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长期守护乡亲健康 安徽10名2019 年“最美村医”事迹感人

时间:2018-01-21

为进一步宣传优秀乡村医生的先进事迹,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乡村医生的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筑牢基层网底,坚决打赢健康脱贫攻坚

提示:本文共有 69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乡村医生是植根广大农村的基层卫生工作者,是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守门人”,是维护农村居民健康、推行健康扶贫政策的有力执行者。为进一步宣传优秀乡村医生的先进事迹,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乡村医生的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筑牢基层网底,坚决打赢健康脱贫攻坚战,省卫生健康委、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联合开展了2019年“最美村医”选树活动。日前,经过推荐申报、公众选树、评委评议、综合评议等环节,这10名长期从事基层一线卫生健康工作的乡村医生荣获2019年“最美村医”光荣称号。让我们记住这些闪光的名字,学习他们深耕基层、甘于奉献的时代职业精神!

余家军:“水上120”出诊20年

余家军,1999 年担任金寨县麻埠镇海岛卫生站村医。20 年来,他坚持为岛上200 多位乡亲治病,并且随叫随到,总是驾船出诊的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水上120”。

余家军。

麻埠镇位于响洪甸水库的核心区,齐山村海岛居民住在该镇唯一四面环水的孤岛上,交通极为不便。一次,村里有个年轻人被蛇咬了,因抢救不及时丢了命,这件事情让余家军感触很深。初中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上卫校,立志当一名医生。

1999 年毕业后,余家军毅然放弃外出行医的机会,留在岛上当了一名村医。为了方便村民就医,余家军买了两条水泥船倚岸而停,取名“海岛卫生站”,简陋的小船不仅是诊所、病房,也是余家军一家住了十几年的“家”。

余家军平时看病加上自家山上的毛竹和茶叶收入,一年不过两三万元,而他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妻子在镇上租房照顾孩子,生活困难可想而知。2008 年,在扬州做激光印花的舅兄说厂里缺人手,希望他去帮忙,每年工资不低于6万元。

就在他准备去扬州时,50多岁的患者老查从镇上买了两块猪肉,回来时硬要塞一块给他,还送了一些自己种的蔬菜。“也许老查并不知道,这块猪肉在关键时刻绊住了我外出的脚步。”余家军说,多年来,乡亲们没少在生活上帮助他们一家,早些年拿药没钱,有给菜的,有给粮食的,从不计较多少,乡亲们待自己不薄,自己怎能说走就走呢?再说,岛上除了自己再也没有第二个医生,余家军咬咬牙还是决定不走了,并且重新做了一块“海岛卫生站”的牌子挂起来。

仁术仁心,水上行医20载;无怨无悔,救死扶伤一叶舟。20 年小船上的坚守,余家军诠释了一名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风范。

丁明玉:电话是村民“救命号码”

丁明玉,1969 年2 月出生,现为泗县丁湖镇丁陈村一名乡村医生。自走上从医道路后,丁明玉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名李月华那样的好医生!

丁明玉。

作为一位农村医生,他服务的对象多是一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儿童,这更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但是丁明玉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还是夜深人静、酷热难当,总是随叫随到。他不仅是一名救死扶伤的乡村医生,还是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亲人。他的电话号码被当地群众称为“救命号码”。

1995 年,村里连卫生室都没有,百姓看病要到十几里地外的乡镇卫生院,十分不便。看到这种现状,在蚌医进修后的丁明玉放弃了到外面发展的念头,留在村里干起了村医。曾有一家外地医院要高薪聘请丁明玉,被他婉言谢绝。当时,许多朋友都不理解他,可他却说:“乡亲们都信任我,干村医给了我莫大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2015 年,草沟镇官塘村一位80 多岁老太太听说丁明玉医术高明、为人善良,特地到卫生室找他看病。老太太却忘记带钱,丁明玉就把老太太的医药费全部垫付,还亲自把她安全送回家。丁陈村村民朱乐前的儿子因车祸成了植物人,家庭十分困难。丁明玉在得知情况后,便不定期上门为其孩子进行体检,向朱乐前夫妻俩传授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知识,并垫付部分医药费用。

从医多年来,丁明玉以精湛医术获得了十里八乡群众的高度认可,就连本县的其他乡镇,以及周边的五河、灵璧、泗洪等地也经常有患者慕名前来就诊。他所负责的丁陈村卫生室,无论是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是贫困人口健康扶贫等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县前列。

赵纯清:让乡亲在家门口瞧上病

赵纯清,现任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山西村卫生室主任。1992 年,他从淮北卫校毕业后,顺利进入濉溪县一家公立医院上班,很快成为医院骨干。但工作几年后,他听从内心深处的召唤,不顾领导和同事的再三挽留,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古饶镇山西村,利用家里的3 间破瓦房办起了村卫生室,看病、治疗、出诊都是他一个人。虽然环境跟县里医院没法比,而且工作没日没夜,但他始终坚守初心——“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瞧得上病”,而且一干就是20 多年。多年来,他还通过拜师学艺和刻苦钻研,熟练掌握了中医治病、推拿按摩、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等医术,努力提升服务村民的本领。

赵纯清。

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有钱没钱,只要病人有需要,他就随叫随到。赵纯清说,多年来他最担心的是有村民突发疾病。在上世纪90 年代,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发生的两件事让他刻骨铭心:一件是一名村民农药中毒,因道路不畅未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最终不幸去世;另一件是一名村民突发脑溢血,同样由于道路不畅,救护车未能及时赶到,耽误了治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从那时起,他立志一定要把路铺平修好,打通一条生命通道。20 多年来,赵纯清先后挤出6 万多元用于修路。

“做人讲人品,做医生就要树医德。”这是赵纯清多年来的行医宗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纯清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安徽好人”和“安徽省优秀医生”,并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赵纯清常常说:“作为一名时代乡村医生,在我心里,乡亲们恢复健康后那句真诚的‘谢谢’,还有他们脸上舒心的笑容,才是我最大的成就和收获。”

任新海:家庭医生的“新标杆”

任新海,1986 年开始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现任定远县池河镇七里河村卫生室室长,30余年来,耐心细致服务辖区群众,被村民誉为健康“ 守门人”。

任新海。

2009 年,定远县开始实行医改,要求落实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任新海积极宣传医改政策,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积极开展新型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看病就能报销药费。他还按照要求在本辖区内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各项服务,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档,建档率达82%。2013 年5 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前来定远县考察基层医疗卫生网底时,七里河村卫生室得到了刘副总理的赞扬和好评。

2016 年,定远县全面开展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任新海认真为辖区群众做好各项签约服务,赢得了签约村民的好评和赞誉。2016 年7月7 日,七里河村卫生室作为“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和考察点之一,为全县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做出表率。2017 年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以来,任新海又为辖区贫困群众免费签约并定期上门开展履约服务,履约服务率达96%以上。七里河村料沟圩组一位老党员为此写了一首赞扬任新海的打油诗:“签约服务形式好,家庭医生户户跑,服务热情又周到,签约群众都夸耀!”

因工作成绩突出,2017 年8 月,任新海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18 年2 月,被县卫生计生系统评为“ 最美家庭医生”。2019 年7 月被滁州市委授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成为定远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一面旗帜!

庞建奎:哪里有病痛就去哪出诊

庞建奎,家住阜南县龙王乡槐寨村曹郢村民组,是槐寨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

自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学医,后来又随多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及专家学习医术。一晃40 多年过去了,他为解除患者的痛苦,走村串户,哪里有病痛去哪里,为病人排忧解难、医治疾病,犹如雪中送炭,温暖着人心。

庞建奎。

在行医生涯中,有几件事令庞建奎终身难忘。一次是20 多年前一个腊月的夜里,有村民得了急性病,他毫不犹豫出诊。由于大雪下了一天,路途非常艰难,他有好几次差点掉到沟里。到了病人家中后,他诊断患者得了急性胃炎,经过对症处理,病情得以缓解。

回来时大雪纷飞,但他的心却是暖暖的。还有一次,在出诊回家的路上,他发现路旁躺着一位乞讨的老人,上前查看发现老人是急性胃肠炎发作,情况十分危险。庞建奎想也没想把老人搀扶到家中,将老人安置好,立即对症下药,一直照顾到康复,又给老人准备了回家的路费。老人回家后,写来一封感谢信,他才知道老人叫张万清,家住太和县。

以前人们对艾滋病不大了解,不愿意与患者接触,不同桌用餐,甚至连医生也不愿意救治。庞建奎发现有不少艾滋病患者由于得不到有效救治,病情加重夺走生命。于是,他下定决心,认真学习相关知识,通过对艾滋病知识的学习,掌握了艾滋病传播三大途径,懂得了预防措施,便主动给艾滋病患者打针、打点滴,还督导他们按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并上门随访,让当地艾滋病患者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汤永:乡亲们离不开的村医

汤永,1971 年出生,是肥西县铭传乡白龙村的一名普通村医。其父是一名老赤脚医生,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梦想当一名医生。1993 年卫校毕业后,回村从事预防、保健、诊疗工作。2000年全县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他担任白龙村卫生室室长。

汤永。

凭着过硬的医术,以及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当地十里八乡的患者都来找他就诊。每天天一亮,患者就排着长长的队,按序就诊。汤永一年接诊患者近3 万人次,为患者出诊2000 余人次。由于长期的过度疲劳工作,2014 年3月,他累倒了,右耳失聪,重度耳鸣,紧接着脱发,从一开始斑秃,继而发展为全秃。此后,他带病工作,一边吃药、治疗,一边继续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服务。他曾在2008 年、2011年、2018 年被县卫健委评为“优秀健康卫士”。

20 多年行医如一日,他随叫随到,从无怨言,电话始终保持24 小时畅通。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就是大年初一也是如此,更谈不上节假日。有人曾问他:“你这样没日没夜地干,图的是什么呀?既没有高收入,还承担着相当大的医疗风险,何苦呢?”他回答:“一是凭着一颗善良的心,二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三救死扶伤是一名医生的基本职业道德。”

目前,白龙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 户、77 人。汤永常常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送药上门、指导就医,贫困户深受感动。“把病人当邻里、当朋友、当亲人,成为乡亲们离不开的一名普通村医,就是自己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说。

石水生:贴钱贴药暖民心

石水生,宿松县五里乡黎冲村乡村医生。从1970 年起一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诊断患者80 万人次,无一起医疗事故发生。1998 年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08 年获宿松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 年获安徽省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17 年10 月被评为“宿松好人”,多次被评为乡村优秀党员。

石水生。

1970 年经群众推荐和领导批准,石水生当上了一名赤脚医生。1983 年,他顺利通过了全省统一考试,获得乡村医生证书;2010 年获中专文凭;2011 年获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这些平凡的履历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石水生来说,其间布满着艰辛的努力。

黎冲村有18 个村民小组,30 多个自然村,3400 多人口。全村群众新病老病,石水生心中都有一本账。2002 年村民石先和突患脑溢血,两个多月不能说话。石水生每天背着药箱到他家为他治疗,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病人完全恢复健康。

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石水生从不为金钱所动,在治病过程中,贴钱贴药贴时间是常有的事,始终把解决病人痛苦放在心上。50 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或来人报信),立即上门诊治。诊治时,有时忙到深夜,等病人病情稳定了才离开,碰到疑难杂症,他就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转院治疗,并陪病人一同前往,直到病人转危为安,才放心回家。

近年来,石水生又为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继续努力着,为做村民满意的乡村医生不停奔忙,尽己所能保障一方百姓的健康。

李艳:淮河上的“白衣天使”

“一位乡村医生,长年划船摆桨去淮河水面为船户们看病检查身体,送医送药。”——这条特殊的行医路她坚持了20多年,淮河水里有她洒下的辛勤汗水,淮河岸边有她留下的无数脚印。这位可爱可亲的人,就是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信湾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李艳。

李艳。

1974 年,李艳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要帮助乡亲们治病脱贫。1992 年,她如愿考取了蚌埠卫生学校,毕业后毅然回村。良好的医术、热情的服务、高尚的品德,让她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更是成了方圆几十里村民眼中“最美的医生”。

距离信湾村2 公里远的地方,有个力源码头。由于船民们吃住都在船上,大多数人饮用淮河水,很不卫生,经常患有胃肠道疾病等。李艳时刻牵挂着船民的安危,急救包总是准备妥当,一旦接到患者的电话,便马上出发。20 年来,她共接诊病人3 万人次,出诊服务1 万人次,却只收基本的医疗费,从不多收一分钱。

2009 年,实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李艳被推选为信湾村卫生室负责人。她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上班最早一个来,下班最晚一个走。村卫生室面向的是农民群众,孤、寡、老、残比较多,她给老百姓看病实行减、免、缓,卫生室每年给患者减免费用达5000多元。

由于积劳成疾,李艳于2014 年5 月突然患了眼底静脉堵塞,右眼的视力下降到0.1,几乎失明。她从上海出院后,乡亲们都纷纷拿着家里的土鸡蛋等礼品前去探望,并主动帮忙干一些农活。乡亲们的关心让李艳深受感动,她不顾家人的劝阻,只在家呆了两天,就回到了岗位上。

淮河水奔流不息,过往船只日夜穿梭,李艳守着淮河,守着百姓,践行着医术和医德,用她的小医大爱护佑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平安。

蒋国胜:40年无医疗事故和纠纷

蒋国胜,1958 年8 月出生,现任黄山区汤口镇冈村卫生室负责人。1979 年6 月,他迈入简陋的村卫生室,同时暗下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一定要用精湛的医术、贴心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

蒋国胜。

40 年来,蒋国胜的足迹遍及冈村的每一个角落。他常说:“先做人,后行医。”在他的乡村行医执业记录中,诊疗群众15 万余人次,出诊及上门服务2.1 万余人次,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他的一言一行见证了医德乃是乡村医生的灵魂。

1992 年4 月,蒋国胜开始担任冈村卫生室负责人。为了促进卫生室的发展,他全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建成省级规范化建设达标村卫生室。同时,他积极倡导学习提升,卫生室工作人员相继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执业护士证书、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证书等,是黄山区为数不多的具备国家执业资格的村卫生室之一。

2009 年7 月,冈村卫生室率先响应药品零差率改革试点号召,严格执行基层医改政策,成为黄山区首个试点村卫生室。2010 年乡村一体化服务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2011年规范药房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试点,2015 年签约服务试点等等一系列的达标试点,冈村卫生室都在黄山区充当“领头雁”角色。

2018 年6 月初,蒋国胜感到身体明显不适,但面对老年人体检和家庭签约贫困人口履约的繁重工作任务,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一直坚持到当年6 月14 日下午,被家人送往安医大一附院治疗,查出系肺恶性肿瘤。即便住院期间,他仍电话指导同事们做好签约服务,叮嘱做好公卫随访。

多年来他所管理的村卫生室屡获表彰。1993 年,他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1998 年被评为“全国模范乡村医生”。他默默扎根基层,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董末平:青春韶华献乡村

董末平,1972 年出生,泾县云岭镇章渡村村医。从1990 年起,从事乡村医生30年来,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

董末平。

有病人常问董末平过年过节上不上班,她总开玩笑地说:“从正月初一上到腊月三十晚,从腊月三十晚上到正月初一。”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董末平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女儿还小时,董末平经常骑着自行车,肩膀上背着出诊箱,车后带着女儿,车头上挂着出诊包,到病人家里帮病人打针。逢到有河流时,先把女儿背过去,然后再把出诊箱和出诊包背过去,再把自行车搬过去。有一次带着女儿出诊时,被一条恶狗追着,两个人都摔倒了。女儿哭着说:“妈妈,我们以后走大路,不要走小路。”孩子那时候小,她不懂,到农户家哪有大路走。

1996 年夏日的一天中午,董末平去河对面出诊,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啊”。她急忙背上药箱,不顾自己已怀孕8个月,一口气跑到现场。原来是一个6 岁小孩在河里溺水了,在村民的帮助下,她开始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在高温下抢救了1 个多小时,仍没能挽救孩子的生命。此后出诊的路上,只要看见小孩子,她就习惯性地提醒家长要看管好孩子。

30 年来,董末平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状况都了如指掌。她一直坚守在村医这个岗位上,守护着村民的健康,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她说,我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我坚信乡村医生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明天会越来越好!

宋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叶晓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长期守护乡亲健康 安徽10名2019 年“最美村医”事迹感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名退伍老村医的战“疫”故事:乡亲无忧 我才放心

一名退伍老村医的战“疫”故事:乡亲无忧 我才放心

张启,人员,中溪村,疫情,杨某,测量体温,村民,院子,工作,宣传,隔离,为他们,一家,体温,医生,摸排,村医,村干部,身体,辰溪县,部队,值班,防控,告诉我们,居家隔离,检查身体,从武,余人,张伯,得多

2008-02-10 #故事大全

图片故事:村医袁体才守护乡亲健康46年

图片故事:村医袁体才守护乡亲健康46年

村医,村民,贵州省,仁怀市,服务中心,医疗卫生,岗村,村民们,医疗,负责人,村里,眼疾,服务,坚守在,岗位上,王洁,陈勇,第一选择,上门服务,事务,专业,全村人,小病,图片,头疼脑热,妇幼,孩子,所学,情况,所在

2016-03-14 #经典故事

最美战“疫”家庭|张建社家庭:村医夫妻同抗疫 坚守岗位护乡亲

最美战“疫”家庭|张建社家庭:村医夫妻同抗疫 坚守岗位护乡亲

张建,铁龙村,疫情,村民,耀州区,家庭,患者,石柱镇,防控,人和,中华儿女,党员,卫生室,妻子,村医,湖北,监测点,铁龙,从武,杨敏,河镇石,西古,里路,阿古,村主任,上时,家国,汉回,石柱村,国是

2010-06-19 #小故事

“同心抗疫 皖美流芳”安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

“同心抗疫 皖美流芳”安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

疫情,安徽省,卫生室,肺炎,医者,百姓,王琪,童佳,中国科大,呼吸内科,弋矶山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专家组,党员,医生,医师,危重症,安徽,室长,技术,村医,村村,站长,血防,集体,负责人,责任,救治,中国医师,主动请缨

2009-03-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湖北父老乡亲世代相传的国军抗日事迹

湖北父老乡亲世代相传的国军抗日事迹

白崇禧,广济,日军,桂军,国军,战役,抗日,广西,武汉,阵地,武汉会战,覃连芳,中国,桂系,官兵,血战,集团军,周志远,双泉寺,梅川,中央军,团长,师团,武穴市,老兵,英烈,黄梅,张义纯,廖磊,施中诚

2020-02-14 #长篇故事

凡人善举感动八方乡亲!这10位新乡道德模范的事迹令人动容

凡人善举感动八方乡亲!这10位新乡道德模范的事迹令人动容

道德模范,新乡,新乡市,提名奖,先进典型,王顺,女儿,掌声,父亲,道德,颁奖典礼,行动,之光,史春,徐洁,张艳菊,张红,李志锋,李刚,陈曦,马小刚,市委宣传部,新乡电视台,新佳,诚实守信,河南日报,客户端,实习生,主义,中华民族

2014-09-22 #故事会

图片故事:淮河岸边“中国好村医”

图片故事:淮河岸边“中国好村医”

徐艺,王巷村,村医,淮南市田家庵区,安成镇,患者,村民,诊所,乡亲们,医疗,口腔疾病,目标,经历,邻村,检查,为群众,志愿服务,陈彬,卫生学校,安徽医科大学,四川地震,都会,中专,业余时间,中医药,中国,休息日,作者,后遗症,医生

2010-05-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村医生共产党员谈志春先进事迹

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村医生共产党员谈志春先进事迹

疫情,防控,社区,官滩镇,村医,工作,乡村医生,古河,肺炎,上级,人员,人生,党员,前提,命令,同仁,居民,实际行动,年近古稀,榜样,生命,疫区,第一线,组织,责任,里程,防线,战斗,有相当,是这样

2009-01-08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