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因“面具”著名的中国艺术家 以梵高的杰作为灵感创作出震撼画作

时间:2017-12-14

艺术家在工作室内创作麦田群鸦,2017年 2017 曾梵志2017年10月20日至2018年2月25日,曾梵志的五件作品将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三楼的专题展厅与公众见面

提示:本文共有 23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中国艺术家,充满游戏性演绎“梵高的精神状态”

创作既像是一种游戏,又有时让人觉得无所倚靠,但确实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你所能做的只有继续投入其中。

艺术家在工作室内创作《麦田群鸦》,2017年 2017 曾梵志

2017年10月20日至2018年2月25日,曾梵志的五件作品将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三楼的专题展厅与公众见面。这个仅仅涵盖5件作品的特展,最大看点在哪里?艺术家本人又是如何看待这场跨越时空限制的对话的?

看点一:自画像

梵高在其短暂的创作生涯中画过很多自画像。他的个性风格、技巧形式、外表形象和传奇生平,都可以在自画像里找到答案。而对于曾梵志来说,自画像同样是极为重要的创作形式,他在每个人生的重要阶段都绘画过自画像,通过经历这个观察自我的过程,来更清晰的了解自己、 突破自己。

为了本次特展,曾梵志一共创作了一组六幅肖像画,其中三幅被收入展览中。他先在空白的画布上勾勒出梵高的形象,以重新体会梵高看自己的途径,犹如与一个陌生人渐渐混熟一般。与梵高原作中强烈执着的笔触不同,曾在这些面孔上层层叠加其标志性的线条,直至图像被覆盖和淹没,之后再把人物形象重新找出来,以此完成这场视觉对话。

Van Gogh, 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1889, Oil on canvas, 51 × 45 cm, Private Collection (picture from Wikipedia)

曾梵志创作的红色背景梵高像 Van Gogh III 2017 曾梵志

看点二:麦田

自画像之外,曾梵志以梵高《麦田群鸦》为灵感而创作的震撼画作与原作平行陈列。二位艺术家都偏好尝试在风景题材中寻找灵感。梵高也强调在法国南部乡郊写生,从阳光变化中发现层次丰富的色彩,并成为他绘画的标志。而曾梵志的自然题材则自园林艺术中获取灵感,以线条重新探究自我与空间的关系。

Van Gogh, Wheatfield with Crows, 1890, 50.5cm×103.0cm,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Vincent van Gogh Foundation)

曾梵志,麦田群鸦,2017,200x350cm 2017 曾梵志

看点三:靴子

此外,曾梵志作于 2009 年的《靴子》亦被美术馆选中,与梵高著名的静物画《鞋子》在展场并置。梵高的旧鞋是其对岁月磨练的致敬。而曾梵志的新靴,则暗示其脱下外在荣誉与光环,向内探索的人生领悟。两幅作品都反映了创作当下艺术家的内心状态与自我认知,同时也是他们所处时代的写照。

左: 梵高1886年的作品《鞋子》,目前藏于梵高博物馆(梵高基金会). 右: 曾梵志2009的作品《靴子》2017 曾梵志 (图片来自梵高美术馆官方网站)

曾梵志谈梵高与创作

展览开幕前,梵高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就此次展览采访了艺术家曾梵志。在下面这段访谈节选中,曾梵志讲述了他眼中的梵高与进行此次创作后的感悟。

“ 坦率地讲,如果不是因为这场展览,我不会想到要画这几幅作品。对于梵高,我之前的了解仅限于‘这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但在这几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我发觉自己逐渐对他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不是指字面上的那种理解,而是我作为艺术家体会到了另一个艺术家在某些瞬间的情绪:创作既像是一种游戏,又有时让人觉得无所倚靠,但确实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你所能做的只有继续投入其中……意识到这点让我很触动。”

艺术家在工作室内创作《麦田群鸦》,2017年 2017 曾梵志

“ 我觉得对梵高来说,自画像可能是他审视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他的创作体系,是很重要的一环;和其他艺术家交流、书信中也常常触及这个画题,借此窗口表达自我,所以我希望透过‘梵高自画像’这个窗口去了解他。

我本次以他的一些自画像作为创作母题,在画面开始的时候是想重新体会一下他看自己的途径。比如某个阶段,他显然很有自信,但某一个阶段又陷入一种僧侣般的清心寡欲中。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就像跟一个陌生人渐渐混熟悉一样。此后我又在画面上加入我自己的一些绘画标记,这些线条叠加在他的面孔上,覆盖和淹没他,最后我再把他的形象从里面重新找出来。这个过程,越到后来我就越觉得像朋友之间的一个小游戏,所以我画这几件作品的时候心里的感觉是轻松的。画得很仔细,但情感上并没有什么负担,也没有去特意给作品赋予什么意义。画着画着我觉得梵高看起来就像童话里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有这种感觉,但等到画完,他确实在我心里变成了一个传奇。”

艺术家在工作室内创作《梵高III》,2017年 2017 曾梵志

“‘自画像’于我而言也是很重要的画题。我从学生时代就已经很喜欢肖像画,22岁左右画了一幅最满意的作品,是对著镜子画的自画像。在往后每个人生的重要阶段,我都有强烈欲望要绘画自画像︰1993年移居北京人生轨迹遽变、1996年自觉面具作品达到成熟高峰、2005年、2009年我正在筹划几个国际展览,每一阶段我都绘画过自画像,像是某一种记录。经历这个观察自我的过程,过往的一切似乎就被清零了,我觉得自己好像获得新生一样。我感觉绘画自画像时,是处在“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反省当下”这样一个思考状态,更清晰的了解、突破自己。”

Van Gogh, Self-Portrait, 1887, oil on cardboard, 19.0 x 14.1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Vincent van Gogh Foundation)

此次展览将展出至2018年2月25日。了解更多:曾梵志创作过程独家视频

曾梵志|梵高

展期:2017年10月20日至2018年2月25日

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三楼专题展厅

YT新媒体原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因“面具”著名的中国艺术家 以梵高的杰作为灵感创作出震撼画作”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英国魅力 伦敦给天才画家梵高留下的艺术灵感

英国魅力 伦敦给天才画家梵高留下的艺术灵感

2015-12-07 #小故事

创作杰出肖像画的3个技巧:灵感来自荷兰艺术家梵高的作品!

创作杰出肖像画的3个技巧:灵感来自荷兰艺术家梵高的作品!

故事,互补色,艺术家,梵高,光线,工具,感觉,肖像,镜头,影响,农民,力量,戏剧,技巧,创作,阿波罗,创造出,作品,东西,方式,时间,相机,灵感,色彩,观众,颜色,阴影,作品中,工作中,工作的人

2019-06-01 #短篇故事

通过故意模仿日本艺术 梵高成为了我们所知道的梵高!

通过故意模仿日本艺术 梵高成为了我们所知道的梵高!

梵高,日本,艺术,展览,绘画,艺术家,灵感,西奥,日本艺术,凡高,巴黎,画家,绿色,J.,工作,主题,作品,形象,色彩,视角,人物,传记,信件,印刷品,天空,物体,艺术品,荷兰,蓝色,研究

2016-10-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带给梵高艺术启发的伦敦三年

带给梵高艺术启发的伦敦三年

文森特,梵高,伦敦,艺术家,艺术,古皮,荷兰,工作,哈克福德,作品,在伦敦,地方,学校,英国,提奥,公司,花园,创作,安娜,琼斯,文森特·梵高,南安普敦,哥哥,囚犯,城市,大堤,文森,比利时,灵感,牧师

2020-09-09 #故事大全

梵高与英国:伦敦煤气灯真的启发了他的《星夜》?

梵高与英国:伦敦煤气灯真的启发了他的《星夜》?

梵高,英国,展览,伦敦,艺术,画作,创作,狄更斯,作品,维多利亚时代,向日葵,素描,图片,国家,星夜,庭院,所作,故事,时期,灵感,版画,画家,监狱,荷兰,黄色,工作,多尔,尔勒,布里克,斯顿

2012-09-17 #短篇故事

好莱坞经典造型的幕后故事:恐怖片面具灵感竟来自《星际迷航》?

好莱坞经典造型的幕后故事:恐怖片面具灵感竟来自《星际迷航》?

电影,造型,异形,H.R.,面具,特拉沃尔塔,白西,经典造型,印象深刻,创造力,团队,戏服,灵感,裤子,吉格,奥莉维亚,德普,珊迪,迈尔斯,这部电影,喇叭裤,好莱坞,影片,导演,怪物,时候,材料,经典,紧身裤,船长

2008-07-02 #故事会

好莱坞经典造型的幕后故事:恐怖片面具灵感竟来自《星际迷航》?

好莱坞经典造型的幕后故事:恐怖片面具灵感竟来自《星际迷航》?

电影,造型,异形,H.R.,面具,特拉沃尔塔,白西,经典造型,印象深刻,创造力,团队,戏服,灵感,裤子,吉格,奥莉维亚,德普,珊迪,迈尔斯,这部电影,喇叭裤,好莱坞,影片,导演,怪物,时候,材料,经典,紧身裤,船长

2008-07-02 #故事会

关于好莱坞经典造型的幕后故事:恐怖片面具的灵感来自星际迷航

关于好莱坞经典造型的幕后故事:恐怖片面具的灵感来自星际迷航

电影,经典,印象深刻,服装,面具,奥莉维亚,德普,场景,女主人,好莱坞,导演,形状,形象,怪物,故事,材料,白色,裤子,船长,风格,设计,好电影,剪刀手爱德华,奇怪形状,影迷们,这部电影,华莱士,吉格,图中,拉沃尔

2020-01-0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