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那些抹不去的春节记忆:元宵节将过 你家还有“兰花根”吗?

时间:2018-01-23

拜年言下之意,元宵节刚到,桃花还没盛开,仍属春节期间,还可以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

提示:本文共有 22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对春节期限的定义,在江西井冈山一带客家有句俗话:“拜年拜到桃花开,桃花开了再不来”。

拜年

言下之意,元宵节刚到,桃花还没盛开,仍属春节期间,还可以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

在祖居江西的客家人来讲,古往今来,过春节必须要去所有亲戚家拜年。江西山多,客家人分散居住,看似直线距离短,但交通不便,道路难行,走上半天一天很正常。可无论再怎么困难,路途再远,哪怕翻山越岭,也要利用春节这个时间走访一下,用脚板把这份或远或近的感情拉近。

给老人拜年

接待的“老表”和“老庚”,把客人招呼好,坐在炭火前,端出一年中最好吃的零食,最丰盛的菜肴,招待前来拜年的客人,一起拉拉家常,话话里短,“东家老妘身体怎么样了?”“西家老官银(老头)还好吧?”,疏远的感情在嗑瓜子、吃零食、聊天中逐渐恢复,将问候和记忆拉得老长老长……

亲戚多的人家,于是年就这样,从初一拜到了十五,一直拜到了“桃花开”。

提起拜年,记忆中离不开的依旧是零食,这是每个客家人儿时记忆中抹不去的味道。

罗霄山脉一带土地贫瘠,农地不多,加上自然条件因素影响,小时候常常吃不饱饭,对孩子们来说,挨饿是常事,更不用说经常能有零食吃。唯一例外的时间段,就是春节!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将一年中最好的零食端出来招待客人。

初一去近邻家拜年,初二开始走远亲。去拜年之前,父母一般都会对孩子们交代,反复叮嘱“去亲戚家,要把大人的祝福带到”“见了亲戚面,要主动喊拜年”;吃东西要矜持,不要当得几世没吃过……父母的交代叮嘱,更多是山里人一种尊长重孝的教育方式。

那个时候,对于父母的叮嘱,早已放在次要位置,而内心惦记的,一路上在脑海里盘旋的,则是亲戚家的美味零食,想着想着都能掬出一捧捧口水来,在喉咙里吞咽。

亲戚家里条件稍好点的,招待拜年的客人会有茄干,酱姜,盐姜,陈皮、花生……条件稍微逊点的,葵花瓜子和一种叫“兰花根”的糕点肯定是不会少的。

江西特色食品

“兰花根”,江西特产,一种以糯米、清油、白糖为原料的糕点,因外形像兰花根而得名。制作工序就是将糯米碾成粉,加水,经过搓揉、擀皮、切丝,放到热油中炸,炸至焦黄,迅速捞出滤油,有条件的趁热撒上白砂糖等,就这样,色泽金黄油亮,大小均匀,甜而不腻,质脆酥香的“兰花根”就做好了。

兰花根

记忆中,每年快到大年三十是制作糕点的集中期,家家户户都会拿出一整天时间来制作这种“兰花根”,这个时间节点一般不会往前推很长,也不会往后延续到大年以后,因为在粮食不足的年代,制作出来的“兰花根”,都是根据春节期间自家拜年客流量来预估制作,做少了,年没过完就吃光了,客人来拜年没得吃,显得尴尬,不好客;做多了,自家孩子吃掉了,原本拮据的粮食、炒菜的油脂,就会显得更加捉禁见肘。

年关到,每个小山村里,空气里飘荡的,都是茶油或是菜籽油炸“兰花根”飘香味道;每家每户走出来的孩子手里、嘴里,甚至口袋里,塞满了油滋滋的“兰花根”。

兰花根

这个时候,是孩子幸福的开始,学校放假了,考试没考好的,该挨批、该挨揍的,也批完揍完了,等待的就是过年穿新衣服,拜年走亲戚,享受“兰花根”这等好吃美味的时刻。

老家人用“兰花根”招待客人,客人上门拜年时,无论亲疏远近,吃多吃少,每个人脸上都会洋溢着和谐的笑脸,老人们则会说“乃里仔(男孩),多恰些(多吃点)”“麦莉仔(女孩),拿‘兰花根’恰(吃)”……那个时候,家里兄弟姐们多的,在接待客人的时候,大人会找个理由把自家孩子支开,或者不让孩子靠前搅局。这个时候,孩子们也常常躲在门后,等客人吃完后,再趁机扫盘。

当然客人也会寒暄几句:让孩子们一起吃吧。

这时,主人往往会谦虚道:孩子皮,他们天天吃,吃饱了,嗯要管己给(不要管他们)!主人的目的,就是让客人多吃,自家人少吃点。

除此之外,当“兰花根”存货不多、孩子央求要吃时,父母往往会跟孩子说:家里“兰花根”吃完了。然后将“兰花根”藏起来。

可是待到客人来时,大人们总能从家里某个地方,变戏法似的拿出来招待客人。

宁愿自家人少吃,也要给客人吃好。从这一点看,客家人的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已经成为习俗传统,融入到人的骨子里,这一点从言行举止体现得淋漓尽致。

记忆中,“兰花根”的味道会从年前延续到元宵节后,萦绕在唇齿之间。稍有“盈余”的大户,还会用坛子保存好,存到早春莳田干农活的时候拿出来分享。

对兰花根的记忆,满满的都是家乡人热情好客的场景,是儿时嘴馋的回忆,是父母教导孩子延续习俗传统的画面,是维系远亲近邻感情的纽带……

兰花根

随着时间的变迁,曾几何时,大山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走出大山,走进城里,开始他们的“找副业”。

曾几何时,制作“兰花根”繁琐的工序和时间,被各种糖类、干果、水果等便利食品摆满了招待的桌子。而年前制作“兰花根”的家数也越来越少。山里空气中弥漫的,不是油炸“兰花根”的香味,而是漫天绚烂迷离的烟花和刺鼻的鞭炮硝烟味。

满载归城

曾几何时,“拜年拜到桃花开”的习俗,已经被大年初一初二就开始踏上返城、或返程的车笛声代替,年轻人要么在城里安家,要么为赶上城里的早班,心早早地已启程。而农村里,人会越来越少,春节前夕拥堵的道路,也会逐渐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状态。元宵未到,已只剩下老人和孩童!

曾几何时,父母对孩子出门拜年反复的交代和叮嘱,仍然会变成反复的絮叨,只是内容变成了“在外要保重”“注意安全”“有空回来”……

送孩远行,却走不出他们的目光

而远行的游子,坐在车里,车子反光镜里映衬出父母相送的身影,逐渐将他们越拉越小,直至消失不见……甚至待下次再回时,老人们已经不见!

元宵节又到了,你家还有“兰花根”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那些抹不去的春节记忆:元宵节将过 你家还有“兰花根”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潮汕小零食 记忆中的童年味道

潮汕小零食 记忆中的童年味道

味道,潮汕,零食,小时候,吃起来,口感,小吃,沙爹,猪油,饼干,嘎巴,猪耳朵,糖葱薄饼,大小,本站,枕头,美味,香脆,兰花根,记忆中,得连,香柔,鱼香,麦香,味和,唇齿留香,绿豆饼,都会,还记得,一角

2020-06-24 #经典故事

让传统节日留住民族记忆 请善待承载了2000多年民族记忆的元宵节

让传统节日留住民族记忆 请善待承载了2000多年民族记忆的元宵节

传统节日,节日,元宵,古人,中国,申遗,活动,过元宵,旋律,文化,记忆,汤圆,气息,都城,韩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他们说,我害怕,端午祭,民族,万圣节,农历,味道,商业,夜市,官员,寺庙,年味,年轻人

2012-05-12 #故事大全

潮汕元宵节|那些记忆里的传统习俗

潮汕元宵节|那些记忆里的传统习俗

老爷,潮汕人,潮汕,过桥,花灯,过元宵,乡村,元宵,小孩,故乡,桥梁,灯笼,潮汕地区,节日,祠堂,神庙,秋千,风俗,活动,很多人,猜灯谜,小红,石猴,丁茶,头桥,成一,打铜街,都会,份量,仪式

2015-04-11 #故事会

老照片:记忆中的儿时元宵节

老照片:记忆中的儿时元宵节

花灯,闹元宵,记忆,美好的回忆,多宽,元宵,人潮,节目,划旱船,人们,人身,发自内心,回味,工分,图文,岁月,家门,年幼,形式,美好记忆,服装,手工,是非,网络,老者,老照片,补助,花炮,记忆里,长辈

2011-10-24 #长篇故事

春节要等到元宵节过后才算真正结束 这天是春节最热闹的一天

春节要等到元宵节过后才算真正结束 这天是春节最热闹的一天

东西,代表,妈妈,农历新年,一帆风顺,亦乐,巴达木,福寿安康,传统节日,上联,下联,传统,元宵,和心,吉星,压岁钱,句号,商场,团团圆圆,团圆饭,大红包,大街,好好学习,天空,我家,年货,干果,对联,定义,小品

2015-04-24 #短篇故事

春节民俗联播之——元宵节

春节民俗联播之——元宵节

元宵,花灯,六街三市,霍启,习俗,北京,才子,游人,灯会,盛景,笙歌,神仙,英莲,吃元宵,正月十五夜,大街小巷,初升,冯夷,凤儿,卢俊义,司马迁,吕后,周勃,吴用,吴承恩,唐寅,唐僧,唐玄宗,平诸吕,宫游

2018-11-15 #短篇故事

春节水果蔬菜最受宠 元宵节促销提前开始了

春节水果蔬菜最受宠 元宵节促销提前开始了

人们,市民,记者,汤圆,蔬菜水果,黑芝麻,郑先生,肉蛋,传统,口味,春节假期,超市,告诉记者,刘良金,爱那,都会,北国超市,新鲜水果蔬菜,蔬果,今年春节,假日,大部分,冰柜,南瓜,商品,味道,味蕾,大鱼大肉,常客,家人

2019-12-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春节笔记:只剩下了元宵的元宵节

春节笔记:只剩下了元宵的元宵节

元宵,汤圆,人们,节日,传统,月亮,状态,记忆,食物,主食,人类,仪式,时代,方式,时候,灯会,胃口,食品,仰望星空,依旧是,吃元宵,早已经,有人说,营造出,至少是,发扬光大,梁东,常在,方都,月光下

2016-06-02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