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魏均民:提升集约化 助推中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

时间:2017-11-15

在本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将临之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魏均民做客人民网访谈室,围绕一流科技期刊的实践路径、关键点,后疫情时代下科技期刊数

提示:本文共有 20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9月23日至25日,第十六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将在长春召开,国内顶尖专家学者、重要期刊编辑、学术领导同聚一堂,交流新时代下中国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本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将临之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魏均民做客人民网访谈室,围绕一流科技期刊的实践路径、关键点,后疫情时代下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转型等议题,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2019年8月,中国科协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文件提到,2035年,我国科技期刊综合实力将跃居世界第一方阵,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期刊和若干出版集团。

魏均民认为,建设中国一流科技期刊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加强科技期刊自身能力的建设。他表示,决定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因素较多,涉及面较广,因此科技期刊单位要找准问题的症结,以问题为导向,分层次逐步解决。

在加强科技期刊能力建设方面,魏均民认为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优质稿源问题,科研人员对中国期刊认识的问题,以及科技期刊的评价体系。他强调,政策配套也是影响期刊自身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魏均民指出,针对上述问题,国家近年来也出台了促进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配套政策,如《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开展清理“四唯”专项的通知》《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他认为,这些政策从制定的角度来说是到位的,但能否落地生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抓紧抓实政策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随后,魏均民分享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推进医学期刊编制出版管理体系完善方面的经验。据介绍,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搭建了关于疫情的学术交流平台,平台不仅为中国的抗疫提供了学术支撑,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魏均民提到,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长达130多年的办刊实践当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学期刊编制出版管理的体系和制度。近年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目前已经完成了期刊管理的平台,包括采编平台、质控平台、数字加工平台和多元发布平台等八个平台的建设。

“这些平台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内容传播的效率,依靠杂志社的资源优势,我们也开发了包括指南、视频库、科研与写作、名师讲堂等等这些在内的中华医学知识库的数字产品,大幅提升了杂志社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魏均民说。

着力高质量内容维系

夯实一流科技期刊基础

“通过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给我的第一点启示就是,优质的学术论文是优质平台的基础。没有很好的内容,平台建得再先进,也没有人关注。”魏均民在谈到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方向时说到。

语言是否是制约我国科研成果传播的根本因素?魏均民对此提出了他的看法:“很多人认为,语言是影响我国科技期刊传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其实我觉得,只要内容是吸引大家的,语言就不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障碍。”

魏均民认为,学术内容是建设期刊平台至关重要的因素,擅于运营、维系优质学术内容的期刊平台,不仅可以提升平台知名度,还能吸引国内优质稿源的回流。

魏均民分享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维系高质量期刊内容的一个案例。今年2月份,一支中国团队通过总结、分析7万多例新冠肺炎病人的病例资料,梳理出了流行病学特征,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第一时间就约到该团队的论文,仅一周左右时间就将稿件上线。目前,这篇论文成为了平台上引用率最高、下载率最高的一篇论文。

“比如我们医学领域,我们要打造医学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不仅要展示科研成果的量,而是要求质。有吸引力、影响力的文章,一定能够得到广泛的关注。”魏均民说道。

提升集约化水平

助推中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要求中国科技期刊也应顺时走出国门,不仅要推动期刊版权走出去,还要推动传播渠道、营销渠道走出去,实现“造船出海”。

“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我们最终要造船出海,用自己的船出海。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目前大部分期刊的集约化程度还不够高。”魏均民在访谈中,反复强调提升科技期刊出版单位集约化对于中国科技期刊“走出去”的重要意义。

“现在从我们出版单位来说,平均下来,全国一个出版单位可能才出1.16个刊,这个数量不成规模。所以中国科技期刊要想实现造船出海,首先要实现期刊的集约化和集团化发展。”魏均民说。

魏均民表示,目前国内英文期刊绝大部分还是采用借船出海,或者租船出海的方式,而在“造船出海”方面,我国的科技期刊暴露了科技期刊传播的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谈到问题的根源,魏均民认为,出版单位过于小、数字化和集约化出版水平比较低,是致使我国科技期刊传播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

科技期刊事业的集约化、集团化发展,离不开各家出版单位的协同配合、有效合作。在谈到本届科技期刊论坛的现实意义时,魏均民说:“今年论坛主题强调的是合作共赢,这一点特别有寓意。通过组织报告、高峰论坛、专题论证等形式,我们能够深入探讨世界一流期刊建设之路,希望本届论坛也能够找到推动世界一流期刊建设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加速世界一流期刊建设的步伐。”

来源:人民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魏均民:提升集约化 助推中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

期刊,科技期刊,我国,中国,优势,学科,世界一流,高水平,品牌,建设,科学家,稿件,作者,发展,刊物,国际,机构,编辑,子刊,同行评议,中文,科研,顶级,好的,国际一流,使命,学术,数量,科学,科研成果

2012-11-21 #经典故事

中国科技期刊如何高质量发展?听听专家怎么说

中国科技期刊如何高质量发展?听听专家怎么说

期刊,发展,中国科技,张伯礼,袁亚湘,钱旭红,科技期刊,中国科学,成果,方面,中国,刊物,报告,学科,数学,经验,院士,顶尖,曹健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旨,大学校长,知识,科学,领域,传播,分析,科卫体,副部长,中国科协

2017-06-08 #故事阅读

家禽业的发展一直存在争议 是人性的贪婪还是科技的进步?

家禽业的发展一直存在争议 是人性的贪婪还是科技的进步?

家禽业,做法,养殖,产业,家禽,方法,家禽养殖,产品,人们,动物,喂食管,数量,支持者,空间,需求,规模,蛋类,争议,强制,集约化,21世纪,经营活动,被用来,上和,上都,将家,减少了,全球性,世界,中国

2014-05-17 #经典故事

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长开幕

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长开幕

期刊,科技期刊,发展,中国科技,报告,钱旭红,环节,合作,建设,世界一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发展论坛,宋柏林,张伯礼,张希,曹健林,科卫体,陈淼,副部长,副司长,全国政协,科学技术部,长春中医药大学,一流大学,中国,企...

2014-08-18 #短篇故事

中国网与国家京剧院合作助推国粹新传承

中国网与国家京剧院合作助推国粹新传承

国家京剧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剧,国粹,京剧艺术,中国网,资源,发展,数字科技,内容,平台,形式,文化,合作,宋晨,王晓辉,传统文化,戏曲艺术,新时代,价值,传统,创造性,创新性,党委书记,双方,国家,总编辑,数字,领导,艺术

2008-03-01 #故事阅读

她为科学画海报 让普通人也能看懂顶级期刊论文

她为科学画海报 让普通人也能看懂顶级期刊论文

设计,科学,图像,封面,成果,王国燕,前沿科学,故事,创作,细胞,论文,发表在,时候,时间,艺术,科学家们,事情,文章,期刊,画面,科技,老师,潘建伟,研究,中国科大,封面上,科技传播,传播学,作者,光子

2019-03-17 #故事大全

古代造船技术的巅峰:郑和舰队 为什么明朝不在意郑和下西洋?

古代造船技术的巅峰:郑和舰队 为什么明朝不在意郑和下西洋?

造船,技术,下西洋,中国,舰队,水密隔舱,大海,船只,原因,大船,唐宋,船队,赏赐,郑和,中国古代,地理大发现,科技水平,国威,宝物,实际,效果,时候,铁钉,非洲,贸易,发现美洲,海外贸易,郑和宝船,郑和下西洋,伦布

2007-09-11 #故事阅读

核心期刊论文成“导师师娘爱情故事” 中科院深夜回应

核心期刊论文成“导师师娘爱情故事” 中科院深夜回应

期刊,学术,神论,论文,问题,中国科学院,学术期刊,作者,冰川冻土,发文,导师,研究院,生态环境,利益,我院,资源,编辑部,质量,发表在,学术评价,科学传播,价值,内容,学术界,学术权威,情况,框架,科技期刊,集成,定位

2014-03-1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