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历朝历代标准器型 标准釉色 捡漏时心里终于有底了

时间:2017-12-31

中国瓷母 各种釉彩大瓶 北京故宫藏每个朝代,也许是因为工艺的限制,也许是因为皇帝的独特喜好,那个时代的瓷器呈现出某种普遍性相似的特点,比如西晋

提示:本文共有 88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8 分钟。

香奈儿的传奇创始人香奈儿女士有句名言“Fashion Passes,Style Remains”(时尚易逝,风格永存),这句话放在瓷器上也是应验的,当我们回首过去7000年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看到无数的瓷器出现又消失,以前的很多器型和釉色曾盛极一时而后又消失于历史的潮流之中。

中国瓷母 各种釉彩大瓶 北京故宫藏

每个朝代,也许是因为工艺的限制,也许是因为皇帝的独特喜好,那个时代的瓷器呈现出某种普遍性相似的特点,比如西晋流行鸡首壶,唐朝流行唐三彩,雍正喜欢单色釉,乾隆偏好珐琅彩,似乎每个朝代都有它专属的“标准器型和标准釉色”,当我们遇到某件刚出土的瓷器时,这样的标准器型和釉色,可以帮助我们从器型和釉色上先做一个大致的朝代区分。

元代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北京故宫藏

弄清楚每个朝代的标准器型和标准釉色,对我们鉴赏和收藏瓷器大有裨益,甚至可以说是必备的基本功。

玉斋君今日就为广大藏家整理了这篇历朝历代标准器型和标准釉色,以供广大藏家收藏以备后续之用!

新石器

龙山文化黑陶单把杯

龙山文化红陶鬶

马家窑文化彩陶水波纹钵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就发明了陶器。最早发现的是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从陶质区分,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和彩陶;从工艺上区分,有手制、模制、慢轮、快轮;从纹饰上区分,有压印、拍印、刻划、彩绘、附加堆纹、镂孔;从陶窑结构区分,有横穴窑与竖穴窑。正是这些风格迥异,不同的类别,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绚丽多姿的陶器文化。

夏商周

原始瓷器大都是生活用的器皿,器形有尊、罐、瓮、豆、碗、盂、□等。纹饰有弦纹、方格纹、曲折纹等,双乳钉或钮状的附加装饰比较盛行。郑州发现的尊为敞口、折肩、凹底,器形与陶尊相同。屯溪出土的圈足尊则与铜尊相似。豆的数量较多,器形为浅盘矮圈足,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最流行的器形。在江西清江吴城还发现原始瓷的工具,如马鞍形背的双孔刀和纺轮等,这是其他地区所不见的。

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大体上有两种,以屯溪出土的为例,一种胎呈白色,火候较低,吸水性较强,釉多为姜黄绿色,釉层易于脱落,击之无清脆之声;另一种胎质呈灰白色,火候较高,无吸水性,釉多为青灰色,釉层薄而均匀,胎釉结合紧密,击之有铿锵之声。从数量上说,前者占大多数,这表明当时烧制原始瓷器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

春秋战国

原始青瓷提梁盉

原始瓷出现于商前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以前,由于当时工艺技术水平低下,原料处理未经精细的过滤、淘洗、捏练、陈磨等工艺过程,器物造型简单,胎体多有裂纹,釉色很不稳定。战国时期,原始瓷的制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其烧结性能和器表施釉等方面均有很大发展,器形规整,釉层厚薄均匀,釉色青黄,造型多仿当时的青铜器,有尊、鼎、簋、盉、豆、钟等,纹饰多以刻、划、捏塑等为装饰,具有纯朴简洁的风格。

大汉

汉代陶艺最高成就可以说是铅釉陶的生产。我国带釉陶器早在商周时期即有发现,但生产少。西汉宣帝以后,在关中、河南等地较多出现,东汉普及全国,数量大增,成为汉代一个非常重要的陶器品种。这种釉陶器,胎体是陶,釉是以铜和铁的氧化物作呈色剂,铅的氧化物作助熔剂的釉。铅釉陶烧成温度低,大多为 700℃,所以叫低温铅釉陶器。铅釉陶器的特点是:釉的熔融温度低,高温下粘度小,流动性较大可以比较均匀地覆盖在器物表面,冷却后的釉清澈透明,平整光滑,玻璃质较强,指数较高,光彩照人,有很高的装饰作用。

西汉青釉原始瓷划花双系罐

由于烧成温度低,胎体不结实,釉中铅含量高,所以不大作食器,大多作装饰器和明器,汉代几乎全作明器,器形有:鼎、盒、壶、仓、灶、井、水碓、磨、楼阁、池塘等等。汉代铅陶的大量烧制成功,不仅是汉代陶器的一大成就和特点,开创我国低温釉陶大量生产之先河,而且对我国汉以后陶器生产影响深远,唐代的三彩陶,宋明的琉璃釉陶均从中发展而来。

东汉青釉刻划弦纹双系瓷壶

东汉后期,首先是在浙江省绍兴、上虞一带,又开始出现了青瓷器。釉呈淡青色,质地和火候等都符合瓷器的标准。器形主要是广口、扁圆腹、平底的四系罐。同样的四系罐在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曹氏墓中亦有多量的发现,釉色光亮,质地纯净,说明当时青瓷器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青瓷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重要创新。

三国魏晋南北朝

青瓷由此开始大放异彩,并掀开了瓷器远征之路。

越窑青瓷自东汉创烧以来,经三国,两晋,到南朝获得了迅速发展,是当时中国瓷器生产的主要窑场,制瓷工艺比东汉晚期有了很大提高,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在成型工艺上,除圆器轮制技术有所提高以外,还采用了印,镂,雕,拍,堆和模制等技术。因而能制成品种繁多,样式新颖的谷仓,扁壶,方壶,餐具,茶具,酒具,灯具,文具等。瓷器制品逐渐取代了竹,木,漆,金属制品。

三国吴青釉堆塑谷仓罐

三国西晋时,除了日常用品以外,还生产了大量适应丧葬习俗需要的冥器。如:猪圈,羊圈,鸡笼,谷仓,砻,磨,米筛等。三国时期越窑瓷器由于胎土粉碎工具的改革进步,胎质坚硬而细腻呈浅灰色。少量窑尾位置烧成温度不足的,胎质较松,呈淡黄色。三国时期越窑瓷器釉色以淡青色为主,胎釉结合牢固。纹饰仍然保留东汉晚期的许多特点,简练古朴。常见的依然是水波纹,叶脉纹,弦纹和铺首,三国晚期装饰逐渐趋向繁复。例如在谷仓上堆塑人物,走兽,飞鸟,佛像等。

大隋

隋代不过四十年,瓷器虽然在工艺,纹饰,器型都有进步,但没有大变,应当说有隋一代,皆在精进。隋代的瓷器,青瓷较南北朝时更加发展,生产中心虽然仍在南方,但已有逐渐向北转移的趋势。白瓷生产已较多,质量有较大提高,白瓷胎较白,釉已不再明显青泛黄,而是白中微泛灰兰,接近纯白色了。

隋 白釉高足杯

隋代瓷器的主要器形有:盘口壶、鸡头壶、带系罐、瓶、高足盘、俑等,其造型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鸡头壶:盘口较南北朝时更高,颈更细长,颈部加饰几道弦纹。腹部更为瘦长,鸡头却趋向写实而且又较靠近颈部。龙柄、带系。

盘口壶:体形较南北朝时高磊,盘口更高,颈较长较直,腹更瘦长,有四至六个条状系。

罐:北方流行的罐多为四系,直口,无颈,罐身近椭园形,腹中部凸起一道弦纹。南方流行的罐,多为六系或八系,直口、无颈丰肩,罐 身瘦长。

大隋 白釉罐

瓶:小盘口,颈较细长,腹略呈椭园形。

高足盘:有些文献上称做浅盘圈足豆,这是隋代特有的器形:浅盘,口微外撇,盘心平坦,常有阴线圈纹,并留有几个支烧痕。高足呈喇叭状。

隋代的白瓷俑,面部清瘦,身体细长,同唐代肥胖的俑有明显区别。

从上述几种主要器形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隋代的壶、瓶、俑等体态细长是其明显的时代特征,高足盘则是典型器物。

隋 青釉模印塑贴四系罐

隋代瓷器的花纹也很具时代特色,主要原因是模印花纹:用瓷质印模在未干的胎体压印朵花纹、草叶纹、几何纹、尤以朵花纹最有代表性,其次是划花:莲瓣纹、卷叶纹、波浪纹。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要凭瓷器的典型纹饰,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知道其是否为隋代器物。

大唐

唐代在隋代青瓷、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同时还烧出成熟的黑、黄、花瓷。最引人注目的是创烧出中外闻名的唐三彩和釉下彩。

大唐 越窑青釉花瓣口碗

唐代无论青瓷、白瓷,其器型大多为日常生活需用的碗、盘、壶、罐、瓶等。碗一般较浅,有直口和45°角斜出口等多种形式,其共同特征是:口沿外部突出一周如唇状俗称唇口,圈足为平底或玉壁底,外部施釉不到底。壶最常见的是一种多棱形圆柱短流的执壶,壶腹一般为椭圆形或瓜棱形,壶柄为双排曲柄,壶口多为喇叭口,外部施釉不到底,底多为微微内凹的平底。与唐代书法艺术普及相关,唐代亦多有瓷砚制作。唐代瓷砚的足较多,更有镂孔圈足,砚面明显向上凸起。总之,唐代器型从总体上看,往往给人一种浑圆丰满稳重的感觉。

大唐 白釉葵瓣口杯

唐代的陶瓷生产虽有“南青”与“北白”之说,但这只是对整个唐代陶瓷发展情况而言的,除了青、白瓷之外,唐代还有“釉下彩瓷”与“花瓷”等新品种,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彩陶器”也是唐代制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越窑青瓷中已有褐色釉下彩绘装饰,但并没有充分发展起来。湖南长沙窑釉下褐绿彩绘的出现,为瓷器装饰开辟了新的途径。

大唐 鲁山窑花瓷腰鼓

唐代“花瓷”的出现是陶瓷工艺的又一新创举。所谓花瓷是指一种黑釉带乳白色,或乳白中呈现针状蓝色斑的瓷器,器形主要有罐、拍鼓等,窑址在河南境内的鲁山窑,郏县的黄道窑等。

大唐 三彩凤首壶

大唐 三彩刻花三足盘

唐三彩是唐代陶瓷工艺中一支独放异彩的鲜花。它虽是陶器,却与一般低温釉不同,其胎体用白色粘土制成,釉料用数种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如用氧化铜烧成绿色,氧化铁烧成黄褐色,氧化钴烧成蓝色。并用铅作釉的熔剂,利用铅在烧制过程中的流动性烧成黄、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各种色调,斑斓绚丽,颇能显示盛唐风采。唐三彩器型繁多,一般用做冥器。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动荡时期。此时,江南一带相对比较安定,北人南逃,南北往来,客观上形成了相互交融、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局面。在这一时期,窑址数量略有减少但质量得到了提高。越窑、耀州窑和定窑所产出的瓷器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品,其中以青瓷为最。

五代 定窑白釉刻划花莲瓣纹盖罐

五代 耀州窑青釉葵瓣口碗

五代 越窑鸟式杯

五代十国瓷器的胎釉、器型、纹饰等都与唐代风格有着继承和变革的血脉联系。如:越窑青瓷质地细腻、器型规整、表面光润、口沿轻薄、均施满釉,釉薄而匀;定窑瓷器式样繁多,胎质有粗、细之分,釉色纯白或白中泛青,较为润亮。

大宋

宋朝瓷器从胎釉上看,宋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

例如钧窑釉,喻为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无穷如行云流水;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磁州窑烧出的则是油滴、鹧鸪斑、玳瑁等神奇的结晶釉。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龙泉窑青瓷翠绿莹亮如梅子青青;哥窑的青瓷其釉面开出断纹,如丝成网,美哉天成,是一种独特的缺陷美;还有定窑瓷,其图案工整,严谨清晰的印花让人叹为观止;耀州窑瓷,其犀利潇洒的刻花给人们以流动的韵律美。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质之美,宋人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

定窑酱釉花口盘

黑釉刻花玉壶春瓶

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较之前代更为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人民日常生活用器的大部分:碗、盘、壶、罐、盒、炉、枕、砚与水注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玉壶春瓶。总的说来,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而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哥、官、钧、汝与定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大元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元代瓷器是被忽视的。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地下、地上的元瓷不断被发现,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实元代制瓷工艺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的钧窑、磁州窑、霍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要窑场,仍然继续烧造传统品种。而且因为外销瓷的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景德镇窑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 首先是制瓷原料的进步,景德镇窑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的变形,因而能烧成颇有气势的大型器。

景德镇窑

青白瓷: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主要品种。元代继续烧造,但胎、釉、造型、装饰方法等和宋代有所不同。元代青白瓷的胎子很白,坚致,细密,胎体较厚;施釉略厚,白中透青,不透明,除了部分光素无纹的以外,也有用刻、划、印、堆塑、点彩、镂雕等方法装饰的。

常见刻蚜纹饰有云龙、卷枝、卷草、牡丹、莲瓣等;或在盘和碗内心凸印朵花,堆塑常用于器盖或器身的装饰,元代青白瓷器型较多,除了日常用的盘、碗、高足杯、瓶、罐、炉以外,还有一些新器型如葫芦形的执壶、扁执壶、多穆壶、匜、砚滴、笔山等。体形通常厚重饱满,瓶、罐等器下腹和胫清瘦,盘、碗体大而圈足小,都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白釉瓷:白釉也称卵白釉。元代白釉瓷数量不多,但制作精细。这类瓷器胎子极细白,坚致,胎体较厚;施釉亦厚,白中泛青似鹅卵,润如堆脂;多印花装饰,有云龙、龙凤、花卉、缠枝莲、卷草等。

元 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蓝釉瓷:蓝釉瓷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新品种。它是以钴蓝为着色剂,经高温一次烧成的。元代昨釉瓷有光素无纹,有的饰有刻白纹饰,有的加绘金彩。

大元 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盘

红釉瓷:元代景德镇创新品种,是以铜红为着色剂、经高温在还原气氛虽烧成的。由于铜红的烧成技术比钴蓝还要难以掌握,因此成品极少。仅元大都遗址有少量出土,只有盘、碗、印盒等小件器物。

红釉印、划花云龙纹盘

青花是用钴料在白色坯胎上绘纹饰后罩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经高温一次烧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出的白地蓝花瓷器。不罩釉烧出来的纹饿是黑色的。

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为为两大类:一类多为小件器物,胎子轻薄,不甚精细,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可以说相当潦草,所有钴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和国产的钴土矿特点相同,应是国产钴料所绘,常见器物有高中产杯、碗、盘、匜、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多为日常生活用品,这类青花瓷器当时生产数量有限,属民用瓷;

还有一类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为多,其共同特点是大器者胎体厚重,小件轻薄,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纹饰层次多,有的甚至多达十来层,来得很满期,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间没什么关系,如经常是在缠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之间夹杂云凤、云龙、杂宝、海水江牙等,将毫不相干的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

大元 青花牡丹纹梅瓶

釉里红是用氧化铜在坯胎上绘画纹饰后罩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一次高温元 釉里红留白龙纹四系扁壶烧出的白地红花瓷器。于花和釉里红除了所有绘画原料不同、成品效果不同以外,其制做技术、绘画方法和烧制工艺基本相同。只是釉里红的烧成气氛比青花的更严格,更不好掌握,元代釉里红瓷与元青花瓷一样,具有胎子细密、坚致、洁白,釉子白中闪青,非常光润的特点。纹饰多见缠枝菊、牡丹、莲花、云龙、云凤、云鹤、孔雀、芦雁、人物故事等,边饰多为变体莲瓣、云肩、灵芝云、蕉叶、回纹、弦纹等。器型多为大罐、高足杯、匜、玉壶春瓶、塔式罐、谷仓、大盘、碗、瓷雕人物等等。

景德镇窑釉里红转把杯

元代时期,河南禹县继续烧造钧瓷,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胎了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钧紧密、釉子略粗,有大气泡和宗眼。元 钧窑炉颜色一般是浅淡的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颜色一般是浅淡的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是器物上有紫红色彩班,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釉厚,自然垂流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色或浅褐色胎。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由于釉厚,纹饰模糊不清。元钧瓷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

龙泉窑的生产规模比宋代扩大了四五倍,产量很高,除了民用,主要外销。元代龙泉窑瓷器的胎质比宋代的要粗厚但仍很坚致,白中闪灰,施釉厚,釉面不如南宋时润泽,但很光亮,有很强的玻璃质感,呈黄绿色或葱绿色。主要装饰方法是划、印、贴、堆塑、镂空、点彩等。贴花分有釉、元釉两种,多在碗、盘、洗的内心贴双鱼、小兔、荔枝、飞龙等,元釉的是元代新创品种,常见纹饰有折枝花、荔枝、莲花、月影梅、秋葵、灵芝、牵牛花、松竹梅;这时期新添纹饰有四如意、八吉祥、八仙、银绽、杂宝、山水等,还大量出现文字,因釉厚,纹饿不很清晰。元龙泉器型有盘、碗、罐、炉、执壶、洗、瓶、尊、高足杯、高足碗及人物塑像等。

元代 龙泉窑印龙纹青釉盘

元代磁州窑瓷器的胎子厚重,略显粗糙,多灰黄色,施白色化妆土、釉子白中闪灰黄,元 磁州窑龙纹大罐有的欠精细光润,黑彩多闪黄褐色。装饰以素白瓷、白釉黑花为主。宋代出现的在黑彩上划纹饰的装饰方法,元代也有,一般用于在鱼、龙身上划鳞片或在雁、凤身上划羽毛。也有黑釉铁锈花、白釉黑花瓷上又罩低温孔雀蓝釉的,后者由于温度较低,釉子极易肃秒。白釉绘黑花瓷器纹饰常见的有龙凤、云雁、鱼藻、卷云、花卉、婴戏、人物故事、花鸟、诗句等等。元磁州窑瓷器的器型较大,多碗、盘、罐、瓶、枕、盆、扁壶、玉壶春瓶、高足碗等。

元代 磁州窑白地黑花云凤纹四系瓶

大明

这是一个多彩时代。

明代景德镇瓷器品种按其制作工艺可分为:釉下彩,釉上彩,斗彩,五彩及单色釉,杂色釉。

一,釉下彩,主要指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等。明代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发展到最高阶段。青花瓷在永乐和宣德时期达到了顶峰,被称为青花时期的黄金时代。自此,青花瓷成为中国瓷业发展的主流,形成了青花瓷器异彩纷呈的局面,一直到今天。釉里红创烧于元代,在洪武时期有了很大发展,一度发展到极盛阶段。

明洪武 釉里红拔白缠枝花卉纹碗

明永乐 青花竹石纹碗

二,釉上彩,可分为1,釉上单彩:有白地红彩,白地绿彩,白地黄彩,金彩,黄地红彩,黄地青花,青花红彩等。2,釉上多彩:主要是指斗彩和五彩。斗彩,又称逗彩,其意是指釉下彩和明代瓷器釉上彩拼逗而成的彩色画面。斗彩工艺发明于宣德时期,成化时的斗彩极富盛名。五彩,俗称"古彩",也称"硬彩",五彩从宋,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宣德时成就突出。至嘉靖,万历时五彩瓷器享誉中外。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明嘉靖 五彩鱼藻纹盖罐

三,单色釉和杂色釉,品种繁多,绚丽灿烂,在中国陶瓷史上大放异彩,与青花彩瓷并重。单色釉主要有:铜红釉,以铜为着色剂的一种高温油。永乐,宣德时烧制的极为成功,故被世人称为"宝石红","霁红"等。之后极为少见,且质量大不如前。蓝釉,以钴料为着色剂,入窑一次高温烧成。永乐蓝釉,蓝色纯正,釉面滋润。宣德蓝釉,犹如蓝宝石,故有"宝石蓝","霁蓝"等之称。之后,各朝代虽有烧制,但质量明显下降。甜白釉,是永乐时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一种半脱胎的白釉瓷,因其具有甜润的白糖色泽,故而得名。永乐,宣德时达到高潮。以上红,蓝,白单色釉为明代单色釉最名贵的品种。

明宣德祭蓝釉白花鱼莲纹盘

此外,还有仿哥釉,仿龙泉釉,铁红釉,也称"矾红釉",黄釉,洒蓝釉,也称"雪花蓝釉"等。杂色釉,是指以多种色釉施于一器的瓷器。兴盛于明嘉靖时期,传世品极少。

对于明代的一些典型器型,特别是名贵品种,更应烂熟于心,形成固有的标准概念。越是名贵的品种,便越会有人去仿制。在鉴别中,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无须多究,便可一眼识破那些低劣的赝品;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对那些貌似真品的伪作,经细心体察和揣度后,就能看出神离之处,找出其细微差别;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就能善于体会各时代的不同风格和神态,对那些维肖的仿品,便能独具慧眼,看出其虽维肖但不维妙之处,从而窥出破绽。

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瓷色泽暗黑,这主要是元末明初战争频繁,苏料进口中断,使用国产青料造成的。永乐、宣德年间瓷器制做也如明代国力一样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尤其青花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史称“永宣瓷”。它的主要特点是:由于郑和下西洋,从中亚伊斯兰国家带回了“苏麻离青”料。在适当的火侯下,能烧成像宝石一样的鲜艳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

明洪武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

在掌握各时代瓷器品种的特征及时代风貌的同时,应侧重对器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久而久之,便可充分利用不同器型特征,熟练地鉴别真伪。明代永乐年间的器型古拙秀美,当时出现的一些精品,如白釉脱胎暗花盘碗,青花压手杯之类,都是后仿品在造型等方面远远不可企及的;宣德时期造型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制作精致,独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绝后之作,若不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难以仿制成功。

明成化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

故永宣青花器,仅见清代盛世康熙、雍正、乾隆时的仿品及民国时的赝作,除此而外其他时期少见。至于成化时期,器型惟重纤巧,大器较少,其碗、把杯、天字罐类,都出色地代表了当时轻盈秀致的风格,并为仿品所望尘莫及。弘治、正德时期虽器型品种不多,但却端庄秀逸。嘉靖、万历以后,器型渐趋复杂,又有许多创新之作,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时期的作品未免粗糙。

大清

中国陶瓷鼎盛时期在大清。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青花瓷在清代仍是瓷器中的主要产品,斗彩、五彩、素三彩[左图]继续在更高水准上烧制。此外,康熙朝又创新了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等新品种,各种单色釉有增无减,康熙、雍正、乾隆烧制的青花器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都极力追崇明代永乐、宣德和成化三朝,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调青翠艳丽,层次分明,那浓淡的笔韵能分五色,如水墨画一般,含蓄而生动。

清康熙 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

五彩瓷器也是康熙时最为精绝,其胎骨轻薄,釉色洁白莹亮,画工细腻,色彩柔和,线条流畅,让人爱不释手。雍乾时粉彩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色调温润,鲜艳而不妖冶,立体感强烈,常常让人叹为观止。此外,这一时期仿宋代汝、官、哥、定、均五大名窑的作品也很成功,有的几可乱真,洒蓝、天蓝、祭蓝、冬青、茶叶末等单色釉亦是佳作多多。

清康熙 五彩竹纹笔筒

清雍正 青花夔凤纹双陆尊

清雍正 粉青釉尊

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为丰富,即有仿古又有创新,尤其是各式装饰性瓷器如瓶、尊之类较元、明代大为增加,其中康熙朝独有的器型如观音瓶、棒锤瓶、金钟杯、凤尾尊、马蹄尊等。雍正朝最突出的器形有牛头尊、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

清乾隆 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

乾隆朝大件装饰性器物的造型与前朝相比变化不大,但各类精巧小器如鼻烟壶、鸟食罐、仿象牙、仿玉器及象生瓷等却出现不少,而嘉道以后的器形大多是追慕前人,几乎没有什么新创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历朝历代标准器型 标准釉色 捡漏时心里终于有底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36种常见器型

36种常见器型

窑口,刻花,定窑,年代,形态,技艺,瓷器,纹饰,釉色,装饰工艺,乾隆,道光,郎红,黄釉,八方来,瓷业,名窑,一隅,中心,乌金,人物,全国,名字,名称,哥窑,因素,地位,天球瓶,工匠,工艺

2020-06-09 #故事大全

古代历朝历代白瓷发展演变过程和特点

古代历朝历代白瓷发展演变过程和特点

白瓷,白釉瓷器,卵白,瓷器,时期,白釉,卵白釉瓷,德化窑,甜白釉,烧造,象牙白,釉色,铭文,邢窑白瓷,代表,技术,青瓷,明永乐,李静训,范粹,中国,凝脂,印花,含量,字样,定窑,枢密院,模印,白色,窑址

2016-12-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远销海外的龙泉青瓷 在历朝历代经历了怎样的荣辱兴衰?

远销海外的龙泉青瓷 在历朝历代经历了怎样的荣辱兴衰?

龙泉窑,青釉,龙泉青瓷,青瓷,宫廷,刻花,烧造,釉色,产品,瓷器,规模,影响,窑厂,窑场,发展史,印花,外贸,技术,技艺,日用,时期,景德镇,民族,胎体,越窑,荷叶,衔环,造型,发展,审美

2009-01-25 #故事会

瓷器常见器型50例

瓷器常见器型50例

造型,故名,式样,时期,品种,康熙,颈部,而得名,蒜头瓶,洗口,龙泉窑,葫芦瓶,乾隆,瓷器,凤头,汉族,样式,瓷瓶,肩部,腹部,鼓腹,棒槌瓶,诸葛,流行于,典型,凤尾,器物,小口,长颈,雍正

2011-12-07 #长篇故事

古代瓷器器型大全 收藏必知!

古代瓷器器型大全 收藏必知!

葫芦,福禄,传统,皇帝,谐音,葫芦瓶,有变化,黄老之道

2013-09-27 #小故事

走近元青花的器型之美

走近元青花的器型之美

仅存,元青花,大罐,扁壶,青花,实用,元青花瓷器,马忠,中发,嘉德,全世界,伊犁,农民,全国,博物,北京,拍卖会,天价,国家,国宝,层次,容颜,戏剧,执壶,纪录,时代,故事,故人,杂物,沧桑

2018-05-20 #短篇故事

北京潘家园的紫砂壶:器型齐全花色多样 小编差点儿买一把!

北京潘家园的紫砂壶:器型齐全花色多样 小编差点儿买一把!

紫砂壶,王子瑞,百家号,影像,潘家园旧货市场,半岛,潘家园,摊点,摊主,高丽,在北,会议,不识货,一把手,价格,作别,北京,平台,宾馆,大餐,市场,组织,年会,心仪已久,故事,执壶,必究,深浅,组照,照片

2011-01-30 #故事阅读

元青花瓷器中的特别器型 元青花方形扁壶 日本和英国各藏有1件

元青花瓷器中的特别器型 元青花方形扁壶 日本和英国各藏有1件

青花瓷器,瓷器,方形,图案,元青花,花纹,青花,典型,凤凰,博物馆,基础,收藏者,英国,维多利亚,美术馆,领域,蓝色,转轮,发展,保存在,这两件,尔伯特,阿尔伯特,中国元素,价格,人们,中国,一面,东京,中国流

2017-05-29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