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红嫂故里”常山庄村:被红色产业改变的村庄

时间:2018-02-27

7月25日,全国主流媒体践行四力山东行来到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这是沂蒙革命老区的腹地,也是沂蒙红嫂纪念馆所在地

提示:本文共有 27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没有水泥、石灰的黏合,只靠岩石本身的形状错缝勾连,拼砌起原汁原味的屋墙,一个个院落被打通、连接起来,每一个院子里都种满了木槿、紫薇、石榴、月季、香椿……盛夏季节,木槿和紫薇开得正艳,没人采摘过的香椿,浅绿色的果实正挂在枝头。

7月25日,全国主流媒体践行“四力”山东行来到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这是沂蒙革命老区的腹地,也是“沂蒙红嫂纪念馆”所在地。这个普通山村,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输送了自己的全部热血与激情,也因为红色基因与红色产业,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不断变化与前行。

红嫂纪念馆,明德英雕像。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大半个村子改成了纪念馆

“红嫂”并非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群在革命战争年代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女性群体的共同名称。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革命老区上百万人支前、参战。其中,沂蒙妇女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留下了无数传奇的故事,如“沂蒙六姐妹”带领全村妇女踊跃支前,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等。

1960年,明德英的故事被编成小说《红嫂》,此后,这些革命老区中,“因党的教育而觉醒进步、因翻身解放而光彩照人、因战争洗礼而忠贞坚韧”的女性,就被称为“沂蒙红嫂”。

2011年1月,常山庄这个仍然保留着抗战时期原始风貌的古村落,开始了易地搬迁工程,留下的古村落,修复整理后,建成“沂蒙红嫂纪念馆”——一座以原始风貌民居为场馆的纪念馆,并于2013年7月正式开放。

沂蒙红嫂纪念馆。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2015年,常山庄进入整体搬迁阶段,大部分村民搬入不远处新建的“常山庄社区”。

今年5月与7月,新京报记者两次探访“沂蒙红嫂”的家乡。常山庄社区支部书记李光告诉记者,新社区规划居住,涵盖常山庄行政村下辖各自然村全部居民520户人,目前,已经搬迁完成370户。原本的常山庄自然村,大半个村庄已经改成了纪念馆,只剩下二三十户村民还住在这里,“等新的第三期工程完工之后,都会搬过来”。

纪念馆沿用了原本村民的旧房子,用“干插墙”的方法重新修复,“干插墙”是沂蒙传统的建筑方法,只用石头,不用任何黏合材料,如同拼七巧板一样,依石头的形状,拼砌成风雨不倒的石墙。

在新村居住去景区上班

76岁的陈洪田,是第一批搬进新村的。陈洪田是常山庄村的老村民,妻子已经去世,两个儿子也都成家立业,一个在临沂,一个在村里。

常山庄的搬迁,采取新旧房兑换的方式,新房子都是独门独户的小院,按照面积不同,分为12万、10万、9万等不同价格。村民的老房子经过评估之后,按照价格多退少补。

陈洪田的老院子评估之后,和新居价格差不多,他没有掏钱就住进了新村,因为儿子早已分家单过,也有自己的新居,所以他一个人住在一个4间平房的小院里。

常山庄社区的新居,主要分为三种,一层的平房,优先给陈洪田这样的老人居住,年轻人则多选择两层、三层的独栋小楼。

而改造后的旧村,已经不复昔日的模样,依山而建的村庄里,弯弯曲曲的石板路连通各个角落,村前是一条小河,一座石桥直通到对岸的广场上,这里原来是村里的田地,纪念馆修建时,这里建成广场,占地的农民,每亩每年可以获得1000元钱。

陈洪田被占了3亩多地,每年有3000多元的收入,此外还有每月110多元的养老金。足以保证他的生活。

远处的山上,还有陈洪田两亩多地,山地贫瘠,种点儿自用的粮食和蔬菜。有多余的,就带到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卖。

陈洪田没事儿的时候,会来这里摆摊。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广场上设有十多个专门的摊位,村民们在这里摆摊卖点儿农产品,不收摊位费。陈洪田是这里的常客,没东西可卖的时候,他还会收点儿小米、杂粮以及年轻人在山上捉的蝎子等,来这儿卖。

“一个人在家也无聊,这儿热闹一点儿,还能有个人聊天”,他说。

被红色产业改变的村庄

常山庄村原本是省级贫困村,三面环山,交通不便,祖祖辈辈生活在常山庄村的人们,依靠一条两公里的土路进出。秋收时,山上的庄稼全靠人力背回家里,如果想去集市上换点儿东西,要挑着担子走几十里山路。

“那时候确实困难,主要是没路,村里人出去打工的多”,陈洪田的一个儿子,就去了临沂打工留在了那里。

常山庄有古村落,有深厚的文化积累,但要将这些变成村庄振兴、村民致富的资源并不容易。

第一次机遇出现在2007年,电影《沂蒙》选址,最终选中了常山庄这个红色村庄。此后,沂南县在这里先后开发建成了山东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沂蒙红嫂纪念馆等。到如今,常山庄村已经身兼红色影视基地、红色旅游胜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重身份,成为沂蒙著名的红色之乡。

和陈洪田一样,搬走的村民,其实并没有真正离开这里,纪念馆里的保安、保洁、园林等工作,聘请的都是村里的村民。

一位正在村里打扫卫生的保洁阿姨告诉新京报记者,她是本村人,纪念馆刚开放时,她就来做保洁,每个月900元,“保安要高一点儿,每个月1200元”。在她身边,还带着放暑假的孙女儿,“儿子学车去了,孙女没人看,所以这几天,我都带着她上班”。

带着孙女儿工作的清洁工,她原来住在这里,搬迁后,依然在这里工作。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除了纪念馆,影视基地也是用工的大户,十多年来,这里已经拍过260多部影视剧,电视剧《红高粱》也是在这里拍摄的。影视拍摄需要大量群众演员,附近村里的村民,许多都当过群演,常山庄社区支部书记李光告诉新京报记者,“仅常山庄社区,一年参加演出就有一万多人次,一天的报酬50-100元不等”。

绿色是村庄的另一面

沂蒙山区是丘陵地貌,多山,少平原。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的山大部分都是荒山,寸草不生。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发生地,离常山庄不远,只有不到半小时的车程,那里原来也是荒山,但现在已是一片葱绿。

不论是沂南、蒙阴还是沂水、兰陵,现在的沂蒙山,几乎见不到荒山,据当地干部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沂蒙就开始绿化荒山,改革开放后,整理、绿化荒山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因为大部分都是各村村民自发绿化,所以逐渐形成了以果林为主的农业模式。

站在常山庄村前的广场上,沿着山坡逐渐向上的村庄,绝大部分掩藏在浓密的树荫里,远处的群山一片青翠。

李光告诉新京报记者,这几年,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先后打造了农产品加工、旅游等多种产业模式,依托红色革命历史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提高村民收入,一些原本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逐渐选择回乡就业。“附近有纪念馆、影视基地,还有不少厂子,找到工作不难,而且新社区里各种生活设施都很完备。其实,就算不打工,自己开个农家乐,或者依然种地,也比以前要好。我们村有一个村民,种菜、种红薯,夏天卖菜,冬天就去影视城卖烤红薯。不过,好些年轻人还是不愿意干,觉得太累了。”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影 王巍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红嫂故里”常山庄村:被红色产业改变的村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将军故里换新颜 幸福生活比蜜甜 七里庄村的“蝶变”

将军故里换新颜 幸福生活比蜜甜 七里庄村的“蝶变”

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红色文化,将军,曾倩,彭雪枫,乡村,全国,女士,故居,故里,村里,村民,街道,游客,红色旅游,设施,发展,扶贫政策,村民们,群众生活,向东,从镇平,宜居宜,徐帅,强多,换新颜,比蜜甜,谭亚

2012-03-01 #故事大全

庄子故里五百学子 走进沂蒙山 感受红嫂那些动人的故事

庄子故里五百学子 走进沂蒙山 感受红嫂那些动人的故事

红嫂,家乡,沂蒙,红色,沂蒙山,东明县,纪念馆,革命,沂蒙红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情景剧,老子,课程,活动,学生们,师生们,红色经典,无私奉献,东明,怀荣,拉歌,中国书法,吃一顿,教育基地,山东省,一生,中国,人民,亲骨肉

2012-05-04 #故事阅读

红色党建 绿色产业 美好蓝图 德州桂庄村“红绿蓝”发展规划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红色党建 绿色产业 美好蓝图 德州桂庄村“红绿蓝”发展规划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桂庄村,村里,杨文杰,养殖,梁家镇,沙俊,党建,红旗湾,中共一大,过程,禹城市,果园,红船,规划,镇上,项目,发展,统一,发展规划,红色文化,红绿蓝,和村,教育基地,村南,环保治理,红旗广场,乡村,三产,两口子,个人收入

2009-03-13 #短篇故事

以“红嫂家乡”之名成为“文化旅游新地标”的小乡村

以“红嫂家乡”之名成为“文化旅游新地标”的小乡村

沂蒙,文化,常山,红嫂,红色,四季,基地,乡村,韩生,旅游,红色影视,沂蒙精神,家乡,纪念馆,项目,投资,乡园,中国,人民,人们,历史,名将,沂南县,年历,模范村,底蕴,景区,旅游区,故事,战略

2012-12-29 #故事会

八台大戏让游客过足瘾!红嫂家乡“红色+民俗”庆国庆

八台大戏让游客过足瘾!红嫂家乡“红色+民俗”庆国庆

游客,红嫂,景区,家乡,大戏,民俗,沂蒙,红色,活动,新中国成立,韩员外,郑树,护旗手,好的,追梦,八路军,主题,使命,招亲,快板,国家,共庆,初心,基地,场景,常山,形式,幸福感,影视剧,快书

2008-12-17 #小故事

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 临沂武警官兵红嫂家乡接受教育庆“八一”

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 临沂武警官兵红嫂家乡接受教育庆“八一”

红色,红嫂,中队,教育基地,官兵,官兵们,教育,家乡,景区,沂南,纪念馆,活动,郑家,仪式,党支部,全国,常山,山东,旅游区,报料,沂蒙,火种,红色旅游,警营,记者,部队,齐鲁,工作,被评为,从沂南

2020-05-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临沂:沂蒙精神借红色文化经典传承

临沂:沂蒙精神借红色文化经典传承

沂蒙,临沂,蒙山沂水,临沂市,红色,红色影视,沂河,拍摄基地,红色文化,山东,游客,沂蒙精神,基地,奶奶,常山,故事,有限公司,红嫂,发展,大剧院,日报报业集团,革命纪念馆,人均收入,北岛,市委,市政府,收入,文化,文化产业,社会

2020-09-03 #短篇故事

六一儿童节 临沂小学生思想政治课搬到红嫂家乡

六一儿童节 临沂小学生思想政治课搬到红嫂家乡

思政,红色,红嫂,课堂,思政课,沂蒙,学生们,常山,家乡,基地,红色影视,马牧池乡,学生,纪念馆,红色景区,中小学生,同学们,中国,乡村,学校,思想,感染力,情感,老师,教育,今天我们,吕瑞,庄古村,张庆,立德

2007-08-3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