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南京挖出神秘图纸 戳穿历史谎言 乾隆:郑和下西洋只是传说

时间:2018-04-07

郑和船队,规模之宏大,人数之众多,组织之严密,是15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

提示:本文共有 16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文/格子道历史

据《明史》记载,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率领大小船舶200余艘,官兵27800余人,其中大型宝船62艘,最大者长44丈,宽18丈,设有九桅十二帆,最远航线达6000海里以上绘制了最早有航路的航海图。郑和船队,规模之宏大,人数之众多,组织之严密,是15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彰显了明朝国力,同时也促进了各国的友好交往。但千百年来,这件事也是备受质疑的,清乾隆皇帝甚至直言评论:是假的!等到近代南京挖出神秘图纸,才戳穿了这一历史谎言。

明成祖下令,郑和七下西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之后,其孙朱允炆即位。然而这个第二代皇帝却仅仅只当了四年,靖难之役之后,其叔父朱棣登上皇位,而朱允炆自此不知所踪。

由于皇位是夺来的,历史上对于朱棣的评价有很有争议。然而,尽管登帝位是用了手段,但不得不承认其在位时也确实立下了不少功绩。其中,派遣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典例。

在明朝建立之初,海上倭寇也是国家要镇压的对象,而当时的国力尚且不足以使倭寇臣服。到了明成祖时期,明朝的国力已经达到了鼎盛。中国和日本恢复了官方的朝贡交流,倭患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缓和。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和海外各国进行海上联系就有了条件。

于是在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这也是明王朝宣扬国威的一种方法,七次下西洋之后,各国之间的交往也更加友好密切。这也是历史上的一次光荣大事件,然而后来称霸的清朝却对此持怀疑态度,最严重者如乾隆帝,更是表示郑和下西洋不过是传说而已。

《明史》修撰历时近百年,乾隆否认“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在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然而关于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历史上却有多种说法。甚至有人认为只是单纯为了出海寻找下落不明的朱允炆而已,但无论如何,至少没有否定此事的真实性。

而当了清朝建立时,乾隆皇帝却意图将此事“神化”,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无非是传说而已。将一个大事件当作神化传说,乾隆究竟为何如此呢?

说到底,也是因为利益相关。在明朝灭亡之后,清朝建立,也成了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由于少数民族与汉人的明显区别,清朝皇帝未必会认可明朝的功绩。也正是因为如此,清朝时修撰《明史》用时十分漫长,最终成书时竟已将近百年。

并非是史料不足难以撰写,而是清朝皇帝对于明朝发生过的部分事实有所争议,最终导致《明史》一改再改。到了乾隆皇帝时期,甚至将“郑和下西洋”事件从明史中删去了,以乾隆的话来说:“那不过是传说而已”。

毕竟是前朝的事情,清朝无意去赞颂明朝。更何况郑和下西洋事件史料记载多有偏差,清朝便抓住这一漏洞,意图将其虚化。再者,因为郑和下西洋之后,海上各国对明朝赞赏有加,在后世朝代清朝看来更是不满,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乌龙事件。

等到近代在考古中发现出海证据时,乾隆皇帝的“传说论”就站不住脚了。

南京挖出神秘图纸,还原出海真相

在上世纪末,南京南郊板桥三山有个砖窑群。人们为了做砖便大肆挖山,挖着挖着竟在其中发现了古墓,而其中的意外发现更是令人咋舌。

经过考古学家研究之后,最终确定墓葬主人生活于明朝宣德年间。而墓葬中有着许多航海物品,包括指南针和航海图等。更令人振奋的是,其中的航海图就是郑和下西洋航海图的一部分,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现郑和下西洋的图纸证据。

有了这一意外发现,虽然只是图纸的一部分,也可证明郑和下西洋事件确实发生过。对于世人来说是惊喜,但对于乾隆皇帝而言就是打脸了。毕竟乾隆当年大肆宣传郑和下西洋是传说,在证据面前,“传说”也就真实化了。

历史埋得再深,也是永远不可能被抹灭的。乾隆皇帝或许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坚信的神话论,最终会被深埋千百年的证据打破。

小结

郑和下西洋,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航海,也是一次国际间的交往。只是由于时代特殊,在当时的记载有所遗漏,但这也不能成为抹灭事实的原因。相信随着考古的发展,后世还会有更多的史料被发掘。

参考资料:《明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南京挖出神秘图纸 戳穿历史谎言 乾隆:郑和下西洋只是传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乾隆为何六下江南?传说是为了探望他的亲生父母 真相究竟为何?

乾隆为何六下江南?传说是为了探望他的亲生父母 真相究竟为何?

乾隆,皇帝,下江,陈世倌,乾隆皇帝,儿子,工程,王府,男孩,陈阁老,传说,历史,南京,圆明园,孩子,在清朝,阅兵,山川美,史中,王让,福晋,蒋廷,蒋溥,连中,那栋楼,雍亲王,雍亲,中一,公主楼,康乾盛世

2015-09-25 #小故事

中国菜系之——苏菜的历史传说 乾隆七下江南品尝苏菜

中国菜系之——苏菜的历史传说 乾隆七下江南品尝苏菜

江苏,技术,烹饪,口味,名菜,我国,民间,乾隆,区的,金陵盐水鸭,下江,中国,人们,八大菜系,传说,佳肴,北京,地方风味,时期,扬州,比较发达,菜系,美味佳肴,选料,风味,饮食文化,发展,中国菜,十大菜系,发展历史

2019-06-03 #故事阅读

滁州老故事之——乾隆与对联

滁州老故事之——乾隆与对联

乾隆,乾隆皇帝,对联,差人,户主,先斩后奏,微服私访,惊天动地,地主,一农,老阳,乾隆年间,下江,南京,传说,人家,剃刀,决无,原来如此,民意,徐州,嘉山,家门口,大儿,庄户人,故事,拳打,搜集整理,教训,横批

2013-11-22 #经典故事

浙江最“低调”的古镇 迄今已2000多年历史 民间传说是乾隆故里

浙江最“低调”的古镇 迄今已2000多年历史 民间传说是乾隆故里

乾隆,陈阁老,盐官镇,古镇,盐官,传说,雍正,王国维,女儿,游客,海宁,乡愁,儿子,园内,孩子,小镇,年历,故里,民间,江南地区,王府,王国,群英荟萃,钱塘江,占鳌塔,掉包计,钱塘江大潮,唐伯虎,吴三桂,寻秋

2018-04-26 #短篇故事

清朝皇帝传说故事以历史事件为背景 康熙 乾隆 雍正等清朝皇帝的奇闻趣事 短小精悍

清朝皇帝传说故事以历史事件为背景 康熙 乾隆 雍正等清朝皇帝的奇闻趣事 短小精悍

清朝皇帝,乾隆,人家,康熙,后宫,妃嫔,帝王,民间故事,雍正,传说故事,为背景,历史事件,奇闻趣事,历史人物,小故事,短小精悍,陈德来

2020-09-04 #短篇故事

清朝皇帝传说故事以历史事件为背景 康熙 乾隆 雍正等清朝皇帝的奇闻趣事 短小精悍

清朝皇帝传说故事以历史事件为背景 康熙 乾隆 雍正等清朝皇帝的奇闻趣事 短小精悍

清朝皇帝,乾隆,人家,康熙,后宫,妃嫔,帝王,民间故事,雍正,传说故事,为背景,历史事件,奇闻趣事,历史人物,小故事,短小精悍,陈德来

2020-09-04 #经典故事

民间传说刘罗锅曾与和珅斗法 与乾隆斗智 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吗?

民间传说刘罗锅曾与和珅斗法 与乾隆斗智 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吗?

刘墉,读书人,刘家,刘通,个儿子,文字狱,时候,点点,代比,民间传说,中举,典型,儿子,四川,宰相,差距,民间,朝廷,清官,电视剧,父子,登科,祖父,进士,他们家,竟然有,高中进士,刘罗锅,乾隆,代强

2014-03-14 #小故事

乾隆出巡 饮食故事 传说多多 趣味多多!

乾隆出巡 饮食故事 传说多多 趣味多多!

乾隆,厨师,皇帝,蛤蟆,徐州,彭祖,下江,乾隆皇帝,传说,厨子,微服私访,少美,由顺天,味鲜,汤馆,都说好,面子上,马市街,驴肉火烧,东巡,历史,人们,剧照,体察民情,千百年来,卖完,大小,原料,口味,品赏

2008-07-07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