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哈佛教授沙哈尔:学习好并不需要刻苦 而是要寻找“极致的快乐”

时间:2018-04-15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本文告诉你,想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并不需要教会孩子刻苦学习,而是要教会孩子寻找极致的快乐

提示:本文共有 359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会不会常常因为孩子学习不上心而苦恼?又或者孩子很想学习好,但却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总是因为执行力不够好而无法完成呢?我们常常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十年寒窗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面对今天的孩子,总是显得不那么管用了,反而招来更多的逆反情绪。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本文告诉你,想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并不需要教会孩子“刻苦学习”,而是要教会孩子寻找“极致的快乐”。所谓极致的快乐,就是本文强调的核心重点“心流体验”。

1、学习好,并不需要“刻苦 ”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接触的家长越来越多,我越发觉得“教育”是一件非常专业、富有创造力的事情。既要学习很多专业的理念,又要能运用得“大象无形”,因材施教,才能避免很多教育的误区。

古人告诉我们,十年寒窗苦,方得一朝金榜题名。因此从我们的父辈开始,就一直在教育我们要“刻苦学习”,恨不得每个孩子都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学习境界。如今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又用在了自己的 孩子身上。甚至为了影响孩子,我们常常追忆过去学习如何刻苦认真,如何用知识改变命运。但是,我们发现面对00后新一代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好像没有那么管用了。

我先生说他当年之所以能考上清华,就是因为他从小看见农村人做农活太辛苦了。他不想这样过一生,所以唯有读书才能让他走出来。轮到儿子这一代,这样的动力没有了。现在的孩子无法体会父母儿时日子的辛苦,也没有看到父母工作时的努力,他们觉得世界本就如此美好,日子很好过,无忧无虑。

儿子曾多次困惑的发问,学习就是学习嘛,为什么一定要刻苦呢?不就是学知识嘛。改变命运之类的教育失灵了。在孩子看来,我命运很好,为何要改变?

好吧,儿子的想法也不无道理。学习为什么一定要和“刻苦”挂钩呢?学习知识,难道一定要在痛苦中前行,方能熬得苦尽甘来吗?如果现在没有那么多的苦痛让孩子体验,那要怎样培养孩子呢?

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作者沙哈尔教授提到一个心理暗示的问题。他说,我们常常把努力与痛苦、休闲与快乐联系在一起,当把学习和工作中的积极体验痛苦化、负面化的时候,我们也正在限制自己获得幸福的能力。

学习必须要“吃得苦中苦”,这是一种认知的偏见。

大家有没有发现?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发问,带着好奇心去不断地探索这个世界。这说明,人天生是具备学习热情的。而当孩子逐渐长大,为什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与“苦”挂钩的事情呢?学校的数学课、科学课为什么不能像科学漫画书一样那么生动有趣呢?历史、文学为什么不能寻古问今,探索学科本来的乐趣呢?非要死记硬背吗?家长又为什么非要把目光只聚焦在分数的考核上,而忽略了孩子本身潜能的发掘呢?

培养孩子求知的热情,把学习变成迷人而美好的旅程,贯穿于整个生命对幸福的追求之中。这难道不应该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吗?

也许有些父母会觉得,你说得容易,真是理想主义。快乐学习,天天玩着学,能学好吗?我说,能。当你仔细研究那些真正读书厉害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的学习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到幸福、感到快乐,感到有意义,才会有不断的推动力向前进步。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学习动机。

2、没有正确动机的学习,就像在大海中航行却坏掉了引擎

一个孩子,学习好是结果,学习是过程,推动这个过程不断前行的是学习动机。很多时候,父母关注孩子学习,过于强调的是结果,有的也会关注过程,但大多忽略了对学习根本源动力的关注。事实上,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动力,家长再怎么催逼也是事倍功半的。

缺乏动机的学习,就像吃东西没有味觉一样,不会满足,没有乐趣。而有学习动机的人,才能推动自己专心致志、坚忍不拔的攀登学习的高峰,甚至达到人文、体能和创意的最高境界。

《幸福的方法》一书中提到了一种学习模式,叫“溺水模式”。溺水的感觉,大家都可以想象。把一个人的头按进水里,这个人一定会痛苦挣扎。当他终于能离开水的时候,会拼命呼吸,感到解脱。很多孩子学习,就是这样的感觉。他们沉溺在不喜欢的事物中,所谓学习只是因为害怕被淘汰、被家长逼迫。他们无时无刻不想从学习中解脱,一旦解脱就立刻感觉到轻松。

这样的学习是缺乏有效动机的,犹如一艘在茫茫大海里航行的轮船,坏掉了引擎、迷失了方向。还有一种情况是,缺乏正确的动机。

前段时间,深圳南二外的运动会上,一个班级走方阵打出的横幅和口号上了热搜。学生们的口号是: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

看起来令人忍俊不禁的玩笑 ,实际上背后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孩子的学习动机是什么?学习只是为了让父母高兴?

我有一个同学,从小就是大人们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几乎每一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学习看起来一点儿也不费劲。后来她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再后来她找了一份四平八稳的工作,一干就是很多年。二十多年过去了,当我再次和她聊起过往时,她告诉我,“小时候因为妈妈期望高,老师捧得也很高,我一直对学习都不敢松懈。学习能力确实还可以,但是我并不是真的喜欢学习。所以到了大学以后,我就彻底迷失了、懈怠了,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大学时期,根本就没有好好学习。出来工作也找不到什么动力,就是图个安稳。”言语中,我听出了一些遗憾。

是啊,当有一天孩子脱离了父母的管控,长大成人了,他们还会学习吗?又为谁而学习呢?

只有主动学习的孩子,才能有持久的学习热情,才能走得更远。而作为父母,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应该首先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

那么,正确的学习动机该如何培养呢?

3、怎样培养学习的正确动机——寻找“心流体验”

动机不是一种可遗传的基因,但是也没有哪一个孩子是天生有“动机障碍”的。每个人都有驱使自己做好某些特定事物的内在动力 。

那么怎样才能强化这种动机呢?上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心流体验”。他认为,当一个人能够将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个活动上,会出现高度的兴奋、乐趣以及充实感。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读一本好书时,连别人叫你都听不见?当你和好友聊天,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这些就是心流体验。它是一种全神贯注的态度,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打扰我们,使我们分心。这也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能力与挑战匹配,获得心流体验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在从事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同时自身技能也能够匹配的情况下,会带来心流体验。

给到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唤起孩子的内驱力,去努力获得心流体验。孩子的能力也正是在这样一次又次的挑战中,不断得到提升。

心流体验如此之美妙。那么作为父母,如何让孩子的学习产生更多的心流体验呢?我认为有三点是必须强调的。

(1) 清晰的目标。目标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的确认做一件事情的意义。比如说,我很想做一个职业读书人,所以每一本书我都会带着问题和目的去阅读,因为我不仅要愉悦自己,还需要把知识和感受分享给更多的人,愉悦更多人的身心。再比如说,孩子喜欢科学,长大想当一个科学家。那他会更加明白现在学的数学、科学知识,不能只是抽象的概念,还要懂得拿他们当作工具,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2) 挑战要难易适度。简单机械的重复,千篇一律的操作,不会带来心流体验。适当增加任务的难度,才能激发孩子挑战的欲望,从而获得心流体验。当然,设置的任务不能太高太大,够不着。比孩子的能力高那么一点,这样的挑战才是刚刚好。太难完成的任务,孩子会感到焦虑。太容易完成的任务,孩子会感到乏味。

(3) 尽情的享受成就感。前面我们说到,学习本该是件愉悦的事情。既然是愉悦的事情,我们就要懂得尽情享受。感受学习带来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就感,放大快乐的感觉。人的大脑会对这种美好的感觉产生记忆,继而推动孩子努力寻找这种“极致的乐趣“。我们应该学会享受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在痛苦中不断地强化目标。这才是最佳的学习模式,也是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我们也可以认真反思一下学习的意义。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会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动力。

结束寄语

学习的方法比努力更重要。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把力气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引领孩子找到学习的“心流体验“,尽情地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这样才能够让孩子自动自发的热爱学习,让学习真正变成一种美好的体验。美好的事物,才会令人们不断去追寻,继而获得更多的乐趣,形成良性循环。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都能始终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挑战欲,这是孩子一往无前的真正源动力。希望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都可以熠熠生辉。

我是魔斯妈妈,俩宝妈,热爱写作、热爱分享,喜欢历史、喜欢旅行。财务金融领域混迹多年,后因孩子投身教育领域。从卖方研究写行研报告到创建魔斯英语品牌开设30多家校区,再到跟宝爸宝妈们一起探索育儿心得,我一直在跟随心的方向前行。感谢孩子,让我拥有不断成长的动力!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也欢迎交流任何有关育儿的话题!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哈佛教授沙哈尔:学习好并不需要刻苦 而是要寻找“极致的快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

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

目标,意义,事情,生活,时间,生命,研究,价值,幸福感,工作,人们,财富,习惯,人类,内心,动机,当我们,个人,代表,储蓄,情感,情绪,方向,终极,金钱,能带,过程,挑战,行动,有意义

2016-08-06 #故事阅读

将20分钟用到极致的哈佛博士生

将20分钟用到极致的哈佛博士生

非诚勿扰,王石,男孩,哈佛,节目,找工作,万科,亲友,对象,董事长,博士生,女生,找对象,教授,如果我,我宣传,孟非,封希,王总,中国企业家,理工大学,问王,亚布力,下子,个人,主持人,年会,交易成本,全世界,双胞胎

2020-07-31 #长篇故事

老师批改一次班级作文要2个星期 这不是追求极致 而是迫不得已

老师批改一次班级作文要2个星期 这不是追求极致 而是迫不得已

作文,学生,老师,时间,对学生,语文,班级,评语,给学生,教材,习惯,作品,作文本,作文课,写作文,家长,同学们,同学,孩子,学校,星期,字以上,好老师,学习时间,对孩子,朋友们,师说,温儒敏,朱瑛,来安

2009-03-02 #长篇故事

哈佛教授的成功训言:哈佛教授讲给学生的198个成功故事

哈佛教授的成功训言:哈佛教授讲给学生的198个成功故事

哈佛大学,哈佛,教授,时间,生命,成功者,附录,给学生,人生,故事,才能,心灵,时候,事物,主见,创造力,命运,学会,简介,本色,梦想,你自己,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最真实,毕业于,逆水行舟,中依,普西,比别,洛厄尔

2008-01-24 #故事阅读

哈佛教授:孩子处于3

哈佛教授:孩子处于3

孩子,让孩子,意识,家长,父母,关键期,能力,培养孩子,对孩子,中英,儿童,知行合一,结果,责任意识,道理,给孩子,不一样,和家,三观,人类,个人,义务,习惯,事情,哈佛,同类,教授,故事,理论,社会

2017-02-28 #经典故事

北大教授:教育孩子的6个“黄金法则” 家长一定要注意了

北大教授:教育孩子的6个“黄金法则” 家长一定要注意了

孩子,黄金法则,家长,数学,老师,教育,让孩子,才能,习惯,好孩子,学生,成绩,英语,接受能力,兴趣,大学,学校,学业,效率,时期,时间,问题,做事情,反而是,学习方法,每一次,中理,能学,在平时,北京大学

2019-12-20 #小故事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哈佛,哈佛大学,教授,坎布里奇,剑桥学院,家庭,书系,中居,世界,人类,地位,学院,学子,经典,故事,心理,意义,理学,校园,校名,超值,经济命脉,领袖,不同行业,始建于,培养出,心理学课程,小故事,或决定,所在国家

2020-07-25 #故事阅读

哈佛教授自编自唱《两只老虎》版中国朝代歌

哈佛教授自编自唱《两只老虎》版中国朝代歌

中国,两只老虎,朝代歌,元明清,毛泽东,哈佛,儿歌,教授,网友,哈佛大学,平台,视频,包弼德,齐欢,中国朝代,军歌,兄弟,列强,军阀,国民革命,曲子,晨钟,神曲,跑得快,雅克,真奇怪,讲座教授,柯伟林,翁海,在睡觉

2019-06-05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