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红旗渠的故事」开凿青年洞

时间:2017-11-21

素有小鬼脸,顶着天,山高鸟难飞,崖陡猴难攀之称

提示:本文共有 28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点击绿圈收听ta的声音)

红旗渠的故事

开凿青年洞

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进口左侧为一条深沟,崖壁陡峭,西是一崖壁,像“弓”形,如同鬼斧神工一刀切,岩石青一块、白一块、紫一块,构成一幅丑怪险恶的画面,人称“小鬼脸”。素有“小鬼脸,顶着天,山高鸟难飞,崖陡猴难攀”之称。东面是巨石累累的狼牙山,上边是金鸡垴,穿过狼牙山,便可到卢家拐寺沟,是红旗渠的又一艰险工段。

总干渠动工后,横水公社民工曾在这里绕山开明渠,县委和总指挥部领导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考察,认为开明渠路线长,费工费料,确定开凿隧洞穿山而过。工地党支部召开为期两天的支部扩大会议,对施工任务作了安排,并向团支部部署任务说:“共青团是党的助手,你们是青年的旗手,把卢家拐隧洞开凿任务交给你们。”工地团支部无条件地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3月5日,工地团支部书记张汉良(城关公社北观西村人)和技术人员钟志远(四川人)等四人来到工地,他们看着清一色的崖壁,研究施工办法。横水公社九家庄村青年贾九虎腰系绳索,凌空作业,在崖崭上挖出炮眼,打响了开凿青年洞的炮声。又选出四名炮手,用高木杆把炸药包顶在石壁上放炮,硬是炸开一道梯形小道,为民工施工扫除了障碍,接着大队人马上阵。横水公社组织320名青年民工施工,青年们为增加工作面,加快工程进度,在金鸡垴上设下三角套桩,腰系绳索,手拿锤钎,悬空作业,在隧洞外壁开出五个旁洞,增加10个工作面,共12个工作面。但渠道山势弯曲而行,在悬崖绝壁上的几个工作面能不能对准是个难题。分管此段工程测量的技术人员钟志远,终日在崖壁爬上爬下,进行复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在开凿青年洞的过程中,面对艰巨的施工任务,工地团委利用晚上召开团员青年会,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泽东《愚公移山》著作,学习刘胡兰、董存瑞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提高青年们的凿洞勇气。有个青年叫郭福贵,横水公社郭家窑大队人,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任第二突击队队长,主攻开辟二号旁洞。施工处是青年洞最险要的地方,在阳凤山半腰中,往下看是几十丈深的悬崖峭壁,往上看巨石压顶,向外倾斜,好像快要倒下来。他带着两个青年炮手,腰系绳索,像壁虎一样在悬崖上抡锤打钎放炮,他鼓励大家说:“为了修成红旗渠,即便在这里牺牲了,比泰山还重。等大渠建成了。咱们在这里立上一块石碑,让后代知道他的前辈都是英雄好汉。”他们以移山填海的决心,一锤锤,一钎钎的苦干,一寸寸的向大山腹部凿进。他有六次受伤,都不让领导知道,暗暗忍受疼痛,坚持不下“火线”。一天深夜,刚放了炮,洞内烟雾弥漫,郭福贵就第一个钻进洞内除险,用铁锤打掉活石。就在这时,一块石头滚下来,砸伤他的脚,这是他第七次负伤。大家把他抬进战地医院,可是,他争强好胜,离开工地总是放心不下,一怕工地出事故,二怕进度慢,三怕流动红旗被别单位夺走,第二天又一瘸一拐地来到洞内。他的威名在工地传颂,后来被评为红旗渠建设特等劳动模范。

11月,工地党委执行上级“百日休整”指示后,改从全县修渠民工中抽调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在漳河库渠管理所干部岳松栋带领下继续施工。因该工程施工由总指挥部共青团组织分工负责,凿洞民工由青年组成,故取名为“青年洞”。

工地的青年们一致表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坚决拿下小鬼脸。小鬼脸上钻个洞,牵着龙王穿山行。石头坚硬如钢,一锤下去,只能打个白点,工效太低,从洛阳市借来一部风钻机,只钻了0.3米深,就毁掉40余个钻头。从外地买回来的钻头不是硬就是软,唯独洛阳产的钻头勉强能用。为了解决钻头困难,从横水公社机械厂调来两名技工,琢磨洞子岩石特性,研究洛阳钻头优点,经多次试验,研制出既不软又不硬的钻头,供给风钻机使用。然而风钻机移动不便,也不能满足工程需要,不久停止使用,全靠人工抡锤打钎,一捶一钎,强攻硬打。他们抡背锤,舞圆锤,站着打,跪着敲,手震得麻木,胳膊酸疼,谁也不叫苦喊累。

洞子钻深后,又出现了新问题,洞子越深,里面越黑,不仅看不清钎子,就是开始进洞都看不清楚。他们想了好多办法,开始用汽灯,一盏二盏不管用,多点几盏吧,油烟气味又呛得大家顶不住。后来他们用马灯照着打钎,可是马灯的亮度有限,打起钎来等于摸着干。

后来,他们又想到了更好的办法,就是用柴油机发电照明。他们说干就干,连夜到指挥部抬来了发动机,边安装,边架线,两天没到头,洞子里一片雪亮。

解决了照明问题,青年们如虎添翼,工程进度突飞猛进。

开凿青年洞时,正值严冬,缺粮少菜,缺钱短物,任务繁重,生活艰难,很多人得了浮肿病。大家吃不饱饭,就上山采野菜,下漳河捞河草,佐以主食充饥。为了鼓舞大家的斗志,指挥部利用晚上开民工会,学习毛泽东著作,忆苦思甜,听听毛泽东主席是咋教导的?自己是咋想的,咋干的?对照思想,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提高勇气。总指挥部把毛泽东“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愚公移山,改造中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等语录写到太行石壁上。采桑公社宋老峪村青年秦来吉在战地专栏上作诗抒发自己的革命意志:“毛泽东思想导航向,越学心里越亮堂。寒流滚滚铸斗志,狂风飞雪无阳挡。大山肚里春潮涌,喜迎太行山花放。”青年们抒发的豪言壮语,更是随处可见。“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为了后辈享幸福,再苦再累也心甘”、“撼山易,撼建渠民工斗志难”。这些豪言壮语饱含革命热情,提高了大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1961年2月,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来到红旗渠工地视察,县委第一书记杨贵、副县长马有金、桑耳庄大队省劳模成百福陪同,进入青年洞内和民工交谈,对他们勒紧腰带、顽强奋战精神十分敬佩,鼓励他们一鼓作气,打通青年洞,并在洞内和建渠民工合影留念。

总指挥部干部和青年们并肩战斗,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日以继夜,加班加点,还创造了“三角炮”、“瓦缸窑炮”、“连环炮”、“立切炮”、“抬炮”等爆破凿洞新技术,使每个工作面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1米、1.4米直到2.8米。

随着施工速度的加快,12个工作面上,小红旗在不断地飘扬。相对工作面听到了对面的锤声,炮声过后,一个个洞子被打通了。

1961年7月15日是突击队的青年们最高兴的日子。他们开始听到了对面的锤声,再后来听到了对面的说话声。青年们越干劲越大,该放炮下山休息了,大伙才出了洞,可不舍得走。炮声一响,大家又跑进洞里干了起来。

“透了!”、“透了!”

大家看到洞被打透了,高兴地喊了起来。

有的人高兴地在洞里跑了个来回。正在山下休息的青年们听到洞打透了,也都高兴地跑上山来,他们喊呀,唱呀,跳呀,一直不舍得下山吃饭。

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凿通了。他们能不高兴吗?他们挥笔疾书,把自己的豪言壮语写在了洞壁上:

小鬼脸,把渠挡,

革命青年当闯将,

凿条山洞流渠水,

力量来自党培养,

闯过千难和万险,

当今愚公斗志昂!

千山万水我指点,

定叫山河换新装!

(因录播仓促,难免有不当之处,请包涵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和建议)

稿件来源:红旗渠干部学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红旗渠的故事」开凿青年洞”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红旗渠的来历和故事

红旗渠的来历和故事

红旗渠,太行山,志向,人工天河,县志,男女,老百姓,来历,故事,人们,全县,年间,工人,材料,林县,林州,落差,不容易,这样的事,青年洞,靠什么,悬崖峭壁,区的,对河,明正统,心里面,沿山,外生,人工,一体

2020-06-18 #故事阅读

红旗渠的来历和故事

红旗渠的来历和故事

红旗渠,太行山,志向,人工天河,县志,男女,老百姓,人们,全县,年间,工人,材料,林县,林州,落差,不容易,这样的事,青年洞,靠什么,悬崖峭壁,区的,对河,明正统,心里面,沿山,引言,太行山区,人工,一体,亲身经历

2015-12-15 #短篇故事

修建在太行石壁上的红旗渠 曾经发生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

修建在太行石壁上的红旗渠 曾经发生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

红旗渠,分水,老长,媳妇,故事,工程,时候,浮雕,这个地方,人们,人民,分水岭,县政府,县委书记,土地,壁画,天黑,景区,林县,结果,路途,还有多少人,青年洞,家平,林虑山,水贵如,黄崖,我们俩,新中国,早一点

2011-02-15 #经典故事

弘扬红旗渠精神 听红旗渠消防站的故事

弘扬红旗渠精神 听红旗渠消防站的故事

江林,化粪池,红旗渠,救援,时候,疫情,消防员,林州,青春,下坑,事故,人员,前半生,哨兵,岁月,年轮,指战员,施救,热血,深度,灾害,竹竿,老人,精神,红色,绿色,被困者,领导,交接,训练

2018-02-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总指挥“黑老马”的红旗渠故事

总指挥“黑老马”的红旗渠故事

红旗渠,指挥长,民工,马有金,副县长,工地,模范,建设,任林,同劳,三羊,中国共产党,和群,总指挥部,林县,合涧镇,人称,修水,出渣,典礼,县委,劲头,劳模,口粮,吃水,村人,家乡,地方,嗓门,旱井

2016-12-15 #小故事

「红旗渠的故事」除险英雄任羊成

「红旗渠的故事」除险英雄任羊成

工地,施工,民工,红旗渠,崖上,山崖,悬崖,崖下,声音,人为,林县,石壁,砸死,英雄,腰间,舌头,血肉,重伤,钢钎,战斗,再继续,队员们,和建,山修渠,征服了,干部学院,重新安排,任村镇,一把手,中横

2011-09-03 #经典故事

河南林州燃气:第二个“红旗渠”的故事

河南林州燃气:第二个“红旗渠”的故事

林州市,林州,全域,天然气,气源,管道,天然气公司,农村,管网,工程,政府,模式,发展,建设,企业,燃气,高质量,问题,共建,村委会,战略,用气,管线,群众,能力,设施,党建,安全管理,安全检查,乡镇

2016-05-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展品背后的故事|红旗渠的废炸药箱

展品背后的故事|红旗渠的废炸药箱

炸药箱,红旗渠,收据,工程指挥部,指挥部,公物,工程,财务,贪占,马有金,工作人员,展柜,制度,数字,林县,箱体,生活用品,物品,账目,问题,建设,研究,士俊,在工,发现了,箱子盖,墨绿色,一面镜子,俯下,人民

2015-04-11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