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白登山之围 决定刘邦生死的 竟只是匈奴皇后的一句话?

时间:2018-03-23 18:13:58

相关推荐

白登山之围,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些陌生,如果把这句话加上一个主语,刘邦白登山被围,可能就好理解多了。

白登山之围主要讲的就是刘邦被围白登山的故事,这件事算是刘邦的一个污点,不听谋士劝阻、轻敌冒进,导致最终被围、命悬一线,可以说,整件事就是刘邦一个人的过错,但是各位史家对此却没有过多表态。至于,刘邦如何从白登山之围中脱险,说的却更是简单,只说是陈平献计,贿赂匈奴皇后,让其在单于面前说好话,放得了刘邦一条生路。

但是,冒顿单于真的仅凭阏氏的一句话就放过刘邦了吗?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资治通鉴》里的白登山之围的故事,再来细说。

韩王信联合匈奴叛乱

白登山之围起于一场叛乱,叛军的领导者是韩王信,这个韩王信原名叫韩信,但是却不是那个“忍受胯下之辱”的淮阴侯韩信,而是战国时期韩襄王之后,跟随张良辅助刘邦夺得天下之后被封为了韩王。为了和那个大名鼎鼎的淮阴侯韩信做区分,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

话说韩王信与匈奴交战,那个战绩真的是惨不忍睹,基本上就没胜过几次。公元前201年,也就是汉高祖六年,冒顿单于亲率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敌不过,只得多次派使者与匈奴求和。

冒顿单于挥师南下

这个打不过就求和,在古时候很流行,但是,韩王信毕竟是刘邦的人啊,怎么能随便向匈奴求和呢?所以,刘邦就怀疑了,你韩王信是不是暗中勾结匈奴,想要对大汉不利?于是,便命人写下了一封信去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心虚呀,担心会被刘邦所杀,竟然真的反叛了,以马邑之地作为投降条件,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随后更是与冒顿单于一同挥师南下,攻下了太原郡。

刘邦亲征平叛

公元前200年,也就是汉高祖七年,刘邦实在忍不了了,我可是汉朝开国第一人,连霸王项羽都不是我的对手,还怕你们两个小毛贼?便亲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也镇压一下韩王信的叛乱。

但是,万万没想到,此次出征竟成了他一生的梦魇!

汉军进入太原郡之后,可谓是势如破竹,首战告捷,再战再捷,接连的取胜,让刘邦的自信心爆棚,越发坚信“毛贼”可除了。

刘邦亲征

等到大军到了晋阳,刘邦听说匈奴驻兵在了代谷,便派人去侦察冒顿的虚实。冒顿很精明啊,知道刘邦要来查探,便将自己最精锐的士兵,肥壮、精悍的牛马都隐藏了起来,只显露出了一些年老体弱的。

派去探查的使节有十多批,回来之后都说匈奴很弱,完全可以攻击。刘邦还是有些不信,就把娄敬给派了出去,让他去确认一下,这个娄敬很厉害呀,是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刘邦还专门给他赐了一个刘姓。话说娄敬被派出去,刘邦等了很久都不见他回来,实在忍无可忍便陈兵三十二万欲与匈奴决一死战。

可巧的是,这时候,娄敬却回来了,他对刘邦说:“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意思就是说,“两国交兵,应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才是。但是我去到匈奴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他们在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把奇兵埋伏起来以争取最后的胜利。因此,我认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

娄敬

不听劝阻冒进被围

但是,这时候汉军已然出征,都越过了句注山,刘邦又怎么会听他的呢?只觉得他定是被匈奴蛊惑了,有意在阻挠大军的行进。便骂娄敬说:“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意思就是说,“你这齐国的孬种!凭着两片利嘴捞得官做,现在竟敢胡言乱语阻挠我的大军前行。”便让左右把娄敬铐了起来,拘禁关押在了广武县,准备凯旋之后,再对他进行处罚。

然后,刘邦就快马加鞭赶去与匈奴决战。但是,这快马也太快了,等他到了白登山的时候,他的大军竟远远的被他甩在了身后。

冒顿单于早早的就埋伏在了白登山四周,见刘邦孤军深入,又怎么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便指挥精兵四十万,呈包围之势,一举将刘邦围困在了白登山之中,让汉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不能相救。足足困了刘邦七天七夜。

白登山之围

陈平献计助刘邦脱困

就在粮草即将用尽、有性命之忧的时候,陈平向刘邦献了一计,以厚礼贿赂阏氏,让阏氏在冒顿单于那里说好话,以解白登山之围。同学们请注意,这里的阏氏与胭脂水粉的胭脂同音,是匈奴皇后的意思。刘邦听完陈平的计谋,觉得可行,便采纳了这个建议。

阏氏收了礼,到冒顿那里说了一句话,竟真的奏效了,冒顿单于果然打开了包围圈的一角,让刘邦逃了出去。

阏氏到底对冒顿单于说了什么话,竟有如此大的功效?而冒顿单于真的仅凭阏氏的一句话就放过刘邦了吗?

冒顿单于和阏氏

冒顿单于真的仅凭阏氏的一句话就放过刘邦了吗?

对于这句话,《资治通鉴》里司马光是这么说的:

“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

细思一下,这句话其实很有道理。

“两主不相困”,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这个时候,不仅刘邦遇到困难了,冒顿单于也遇到困难了。

刘邦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知道,但是,冒顿能有什么困难呢?

冒顿的困难就在于,几十万大军南下,把刘邦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都还没有啃下来,这时候,不仅在粮草上难以维系,在战略上也遭受了极大的困境,刘邦现是孤军被围都难以啃下,要是援军赶到,那又要如何处理?而且这个时候,还有一支军队不见了,“冒顿与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这就让冒顿更害怕了,越发觉得此地不宜久留。

冒顿

至于“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这个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当时的游牧民族,还没有汉化,草原人民的思维中还没有占据中原的意识,因为中原统治起来实在是太麻烦了,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占据中原还要担心后院起火,实在是得不偿失,终没有“掠夺中原”来的爽利。

所以,前期的游牧民族,主要还是以掠夺为主,你说叫他们统治中原,对不起,实在没有兴趣。这就是所谓的,终不能久居的意思。

“汉主亦有神灵”,意思就是说,汉朝皇帝也有神灵庇护。你看你,围着人家一支孤军打了七天七夜都还没打下来,汉朝皇帝的气运真的是太好了,能得人心,又能得神灵庇佑,现在你也处于困境,何必孤注一掷,和一个运气这么好的人拼呢?退一步那一定是海阔天空啊!

刘邦

所以,此时放过刘邦就成了一个最好的选择。

从白登山之围后,刘邦做的两件事来看,冒顿也做对了。

刘邦所做,一个是,为了休养生息,嫁了一位公主与冒顿单于进行和亲。

还有一个是,纳贡于冒顿单于,对其开放关市,每年都要白送大批的棉絮、丝绸、粮食和酒给他。

结语

《资治通鉴》中白登山之围的故事,到此就告一段落了。

对于刘邦如何脱围,史家一直众说纷纭,普遍被人认同的便是《史记》中“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的说法,但是,《史记》对于此“奇计”却没有明确说明。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说法很明显就是对此的一个延申,把“奇计”放在了“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这一句话上。

但是,冒顿单于真的仅凭阏氏的一句话就放过刘邦了吗?

根据我们之前的分析,表面看起来是这样,其实却不然。到最后我们能发现,冒顿才是最大赢家。匈奴本本就无法常驻中原,仅仅围了刘邦七天七夜,就换来了和亲和长治久安,还有大汉的关市和源源不断的货源。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呀!

【智品】 资治通鉴 全套六册¥69度小店月销499购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白登山之围 决定刘邦生死的 竟只是匈奴皇后的一句话?”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汉高祖刘邦真的是因为一个女人而解白登之围的吗?

汉高祖刘邦真的是因为一个女人而解白登之围的吗?

刘邦,匈奴,韩王信,刘敬,汉军,使者,冒顿,冒顿单于,陈平,平城,单于,周勃,赵利,一带,代县,军队,大军,将领,阏氏,车骑,夏侯婴,向平,广武县,西省,乘胜追击,主力,君臣,楼烦,沿途,白登之围

2018-06-29

刘邦成为汉高祖 就代表他变强大了吗?不 白登之围告诉你其真相

刘邦成为汉高祖 就代表他变强大了吗?不 白登之围告诉你其真相

刘邦,匈奴,冒顿,刘敬,韩王信,实力,冒顿单于,汉高祖刘邦,韩信,阏氏,进攻,万大,白登,项羽,汉王朝,办法,士兵,建议,日子,汉军,从中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哪里去,更强大,蒙恬,赵利,陈平,大草原,同意了,秦王

2017-12-02

白登之围中刘邦真的是靠陈平陈平贿赂冒顿的阏氏才得一幸免的吗?

白登之围中刘邦真的是靠陈平陈平贿赂冒顿的阏氏才得一幸免的吗?

匈奴,刘邦,冒顿,司马迁,韩王信,双方,史记,平城,汉军,骑兵,陈平,韩信,优势,冒顿单于,周勃,武泉,韩信军,一角,军队,刘氏,国战,战争,太原,步兵,救兵,晋阳,白登之围,汉高祖,结果,集团

2007-08-16

古代名人故事:影响中国一千多年的策略——白登之围和和亲制度

古代名人故事:影响中国一千多年的策略——白登之围和和亲制度

刘敬,刘邦,匈奴,冒顿,陛下,单于,阏氏,使者,汉帝,长公主,情况,皇帝,美人,汉军,重点,长安,吕后,陈平,人口,关中,消息,策略,礼物,金银珠宝,广武县,这个人,太子,交兵,假名牌,关中地区

2018-06-05

白登之围差点活捉的刘邦 打仗水平怎么样?

白登之围差点活捉的刘邦 打仗水平怎么样?

刘邦,韩信,项羽,能力,武力,使者,优势,天下,心理素质,比拼,英布,苏武,下子,乱世,刀剑,朝代,水平,三尺剑,彭城之战,淮阴侯,这些人,戏精,吕后,单于,吕雉,宛王,封楚,强汉者,彭越,西楚霸王项羽

2008-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