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庄子:看人不顺因境界太小 痛苦太多因智慧不够

时间:2018-03-13

苏轼感觉自己的修为有所进步,于是询问佛印:你看我这样坐着,像什么?佛印说:你看来像一尊佛

提示:本文共有 18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佛印是苏轼最亲近的朋友之一,有一天,这二人在一起修禅。

苏轼感觉自己的修为有所进步,于是询问佛印:“你看我这样坐着,像什么?”

佛印说:“你看来像一尊佛。”

苏轼笑着说:“但是我看你这样坐着像一堆大便!”佛印听罢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回家后,苏轼把这件趣事告诉了苏小妹。苏小妹听完后,无奈地摇摇头:

“佛印大师自己是佛,看别人也会像佛;兄长总惦记着粗俗的大便,看别人也会像大便,你的境界,比人家差远了!”

蜩与学鸠因为自己的心中没有浩浩长空,才会嘲笑展翅高飞的大鹏。

心中有什么,眼前就看到什么。看他人不顺眼时,不妨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

总看不惯别人,会缩小自己的格局。人生在世不容易,谁都难免有不痛快的事,不顺眼的人。

对此,庄子曾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存在即是合理,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立足于世界的理由。没有谁可以规定,什么不可以存在,什么没有价值。

事物都是多元化存在的,没有非黑即白的善恶对错。同样是身为人,每个人会有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必随意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看不惯。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就要学会和世俗相处,不为是非所累。

一个人不理解的事情、看不顺眼的人越多,这个人的格局也就越小。

凡事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只是用“看不惯”来衡量是非,这不仅是一个人境界太小,情商太低的表现,更会让自己得罪人,伤害到朋友。

庄子和惠子是一对可以相互论辩,却不伤和气的好友。

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个好事的人告诉惠子:“庄子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惠子当然容不得庄子抢夺相位,下令在在都城里搜捕了三天三夜。

庄子去见惠子,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这种神鸟从南海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的树枝就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个时候,一只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它看到神鸟从自己头顶上飞过,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相位来威吓我吗?”

不计较,就不会让自己受到小人蛊惑,不会被勾心斗角连累;

不计较,就不会给自己树立太多敌人,不会时常担心受到陷害;

不计较,就能节省过度担忧消耗的心力,精力充沛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因为事事不计较,才会事事看得开,看的顺。

正是因为庄子一门心思的悟道,才会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不为物欲所累,活出自在的人生。

痛苦太多,会局限自己的智慧。老子认为,痛苦的根源是欲望的放纵。因此他才会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欲望过盛,心头贪念越多,让我们求不得放不下的东西也会越多,人生就会感到痛苦。

庄子的智慧,在于他知道该如何超脱物欲,甚至是生离死别带来的悲伤。

当世人还在为了追逐功名利禄受尽辛苦的时候,庄子却开始往下走。

名、利、权、势都被他一一抛下,越走越轻,将生命重新归零。

仓央嘉措曾经说过: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而生死,也早已被庄子看淡了。

在妻子将要去世的时候,庄子没有悲伤,却在自家的院子里“鼓盆而歌”。

因为在庄子看来,死亡不是一种失去,而是生命规律的一部分。人生天地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美丽的轮回。

庄子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他的弟子希望厚葬老师,庄子劝说他们:“我可以用天地为棺廓,用日月做玉璧,用星辰做珠宝,万物都在为我送行,我的葬礼还不够庄重吗?”

弟子们纷纷摇头,他们怕鸟兽吃掉自己的老师。

庄子说道:“我在地面上会被鸟兽吃掉,被葬在地下会被蝼蚁吃掉,将我从鸟兽口中救下送到蝼蚁嘴边,何苦呢?”

名利本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短暂却珍贵的一生已经是上天赠与的礼物,又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做人欲望不要太多,要求不要太高,攀比心也不要太重。

庄子在《至乐》中发问:“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天下有至乐吗?如果至乐真的存在,人们又该做什么,相信什么呢?

庄子接着补充到:“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世人苦苦追求的富、贵、寿、善不是快乐的必要条件。相反,庄子发现,那些富贵的人不仅感受不到快乐,还生活在孤独和痛苦中。

因此,庄子提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极致的快乐是来自内心深处,自然而发的快乐,极致的名誉就是不受名誉所累,自然地做好自己。

这种快乐,并不是物质就可以给予的,而是一种顶级的智慧,一种人生的境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庄子:看人不顺因境界太小 痛苦太多因智慧不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庄子·逍遥游》:看似荒诞无稽的言论 却暗藏着超脱一切的智慧

《庄子·逍遥游》:看似荒诞无稽的言论 却暗藏着超脱一切的智慧

庄子,大鹏,现实,哲学,思维,思想,逍遥游,人们,理念,才能,诸侯,境界,层面,惠施,故事,状态,麻雀,宋荣子,许由,对话,宠辱不惊,世间,事物,人生,列子,荒诞无稽,心态,思想境界,文学,格局

2008-02-21 #故事阅读

庄子《逍遥游》的人生智慧启示

庄子《逍遥游》的人生智慧启示

庄子,逍遥游,启示,幸福人生,内涵,奚适,喜欢你,这个世界上,都喜欢,境界,凡事,封地,思想,心态,意境,柳暗花明又一村,膏药,逆境,青天,思辨,一件事,什么是,带给我们,幸福快乐,更重要,有人说,看问题,危为机,宿舂粮,若夫

2009-04-11 #故事会

《庄子》三条鱼的故事 道破了人生三重境界 你是哪一条?

《庄子》三条鱼的故事 道破了人生三重境界 你是哪一条?

庄子,生活智慧,一条鱼,小鱼,三条鱼,代表,曾经说过,生活环境,这两条,得多,村上春树,蒋勋,鱼之乐,第一时间,鱼都,东西,作品,人生,人类,原文,凡事,君子,吐泡,地方,尺度,子非鱼,故事,态度,惠子,情景

2013-10-07 #短篇故事

如何用老子的智慧 而不是老子的观点 来理解庄子的齐物论

如何用老子的智慧 而不是老子的观点 来理解庄子的齐物论

庄子,老子,意思,主观,万物,成见,南怀瑾,齐平,古代汉语,文章,道理,严格按照,理解为,个人,先入之见,依凭,先生,原文,境界,字句,生机,读解,颜成子,都会,然后再,作者,物论,观点,张三,李四

2015-11-27 #故事阅读

庄子的寓言故事

庄子的寓言故事

庄子,猴子,周宣王,时候,专家,人们,寓言,理性,狙公,橡子,七窍,傲气,大自然,寓言故事,方案,父亲,他没有,呆若木鸡,人类,压力,后人,境界,情况,思想,成语,文化,文档,智慧,清静无为,盛气

2020-05-25 #故事大全

庄子的寓言故事

庄子的寓言故事

庄子,猴子,周宣王,时候,专家,人们,寓言,理性,狙公,橡子,七窍,傲气,大自然,寓言故事,方案,父亲,他没有,呆若木鸡,人类,压力,后人,境界,情况,思想,成语,文化,文档,智慧,清静无为,盛气

2020-08-02 #故事阅读

庄子的寓言故事

庄子的寓言故事

庄子,猴子,周宣王,时候,专家,人们,寓言,理性,狙公,橡子,七窍,傲气,大自然,寓言故事,方案,父亲,他没有,呆若木鸡,人类,压力,后人,境界,情况,思想,成语,文化,文档,智慧,清静无为,盛气

2020-08-04 #长篇故事

庄子的寓言故事

庄子的寓言故事

庄子,猴子,周宣王,时候,专家,人们,寓言,理性,狙公,橡子,七窍,傲气,大自然,寓言故事,方案,父亲,他没有,呆若木鸡,人类,压力,后人,境界,情况,思想,成语,文化,文档,智慧,清静无为,盛气

2020-08-0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