其中的第二联,也用到了锦鲤翻波:

长衢贵高步,大路自规行。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结束语

科举考诗算是最为严格的诗家标准了,尚且允许三仄尾和锦鲤翻波的存在。也难怪唐诗中这两种句式使用那么多。

而且三仄尾其实也不需要救拗,例如影向九霄分、大路自规行、共此竞前程。都是仄仄仄平平,第一个字都是仄声。

@老街味道

古诗词中常见到未央一词,是什么意思?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唐朝的科举考试中 作格律诗时 允许出现三仄尾和锦鲤翻波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朝历史趣闻:唐朝科举考试录取有多难?进士及第难于上青天

唐朝历史趣闻:唐朝科举考试录取有多难?进士及第难于上青天

科举制,科举考试,读书人,孟郊,进士,笔者,历史,文人,政治,时期,梦想,统治者,考试,唐朝时期,公元,文化,社会,科举制度,经济,学而优则仕,可以通过,金榜题名,人生,入仕,剧中,古装,时候,经历,生活,唐高祖李渊

2008-03-04 #经典故事

有关唐朝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有关唐朝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朱庆馀,张籍,姑娘,采菱,公婆,万金,新妆,心情,水部,红烛,越州,镜湖,应进士科,诗中,入时无,这首诗,丝绸,丈夫,主考,人们,出镜,前途,意见,新妇,新郎,歌喉,诗坛,读者,比拟,考试

2020-04-20 #经典故事

有关唐朝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有关唐朝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朱庆馀,张籍,姑娘,采菱,公婆,万金,新妆,心情,水部,红烛,越州,镜湖,应进士科,诗中,入时无,这首诗,丝绸,丈夫,主考,人们,出镜,前途,意见,新妇,新郎,歌喉,诗坛,读者,比拟,考试

2020-04-25 #小故事

有关唐朝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有关唐朝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朱庆馀,张籍,姑娘,采菱,公婆,万金,新妆,心情,水部,红烛,越州,镜湖,应进士科,诗中,入时无,这首诗,丝绸,丈夫,主考,人们,出镜,前途,意见,新妇,新郎,歌喉,诗坛,读者,比拟,考试

2020-05-05 #短篇故事

有关唐朝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有关唐朝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朱庆馀,张籍,姑娘,采菱,公婆,万金,新妆,心情,水部,红烛,越州,镜湖,应进士科,诗中,入时无,这首诗,丝绸,丈夫,主考,人们,出镜,前途,意见,新妇,新郎,歌喉,诗坛,读者,比拟,考试

2020-05-27 #故事会

有关唐朝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有关唐朝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朱庆馀,张籍,姑娘,采菱,公婆,万金,新妆,心情,水部,红烛,越州,镜湖,应进士科,诗中,入时无,这首诗,丝绸,丈夫,主考,人们,出镜,前途,意见,新妇,新郎,歌喉,诗坛,读者,比拟,考试

2020-05-27 #经典故事

有关唐朝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有关唐朝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朱庆馀,张籍,姑娘,采菱,公婆,万金,新妆,心情,水部,红烛,越州,镜湖,应进士科,诗中,入时无,这首诗,丝绸,丈夫,主考,人们,出镜,前途,意见,新妇,新郎,歌喉,诗坛,读者,比拟,考试

2020-05-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有关唐朝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有关唐朝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朱庆馀,张籍,姑娘,采菱,公婆,万金,新妆,心情,水部,红烛,越州,镜湖,应进士科,诗中,入时无,这首诗,丝绸,丈夫,主考,人们,出镜,前途,意见,新妇,新郎,歌喉,诗坛,读者,比拟,考试

2020-05-27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