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时间:2017-11-18

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提示:本文共有 28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弃医从文

鲁迅,原名周树人 (1881年——1936年),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

鲁迅生长在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幼年时,他在一个颇富足、热闹的家庭中度过,他常在私塾里读书,并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阅读了众多文学名著和书籍,但在他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他的心灵打击很大,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

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母亲多

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阔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学习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所以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

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

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执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文化革命勇士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思索。他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严厉质问。这是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并且从事翻译工作,支持青年的文艺创作活动。

五四运动之后,革命的中心逐渐移向南方,鲁迅感到了北方文化界的寂寞和荒凉。1926年8月,他因为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被反动当局通缉,便离开了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又前往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

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他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

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语丝》、《奔流》、《译文》、《萌芽》等文艺期刊;热心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收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录》等等。

1936年10月19号,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编者小语: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也是最杰出的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学观与现代派的调和者。他以俯瞰人类文明的目光关照灾难深重的民族,以欧化的艺术改造传统,他不像前几年的“现代派”那样只重皮毛外壳,他在适度照顾中国读者的同时显示自己思想与美学的先锋性。鲁迅是不朽的战士,他的作品和思想,是鼓舞人民从事新的历史创活动的永具生命力的精神遗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鲁迅,中国人,作者,历史,思想,父亲,弃医从文,百家号,个人,中国,中华民族,人生,命运,学堂,家庭,日本,母亲,民族,眼光,活动,作为一个,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东京,南京,中心,五四运动,人民,北京,南京路,天演论

2020-08-29 #故事会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60字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60字

大起来,鲁迅先生,鲁迅,先驱者,人名,学医,国民,国强,命运,身体素质,思想觉悟,思想,革命,从而使,一个国家,中国人名,单纯地,弃医从文,悲惨命运,自己站

2020-08-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鲁迅,中医,中国,人心,家庭,父亲,张幻,中国人,鲁迅先生,人们,办法,医术,医学,历史,文章,科学,历史人物,为大家,弃医从文,日本人,给大家,治病救人,于心,上向,东西,作家,人生,会种,先进青年,信仰

2015-07-30 #故事阅读

日本留学故事: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日本留学故事: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鲁迅,藤野先生,俄国,中国人,日本留学,故事,中国,学医,干事,战争,日本,时候,老师,证据,题目,弃医从文,学生会干事,鲁迅先生,不公平,在讲,人灵,堂里,好朋友,本和,学校,公寓,全数,低能儿,人身,仙台

2020-08-29 #长篇故事

鲁迅弃医从文 以笔为枪战斗

鲁迅弃医从文 以笔为枪战斗

鲁迅,医术,国人,人们,坏人,敌人,疾病,发展,中国,医生,意识,父亲,老师,病人,弃医从文,周树人,喻户晓,三兄弟,光辉岁月,都会,发表了,下定,仔细观察,决心,内心,列强,医德,勇气,厚爱,医疗

2011-09-24 #长篇故事

鲁迅:他弃医从文 你知道原因吗?

鲁迅:他弃医从文 你知道原因吗?

鲁迅,孔乙己,弃医从文,原因,文章,时代,枣树,知识分子,你知道,鲁迅先生,周树人,毛主席,连生,鲁迅美术学院,鲁迅小学,动力,五四运动,中国,中华民族,两棵树,伟大领袖,人才,人们,制度,原名,参与者,句子,名家,地方,官封

2010-12-12 #故事大全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大起来,鲁迅先生,鲁迅,先驱者,人名,学医,国民,国强,命运,身体素质,思想觉悟,革命,从而使,一个国家,中国人名,单纯地,就必须,思想上,悲惨命运,自己站

2020-08-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的隐情

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的隐情

鲁迅,人们,日本,鲁迅先生,中国,父亲,弃医从文,中医,百家号,作者,学医,民众,精神,中国人,隐情,思想,成绩,文艺,病人,看客,救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东京,事情,体格,分数,医生,医学,历史,定会

2020-08-29 #长篇故事

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的隐情

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的隐情

鲁迅,人们,日本,中国,父亲,鲁迅先生,中医,学医,民众,精神,中国人,弃医从文,思想,成绩,文艺,病人,看客,救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文学创作,东京,事情,体格,分数,医生,医学,定会,庸医,幻灯,方向

2017-06-01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