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京剧的表演形式却与众不同 它歌舞并重 在表现形式方面有何特点

时间:2018-03-11

传统京剧的表演艺术在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是根据我国最初既没有大幕、又无布景,可以从左、正、右 三面看的舞台条件,把唱、念 做、打、翻 融为一体

提示:本文共有 38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话剧重“话”,舞剧重“舞”,歌剧重“歌”,京剧的表演形式却与众不同,它是歌舞并重,载歌载舞。传统京剧的表演艺术在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是根据我国最初既没有大幕、又无布景,可以从“左”、“正”、“右” 三面看的舞台条件,把“唱”、“念”.“做”、打、“翻” 融为一体来作为塑造人物、表现生活的艺术手段。所以,在表现形式方面是有其特点的。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话剧是从“景”到“情”。戏开幕后,观众首先看到的是“景”。由“景”来规定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譬如《日出》,第一幕是旅馆的休息室,陈白露、方达生,顾八奶奶等剧中人的表演,都不能离开这个固定的环境。传统京剧就不然了。它的表演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非常灵活,可作任何表现。恰似绘画原理所讲的:“方寸之地,能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舞台虽小,却有广阔的天地。戏开幕后,演员不出场,观众就不知道舞台上是何地、何时。演员出场后,由剧中人的“唱”或“念”把观众引到戏里来。譬如《打渔杀家》:从萧桂英唱的“扳桨摇橹顺流下”和萧恩唱的“父女打渔在河下”,观众可以知道当时的环境是“河中”,肖氏父女的活动是“打渔“。

从肖恩父女下场时所念的“眼看西山红日下”,和“一轮明月照芦花”,可以知道时间已经接近黄昏。这就是从“情”到“景”的表现方法。戏曲舞台上“空间”和“时间”的运用非常自由,这是传统京剧分场处理的一大特点。譬如《将相和》;蔺相如赴宴,在大街上被廉颇挡道,蔺表示退让,转道小巷。这时通过廉颇唱的“蔺相如本是英雄胆,今日为何退让:咱,再到小巷把路断”三句唱词和“小巷去者”一句念白,在舞台上走一个“圆场” (就是廉颇和他带的兵丁们在舞台.上转一个圈儿),就由大街到了小巷。在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上,通过演员“唱”、“念”、“傲” 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结合起来,让观众有身临其境,如见其实的感觉。这样的艺术处理,可以省略许多不必要的交待过程,可以更集中、更简练地产生特殊的戏剧效果。

从化妆到表演的艺术夸张

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一切艺术品都是源于生活,要有生活依据;但要高于生活,要典型、要夸张,不能自然主义地照搬生活。京剧的化妆和表演同样需要艺术夸张。演员化妆的意图,是为把本来面目改变为角色的容貌,完成角色艺术造型的必要手段。“生”、“且” 演员的“描眉”、“吊眉” 、“画 眼圈儿”,对而部表情很有帮助:眉毛吊起来显得脸上有神,画上眼圈儿可以突出眼神,便于刻画角色的内心活动。“净”、“丑” 演员的勾脸,也是一种化妆手段,用勾绘“脸谱”来做人物形象的夸张和性格的刻画。“脸谱”这种面部化妆艺术,虽说是夸张,但勾图、用色也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按照一定的谱式。因为“脸谱”的设计也有生活依据:小说上描写关羽面如重枣,就勾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就勾黑脸;曹操奸诈险恶就勾白脸。

“脸谱”不仅是艺术,它还能起到“寓褒贬、别善恶”的作用。演员戴的“髯口”(舞台上用的假胡须),也经过了艺术夸张。不论是“三”(三绺胡子)、“满”(满口胡须),还是“配”(读“扎”。露嘴的满口胡须),都有一尺多长,在现实生活中的胡须怎么能留到那么长呢!“髯口”的夸张,是为表演服务:生行演员的“捋髯”、“甩髯”、“抖髯”,净行演员的“撕乾”、“抨靶”,这些表演只有“髯口”长,作起来才能美观。服装更需要夸张,不能自然主义。舞台上驰骋沙场的武将们穿着平金细绣、五光十色的“大靠”(古代现实生活中 的“铠甲”,戏曲术语叫“靠”),是那样光华耀眼;古代战场上的战士们穿的甲胄绝不会这样漂亮!《三堂会审》中的苏三,不能把她打扮成一个蓬头垢面、罪衣罪裤、项戴木枷的女犯人。

《武家坡》中那个在寒窑受苦十八年、挖野菜维持生活的王宝钏也不能面带菜色、鹑(读“纯”)衣百结。演戏就是演戏。“戏” 到底是艺术而不是“生活”,既“象”又“美”,就算达到要求。京剧舞台上“唱”、“念”、“做”、“打”的表演,也都须要经过艺术夺张。生活中的语言,能那样合辙押韵、有腔有调吗?能那样上着韵说话吗?生活中的动作也不能那么指手划脚地蹦蹦跳跳啊!这就是艺术夸张。舞台上的“哭”和“笑”.如果演员把生活原貌搬上舞台,把剧中的“哭”,演成生活真实的嚎啕大哭;把剧中的“笑”,演成生活真实的哈哈大笑,观众又何必花钱买票到剧场来看戏呢!京剧表演夸张的目的,就是为了叫舞台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更集中、更突出;使观众的印象更深刻、更强烈!这就是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之一。

以“虚”代“实”的虚拟表演

京剧表演艺术丰富多彩。它既继承了历代前辈表演艺术家遗留下来的传统表演动作,又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提高、革新、创造,才保存下这样一套比较完整地具有独特风格的虚拟表演程式。这套高超的、写意的虚拟表演程式,经得起观众从舞台“左”、“正”、“右”三面去欣赏。它不需要繁琐的布景和道具,也不需要去追求现实生活的真实,用虚拟手法来表演,既调动了演员的想象力,也调动了观众的想象力,演员用想象演戏,观众用想象看戏,使舞台上下进行充分的交流。演员的虚拟表演就能给观众以真实的感觉。一支木桨,既可形容闲游平湖的小舟,又可表现飞越天堑的大船。一条马鞭,既可形容旅途代步的坐骑,又可表现奔腾驰骋的战马。四个“龙套”代表千军万马,一场武打就是几十回合。

元帅一声“转堂”,“龙套” 一翻、两翻,就由大帐到了二堂。“圆场” 一绕,十万八千里;间幕-拉,相隔十数年。同是一个舞台,环境瞬息可变。对时间和空间能够这样地自由处理,只有用演员的虚拟表演来表现,才能不受舞台表演区的局限,随心所欲地创造出戏剧情境。这充分说明了虚拟表演手法以“少”代“多”、以“虚”代“实”的优越性。《打渔杀家》虽然素幕空场,却是景象万千。萧恩、桂英父女时而在河中打鱼,时而在柳荫乘凉。李俊、倪荣时而沿岸散步,时而登舟访友。萧、李、倪在船头饮酒谈心,丁郎儿在河边催讨鱼税。环境的变化,虽然都是演员用虚拟动作来表现,却能使观众了解他们表演的是什么一风光景色, 绿柳成荫,哪里是河,哪里是岸,都能历历在目。我们可以设想:如果用写实手法来表现这些,恐怕在空间和时间上要产生一定的困难。

《打渔杀家》演到“萧恩去县衙告状,桂英在家中悬念”一场,更显示出写意手法的高超。桂英在台.上思前想后,忐忑不安;萧恩在幕后告状不准,挨打受责。两个环境和两种情节的发展要同时进行:桂英在台。上唱完“西皮原板”第一句“老爹爹上公堂去抢首告”,幕后高喊:“胆大萧恩, 妄告不实,扯下去打!桂英唱完第二句“倒叫我桂英儿挂在心梢”,幕后高贓:“二十! ”桂英唱完第三句“闷忧忧坐草堂焦急烦躁”,幕后高贼:“三十!”桂英唱完第四句:“等爹 爹回家来细问根苗”,幕后高喊:“四十打完! 肖恩过府赔礼,轰下堂去!”类似这种高超的、写意的表现手法,在京剧传统剧目中不乏其例,实在令人拍案叫绝!传统京剧的表演艺术,是外部技巧和内在感情结合而创造出来的“有规则的自由行动”。

虽说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但也不能漫无边际、为所欲为,任何表演都有“准窝儿”、“准尺寸” 。像开门、关门、上楼、下楼、出窑、进窑....这些表演虽然都是虚拟动作,但有一定的“准”地方。在什么地方开门,还要在什么地方关门,不能随便挪“窝儿”。.上楼的时候走了几步,上了几蹬楼梯,下楼的时候一.定要原数地走下来,不能增减。这就是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统一,既要“美”,又要“像”。演员出场,来一个自述式的“报家门”( 就是叙述本人姓名、简历的自白),有时会比一幕话剧交待得还要简明、清楚。譬如《四郎探母》“坐宫” 一场:杨延辉一段自我介绍,把他的姓名、籍贯、身份和怎样沙滩赴会,如何背离家国,以及他身处异邦的忧郁心情,全部交待出来。

再如《游龙戏凤》:李凤姐出场的唱词——“自 幼儿生长在梅龙镇,兄妹卖酒度光阴,进门且把茶放定,急忙,回转绣房门”,也是一种“报家门”式的叙述。前两句她介绍了出生地点和谋生职业,后两句的内容是“进门”、“放茶”、“回房”, 借演员的“唱”向观众介绍出环境和情节。还有“背供”(就是内心的 独白)更是一种奇妙的虚拟表演。演员在舞台,上抬起一雙胳膊,用“水袖”(就是服装袖头上钉的那块白绸子)把脸一挡,一个“背供”就能说出许多不让对方听见的心里话,向台下观众暴露剧中人的思想活动,让观众分享剧中人的内心秘密。《拾玉镯》剧中孙玉姣喂鸡时,她那舀米、撒食、点鸡数的表演,都是通过演员的眼神和虚拟动作。清楚地告诉观众孙玉姣在干什么。

《三岔口》剧中任堂惠和刘利华的“摸黑儿”对打,尽管舞台灯光照如白昼,却能使观众理解这是在伸手不见掌的黑夜里战斗。这就是“舞台生活”高于“生活舞台”的地方。设想,不用这种写意的艺术手法,按照现实生活来要求,舞台上真是黑暗无光,演员怎么演?观众又怎么看呢?有一位老艺人曾说过这样几句话:“不象不成戏, 真象不算艺,悟得情和理,是戏又是艺。”言简意赅,概括性强,把“戏”和“艺”的关系,说得非常透彻,的确是宝贵经验。传统京剧“唱”、“念”、“做”、“打”的表演,既反对脱离生活、滥用技巧的形式主义:也反对照搬生活的自然主义,而是把现实生活加以提炼、集中,典型化,使它艺术地再现成为“舞台的生活”。

也可以说,舞台.上展现的一切,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演员必须在注意“舞台的生活”的同时,还要到“生活的舞台”上去体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京剧的表演形式却与众不同 它歌舞并重 在表现形式方面有何特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藏戏是以民间歌舞形式来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PPT

藏戏是以民间歌舞形式来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PPT

藏戏,表演,面具,剧目,唱腔,剧情,动作,演员,白面,舞蹈,木隆,剧种,仙女,剧团,广场,本课,流派,特点,艺术,节奏,藏剧团,观众,西藏,表演艺术,藏族,雪顿节,黄南,创作,影响,混合

2020-08-23 #故事会

楠哥说京剧:京剧中的“五法”都包括什么?有哪些特点?

楠哥说京剧:京剧中的“五法”都包括什么?有哪些特点?

京剧,动作,演员,步伐,眼神,手法,文化,方法,角色,身段,表演,作用,台步,情感,方面,特色,表现形式,行当,艺术,考验,京剧演员,所以在,演员们,现出来,舞台上,非常重要,法中,中国,中枢,国粹

2014-06-19 #小故事

奇特的京剧脸谱幼儿教学案例故事和分析

奇特的京剧脸谱幼儿教学案例故事和分析

脸谱,面具,孩子们,活动,京剧脸谱,孩子,表演,美术,让孩子,戏曲,表情,发现了,戏曲艺术,案例,传统,人物,任务,关系,动作,基础,感觉,机会,画脸,老师,表现形式,超人,分析,给孩子,衍生出,说唱脸谱

2020-07-31 #经典故事

奇特的京剧脸谱幼儿教学案例故事和分析

奇特的京剧脸谱幼儿教学案例故事和分析

脸谱,面具,孩子们,活动,京剧脸谱,孩子,表演,美术,让孩子,戏曲,表情,发现了,戏曲艺术,案例,传统,人物,任务,关系,动作,基础,感觉,机会,画脸,老师,表现形式,超人,分析,给孩子,衍生出,说唱脸谱

2020-07-31 #长篇故事

藏戏 是 戏剧的泛称 是以 的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 主要在

藏戏 是 戏剧的泛称 是以 的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 主要在

藏戏,形式,唱腔,藏族,区的,阿吉拉姆,七姐妹,戏剧,庙会,乡村,创始人,仙女,内容,佛经,力量,剧目,化身,和风,因人,山南,姐妹,宗教,寺院,庄园,工匠,故事,日喀则,桥梁,智慧,民族特点

2020-08-24 #故事阅读

传统民间说唱表现形式探源

传统民间说唱表现形式探源

说唱,民间说唱,传统,民间艺人,曲艺,观众,艺人,作品,故事,形式,表演,文本,语言,内容,方式,交流,表现形式,人物,大部分,文学,绝大,语言表达,身份,风格,改造,武松,专业,东西,大系,弹词

2020-08-23 #经典故事

传统民间说唱表现形式探源

传统民间说唱表现形式探源

说唱,民间说唱,传统,民间艺人,曲艺,观众,艺人,作品,故事,形式,表演,文本,语言,内容,方式,交流,表现形式,人物,大部分,文学,绝大,语言表达,身份,风格,改造,武松,专业,东西,大系,弹词

2020-08-24 #小故事

儿童戏剧的作品

儿童戏剧的作品

儿童,剧本,学校,作品,儿童剧,广播剧,语言,音乐,表演,儿童歌舞剧,故事,童话剧,表现手段,内容,动作,剧情,木偶剧,木偶,演员,舞蹈,一等奖,人物,文学,兴趣,声音,形式,戏剧,戏曲,方式,游戏

2008-08-03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