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阮华端:以创新的方式讲好岭南故事

时间:2018-03-05

本期做客嘉宾:阮华端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广东省是中国几千年以来对外贸易的窗口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提示:本文共有 34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人民日报文创会客厅”第一季:

“馆长有话说”

让我们与各大博物馆馆长一起,

解开文博密码,探索历史奥秘。

本期做客嘉宾:阮华端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

广东省是中国几千年以来对外贸易的窗口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谈到近代的历史变革时,就非常强调广东的特殊地位:“中国与外人之接触,以广东为最早,人民之通知外情,也以广东为最”。

特殊的地缘优势,塑造了广东开放兼容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也让广东一次又一次成为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在文化遗产留存方面,具备鲜明的区域文化特点,它们构成了广东各个时期的文物特色,展现了成千上万年来岭南历代民众辛勤创造的历史轨迹。

广东省博物馆

作为代言岭南文化的地标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简称“粤博”)为南粤大地珍藏了璀璨的岭南文明。从1959年正式开放至今,现有藏品18万余件(套),其中馆藏书画、陶瓷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博物馆中均名列前茅,拥有端砚、潮州木雕、外销艺术品、出土、出水文物等优势特色馆藏。

沈周 青山暮云图轴

近年来,粤博不断活化利用馆藏优势,对策展模式进行改革,组织策划了大量展示岭南特色文化的优秀展览,连续5年入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并有所斩获。同时在文物新媒体方面大胆尝试,亮相文博类综艺节目、在机场开设博物馆体验馆、牵头发起“广东文创联盟”等,让这座位于广州珠江新城的“粤光宝盒”成为广东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今年疫情期间,粤博加大了数字技术内容建设投入,将2010年新馆开放以来举办过的180多个精彩展览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新呈现,此外制作了20个3D展览数字漫游项目,拓宽了新的展览体验方式。微信粉丝刚刚突破百万的粤博,正在借助技术和创新的力量,不断向前奔跑。

粤博文创蛋糕

在粤博工作了33年的阮华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对粤博更创新、更开放的变化深有感触。阮华端从2009年起担任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在馆藏文物的征集与管理方面具有数十年的工作经验,先后主持筹备了广东传统工艺展览等多个大型展览、合作完成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课题潮州木雕研究等工作。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阮华端身上同样能看到广东开放兼容的文化性格,他对博物馆数字化机遇挑战、博物馆“泛娱乐化”等争议话题持有包容的态度,他认为信息技术拉近了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增强了两者间的互动与联系——“往日令人感到神秘莫测、高冷生僻的文物背后原来会有那么多难为一般人所知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节目,对于普及文物知识进而增进人们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

端石云纹砚

人民日报文创:疫情让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被推到了台前,数字技术会给博物馆带来什么变化和机遇?广东省博物馆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划?

阮华端:数字化通过网络和数字技术,将我们的藏品和展览以直观的可视化形式展示给观众。数字博物馆突破了藏品展陈的时空限制,丰富了展陈的方式,使得展陈的内容可以更生动地被扩展延伸。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博物馆的服务将延伸到互联网虚拟环境中,这对于博物馆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空间,有许多文章可做。挑战是对博物馆的要求越来越高,网友期待博物馆出品的文化产品质量越来越高。

广东省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从2008年开始,经历了新馆建设和2012年启动的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2014年成为国家文物局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数字化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成果已长期为博物馆新媒体应用提供支撑。未来我馆会加大数据开放力度,逐步向公众开放更多的馆藏数据。

疫情闭馆期间推出“宅家我们云上见”系列线上展览和文物赏析,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服务。尤其是“云展览”项目,我们把自2010新馆开放以来举办过的180多个精彩展览通过数字化技术呈现给观众,观众可以在我们的官方网站展品板块浏览有关的展览知识、展品解读。我们还精心制作了20个3D展览数字漫游项目,这是一项新的展览体验方式。这项数字内容将是我馆近期着力打造的数字内容品牌。

人民日报文创:近年来,很多博物馆都对文物新媒体传播做了不少创新的尝试,广东省博物馆在这方面都有哪些实践?

阮华端: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单向传递信息,它利用信息技术拉近了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增强了两者间的互动与联系。针对博物馆现场观众,基于互联网、AR、VR等技术手段使陈列展示更为活泼生动,针对非现场观众,通过互联网更是打破博物馆馆舍与开放时间桎梏,拓展博物馆公共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新媒体应用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以观众需求驱动,改变了博物馆传统围绕物品展开工作的思考模式,优化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广东省博物馆新媒体应用相对较早,且形式多样。在官方网站上我们进行展讯和文物信息公开,且稳步推进未来持续每年向公众公开5000件文物信息,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充分利用其互动性,提供免费的语音讲解、门票预约和线上咨询服务,广泛传播博物馆展览及文化活动信息,今年我馆将迎来第100万位微信粉丝。今年我馆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成果之一——博物馆导览小程序也会上线,该小程序能实现参观团体间在馆内的位置和消息共享,也可为观众提供实时的场馆服务信息,它将是我馆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上的再次更新。

金漆木雕“比武定帅”小神龛

人民日报文创:直播和一些文博类综艺节目的推出,有观点认为会让博物馆呈现“泛娱乐化”趋势,您怎么看?

阮华端:直播和文博类综艺节目的推出,大大地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往日令人感到神秘莫测、高冷生僻的文物背后原来会有那么多难为一般人所知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节目,对于普及文物知识进而增进人们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不过,这些节目应该以严谨扎实的研究为基础,不能随意曲解,更不能“恶搞”。

人民日报文创:近期有国外媒体指出,过去10年来,中国大幅提升对旅游行业的投资,博物馆行业也不例外,比如平均每两天就出现3家博物馆,很多地方的老博物馆也在翻修等,然而中国仍未被视为博物馆国度,国际声望与大规模投资不相匹配。对于这个问题,您的个人体会是怎么样的?

阮华端:在西方发达国家,具有近代意义的博物馆起码有20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才100多年,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博物馆发展在整体上还处于大力发展阶段。近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大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提高,各级政府加大力度发展博物馆事业,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如雨后春笋,数量大增,这是十分可喜的。不过实事求是地说,相对于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十多亿的人口规模而言,这些投资在总体规模上还是很有限度的。

如果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的博物馆数量,目前中国的博物馆数量还是明显偏低的。因此,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博物馆还会继续快速增加。当然,是否被视为博物馆国度,我觉得不光要看博物馆的数量,还要看藏品的数量,更为重要的是观众的数量。当许许多多的民众把到博物馆参观作为个人的一种文化消费习惯的时候,那才是当之无愧的博物馆国度。

由广东省博物馆筹划的潮州木雕展在香港展出

人民日报文创:作为一个老文博人,您觉得博物馆在当今社会,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您认为好的博物馆应该是什么样的?

阮华端:博物馆是守护、传承人类文明见证物的神圣殿堂,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枢纽。博物馆有助于人们看清人类的来路,坚定地走向未来。好的博物馆应该具有优雅的环境、丰富的藏品、多样的展览、周到的服务、科学的管理。

人民日报文创:在您担任广东省博物馆领导期间,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对于广东省博物馆未来的保护和发展,有怎样的打算和规划?

阮华端:由于分工的关系,这些年,我特别关注馆藏文物的征集与管理。在博物馆数十年,我深深地体会到,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物质基础,博物馆要靠文物藏品说话,博物馆的关键实力就是文物藏品,因此,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以有限的资金投入,尽可能征集到更多的文物,尤其是那些能填补馆藏空白的精品。未来几年,我们要根据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定位和收藏方向,科学制定规划,周密部署,通过各种合法合规的征集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馆藏。

出品:人民日报文创

鸣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新文新旅

部分图片来自广东省博物馆、摄图网。

“人民日报文创会客厅”合作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人民日报文创,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文化产业信息平台联系邮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阮华端:以创新的方式讲好岭南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岭南故事

岭南故事

珠江新城,广州大剧院,天河,建筑,世界,图书馆,摩天,广东省,芒果,广州东站,还可以,中国,企业,全球,味道,夜景,声学,地铁站,广场,广东省博物馆,广州,文化,本质,灯光,珠江,瑞典,身份证,最密集,七仔,哈罗德

2017-08-19 #故事会

岭南故事

岭南故事

珠江新城,广州大剧院,天河,建筑,世界,图书馆,摩天,广东省,芒果,广州东站,还可以,中国,企业,全球,味道,夜景,声学,地铁站,广场,广东省博物馆,广州,文化,本质,灯光,珠江,瑞典,身份证,最密集,七仔,哈罗德

2010-01-31 #故事阅读

广州走进历史故事 探寻岭南文化

广州走进历史故事 探寻岭南文化

青年,粤港,博物馆,广州,活动,青年们,南粤,新家园,岭南,李嘉琪,历史,岭南文化,和文,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政治,香港,校对,社工,经济,组织,遗址,通讯员,交流,发展项目,历史故事,发展历史,历史文化,更深入,活动组织

2020-06-23 #短篇故事

清末民初广彩瓷器中的岭南绘画色彩

清末民初广彩瓷器中的岭南绘画色彩

广彩,作品,山水,人物,商会,岭南,彩绘,广彩瓷,绘画,影响,风格,博物,口径,广东省博物馆,瓷器,瓷画,风景,人物纹,文人画家,在广州,印章,寿星,广东,彩瓷,画家,组织,老人,芳村,题材,生产

2020-09-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易悦人物志 | 著名收藏家冯玮瑜:收藏理财的“燃灯人”

易悦人物志 | 著名收藏家冯玮瑜:收藏理财的“燃灯人”

冯玮,器物,藏品,岭南,御窑,故事,个人,历史,地产,收藏界,广东省博物馆,广州,气息,方面,藏家,行业,讲堂,过程,生活,研究,天德,黄釉,黄承,著名收藏家,中国收藏,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嘉德,传统文化,西关小姐,都会

2012-09-22 #小故事

广东省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两大瓷器展开展

广东省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两大瓷器展开展

瓷器,外销瓷,中国,广州,定制,纹样,设计师,博士,故事,设计,中国风,荷兰东印度公司,图案,外国,工匠,惊艳,日本,椭圆形,欧洲,资料,研究,彼特,曾玲玲,中国人,东西,企业,凹口,器物,商人,大展

2007-09-03 #经典故事

美丽的广州——去广州图书馆和广东省博物馆 体验恐龙的世界

美丽的广州——去广州图书馆和广东省博物馆 体验恐龙的世界

地方,广州图书馆,广州,广东省,恐龙,书籍,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书本,人们,博物馆,近距离,骨架,工作,印象深刻,恐龙化石,来这里,小朋,交通,亲子,产物,凳子,作品,区域,化石,图书,历程,历史,外层,客流量

2017-10-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广东省博物馆如何讲好中国文物的故事

广东省博物馆如何讲好中国文物的故事

文物,故事,物故,活起来,关键,中国文物,陆建松,复旦大学,新时代,书记,主讲人,作用,传播方式,内容,历史使命,前提,博物馆学,后人,教授,编剧,系主任,讲座,题目,启迪,突破,史鉴今,分为以下,历史文化,文物工作,要充分

2020-06-08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