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写作 文学 历史类书单:2018年主题阅读总结

时间:2017-12-23

文学类故事书

提示:本文共有 2125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3 分钟。

书单中的部分书

今年读了100本书,写作、文学和历史三类占了一大半。本文列出的书单,包含写作类10本,文学类30本,历史类21本,都是我认为值得一看、或是有可取之处的书,算是我为自己建立有序阅读架构的一种尝试。每本书除了附有短评,如果同时写了长评,也把文章链接一并放上。因此,这篇不仅是阅读总结,也能算半个写作总结。

2019年的戳这里:

写作类故事9.2[美] 罗伯特·麦基 / 2014 /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一本“故事”的解剖书,从故事要素到故事设计原理,把一个故事的每个部件,以及每个部件的功能和用法都解释得非常详尽。虽然是理论书,意外地好读,作者当了多年编剧,处处从实战出发,每一个概念都结合大量电影实例,看这本书以前,建议先看看《唐人街》《卡萨布兰卡》和《犹在镜中》,经常拿来举例,尤其是《唐人街》,平均5页吹一次。

特别难得的一点是,作者不仅谈理论,还在谈商业,他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并且亲眼看到别人如何摸爬滚打,这样宝贵的市场经验,对于任何一个期望得到市场认可的创作者来说,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是非常诚恳而且有用的。

对白的解剖8.9Robert McKee / 2017 / 漫游者文化

这本书和《故事》的关系,恰如麦基对“故事”和“对白”的定义:好的故事不一定带来好的对白,但好的对白必定出自好的故事。在已经看过《故事》、并且对其中的麦氏理论比较熟悉以后,再来看这本书,就少了初看《故事》时那种醍醐灌顶、打通任督二脉的震撼,感觉更像是对《故事》补充。

本书分为三大板块:对白的定义、对白的好坏辨析和实例分析,个人感觉对糟糕对白的诊断和分类大有用处,因为实在司空见惯,久居鲍鱼之肆不闻其臭,值得警惕。总而言之,对白就是围绕已说、未说和不可说三层同心圆来设计,使文本和潜文本达到平衡,互相制约。正剧的对白必然应该潜文本大于文本,有一说一显得又假又蠢。当感觉对白不好时,结症很可能不是出自文本,而是潜文本化了脓,病根还是故事本身的设计出了问题。

你的剧本逊毙了!8.4[美]威廉·M·埃克斯 William M. Akers / 2016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很久没有遇到这么能打的写作书了,随便一两章的内容都够别人攒成一本书来卖。虽然完完全全是为剧本写作量身打造的教程,但约有一半可以通用于所有虚构写作类型,就这一半,也比大多数小说专用的写作书讲得透彻清晰,言简意赅。作者认为,当脑子里已经有一个故事后,再读这些编剧书才收益最大,你读着读着脑子里就会有小小的电灯泡逐一亮起,照亮本来模糊不清的故事,你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关于你故事的各种笔记。

在写作技巧上,我觉得最有用的是“一句话大纲”和“随想版大纲”,就这两点也比我之前看的专门教写大纲的书有创见。另外还有作者从第一任写作老师那里学到的“博伊尔表格”,他建议在写作每个场景前都填一份,然后再动笔。作为一本这么能打的写作书,竟然还能这么幽默,吐槽起来毫不留情,也不怕那些电影公司给他寄刀片。

创造难忘的人物7.8[美] 琳达·西格 Linda Seger / 2017 / 后浪丨文化发展出版社

本书对于人物创作的方法,有比较完整细致的梳理,对于正在创作人物和准备创作人物的作者来说,挺有帮助。作者认为,人物包含的一致性和矛盾性,以及人物关系包含的吸引力和冲突性,如何处理这两个维度四个方面的变化,是故事是否好看的关键。

个人觉得有用的是关于人物幕后故事这一章,正如海明威所说的“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幕后故事就代表着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写作者必然要熟悉人物的幕后故事,才能够熟练操纵海面上读者看到的八分之一。不过,在很多时候,海面下的这部分,无论花去了写作者多大的功夫,都要学会克制向读者展示:只在读者最需要也最想知道的时候展示。还有关于人物不可爱的问题,原因很可能出在作者本来就不喜欢他,所以他也就紧闭心房,无法展示他的迷人之处。

情节与人物7.8美 格尔克 / 2014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擅长情节的作者往往对人物塑造不在行,擅长人物的作者又往往对情节构造不在行,这本书针对这两类作者,把主体部分分为情节和人物,针对他们各自的弱项对症下药,没什么大毛病,只不过在同类书籍中显得不够清晰有力,比较中规中矩。最大的收获是发现可以用MBTI体系来设定小说人物,试了下,非常好用。

冲突与悬念8.1詹姆斯??斯科特??贝尔(James Scott Bell) / 2014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构建冲突基础的四大元素:值得追随的主角,生死攸关的目标,正面对抗,精彩的结局。

2.冲突必然包含一种以上的死亡:生理上的死亡,事业上的死亡,心理上的死亡。

3.打破现状的重大事件,最晚不能晚于小说前五分之一的位置,而且越早越好,最好从第一页就开始。

4.一个场景中,只能有一个视角人物。要切换视角,要么改变场景,要么另起一章。

5.有了导火索,就一定要写人物的反应,否则导火索就该删掉。反应节拍顺序是情感、分析和决策。

6.对话中瞬间制造冲突的三种角色状态:父母、成人和孩子。

7.每一个场景,都从最接近这场戏主要冲突的地方开始写。场景三要素:目标、障碍和结果。

8.悬念的本质是“坏事即将/可能发生”。

9.用随机洗牌的方式,创造10个杀手锏式场景。

10.确保每一页都有冲突,否则就删掉。

经典人物原型45种7.7维多利亚??林恩??施密特 / 2014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很受启发。对于大部分的写作者来说,生活阅历的限制,使他们无法在生活中与所有类型的人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但又需要在小说中写到他们,这本书就为他们各自的来龙去脉提供了一些思考方向。

按照正在构思的小说套了下,基本为主要角色都找到了对应或者类似的人物原型,有一两个角色兼具两种人物原型。加上两个主角正好一男一女,照着附录的男女性旅程练习,写了他们的三幕9阶段故事大纲,除了有一两处与我的构思不符,竟然大部分都能梳理出来,思路清晰了很多。

小说的骨架7.3[美] 凯蒂·维兰德 K. M. Weiland / 2018 /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完全的新手,如果几乎不了解如何写小说,可以一看。尤其是针对“写小说以前需不需要写提纲”感到困惑的读者,作者花了很大篇幅来论述:为什么需要写提纲,如何写提纲,以及写提纲有什么好处,并且在每章结尾,都简短地采访了一些作家,来谈这几点。如果读者对于是否要写提纲,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那书里的这部分就没什么帮助了。

另外还有一小部分是关于写小说的基本知识,如人物塑造、背景资料、制造冲突悬念、设置激发事件等等,都是中规中矩,说的肯定没错,不过也没什么创见,还是那一套。毫无疑问,作者掌握的写小说知识和技巧,还有一些他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论,这些足够他写出几本长篇小说,有可能销量还很可观,但这种程度的知识,还不足以高屋建瓴地指导其他写作者。毕竟,会做题的学生不等于一个好老师。

编剧的艺术8.4[美]拉约什·埃格里 / 2013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鉴于作者所处的年代(1888 1967),本书问世时电视都还是一种新兴媒介,所举例子也大多为莎士比亚、易卜生和莫里哀等传统戏剧。在大方向上没有太大问题,例如人物应具备生理、社会和心理三大维度,有强烈的动机,在对立统一中推动情节。冲突分为静态、跳跃、升级和预示,前两种失败,后两种有效。

我不太赞同的是他关于“前提”的看法,也就是中心思想,例如《麦克白》的前提是“冷酷的野心摧毁自身”。他认为“前提”是戏剧最迫切的目标,而非“必备场景”,相当于“主题 故事”。我却认为“故事 主题”,前提不是不重要,只是没有他说的这么重要,《麦克白》的主题“野心导致灭亡”,已经有无数人写过论证过了,不需要莎士比亚再论证一次。然而,同一主题可以有无数部作品,但麦克白只有一个。不朽的是故事,而非主题。

写作法宝8.6威廉??津瑟 / 2013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笔记:

动词比名词更有力,主动动词比被动动词更好,短词语和短句子比长的更好读,具体细节比模糊抽象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大部分非虚构作品都适用倒金字塔写作法,先从读者知道或者感兴趣的一个细节开始,然后逐步拓宽上一句或者上一段的内容。

虚构写作是线性和连续性的,逻辑是将其合在一起的粘合剂,从一句到另一句、一段到另一段、一节到另一节,必须保持张力,而且叙事性——精湛的老套的讲故事方式——是牵引读者前行、但不被他们发现这条绳索的要素。如若不然,你所有的清晰、悦人的句子都会七零八落。在艰深的专业知识与读者之间,找到共通的人性线索。

文学类

相关文章:

安娜·卡列尼娜(上下)8.5[俄罗斯] 托尔斯泰 / 2004 / 上海文艺出版社

书评:

本书的结构非常特别,安娜和伏伦斯基是一条主线,列文和吉娣是另一条主线,这两条线无数次交叉缠绕,有过许多深刻的羁绊。然而,作为两条主线的灵魂人物——安娜与列文却从未相识,要到小说的最后八分之一,才有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会面。早在一百多年前,一位有着同样困惑的读者,有幸直接向作者托尔斯泰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奇特的小说结构不符合“建筑学”原则。

然而,托尔斯泰却反驳说:“相反,我正是以‘建筑学’而感到自豪——圆拱砌合得使人察觉不出拱顶在什么地方。”他解释说,“这座建筑物的联结不靠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而靠一种内在的联系。”安娜与列文,这对命途中的羁旅人、精神上的同路者,由于肩负着托尔斯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作者的思想载体,在极为相似的精神内核中,最终走向了背道而驰的结局。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9.3[俄] 列夫·托尔斯泰 / 2007 / 上海文艺出版社

书评:

本书描绘了1805年到1812年的几次重大战役,四大豪族大多直接参与历史事件,在时代风云的诡谲变幻中,家国命运与个人成长必定密不可分。托尔斯泰还花费大量笔墨,用以阐述他对战争、权力与历史进程的观点。他认为影响历史进程的力量,并不是由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所主导。不管是沙皇亚历山大还是拿破仑皇帝,他们都是历史的傀儡,被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所驱使。

托尔斯泰甚至明确指出:“统帅只是历史的工具,是身不由主的奴隶。”这种离经叛道的反英雄主义史观,不仅决定了书中人物的情感与思想,更对他们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托尔斯泰看来,相较于那些名垂青史的所谓“英雄人物”,这些平凡的人身上,所具有的改变历史进程的力量,更能彰显一种朴素的英雄主义,《战争与和平》正是这样一部恢宏磅礴的英雄主义赞歌。

伊凡·伊里奇之死9.2[俄] 列夫·托尔斯泰 / 2017 / 东方出版社

1889年,61岁的托尔斯泰写下《克洛采奏鸣曲》,偏激地批判一切不以生育为目的的性,甚至包括合法夫妻之间的性。他一定没料到,这篇饱受争议的小说,会预言他妻子索菲娅数年后的出轨。跟小说里的商人之妻一样,索菲亚疯狂地迷恋一个音乐家,我甚至怀疑她是故意模仿丈夫小说里的情节,用以平衡她对丈夫可怕的占有欲,以及引起丈夫的关注,因为她还曾效仿《安娜·卡列尼娜》要去卧轨自杀。

同年完成的《魔鬼》,显然脱胎自托尔斯泰婚前与自己庄园的女奴保持的三年肉体关系,还有过一个私生子。即便他婚后就断了联系,索菲娅还是终身痛苦,饱受嫉妒的煎熬,哪怕她的情敌已经是80岁的老太婆,也仍然如此。出于这个原因,《魔鬼》完成后,托尔斯泰把手稿藏在椅背里,直到他去世以后才发表。《伊凡·伊里奇之死》感觉不太喜欢。

忏悔录8.1〔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 2015 / 浙江文艺出版社

托尔斯泰的思想自白,纪录了他作为一个同情底层人民的贵族,决心让自己像底层人民一样生活的思想转变过程。他的终极问题在于:“生命是什么?”当他从哲学和宗教中得出“生命是彻底的虚无”后,打了一个奇妙的比喻,说一个人掉进枯井,头上是野兽,井里是巨龙,他不得不抓住一根井边的灌木枝,既不能爬上去,也不能掉下去,全靠死撑,然而有老鼠在啃灌木枝,即将咬断,这人发现边上的叶子上有蜂蜜。

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个人,不同的是,面对生命的虚无,有四种策略:一是无知,根本看不见野兽、巨龙和老鼠,只看得见蜂蜜;二是享乐,看见了野兽、巨龙和老鼠,却仍然只醉心于蜂蜜;三是自毁,不再紧紧攥着灌木枝,干脆被野兽巨龙吃掉;四是苟延残喘,为野兽、巨龙和老鼠痛苦,又无法从蜂蜜中得到慰藉,也舍不得放开手。

托尔斯泰大传8.0(英)罗莎蒙德 巴特利特 / 2014 / 现代出版社

本书以时间顺序,重点梳理了托尔斯泰的创作历程和思想转变过程。最好先读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因为《战争》里有他的家族史,《安娜》里的列文就是他本人,而《复活》是他经历多次思想巨变后最成熟的小说作品,这三部密切贴合他的人生轨迹。

名为“大传”,因此对他的家庭生活着墨不多,并没有详细阐述他作为失职的丈夫和缺席的父亲,重点还是在他如何从一个同情底层人民、具有反抗精神的贵族,到猛烈抨击基督教的迷信成分,从而创建纯粹贯彻基督教美德的新教派——托尔斯泰主义,成为俄国的“民间沙皇”。这个介于教堂、学校和社会政治机构之间的组织,信仰“非暴力抗恶”,在世界范围内信徒众多。他作为文学家被后人熟知,而非思想家或者宗教导师,这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有意引导密不可分。

情迷佛罗伦萨7.9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 2013 / 上海译文出版社

相关文章:

爱的最高形式,是接纳。因此,彬彬有礼的逃难青年,获得贵妇玛丽赏赐的一夜欢愉之后,得知这不是爱只是怜悯,并且从此以后各不相干,会怨恨得想要杀掉她。也因为这个,闯下大祸的玛丽明明一心要嫁给位高权重的埃德加爵士,却在他微妙的犹疑中打消了念头:他爱的是小女孩玛丽,而不是眼前这个有欲望、有思想、有感情的30岁女人。

另一方面,臭名昭著的花花公子劳利也是赢在这一点:他理解她的愚蠢、她的聪慧,她的胆怯、她的勇气,她的放荡、她的慈悲,一切都是活生生的玛丽本人。他知道最糟糕的她,却愿意与她一同分担最糟糕的这部分,还不以此要挟她,并且强烈建议不要把这事告诉埃德加,否则她就得不到她想要的一切,完全站在她的角度考虑。玛丽最后选择他,也是情理之中。正如劳利所言:“宝贝,那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冒险。”

使女的故事8.3[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2017 /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你看他削萝卜的样子。知道吗?就为了争取到男人下厨房削萝卜,有多少女人的生命,有多少女人的身体,被坦克碾成了肉泥?”

这段话出自女主角的妈妈,一个充满抗争意识的女权主义者,然而这一切都在20世纪80年代终结了,神权国家基列共和国建立后,由于不孕不育增多,每4个婴儿中只有一个正常的,仅有的一部分具有健康生殖能力的女性,被当做生育工具分配给当权者,她们是长着两条腿的子宫:圣洁的容器,能行走的圣餐杯。最后一章关于《使女的故事》的史实,记录了《使女的故事》作为录音带,被两百年后的史学家公之于众的研讨会议。这个神来之笔,给前面被文艺气息削弱了的悬测小说,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荒诞的真实性。

爱情与阴影8.0[智利] 伊莎贝尔·阿连德 / 2018 / 译林出版社

书评:

阿连德被誉为“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作为一位经历了军事政变、流亡异国的女作家,本书充满了她的自传色彩,采用魔幻和现实交织的创作手法,以女记者伊雷内和摄影师弗朗西斯科的爱情为主线,通过他们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串联起了三个家庭的境遇和经历,分别展现了农民、知识分子和贵族三个阶层在集权军政府统治下的生活。

伊雷内身上有许多阿连德的影子:从事记者工作、良好的出身、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独裁军政府的愤怒,当然也包括受到迫害流亡异国的经历。最后伊雷内离开时,带走了故居花园里一撮土作为纪念,这也正是阿连德本人的私密记忆。写下这本书后第六年,当初迫使阿连德流亡的皮诺切特的军政府,在一片反对声中输掉了总统大选,还政于民。阿连德终于踏上阔别了十多年的故土,算是呼应本书结尾的愿景。

无人幸免7.2[加] 奥马尔·阿卡德 / 2018 /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书评:

2095年7月3日,一个26岁的高大女人,携带名为“速效”的新型病毒,进入庆祝美国第二次南北战争结束的“再统一日庆典”,引发长达十年的瘟疫,导致约1.1亿人死亡。奥马尔??阿卡德的这本《无人幸免》,真实记录了一个天真活泼的6岁小女孩,如何成为冷酷暴戾的人肉炸弹,用虚构与“非虚构”交织的手法,书写一部战争阴霾下的残酷个人史。

书中有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南方没有未来,只有三种过去——遥远的过去是传统,刚刚经历的过去是经验,还有一种过去尚未到来。”奥马尔所讲述的这个故事,既是传统,也是经验,更是尚未到来的必然。只要仍然存在战争、存在无法遏制的权力欲望,仍然存在人类对同类的疯狂仇视和冷血屠戮,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正如本书的书名——《无人幸免》。

莫斯科绅士8.9[美]埃默·托尔斯 / 2018 / 湖南文艺出版社

书评:

当我们跟随罗斯托夫伯爵的视角,审视20世纪初的莫斯科,在这个风云骤变的大变革时代,沙皇的俄国与布尔什维克的苏联更迭,新与旧激烈碰撞中,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他的怅然若失。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时常想起茨威格的自传《昨日的世界》。罗斯托夫和茨威格一样,都是旧日星辰的仰望者。在《莫斯科绅士》中,罗斯托夫无比怀念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对布尔什维克政权下的苏联深感失望;而在《昨日的世界》中,茨威格深切向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对纳粹铁蹄践踏下的世界满怀悲愤。在新与旧的交替中,罗斯托夫和茨威格都对旧日的星辰念念不忘。这与其说是现实意义上的回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追索,无论是罗斯托夫的沙皇俄国,还是茨威格的一战前欧洲,都有过他们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他们将其视为一片超越现实的精神乐土。

大雪将至8.3[奥地利]罗伯特??泽塔勒 / 2018 / 南海出版公司

书评:

作者好几次将死亡的意象具现为大雪,尤其是小说的开头,艾格尔在三十五岁这年的大雪中,发觉朋友“羊角汉斯”病重濒死。《大雪将至》中“雪与死”的意象,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海明威那篇《乞力马扎罗的雪》,不仅源于两者相似的主题——死亡和等待死亡,更在于两者相似的开头,而在《大雪将至》中,海明威的“雪豹”成了“羊角汉斯”,他们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主动选择了雪山当做灵魂终焉之地。

死亡如同雪花,悄无声息,却不可抵挡、无法逃避,是每个人唯一的终点。无论是雪豹还是“羊角汉斯”,最后他们在雪山中追寻的答案,都已经昭然若示——死不重要,重要的是,死前如何活过。显然,小说结尾时的艾格尔,完全明白了这一点,他问心无愧地活过,就可以从容等待他必然的结局——那场将至的大雪。

十一种孤独8.2(美)理查德·耶茨 Richard Yates / 2010 / 上海译文出版社

十一篇丧气的短篇小说,有刚转学被孤立的孩子,有新婚前夜被丈夫抛下的新娘,有严肃认真被军队油滑氛围所不容的军官,有背着长久卧床的丈夫出轨的女人,有失败强迫症等着被炒的白领,有放弃高薪到报社追求文学梦的钣金工人,有刻板乏味被厌恶的老年女教师,有生活苦闷猎艳失败的退役大兵,有众目睽睽下被朋友无视的黑人钢琴手,有新年夜苦中作乐的结核病人……

尤其是最后一篇,篇幅最长,里面那个孤独的主角显然就是耶茨本人,充满浓郁的自传色彩,他想要学海明威,认为作家应该投入生活的洪流中,而生活带给他的是无尽的失落和苦闷。最喜欢的是《与鲨鱼搏斗》,“人们觉得你只能在以下二者中居其一:要么你是条鲨鱼,要么你只得躺在那里,任鲨鱼活生生地把你吃掉——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而我,我是那种会走出去,与鲨鱼搏斗的人。”

革命之路9.1[美] 理查德·耶茨 / 2014 /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六年前看电影版时,我正处于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深受触动,我那时认为爱波的死来自未能完成的巴黎之行,因此我为自己做出了决定。如今再看小说版,也因为年龄渐长、境遇变迁,我发现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去巴黎,而是爱波想要离开家庭主妇的身份、去追求职业生涯的发展。

她把巴黎当作解药,用来解救他们七年之痒的婚姻,以及琐碎繁杂没有意义的家庭生活,她认为只要“生活在别处”,就能带来全新的人生,但正如耶茨一贯的悲观主义,表面上她被两个孩子、弗兰克的升职和意外怀孕困住了,但真正杀死她的是无可救药的幻灭感。无论她有没有去巴黎,或者其他任何地方,只要她还像过去那样,在还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如何探索自己是谁之前,就将自己匆匆安置在旁人认为她“应该这样”的角色上,那这种幻灭感永远都会折磨着她。

面具后的女人7.8[法]柯莱特 / 2018 / 天津人民出版社

柯莱特笔下的人物们,让我想起前不久看的《十一种孤独》,主角往往都是通常意义上的失败者和畸零人,但跟耶茨刻意渲染的失落氛围不同,柯莱特的故事往往有种哀而不伤的克制和冷静,她写男人和女人,写他们对爱情、婚姻、人生以及自我的怀疑和失望,即便这些超短篇的篇幅只允许她描述当下的失落感,但我总能从她的文字中感到一种终将来临的、与这些失落感和解的契机,这一点令我觉得很迷人。

特别喜欢《入室窃贼》,一个年轻英俊的窃贼盯上了一个老丑有钱的女人,入室行窃时却被她误以为是她的追求者,窃贼突然从镜中看到自己潇洒的仪态,因此他没有选择谋财害命,也没有选择澄清误会,而是像一个绅士那样离开,使这个终身未婚的老女人保留这份被人爱慕的珍贵回忆。最后三篇带有自传色彩,充满神秘主义的中篇《雨月》可见其水准。

忧国8.6日 三岛由纪夫 / 2015 / 九州出版社

五星给《忧国》这一篇,壮烈凄美到近乎战栗的阅读体验。我看过三岛切腹自杀后的报道和遗照,这就使我读《忧国》有种诡异的感觉——三岛就是武山信二中尉,他在自杀前十年就为自己极度详尽地写下了死亡全过程。看到书中中尉的外貌描写,总会浮现出三岛本人的模样,而中尉切腹前仔细剃胡子、从镜中端详自己的那一幕,也令我想起三岛遗容上光洁的下巴,想必他也这样端详过自己。

中尉的死因是1936年皇道派军官兵变失败,他不愿与昔日好友兵戎相见;而三岛的死因是1970年他组建的“盾会”政变失败,他们都有极其相似却终究失败的保皇崇军的政治理想,我对此不做评价,仅仅是叹服于身为作家的三岛,与这篇《忧国》之间极具宿命感和悲剧感的惊人之美。只是不知道三岛是否像中尉那样幸运,在死前也与挚爱经历了这样销魂蚀骨的爱欲。

麦克白8.5英莎士比亚 / 2016 /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书评:

这一版有几页段落丢失,错印成《辛白林》的内容。麦克白作为国王邓肯的表弟,也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在得到女巫预言要戴上王冠后,他所选择的那条弑君篡权之路,每一步都有麦克白夫人的严厉鞭策和冷血襄助,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依靠麦克白夫人,麦克白绝不可能成功夺取王位。

在莎士比亚笔下,麦克白夫人应该算是最残忍冷酷的女性之一。剧中人马尔康王子评价她为“魔鬼一样的皇后”,诗人海涅则说她是“一匹极其凶猛的野兽",也就是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女人,最后却自杀身亡。重读《麦克白》的过程中,我发现麦克白夫人具有典型的黑暗三人格特征,即“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和精神病态”,它们分别代表着权欲操控、极度自信和冷酷无情。再联想到她的人生境遇,让我对麦克白夫人的心理性格分析饶有兴趣。

李尔王8.9英莎士比亚 / 2016 /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一出养老纠纷引发的悲剧,李尔王把国家分给两个谄媚的大女儿,真诚的小女儿却什么都没有。原本打算每家轮流住一个月,结果遭到各种冷漠羞辱,连他最后防身的一百个侍卫也被剥夺,流浪在暴风雨中。书中的大反派爱德蒙塑造得很吸引人,作为葛罗斯特伯爵的私生子,先是陷害正直的嫡兄要谋害父亲,迫使他出逃装疯;然后向二公主夫妇告密,声称父亲与入侵的法兰西军队媾和,导致父亲被挖掉双眼,自己继承爵位;再同时向两个公主献媚盟誓,使她们反目成仇,一个被毒死,一个自尽,他是一头疯狂夺取权力的野兽。

特别动人的一幕,是眼瞎后被逐的葛罗斯特伯爵,恰好遇到装成疯乞丐的嫡子,隐瞒身份一路护送他,在他一心求死的时候宽慰他。可惜结局不好,感觉是刻意追求悲剧感,爱德蒙听闻父亲死讯良心发现,转折太刻意,人物又莫名死了大半。

奥赛罗8.9英莎士比亚 / 2016 /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莎剧中最喜欢的一部。威尼斯公国骁勇善战的奥赛罗将军,由于摩尔人的血统和深色皮肤,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艰难相爱,好不容易才成婚。随后奥赛罗为抵御土耳其人的入侵,奉命驻扎到塞浦路斯岛,妻子随他同行。奥赛罗的旗官怨恨他没有提拔自己,布下层层圈套,使奥赛罗猜疑新婚妻子与他的副将通奸。当他误以为掌握了切实的不忠证据后,在痛苦的嫉妒中杀死了妻子。然而,等真相大白,他发现一切都是阴谋导致的误会,他最终选择在挚爱的亡妻身边,自刎而死。

剧中尤其举重若轻的一幕,是旗官用忠厚善良的伪装,一步步循序渐进,用最少的词句,在奥赛罗心中埋下猜疑的种子,并且逐渐激怒他,促使他下定决心杀掉奸夫淫妇。苔丝狄蒙娜和奥赛罗的每一句对白都真挚得令人心痛,死于爱人之手,留下的遗言却是“替我向我的仁慈夫君致意。”

红与黑8.4[法] 司汤达 / 2010 / 译林出版社

书评:

司汤达这种近乎枯燥的叙述方式,源于他每次写作前都要读民法,就为了达到他所追求的冷淡文风:“写作风格应该像清漆一样透明:它不应该改变事物的本色,不应该改变反映这一风格的事实和思想。”然而,与之相对的,却是书中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时常让我觉得,所谓的“故事情节”,不过是盛装这些丰富瞬变的情绪与思想的盘子。

于连的外貌志趣都与司汤达迥然不同,却是他当之无愧的“心灵上的双胞胎”,他的虚荣易怒,他的敏感多疑,他的多愁善感,同时赋予他司汤达终生求而不得的攻无不克的爱情英雄形象,再加上露骨的恋母情结,这就使他从原型人物杀人犯贝尔德身上脱胎换骨,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于连。

呼啸山庄8.5英 艾米莉·勃朗特 / 2010 / 译林出版社

书评:

希刺克厉夫不在乎恩情,只记得仇恨,对仇人以及亲属长期实施精神虐待和身体虐待,甚至连自己无辜的儿子都不放过,是头完完全全的野兽。希刺克厉夫罕见的残酷暴虐,在以爱情为主题的世界文学史上,堪称惊世骇俗。凯瑟琳多次提到,她与希刺克厉夫在灵魂、在精神上的统一性。然而,随着他们渐渐长大,他们不得不分道扬镳——凯瑟琳被驯化,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好女孩”,想当贤妻良母;而希刺克厉夫拒绝被驯服,变成充满攻击性的“野兽”,高举复仇的屠刀。

对于这种改变,凯瑟琳充满矛盾的痛苦,她嫁给了代表“文明”的埃德加,却始终对希刺克厉夫抱有深刻的眷恋和不舍,因为他代表了她无拘无束的少年时代,他们整日游荡在荒凉的旷野,不是作为“男孩”和“女孩”,而是作为两个独立自主的人,天地辽阔,自有他们的容身之处。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9.0[法] 莫泊桑 / 2016 / 浙江文艺出版社

这一版的选篇,看完让我做了噩梦。前面绝大部分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莫泊桑,带着残酷的悲悯,写为他人奉献却饱受轻蔑的妓女“羊脂球”,写白天当憨厚老农民、夜晚化身暗杀刺客的“米隆老爹”,当然还有把吃牡蛎写得垂涎欲滴的叔叔于勒,以及男女虚荣心写照的《项链》和《骑马》,为一时风光,背负巨债;也有包含真爱的“西蒙的爸爸”,以及与之对照的死于荡妇羞辱的“巴蒂斯特太太”,特别一提的还有让我从头笑到尾的“图瓦老爹”……

然而,越到后面,明显感到,那种夺走他短暂生命的精神癫狂,已经抓住了他,从《恐怖》中那个吃人肉的故事,再到《火星人》中风格大变的狂热呓语,最后到《奥尔拉》,这篇日记体奇幻文学杰作,写于精神失常期间,结合他与主人公一样试图自杀来摆脱透明人“奥尔拉”,这篇的真实性令人毛骨悚然。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8.3[俄] 契诃夫 / 2015 / 上海文艺出版社

这一版可能由于转译,有些文言风格让人出戏。选篇上不适合初看契诃夫的读者,这方面不如人民文学2015版,可对照着看。《无名氏的故事》极为深刻动人,抛下丈夫投奔情夫的贵妇齐娜依达,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时期的安娜·卡列尼娜,仿佛再怎么聪慧可爱的女人,但凡把爱情和男人当做生命的全部,就会成为绝大多数男人的灾难。只不过,安娜不如齐娜依达幸运,没有一个伪装成侍者的贵族饱含深情地注视着她。

当他带着齐娜依达出逃到意大利时,我几乎要以为,这篇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假如万念俱灰的安娜没有扑向火车轮下,她或许能开始全新的生活?然而,契诃夫的批判现实主义是残酷的,当一个人,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当他对生活的热忱和对幸福的渴慕远超现实的时候,或许只能迎来幻灭的结局。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8.6(美)欧·亨利 / 2010 / 译林出版社

巧合是故事的天敌,而欧亨利有时会为了所谓的“欧亨利式结局”,滥用这个杀伤力极强的凶器,反而减弱了故事应有的力度,再加上文风大多轻佻(或者说是幽默),因此在思想性上,远不如莫泊桑,更不要说契诃夫了。难得的是,欧亨利对笔下各种小人物始终抱有的同情,尤其是当他成为自己小说王国的造物神时,从不吝惜给予他们仁慈的结局:

渴望冒险的得到冒险;渴望爱的得到爱;渴望虚荣的得到虚荣;矛盾和误会只会出现在荒诞的羽翼下,而不肯拆散真正怀有真善美的人。这就导致有些故事能够突破理性的防线,让人心头一暖。还有些故事又着实有趣,消遣一番,倒绰绰有余了。

三作家传8.9[奥] 斯特凡·茨威格 / 2017 / 上海译文出版社

太喜欢茨威格这种逸丽奔洒、富有激情的写作风格了,非虚构写成这样,看的时候无数次想跪。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说,他把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放在一起,他们的价值与地位并不是并列,而是递进。他们三人都是终身书写自我的作家,卡萨诺瓦是外部的自我描写,司汤达是心理的自我描写,而托尔斯泰是伦理和道德的自我描写。

茨威格用超神入魔的深刻洞察力,三个作家三种传记风格。他探索司汤达的恋母情结和多舛情路,毛姆也注意到这些,却仍然对《红与黑》的结局大惑不解,不像茨威格能看透这是司汤达自我实现的途径。他还别出心裁地将卡萨诺瓦和唐璜作对比,并且对托尔斯泰的死亡观和道德煎熬见解独到,将他最后的出走形容为“奔向上帝,奔向自我,奔向他应得的死”。这三位倘若泉下有知,想必对茨威格有知己之叹。

文学回忆录(全2册)9.1木心 口述 陈丹青 笔录 / 2013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木心所谓“通达”,“通”是认识论,是观照,“达”是方法论,是自为自在。无论是这本《文学回忆录》还是木心本人,都担得起“通达”二字。正如“回忆录”的个体视角,木心谈起世界文学史,爱憎分明:他对耶稣有种热恋少年般的羞怯激动,认为“耶稣爱人类,是场单恋”。他把尼采视为精神上的亲兄弟,深信血管中流着一样的血。他盛赞司马迁,说他是“以不死殉道”的真正强者。他贬儒扬道,称老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哲学家,庄子算半个。

他把希腊文化视为精神之源,尤其喜爱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他自制翅膀,要飞出迷楼,心比天高,翅膀被太阳烤坏,坠海而死。木心认为这个凡人的翅膀,就是文学,就是一切艺术。他讲日本诗歌,评“傻不可及”。尽管我并不赞同他很多观点,但这样一腔自由热血的悲观主义者,实在喜欢得不行。

爱情笔记8.2(英)阿兰·德波顿 / 2004 /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与其说是“爱情笔记”,不如说是“爱情验尸报告”——一段浪漫邂逅产生的激情澎湃的“真爱”,是如何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由于女方移情别恋而惨淡收场。这种号称“思想小说”的作品,情节简单,甚至略俗套,看点在于作者运用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文学甚至生理学,全面剖析一段爱情从萌芽到成熟再到腐败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博引旁征,有些地方确有启发,不过有掉书袋之嫌,略腻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中的男主角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而非成长型思维,在爱情中渴望完美恋人,一旦发现有一点瑕疵,例如买鞋品味糟糕,爱意很容易消减,全靠强迫自己视而不见才能继续沉浸爱河,长此以往,就算女方不出轨,恐怕这段感情也不太乐观。有意思的是,爱情消失的一方,先是从身体上表现出来,然后才爱上别人,与我们通常认为的相反。

拥抱8.8[比利时]弗朗索瓦·埃马纽埃尔 / 2018 /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两万七千字,算是我读过最短的一本小说。意外的流畅细腻,结构精巧。一个男作家,朋友之妻安娜屡屡向他抛来橄榄枝:邀约看画,她在席勒的《拥抱》面前晕倒;再到相约世界酒店那间有兰花窗帘的房间,不为偷情,只为听他朗读。然而,她要听的不是伍尔夫,也不是他已经发表的作品,甚至不是他从未发表过的情欲露骨私藏篇章,她要听的,是由他写出来的关于她的文章。当然也不是讲述她现在这种优渥光鲜生活的颂歌,而是她十六岁时发生的可怕回忆,这些在二十年后的现在仍然折磨着她。

最终,他靠着狂热的爱慕和敏锐的洞察,写出了她这段往事,在他一遍遍朗读中,她得到了心灵的救赎和解脱,这篇文章也读后即焚。可悲的是,身体却没有得到救赎,无法处理的情欲迫使他们分离。直到十五年后步入暮年,抽离了欲望,他们才终于有全新的开始。

杨贵妃7.0[日] 井上靖 / 2018 / 浙江文艺出版社

李隆基比杨玉环大三十多岁,很多作品刻意模糊这个年龄差,井上靖却敢撕掉这层遮羞布,用文学性的真实重塑这段感情,以至于我看到杨玉环在黑暗中回到床榻,猛然发现一个老掌权者在自己床上时,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不是因为暴力强权,而是冷酷无情、无可退避的命运。

在其他作品中,杨玉环往往成了一个华美雍容、代表盛唐气象的符号,而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她对玄宗复杂的爱情,从敬畏到试探再到彻底征服,情欲与权欲互相交织,难舍难分。还有她对梅妃的强烈嫉妒,恨不得用鞭子活活抽死她,即便已经把她逐出宫也要杀之而后快。更有对高力士、安禄山、三国夫人、杨国忠和杨氏一门等人的倚重和戒备。玄宗对她十六年的三千宠爱于一身,换来的是六军不发马前死的结局,留下的是君王掩面救不得的永恒悲剧之美。

朗读者8.4[德] 本哈德·施林克 / 2009 / 译林出版社

翻译太糟心,时不时来一句“曾经汉娜难为水”这样不中不洋的句式。这个故事最好的演绎方式,绝对是凯特·温丝莱特和拉尔夫·费因斯的电影版,看的时候哭惨了。在集中营里,汉娜让那些注定要死的瘦弱女孩为她朗读;在车站路那间房子的床榻上,她让米夏为她朗读;而在狱中,米夏自愿为她朗读了十年录音带。

我读这本书时,关于汉娜的字字句句都使我清晰地想起凯特的样子,健壮,沉稳,丰满,固执,温柔,像母马一样的女人,在20出头当上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在36岁时有一个15岁的小家伙,在40多岁时入狱,在牢里呆了18年,在“小家伙”接她出狱的那个黎明自杀,凯特本人就是汉娜,绝不会是别的女人。而作为叙述者的米夏,也只会是拉尔夫的样子,无论是情窦初开的少年,矛盾纠结的青年,犹豫不决的中年,都是他这种样子。

红玫瑰与白玫瑰8.7张爱玲 / 2012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创世纪》里那位老太太,是没落的相府千金,父亲是戚宝彝,等看到“马关议和”“脸部中枪”,我才醒悟过来,这戚宝彝的原型是李鸿章。这是当然了,张爱玲的祖母正是李鸿章的女儿。《花凋》的凄惶令人心动,病弱的女人故意把手臂放在被子外,就为了看看喜欢的医生会不会帮她放回去,然而他只是再三叮嘱,避着嫌,说“我会等着你”,可惜终究等不了,两年后找了个健壮泼辣的女人,有意无意刺着她,怎么不忧恨而死。

《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好已经不必说了,多年后,曾经热烈相爱却失之交臂的人再见面,无论男女,那个活得踏实的人会惆怅微笑,而那个过得失落的人会悔恨落泪吧。《多少恨》是剧本改的小说,一个浪荡老爹毁了一段好姻缘,只不过为了方便电影的缘故,情节显得过于规整饱满了,少了些张爱玲式的留白和余恨。

历史类南京大屠杀9.4[美]张纯如(Iris Chang) / 2015 / 中信出版社

书评:

南京大屠杀的恐怖,在亚洲以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张纯如字字血泪,用英文写成这本书,于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出版,弥补了西方国家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空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阻止日本走上国际政坛的一记重击。

本书的架构效仿《罗生门》,试图从日军、南京民众和外国人三个角度来还原南京大屠杀,即便在20年后的今天也极具阅读价值,尤其是作为受害者的中国人,更不应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恰如张纯如的担忧,年复一年,大屠杀幸存者渐渐去世,等到最后一个目睹那场浩劫的人死去,唯有代代传承的民族记忆,可以肩负起这段应该铭记的沉痛过去。

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8.8[匈]米克洛斯·尼斯利 / 2015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既是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囚犯,又是备受党卫军长官器重的病理学家,这样的双重身份赋予他独特的视角,如同用一把手术刀精确“解剖”奥斯维辛的地狱图景:进毒气室先脱衣,死状层层叠叠,强壮者在体弱者上面,因为毒气是从下面开始渗透,踩着下面的人能让自己晚死几秒钟;做骨骼标本煮尸时,肉被囚犯偷吃;此外还有柴堆焚烧、后颈中弹、心内注射、火焰喷射燃烧等等屠杀方式。

像作者这样既是囚犯又是工作人员的活死人特遣队,只有四个月寿命,时限一到,全部灭口,再换上新的特遣队。在这里,作者在恶魔上司门格勒博士的要求下,解剖了上千具死在集中营的尸体,目睹了数百万具尸体在四座焚尸炉中烧毁,经历了一场英勇壮烈的特遣队武装暴动,最重要的是,他历经千难万险,亲眼见到第三帝国的覆灭,最终与妻女平安团聚。

魏晋南北朝史8.6王仲荦 / 2003 / 上海人民出版社

非常精彩的断代史,前面大半本以国别体论述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夹叙夹议,按照年代分述各个独立政权的前因后果、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清晰有力。在这段近四百年的大乱世中,作者除了梳理国别更替的明线,还有一条门阀政治由盛到衰的暗线,几乎每一个政权都少不了与当地豪门望族的交媾,从拥立孙吴的江南四姓,再到随东晋渡江南迁的北方望族,他们不仅大权在握把持朝政,甚至可以说,豪门才是政权兴替的幕后推手。

直到东晋北府兵逐渐打破这个局面,这支精锐部队屡立战功,其中不少出身寒微的将领由此登上庙堂,与贵家子分庭抗礼,而最终灭掉东晋的南宋刘裕,就是北府兵名将。从此开始的南朝,尽管门阀仍然贵且富,却无力阻止原本他们不屑一顾的武将专权擅政,并且从中崛起一代又一代武将出身的帝王。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9.1田余庆 / 2004 / 中华书局

田余庆论史,自有一股慷慨雄健之气,很迷人,这让我想起曹操。他也确实对曹操爱得深沉,尤其是那篇写于三十多岁的论曹操文,不乏气盛激辩之语。他把诸葛亮拉下神坛,不过仍然评价很高。他评刘备军政都马虎,品德也不高,关羽败亡是他明白荆州不可保而故意不救;出兵夷陵的兵不是史家常说的忿兵,而是縻兵;智商顶点就是托孤时让诸葛亮“自取”,其实是说给李严听,这为诸葛亮后来治蜀平乱打好了基础。

难得的是,他还为曹丕发动广陵之役却“临戎不武”平反,说他对吴用兵只是幌子,实则为荡平青徐豪霸割据的问题。《北府兵始末》充分满足了我对北府兵的好奇心,东晋在建康外的广陵京口设北府重镇,不是防胡骑,而是防流民渡江作乱;早在谢玄之前,北府兵就由流民帅组建,或聚或散;北府镇将由豪族变为寒庶,是门阀政治转衰的标志。

东晋门阀政治9.4田余庆 / 2012 /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东晋百年门阀政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六大士族兴衰:琅琊王氏、高平郗氏、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和太原王氏。

1.从最开始的“王与马共天下”,到后来的“庾与马”“桓与马”等等,尽管会有某家权势较大的情况,但其他士族都尽力平衡,维持共治。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司马家想踢开士族、一家独大重振王权,也同样如此,因此王敦、桓温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削弱王权,竟然能够得到多数朝臣的支持,不当做忤逆。

2.北府兵的四个阶段:由郗鉴初创,以流民帅平定王敦之乱;后由谢玄重建,在肥水战胜前秦苻坚,以及制衡建康上游的强藩;再由谢家旧部刘牢之统御,成为各个门阀势力竞相争取拉拢的重要力量;最后在刘裕手中成为独立于门阀的势力,灭桓玄、南燕、西蜀、后秦、孙恩卢循,成为终结东晋的掘墓人。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9.2祝总斌 / 2017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宰相必须同时具备两大权力:议政权和监督百官执行权。因此,三公和尚书台算宰相,门下省和中书监不算。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变更的重大节点:

1.前8年汉成帝绥和改制,把之前丞相独揽三公之相权,变成三公鼎立、平分相权。虽然这是君相关系融洽的表现,但此制后世延续成惯例,是因为符合了皇帝加强君权、削弱相权的需求。

2.曹魏时期,三公鼎立的相权,开始逐渐向尚书台转移。尚书台历来的职责都是接收所有由下至上的文书,平省决断后传递给皇帝。由于司马懿和曹爽争权,先后各自将心腹安插进入尚书台,从实质上抬高了尚书台的权力,架空了德高望重不便驱使的三公。

3.东晋时,当尚书台掌握相权,皇帝为加强君权,用门下省和中书监抑制尚书台的权力。如王导录尚书事、领中书监,晋元帝创立诏令下达需通过门下省,来削弱王导。

魏晋南北朝地方官等级管理制度研究6.4张小稳 / 2010 / 九州

体例较为冗杂,内容常有重复,相当于资料综述,创见较少。最有用的就是第一章“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州郡县长官职位等级表”,列出了此间各朝代刺史、郡守和县令的官品和俸秩,便于查阅。第四章关于地方官加节的部分比较有意思,节是地方官拥有发兵权、指挥权和专杀权的重要依据。专杀权体现在“授节制度”分为三等:

1.使持节:无论平时或战时,都可直接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员。2.持节:平时不可诛杀官员,只能诛杀平民,但战时和使持节一样,可以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员。3.假节:只可在战时诛杀违反军法的人。发兵权则体现在:没有节时,以虎符发兵,一地一符,且同时需要皇帝的玺书或诏书相伴而行,下达具体的发兵指令。而以节发兵,无需玺书或诏书相随,又无地区限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如果因指挥不利战败,往往需要将节交还。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9.5仇鹿鸣 / 2015 / 上海古籍出版社

或名《司马氏兴衰史》,起于司马懿,止于司马炎,历经祖孙三代四人,通过联姻、同僚、交游、征辟等方式凝结政治力量,最终代魏兴晋。

本书梳理了司马氏掌权的重大节点,如“高平陵之变”,将武库和司马门作为必争的战略要冲。又如“寿春三叛”,由司马懿父子三人分别平定的三次叛乱,都发生在势力薄弱的淮南重镇,而前往剿灭的功臣正好成为下次叛乱的罪臣,这一离奇现象充分表明司马集团内部斗争之激烈。灭蜀和灭吴时,又都发生“二士争功”的悲剧,源于寒族与士族的矛盾,邓艾遭猜忌全族伏诛,而钟会虽死,父兄得免;只因邓艾出身微末,而颖川钟氏司马家不敢得罪。同样的理由也适用寿春三叛将:王淩和诸葛诞居然平反,毋丘俭则无。司马炎称帝时根基薄弱,其弟司马攸则声望极高,只好重用外戚,削弱宗室和功臣,留下八王之乱的祸根。

世说新语(上下)9.2朱碧莲,沈海波 译注 / 2011 / 中华书局

很不错的普及本,有题解、注释和译文,对于涉及的历史人物,都有较详尽的介绍。有些小错,例如石勒石虎本是叔侄,有一处译文说是兄弟。我读前半本兴趣缺缺,他们德行好、言语好、政事好、文学好、雅量好,都好都好,不管真情假意,落到纸上都是一片升平之象,没啥滋味。

后半本就好玩多了,“豪爽”篇几乎是土包子王敦的专场,尽显枭雄本色;“容止”篇历数魏晋众多美男子风度,活色生香;“任诞”篇多是纵酒放达之轶事,阮氏与猪同饮,王徽之偷毛毯、雪夜访戴均在其中;“简傲”篇第三则就是嵇康因傲慢得罪钟会、招致杀身之祸的“何所闻而来”;“排调”篇妙语连珠,与战战兢兢的“言语”篇相比,是另一番风味;“俭啬”篇的吝啬鬼王戎,和“汰侈”篇的土豪石崇相映成趣;此外还有互怼、辱骂、弄权、复仇等等,或叹或赞,皆有妙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9.4钱穆 / 2012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详述了汉、唐、宋、明和清五代政治制度,包括中央地方政府组织架构、选拔、监察、经济和兵役等制度,趋势是向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逐渐靠拢。相对而言,钱穆对唐代政治制度评价较高,尤其是在相权这方面——对比之前的汉代,唐代完成了以宰相为首的百官,从皇帝家臣向国家朝臣的割裂和独立。对比之后的宋明清,唐代的君权和相权相对平衡,还没有受到君权逐步加强的打压和蚕食,并且相权本身也分属多人多机构,也可相互制衡。

另外,钱穆大概出于大汉族主义思想,还有对魏晋南北朝的一贯轻视,说魏晋南北朝没有像样的政府,也就没有像样的制度。然而事实上,汉代的三公九卿制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了这个重要过渡。其实,钱穆序言中也承认政治制度不是一蹴而就,却还是这样说,看来确实讨厌魏晋南北朝吧。

解秘中国古代战争7.9袁庭栋 / 2008 / 山东画报

本书和《解秘中国古代军队》加起来,就是作者完整的前作《中国古代战争》。体例清晰,包含旗鼓、侦查、通讯和行军等作战准备,以及车战、骑战和水战等作战方式,辅以阵法、计谋和鬼神等作战策略;还重点叙述了城池的攻守,将其分为准备、越壕、接城、攀城、城门、地道和巷战七大步骤。

在阐述每一个作战细节时,都紧跟着大量历史上的实战案例,往往同时举出正例、反例和变例作为对比,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且引述历代兵书典籍和考古发掘资料作为支撑,通俗易懂,没有一句废话,绝对是难得的佳作。略有遗憾的是图不多,也算图文相宜。

解秘中国古代军队7.4袁庭栋 / 2007 / 山东画报出版社

本书和《解秘中国古代战争》加起来,就是作者完整的前作《中国古代战争》。非常好的普及书,从组建军队(募兵、选将和训练),到军队装备(手兵、弓弩、火器和甲胄),我个人感觉收获颇多的,是营寨、粮草和医药等后勤保障,这类知识在其他同类书中较少见。本书体例上保持了作者一贯的风格,阐述时加了不少历史上的正例和反例作对比,出于篇幅考虑,往往直接引用史书原文,不过不难理解,图片不多,质量挺高,算是图文相宜。

古代职官漫话8.0袁庭栋 / 2007 / 山东画报出版社

跟《制度与人情》的纵式体例相同,都是把重要职官制度分为专题,再在专题中按朝代梳理。不过本书不侧重明清,对各朝代雨露均沾,再加上不少图表,知识性远高于前者,尤其是后半本特别好,重点阐述任官制度,包括入仕、回避、退休、丁忧、奖惩和考核等等,对于史书中任用制度的称呼(授、辟、封、赠、录、归、落、褫……)有系统的解释和区分。在划分等级的品、阶、勋和爵这一章,摘录了几个朝代品级和勋级对应的文职和武职名称,一目了然。

最后一章显示出作者的个人趣味,他把历代史书的作者官职都列出来,逐一分析,算是对前文知识点的实例讲解,很有意思。书末竟然还有近三十页的古代职官制度中专门词语的索引,查找起来非常方便,书名叫《漫话》,实在自谦了。

制度与人情8.9张程 / 2015 /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不错的政治制度普及书,根据讲稿整理出版,流畅好读又不讨巧油腻,条理性和知识性都可圈可点。按照专题分为十二讲,每讲按时间顺序梳理历代政治制度变迁,作者认为明清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最完整成熟的集大成者,因此明清以前简略,明清两朝详细,间或穿插很多史料,信手拈来也不掉书袋。

书名《制度与人情》,难得之处就在于不仅讲明白了制度,也讲清楚了充满中国官场特色的人情,例如渗透政治体制方方面面的“陋规”,实为收受贿赂,称为冰敬炭敬瓜敬果敬节敬,大家都睁只眼闭只眼,有拎不清的御史借此弹劾,皇帝重臣反而斥之为“清官多事”,就因为官员雇佣的师爷、幕僚、长随、听差等人的薪水,都是自掏腰包,“陋规”就成了行政开支,所以古人称陋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公”,现代学者则称为“非正式税收”。

中国古代情报史8.9熊剑平 储道立 / 2016 / 金城出版社

很不错的专门史,可读性很强,全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各朝代的情报活动和情报思想,篇幅几乎各半。“情报活动”是选取了各时期重大战争中,敌我双方运用情报进行斗争的实例,叙述得较为详细,对战争的前因后果和参战将领的来龙去脉都有涉猎,即便对历史不够熟悉的人也能完全理解。“情报思想”则是列举各时期军事论著中,关于情报战部分的分析和研究,对原文有征引,作者自己的总结和辨析紧随其后,同时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与其他论著思想作比较,颇有见地,与作者的军事学和历史学背景相符。

本书中“情报活动”这部分内容,后来单独结集出版,名为《暗影:中国古代的刺客与间谍》,定位是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如果只想看历史上的间谍故事,看那本就够了。

中国的兵8.6雷海宗 / 2005 / 中华书局

十年间第三次读。大多褒贬历代兵制的论著,都以中央集权为立足点,而这本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著作,论的是刚毅不屈、慷慨雄健、文武双全的武德精神,以扎实深厚的史学素养为基调,带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非常迷人。他赞赏春秋时代贵族子弟以入伍为荣的风气,认为这个时期的兵才是真正具备武德精神的兵,等项羽坑杀了二十万秦兵,中国古代最后一支专属国家的军队消亡了,至此进入了无兵的时代。国力衰退,就是从征兵制的军民不分,到募兵制的军民分立,再到军民对立造成的。

论及政治制度,有两点印象深刻,一是前朝末代的乱制往往被后代承认为正制,如魏晋的三省,到唐成了常制;又如唐末五代的枢密院,到宋也成常制。二是乱世军阀的来源,往往是中央到地方的巡察使,如汉的刺史州牧,唐的节度使。《人口与治乱》这节是雄奇之论。

历代兵制评价人数不足[南宋] 陈傅良 / 2017 / 中华书局

作者为南宋人,本书按照朝代顺序,记述了周至北宋的兵制和沿革,尤其详于汉、唐和北宋,包括军队编制、统军指挥、将帅职权、兵员征募等制度的演变因革,并论述其利弊得失,即便在今天看来,也颇有见地。作者的兵制思想有三点:1.主张兵农合一,寓兵于农。2.主张居重驭轻,内外相制。3.主张兵无专主,将无重权。

基于这三点,无怪乎作者对西汉兵制极力推崇——中央军编制完备且互相制衡,南北军、中尉、郎中令和城门校尉各司其职,即便是卫青霍去病者流也仅在战时领兵,平时无兵可用。再往后,这套行不通,就成了权臣和宗室轮流执掌兵权的动乱局面:曹魏堤防亲王,宗室诸王藩兵老弱者两百,兵权外聚州牧、内掌大将军太尉之手。西晋反行其道,宗室掌兵,以至八王之乱。东晋又戒备藩王,导致各州都督手握重兵,实在是矫枉过正。

纪效新书8.7[明] 戚继光 / 2017 / 中华书局

相关文章:

本书为十四卷本,是戚继光晚年以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为蓝本删改整理的,军事思想更成熟,语言风格更明快。这版的译注有水平,值得一看,可惜不是全本,只选取了较重要和有代表性的条目,不过我感觉够用了,记了八大页笔记。戚继光军队的编制为营(营将)——司(把总)——哨(哨官)——旗(旗总)——队(队长),选编军队时,按等级由上至下,每人亲自挑选自己属下的将士。关于威与恩,他认为必须先立威后施恩,如果反过来,就会怨威而忘恩。

不得不说,戚继光治军极严,临阵时只要稍稍显露出一点胆怯的样子,旗总和队长有权立刻割下此人耳朵,把总和哨官有权立刻将此人斩首,如有姑息,同罪连坐。任何一队被包围,其他队不救的话,战后清算,这队死了一人,其他不救的队各斩一人;死三人,则各斩三人,可见一斑。

武曌7.0[美] 罗汉 / 2018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看了这本,我开始意识到我买的甲骨文丛书中,这几本中国帝后传买瞎了。定位大约是给老外看的中国浅显普及史,大量史料罗列,又不好好按时间罗列,要按专题;专题里也没什么特别的见解,能明显感觉到老外写中国史,始终隔着一层什么东西,就像出了川渝的火锅,味儿就是不太对。

由于作者对原始资料理解有误,导致罗列的史料也有错误,例如《新唐书》中“韩国出入禁中,一女国姝”,作者以为是韩国夫人绰号“国姝”,其实是说韩国夫人的女儿很漂亮。另外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脑洞,例如把“屈身忍辱,奉顺上意”的屈和顺,引申为武曌为了迎合皇帝的特殊性癖,将自己的身体扭曲成不同姿势。这实在属于文化鸿沟了,网上那些骗点击的历史猎奇标题党,估计都不会离谱到这种程度。总之,光是想要了解武曌泛泛的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写作 文学 历史类书单:2018年主题阅读总结”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学校图书室有文学类书320本 自然科学类书数量的49相当于文学类书数量的58.学校图书

学校图书室有文学类书320本 自然科学类书数量的49相当于文学类书数量的58.学校图书

分数,加数,整数,意义,个数,乘法,已知,其中一个,另一个,是多少,分子,分母,因数,小数,运算顺序,减法,括号,学校,图书室,法则,算式,真分数,类书,除法,混合运算,成一个,书多,中括号,不变,四则

2013-01-27 #故事大全

班级图书角有故事书30本 科普书18本 文学类书比科普书多 比故事书少 又是故事书和

班级图书角有故事书30本 科普书18本 文学类书比科普书多 比故事书少 又是故事书和

故事书,科普书,倍数,文学书,书多,个数,思路,文学,白痴,班级,本数,算式,类书,你自己,什么啊,就只有,对不对,我也不,我也是,有多少

2020-08-27 #故事大全

班级图书角有故事书30本 科普书18本 文学类书比科普书多 比故事书少 又是故事书和

班级图书角有故事书30本 科普书18本 文学类书比科普书多 比故事书少 又是故事书和

故事书,科普书,倍数,文学书,书多,个数,思路,文学,白痴,班级,本数,算式,类书,你自己,什么啊,就只有,对不对,我也不,我也是,有多少

2012-05-06 #故事会

班级图书角有故事书30本 科普书18本 文学类书比科普书多 比故事书少 又是故事书和

班级图书角有故事书30本 科普书18本 文学类书比科普书多 比故事书少 又是故事书和

故事书,科普书,倍数,文学书,书多,个数,思路,文学,白痴,班级,本数,算式,类书,你自己,什么啊,就只有,对不对,我也不,我也是,有多少

2014-10-13 #故事阅读

欧洲历史之:古埃及文学

欧洲历史之:古埃及文学

埃及,故事,时期,王国,新王,文字,作品,文学,国王,自传,抄写员,父亲,哈特,生活,中东,主题,人们,个人,圣经,文学作品,文本,王子,一世,妻子,建议,中王,塞特,巴塔,阿梅,历史

2007-05-20 #短篇故事

孩子“窝里横 外面怂”?多读这类书 懂事又大方 丨返场

孩子“窝里横 外面怂”?多读这类书 懂事又大方 丨返场

孩子,孩子们,妈妈,贝尔,套书,英国,故事,低龄,方式,向日葵,图书奖,朋友,语言,插画家,设计,教孩子,主题,参团,情商,小鸭子,社交,经典,红房子,精神,友善,奥本,小开,巴比,海姆,给孩子

2013-11-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欧洲历史之:古埃及文学

欧洲历史之:古埃及文学

埃及,故事,时期,王国,新王,文学,文字,作品,国王,自传,抄写员,父亲,哈特,生活,中东,主题,人们,个人,圣经,文学作品,文本,王子,一世,妻子,建议,中王,塞特,巴塔,阿梅,古埃及

2020-08-25 #长篇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类书有那些? 爱问知识人

中国神话故事类书有那些? 爱问知识人

历史,中华文化,瑰宝,口耳相传,文字,形式,寓言,宗教,小说,戏曲,舞蹈,部份,中国神话,上古神话,假定是,某方面,等各种

2020-05-0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