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时间:2017-12-31

20岁的张江玲,从云南怒江州来到珠海接受技工教育一年后,誓言要靠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提示:本文共有 30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04:35

新华社广州7月14日电 题:“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新华社记者肖文峰、肖思思、黄浩苑、李雄鹰

48岁的何公各,两年前鼓起勇气走出四川大凉山,来到广东佛山的一家企业,“靠打工挣钱”,让她的家庭迅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0岁的张江玲,从云南怒江州来到珠海接受技工教育一年后,誓言“要靠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2016年以来,广东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区通过劳务协作,帮助深度贫困地区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广东企业打工,实现快速脱贫、稳定脱贫。在这条“走出来”的扶贫路上,幸福正在生根发芽。

“走出来”:去触摸远方的幸福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何公各(左二)和工友们合影(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李力挖(前排中)和工友们合影(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盛夏,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车间内,45岁的李力挖正在流水线上给制冷橱柜安装压缩机。虽然个子不高且身患残疾,但他动作熟练,是车间里公认干活最卖力的员工之一。在这个大车间的另一边,李力挖的妻子、48岁的何公各负责组装制冷橱柜,她很爱笑,眼睛常常眯成月牙形。

李力挖与何公各都没上过学,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种玉米种土豆,养猪养家禽,是他们多年来的谋生手段。连两个儿子上学的生活费,也常常让这一家捉襟见肘、东拼西凑。

2018年,佛山市与凉山州两地政府组织东西部就业帮扶。穷怕了的何公各动了心思,思前想后,最终鼓足勇气和一批老乡一起,在政府的组织下来到了珠三角。她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心里就想着,“不行我就再找政府把我送回去”。

这是改变命运的一次决定。何公各很快学会了生产线上的操作,没多久就把欠亲戚朋友的债都还了。一个月后,何公各又把丈夫带进了这家企业,两口子一起打工,一年能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再也不愁了,年底还能有几万元存款。“不欠别人钱了,很有安全感,要是早点出来就好了。”何公各笑着说。

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户而言,务工就业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2016年以来,广东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充分发挥就业市场优势,将就业扶贫作为助力西部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

从2017年到2020年6月,广东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共转移桂、川、黔、滇四省区贫困劳动力到广东就业34.64万人。

2020年,四省区共需转移到广东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人数为13145人,截至今年5月底,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已转移的就业人数仍然高达53518人,数倍于协议人数。

“留得住”:用真心陪伴,与温暖同行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贫困务工人员李力挖(左)、何公各夫妇合影(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夫妻宿舍里,李力挖(右)、何公各在休息时间玩手机(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许多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户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到千里之外务工”,并非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2016年11月底,第一批来到珠海就业的务工人员一共155人,有的人一下车就哭着要回去,两个月后只剩20多人。”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派驻珠海的稳岗干部杨世强说,气候不适、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工作难上手等,都是这些务工人员要面对的问题。

既要来得了,更要稳得住。为了解决回流的问题,珠海专门设立了“怒江员工之家”,为来到珠海的怒江州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吃、住、培训、求职等服务,对工作岗位不适应的还可回到这里重新择业。

为让怒江州贫困劳动力在千里之外也有说家乡话的“娘家人”,和他们一起来到广东的还有当地干部。杨世强就是其中一位,他在珠海已连续工作4年,工人开工资卡会找他,想换工作换岗位也会找他,过节返乡负责安排的也有他。

有了员工之家,有了稳岗干部,有了通过努力脱贫的身边典型,怒江州的贫困劳动力在珠海越来越稳定、安心。今年怒江州通过劳务协作来珠海的贫困务工人员有3000多人,到目前为止,只有70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返回了家乡。

关心这些贫困户的,还有那些接收企业。佛山市顺德区东菱智慧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徐庆、珠海鹏辉能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吴世红等许多企业负责人,这两三年里已经分别前往凉山州、怒江州十多次,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做得慢、做错了没有关系,我们要给机会,有耐心让他们学习。一般做到3个月后,他们就和其他工人做得一样好了,有些甚至会更好。”吴世红说。

有人铺路架桥,也有贴心政策温暖。

为了把贫困劳动力留下来,广东省各级政府给出了大力度的支持政策:贫困务工人员在广东务工达到一定条件,直接发放务工补贴;企业每招聘一名贫困务工人员并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对企业实施补贴;实行岗位余缺调剂制度,确保贫困务工人员始终有岗位选择……

“走得远”:心中装满梦想,脚步充满力量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何公各在组装设备(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李力挖在流水线上组装作业(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留在大山,眼前就是世界;走出大山,世界就在眼前。

凉山州金阳县的沙马纠土夫妇2018年来到佛山顺德区东菱智慧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夫妻两人如今一年能挣近10万元。沙马纠土说,刚开始到佛山来务工,多少有点奔着拿补贴的念头,但他很快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对工作和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

“贫困不是我们的资本,不能靠政府扶持一辈子。”沙马纠土说,这次出来后真正认识到读书有多重要,他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改变命运。

为了让帮扶地区的贫困人口在追求小康的路上“走得更远”,广东还通过技能教育培养贫困户年轻一代的职业能力,努力斩断“穷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2016年底开始,珠海市技师学院开始实施对怒江州的技工教育帮扶,对怒江州有意愿接受技工教育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实行百分之百接收入读、百分之百推荐就业。珠海市技师学院院长高小霞说,学院对“怒江班”贫困家庭的学生免除所有费用,还给予每年6000元生活补助和其他各类补助。

2017年高中毕业的怒江州学生张池,家庭经济困难,一直忧心未来升学和就业问题。在人生关键阶段,她被免费接收入读珠海市技师学院“怒江机电高级技工班”。张池所在的“怒江班”学生已于2019年7月开始在珠海优质企业顶岗实习,她与另一位同学还被企业作为技术骨干送到德国培养。

“我已经决定跟公司签订正式就业合同,转正后每个月工资有5000元。”张池说,他们班50多名学生除极少数选择回家乡发展,大部分都留在珠海,他们将在这里勇敢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

“走出来”,改变的是生活;“走下去”,改变的是命运。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贫困户以无比的勇气与决心,走出大山,敲开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李力挖(左)在流水线上组装作业(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贫困务工人员伍元国、易争咪、董正军(从左至右)下班后在厂区合影,他们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在这里实现就业(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广东,珠海,何公,怒江州,贫困户,企业,劳动力,务工人员,协作,扶贫,大山,怒江,省区,张池,李力,沙马,技师学院,走出来,劳务,东西部,佛山市,凉山州,四川,学生,小标题,干部,深度,珠海市,补贴,工作

2012-10-16 #经典故事

“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广东,邓华,新华社,协作,扶贫,广州,劳务,佛山市,三水区,同题,故事,文字稿,照片,星星,有限公司,省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盐源县,希望之路,制冷设备,新华社记者,走出来,李力,车间,何公,作业,务工人员,流水线,工友们

2014-05-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快递小哥们的奋斗故事:汗水饱含奋斗 包裹满装幸福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快递小哥们的奋斗故事:汗水饱含奋斗 包裹满装幸福

东莞,快递小哥,累计完成,业务量,业务收入,全省,行业,记者,嘉慧,陈奕希,在为,国家邮政局,广东省邮政管理局,企业,优质产品,名城,广东省,小康生活,小康,媒体,活力,情况,数据,经济,群体,美好生活,辛勤劳动,视频,服务,消费

2011-05-13 #小故事

「小康故事」西部十二省区:甘肃省2020 最大目标就是脱贫

「小康故事」西部十二省区:甘肃省2020 最大目标就是脱贫

甘肃,甘肃省,唐仁健,贫困人口,黄河流域,建议,渭河,高质量,发展,攻坚,万鹏,康网,习近平,王正君,中国,专稿,产业,人口,人大代表,代表,全省,历史,劳动力,劳务输出,垃圾,天水市,小康,机遇,撕掉,政协委员

2008-12-12 #长篇故事

我的小康生活—幸福生活奔小康!

我的小康生活—幸福生活奔小康!

爷爷,到现在,小康,新农村,小康生活,农村,养老金,时代,经济,建设,指导教师,我们的生活,李凯,王斌,西邑乡,节节高,责编,文正,小洋楼,新时代,有啥吃啥,第九中学,还记得,主题,党报,买菜,二哥,人们,作者,保山

2016-01-29 #故事阅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3本账本里的小康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3本账本里的小康故事

刘腊,梅夫,一家人,房子,株洲,祁东县,腊梅,记者,谭荣,谭卫民,长沙,家庭,夫妇俩,账本,小儿子,套房,小区,小孩,收支,母亲,退休金,变化,生活,买了一套,刘良,陈振,在长沙,中国共产党,好一,城后

2019-02-08 #故事大全

美好生活圆梦小康 “全面小康百家谈”走进南京溧水

美好生活圆梦小康 “全面小康百家谈”走进南京溧水

溧水,政府,陈超,小康,活动,南京,农业,合作社,普法,道路,吴和平,杜磊,幸福感,故事,杨梅,黑莓,发展,苏健,全面小康,农业旅游,一身,代表,产业,人民,公益,农家乐,农村,医疗,小康社会,南京市

2008-01-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3本账本里的小康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3本账本里的小康故事

刘腊,梅夫,一家人,房子,株洲,祁东县,长沙,账本,腊梅,谭荣,谭卫民,家庭,夫妇俩,记者,小儿子,套房,小区,小孩,收支,母亲,退休金,变化,生活,买了一套,刘良,在长沙,新华社,中国共产党,城后,家原

2010-10-05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