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同一个节日吗?寒食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时间:2017-12-23

从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到文明社会中的情感寄托,历经几千年发展、完善与成熟之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与思想寓意早已融入国人基因

提示:本文共有 36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同一个节日吗?寒食节将至,这天都有哪些习俗?

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时期形成的众多传统节日,不仅充满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神秘意韵,同时也体现出了不同社会思想契机下的独特人文关怀。从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到文明社会中的情感寄托,历经几千年发展、完善与成熟之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与思想寓意早已融入国人基因。

从古至今形成的传统节日数量高达几百个,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传统节日”之外。清明节、寒食节、七夕节、重阳节、冬至节等,也都具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民俗特征。笔者认为不同朝代或时期衍生出来的传统节日,其实就是当时社会思潮与风俗的重要体现。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古代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蕴含多民族特色的习俗史。因为从古代渊源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中,既有独具汉民族特色的民俗节日,同时也有少数民族发明并延续下来的传统节日。当不同民族的习俗交融在一起之后,就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谱系。

笔者认为古老而又传统的习俗节日,其实与别具一格的社会思想各阶层民众的生活习惯,以及古代先民与大自然相互碰撞之后的经验总结息息相关。原始崇拜、祭祀文化、天文历法等,都是古代传统节日与习俗形成的契机。

寒食节与清明节都是古代社会中比较重要的祭祀节日,寒食节诞生主要是沿袭了远古时期的“改火”旧习;而清明节则是上古时代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从这个角度来看寒食”与“清明”两个传统节日,虽然节日性质与起源时代基本类似但却并非同一个节日。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异同之处

1.“寒食节”之上古“改火”说

“寒食节”又称为“禁烟节”、“冷节”或“百五节” 。从这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上来看,可以得知在寒食节这一天人们只能吃“寒食”。实际上寒食节的起源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的人们每年初春季节,都要举行尤为隆重的祭祀活动。

而这个祭祀活动的主要环节就是,把上一年保存的火种全部熄灭,这个举动被时人称为“禁火”。由于远古时期并没有发明火柴或打火机,所以上古先民只能通过保存火种的方式,来满足日常生活中对火种的需求。

在举行“禁火”祭祀活动之后,他们还会重新钻木取火获得火种。主要寓意是在新的一年里能有一个新开端。虽然这种祭祀习俗在现代人的眼中看起来过于笨拙,但是却表现出了上古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自然崇拜与祖先信仰在寒食节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个祭祀活动随着时代不断变迁,由“改火”最终发展成为“禁火节”。当然“改火”的习俗也一直在不同朝代流传,并与“禁火节”成为了当时社会中的主要习俗。在“禁火”期间上至皇宫下至普通人家,都不允许生火做法只能吃提前准备好的“寒食”。

2.“寒食节”之春秋介子推说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都认为“寒食节”与介子推的传说息息相关。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国君重耳因国家内乱,曾有过一段长达十九年的逃亡经历。介子推作为重耳身边的股肱之臣,始终不离不弃的陪伴在重耳身旁。

在君臣走投无路之际介子推为了能让,重耳活命不惜“割股啖君”。重耳其实就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当重耳励精图治重新登上晋国国君之位时,曾毫不吝啬的封赏介子推高官厚禄,但这位曾“割股啖君”的臣子却“不言禄”。

介子推只希望能够侍奉母亲颐养天年,但晋文公为了报答当年的不弃之恩,曾一而再再而三的登门请求介子推入朝为官。在被逼无奈之下介子推携母归隐绵山,但仍然不死心的晋文公为了逼迫其出山相见,不惜下令放火烧山逼其就范。

但是性格耿直的介子推坚辞不就,最终介子推母子二人被大火焚烧而死。晋文公重耳感念介子推的忠心不二,于是将其葬于绵山并为其修祠立庙。同时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这其实就是“寒食节”的历史由来。

3.唐诗《寒食》中的“寒食节”

中唐诗人韩翃曾作《寒食》一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首诗的大意为春季长安城道出飘散着落花;寒食节这一太难东风吹拂着皇宫内的柳树黄昏时分皇宫中传出“御赐烛火”,这些烛火的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韩翃撰写的这首《寒食》其实是一首讽喻诗,按照旧俗“寒食节”这一天必须要“禁火”。但是受宠的宦官却得到了皇帝御赐的“烛火”,这说明人们已经忘记了旧制。这首诗得到了唐德宗的赏识韩翃也因此飞黄腾达。

唐代诗人沈佺期也曾创作过一首《寒食》,“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这首诗歌所表达的含义其实也是,在寒食节这一天需要“灭焰”、“藏烟”,而这两个举动其实也是寒食节的主要寓意。

按照历法推算“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应该是在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这个时节大约为清明节的前1-2天左右,从时间上来看寒食节与清明节特别临近,而且从节日性质上来分析也可以得知,这两个节日的主要习俗都是以祭祀为主。

4.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行清节或祭祖节,相传这个传统节日也起源于上古时期。从其节日内涵可以看出清明节,其实主要包括自然与人文两大方面。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其实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但随着时间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了传统祭祖节日。

据史料记载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时至今日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除了与历法有一定关系之外,其实清明节的起源还与帝王将相“墓祭礼”息息相关。无论是上层社会中的祭祀礼仪,还是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都可以证明一点,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就是祭祖扫墓。

唐代大诗人杜牧创作的《清明》一诗中,曾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从这首诗中可以了解每当清明来临之际,初春时节的春雨就会如约而至。人们在这一天由于需要祭祀先祖,所以基本上情绪都会特别低落。

独具中国韵味的“寒食节”习俗

实际上寒食节与清明节作为两大传统节日,无论是节日时间、性质、礼仪等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只不过寒食节的习俗要比清明节范围更广,因为在寒食节这一天除了要吃“寒食”之外,还会举办很多与节日息息相关的习俗活动。

从春秋时期开始一直到现代社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与演变中,不断加入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作为古代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同时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以饮食习俗命名的传统节日。

相比较于清明节来说寒食节有很多独具特别的节日习俗。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禁火”以及祭祀之外,还有别具一格的食俗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就是“插柳”、“踏青”,以及“秋千”、“

蹴球”、“咏诗”、“净肠”等。虽然寒食节这天总会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悲伤之色,但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却着实令人着迷。

1.“寒食节“食俗”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在寒食节这一天需要吃“寒食”,也就是放凉之后的各种品类的食物。但实际上这一天其实还有很多特别饮食,比如,寒食粥、面、浆、青精饭、饧等。从原则上来讲都是当时老百姓生活中的日常饮食。

人们在这一天将提前准备好的“寒食”放在桌上,然后一家人围坐在桌前一边食用,一边有年长之人为大家讲述寒食节的来历与寓意。虽然在现代人的眼中吃“寒食”很容易导致胃痛,但是在面对传统节日之时古人又怎么会爱惜自己的身体呢!

寒食节饮品方面主要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当然在寒食节这一天所有的饮品也皆为“寒饮”。在古代晋南地区还会有专门的寒食节食物,比如大家比较熟知的凉粉、凉面、凉糕等,居住在山区的老百姓还会将五谷杂粮炒熟,专等到寒食节这一天食用。

2. 寒食节习俗之“插柳”

“柳”在古代人的眼中绝对是一种传奇植物,《荆楚岁时记》中曾记载:“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人们在寒食节这天为了纪念介之推,都会在门窗等地方插上柳枝,主要的寓意就是歌颂介之推“不食禄”的高贵品质。

有一些地方甚至还流行将柳枝插在坟茔、寝灶,“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等处。“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就是对古人在寒食节插柳习俗的有利证明。虽然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淡忘了这些极具寓意的习俗,但是在古代社会寒食节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清明节。

3. 寒食节习俗之“咏诗”

古代人过寒食节时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大致与清明节时的祭祀活动差不多。所以人们在节日当天都会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唐宋时期的诗人来说,曾创作过很多与寒食节有关的诗歌。《全唐诗》曾记载与寒食节有关的诗词多达三百余首。

初唐诗人窦巩曾写过一首《襄阳寒食寄宇文籍》,诗云:“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不仅写出了寒食节的醉人景色,同时也表达出了寒食节当天的孤独与落寞。

结 语

寒食节作为古代社会中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历史地位和民俗价值都非常值得后人铭记。关于寒食节的起源与节日习俗虽然众说纷纭,但最终想表达的基本上都是,寄予在寒食节中的哀思与人文情怀。

皆用《寒食》一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其实就是春回大地的标志性节日之一,当春城飞花之际就是寒食节到来之时。这一天其实与清明节所寄托的哀思大致相同,只不过因为在三国曹魏时期曾出现过断层,所以影响力才会逊色于清明节。

【参考文献】

张勃《寒食节起源新论》

李锋军《寒食节插柳节俗探源》

唐川子《试论唐代诗人笔下的寒食节民俗》

武晔卿《寒食节、上巳节与清明节合流考》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是同一个节日吗?寒食节都有哪些习俗呢?”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寒食节与介子推无关?一文看懂清明节 寒食节 上巳节是怎么回事

寒食节与介子推无关?一文看懂清明节 寒食节 上巳节是怎么回事

寒食节,节日,习俗,上巳节,万物,古人,时节,这一天,人们,寒食,时间,文人,踏青,王羲之,是怎么回事,人文,天人合一,情绪,扬州,理念,节气,观念,规律,起源,改革,活动,中所,是清明,我国古代,日暮汉宫传蜡烛

2014-05-28 #短篇故事

清明节与寒食节 上巳节有什么关系?又都有哪些习俗?来了解一下

清明节与寒食节 上巳节有什么关系?又都有哪些习俗?来了解一下

寒食,寒食节,节日,重耳,上巳节,传统节日,习俗,公历,风俗,踏青,为了纪念,杜牧,三月三,还可以,融合了,中国,上古时代,介子,人们,人文精神,四大,别称,偕老,决心,历史,国家,国君,墓祭,大节,山林

2007-10-02 #故事大全

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尝新节,民族,文化,食物,传统节日,仡佬族,节日,吃新节,新谷,潮人,习俗,仡佬,农历,壮族,布依族,时间,白族,田间,畲族,苗族,影响,七月初七,是哪个,有哪些,帕里,西秀,人类学家,代表,主妇,中国

2013-08-15 #小故事

寒食节:汉族唯一一个以饮食习俗命名的传统节日

寒食节:汉族唯一一个以饮食习俗命名的传统节日

寒食节,冷食,节日,晋文公,内容,介子,燃放烟花,由来,祖先,精神寄托,段时间,文彪,新知识,最佳选择,小说,密码,作者,人物,中国,习俗,人才,传统节日,传统,传统习俗,国王,名利,大臣,尸体,忠臣,忠孝

2008-04-15 #故事大全

寒衣节是祭祀节日 相传起源于周代 是三大“鬼节”之一

寒衣节是祭祀节日 相传起源于周代 是三大“鬼节”之一

十月初一,慧娘,送寒衣,农历,寒衣,禁忌,孟姜女,蔡莫,坟地,节日,这一天,天子,人们,丈夫,习俗,不要在,十月朝,冬衣,南京,衣服,鬼怪,好兄弟,不要去,五色纸,十月一日,传统,众人,传说,冥币,冥纸

2020-09-09 #故事大全

开门节是什么节日?中国傣族的传统节日 老挝开门节全国普天同庆

开门节是什么节日?中国傣族的传统节日 老挝开门节全国普天同庆

老挝,活动,节日,人民,傣族,到来,傣历,旺季,村寨,男女,部分,赛龙舟,青年,合作,旅游,三个月,小乘佛教,中国市场,老挝政府,传统节日,习惯,万象,习俗,中资企业,买车,人们,代表,企业,传统,会用

2009-10-11 #故事阅读

常识积累: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常识积累: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屈原,伍子胥,节日,习俗,农历,寒食,寒食节,时间,汨罗江,蛟龙,戴柳,曹娥,艾叶,艾草,文化意蕴,相关诗词,备考,先人,传说,别称,国家,情怀,尸体,投江,晋国,母亲,楚江,起源,谗言,诸弟

2017-11-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清明之前的寒食节 唯一以饮食习俗命名的节日 怎么吃你知道吗?

清明之前的寒食节 唯一以饮食习俗命名的节日 怎么吃你知道吗?

寒食节,寒食,汉族,食品,又称,节日,乌稔饭,蛇盘兔,代表,传统节日,兔子,寒食粥,流传下来,润饼菜,流行于,白杏花,甘香,艾叶,名的,传统,乌青,亲戚朋友,习俗,人民,介子,冷食,夏历,台湾,古称,孝道

2016-03-2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