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名人百科」让男性为之汗颜的女皇帝——武则天

时间:2018-04-27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提示:本文共有 204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1 分钟。

【名人简历】

武则天(624-705年),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历史功过】

武则天,这位儒家礼法的最大叛逆者,以其强大,让惯由男性书写的历史为之汗颜。她是惊涛骇浪,她是千古谜团。冷酷的母亲与爱民的天子,雷霆万钧的手段与虚心纳谏的胸怀,狂热与冷静,残忍与柔情,一人千面,能把最大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中国有史二百四十帝,武则天有充分理由排在“帝王排行榜”前五位。

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

第二个贡献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名言名文】

1.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2.夫礼缘人情而立,制因时事而为。

臣轨

【原文】夫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谋虑机权,不可以不密。忧患生于所忽,祸害兴于细微。人不慎密者,多有终身之悔。故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事不慎者,取败之道也。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谋者谋于未成。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

【释文】修身养性,端正品行,不能不慎重;谋划思考机密大事,不能不周密。忧患常源于轻视小事,灾祸常因为忽略细节。一个人行事不慎重周密,大多会后悔终生。所以说,说话容易泄漏机密,是灾祸的媒介;做事不慎重,是失败的缘由。眼睛明亮的人能看到无形的事物;耳朵聪敏的人能听到弦外之音;善于谋划的人对策出现在预兆之前;做事慎重的人在事情没发生之前就十分慎重。远离困窘就必须及早谋划,不想贫穷就必须趁早预计。不该说的话不说,可以避免祸患;不该做的不做,可以躲避危险。

【成语典故】

叱咤风云

武则天被李敬业等率军讨伐,骆宾王被邀请作《讨武檄文》:“暗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经”。后以“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老舍《四世同堂》:“因此,一变而为欺人与自欺,而应当叱咤风云的武士都变成了小丑。”

夺锦袍

出处:《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

释义:称在竞赛中获胜夺魁为“夺锦袍”或“夺锦”。

武则天到洛水以南龙门的地方巡游,下令让随从的臣子们作诗。先作好诗的左史东方虬,得到了武后赏赐的一件锦袍。过了一会儿也作好诗的宋之问把诗献上,武后看后,赞赏有加,又将赏给东方虬的锦袍拿了回来赏赐给了宋之问。唐陈陶《闲居寄太学卢景博士》:“无路青冥夺锦袍,耻随黄雀住蓬蒿。”

唾面自干

出处:《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就是说,别人把唾沫吐在自己的脸上也不要擦,让它自己干掉。比喻受了侮辱也不反抗。

释义: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用来赞誉有超常宽容心的人。

赏析:娄师德为人宽厚、深沉,有度量,虽官至极品,仍谦让有加,而且为官清廉,生活清贫,其忍让在历史上非常出名,为官40年,从不与人结怨。其弟授职镇守代州,将要离开洛阳时,娄师德即以“唾面自干”的道理来教育他。此事发生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娄师德的才能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招来很多人的嫉妒,所以他在弟弟外放做官之时有如此之语。他为将相数十年,能以功名告终,这和娄师德“唾面自干”的处世原则不无关系。

狄仁杰当宰相是娄师德暗中推荐的,后与娄师德同居宰辅之列,却很有点轻视他,多次排挤他到外地去任事。娄师德对此并不介意,倒是武则天觉察到了,郑重告知他,并拿出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章让他看。狄仁杰看后,十分惭愧,叹息道:“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娄师德不愧为一代名臣,其宽阔胸襟、高尚品格,由此可见一斑。

垂帘听政

出处:《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释义: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赏析:唐朝时期,高宗李治继位,立武则天为皇后。由于高宗体弱多病,在朝不能过久处理政事,就在朝堂御座后挂块帘子,皇后武则天坐在后面,参与高宗与大臣们讨论朝政。高宗死后,武则天就继续在帘后辅佐年幼的皇帝执政。

【人物传说】

明堂遗迹:武则天的“洗澡盆”

河南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登基的地方,她执政的15年,几乎都是在这座古都度过的。今天,我们就给您讲讲在洛阳的一处与武则天有关的遗迹,堪称国宝。据说,这处遗迹在发现时,不少当地人都说,它是武则天的“洗澡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

据传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对沐浴甚为喜爱,经常在温泉中一泡。

在洛阳民间,曾流传着这样说法,武则天爱洗澡,但不喜欢在木盆里洗,非得要一池温泉作为自己的沐浴之处,也就是说,武则天洗澡的地方大得惊人。其实,老百姓口中说的武则天洗澡池,是在1986年出土的一处遗址。

那年,洛阳市准备修建市公交公司的大楼,地址选在了中州路和定鼎路之间的一块地方。一天,施工队正在施工,当挖到一处房子的地基时,一个工人忽然发现了深埋土中的一块矮矮的古砖,他放下铁锹,顺着这块古砖,使劲扒拉扒拉,一段砖墙便露了出来。

洛阳城是中国千年古都、龙脉所在之地,随便一锹下去可能就会挖出稀世国宝,所以,这个工人立刻叫身旁的同事过来观看。

人们逐渐围拢上来,看着这段有些弧度的古砖墙,人们开始议论纷纷。突然,一个人说道:你们看,这会不会是武则天的洗澡盆呀?没想到,此言一出,竟博得了不少人的认可。

原来,这处遗迹距离1975年发现的唐朝天堂遗址不远,人们很容易就把这里和天堂联系到了一起。据记载,天堂是武则天所建,所以,看到弧形砖墙,人们便自然地也将这处遗址,想成了武则天的洗澡池。

听说挖到了遗迹,文物专家闻讯赶来,立刻组织了专业的发掘,一块块弧形的古砖渐渐露出土面。这些古砖样式的遗迹全部用夯土筑成,从规模上判断,专家们断定这个建筑物原来的形制一定庞大无比。

由于地处洛阳市区,专家们分成几个小组连夜进行发掘。发掘后期,几处遗迹连在一起,竟然形成了一圈圆形夯土遗存,而且越清理,整个遗迹的面积越大。历经几个昼夜,整个建筑遗迹终于清晰地显露在世了人面前,丈量它的尺寸,足有一万平方米!

一传十、十传百,不少洛阳人开始专程赶来观看这处遗存。更多的人开始议论,这个被专家扫来扫去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通过查阅史料和一系列的分析,考古专家得出结论,这处被老百姓戏称为武则天澡盆的遗迹,正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建筑——明堂……

武则天的那位贴身女官急匆匆地来到大殿,说有祥瑞表奏。原来,有人亲眼看见了有一只凤凰从明堂之上飞出,落在了上阳宫的肃政台的梧桐树上。武则天急忙率众登明堂观看,只见凤凰看到武则天后便向东南飞去,身后的朱雀却云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离去……

看到此景,一个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则天解释道:“凤凰象征的就是武后您,它飞到肃政台,见到您后才离开,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宝;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们,您如果还是不登基,就是违背天意,朱雀们便不会离开,我们也将长跪不起呀!”

看似万般无奈之下,武则天顺应天意,昭然登基,朱雀也果然飞走了。公元696年9月19日,武则天登上则天门,宣布开始登基大典,并下令大赦天下。

也许这则故事只是一个传说,但由此不难看出,武则天对于明堂可谓钟爱有加。其实,这座盛极一时的大唐建筑正是这位女皇帝为自己登基准备的,包括明堂前面的则天门,也都有着象征皇权的特殊意义。

其实,洛阳明堂,也和武则天的大周政权一样几经曲折。据史料记载,这座明堂几次失火,更是几次重修。这座代表着武则天政权的建筑,始终是屹立不倒,风采卓绝。

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她先后下旨修建了天堂、贞观殿、武成殿等一些列建筑,还将自己登基的“则天门”改名为“应天门”,一方面是为了避嫌,另一方面也是暗喻自己称帝是顺应天意。一时间,洛阳城移步换景、街市繁盛。

后来,明堂一直作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举行祭天地的仪式,同时迎接各地使节。

到了李隆基当政之时,曾几次想将明堂改名为“乾元殿”。可是,很多官员和老百姓都还是一直称这里为“明堂”,而且,一些外国使节根本搞不清楚“明堂”与“乾元殿”的关系,来到洛阳找不到明堂,就直接打道回府了。

不得已,在公元737年,李隆基只得又将明堂的名字改了回来。后来,安禄山叛乱,李隆基逃到了四川,“乾元殿”也没能变成明堂的另一个名字,而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现在,这座大唐建筑已经变成了遗迹,但是明堂的名字,还是镌刻在了史书上,世代留在了洛阳人。

武太后怒贬牡丹花

洛阳山环水抱,聚气藏风,王气浓郁,富贵天成。“千古一帝”武则天,“天香一品”牡丹花,皆造化于洛阳。关于武则天PK牡丹的传奇故事,那叫一个“惊天动地”、“人神震撼”!

话说某年冬天,长安城白雪皑皑,武则天偕同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在暖阁赏雪。时值隆冬,百花凋零。武则天边吟诗、边赌酒,忽有清香扑鼻而来,醉眼四下张望,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后龙颜大悦,认为蜡梅既来伺候,园中各花也应开放以助雅兴,分付备辇,要去赏花。公主是个明白人,说:“花开各有时。腊梅本系冬花,此时开放正合时令。百花若要齐放,需等来年春天。”武则天哪吃这一套,认为“圣天子百灵相助”,自己贵为女主,要挽回造化,谁敢违拗!无奈之下,众人只得前往。可到了群芳圃,除腊梅、水仙、天竺、迎春之外,尽是一派枯枝。武后羞愧难当,差点把酒都羞醒了。还是一个小太监会来事,说:“众位花仙还不晓得万岁要来赏花,所以未来伺候。倘万岁亲自再下一道御旨,明日自然都来开花了。”武则天顺势下了台阶,回宫后醉醺醺地写了《腊日宣诏幸上苑》四句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命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结果,百花惧怕武后淫威,第二天纷纷违背时令破例开放。唯独牡丹仙子不事逢迎,拒不开花。这下激怒了武则天。武后大骂:“朕素喜牡丹,尤加爱护:冬日则围布幔以避严霜,夏日则遮凉篷以避烈日。三十余年,习以为常。朕待此花,可谓深仁厚泽。不意今日群芳大放,彼独无花。负恩昧良,莫此为甚!”分付太监:“即将各处牡丹,逐根掘起,多架柴炭,立时烧毁。”多亏公主求情,武后答应焚牡丹干枝枯梗,不伤其根,限牡丹即时开花,否则“格杀勿论”。时间不长,牡丹纷纷开放,连那炭火炙枯的,也都照常开花。武则天怒气暂消,命人撤去炭火,还不忘数落牡丹一番,念其尚属有用之材,所有大内四千株牡丹,即日贬去洛阳。牡丹贬到洛阳后,日渐滋生,“所以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

这则故事出自清代小说家李汝真的《镜花缘》,叫“吟雪诗暖阁赌酒,挥醉笔上苑催花”,“俏宫娥戏夸金盏草,武太后怒贬牡丹花”。在小说里,牡丹仙子“孤掌难鸣”,最终屈服于武后淫威。可在民间版本里,牡丹仙子“宁死不屈”,结果被贬到洛阳邙山。谁知牡丹一入新土,就扎下了根,来年春天,昂首怒放,比在长安更为美丽。因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后经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故又叫“洛阳红”。有诗赞曰:“舍命不舍花,焦骨牡丹丽。雍容不趋媚,焦骨丹心田。”

一个故事,两个版本,是非曲直,公说婆说。在武则天眼里,牡丹“忘恩负义”,理当惩罚;在小说家眼里,武太后恩威冲天,人神敬畏;在洛阳人眼里,李汝真不分皂白,戏说历史!

公元705年,武则天死在了牡丹最艳的洛阳。她葬在了长安身边,魂魄则留在了洛阳。邙山头上,焦骨牡丹洛阳红,雍容下更见傲骨,华贵中品尽沧桑。焦骨牡丹,可谓是一代女皇魂魄所附、千古幻化的“生命花”!

孤忠柏的传说

岱庙天贶殿前的露台下,甬道正中有一棵不算高大的柏树,其向南的一侧有一疤痕,据说,围着前面的扶桑石正转三圈,反转三圈,然后再往北去摸此柏树的疤缝,如果能摸准,则是吉祥之兆,向泰山神求子则得子,祈福则得福,想发财的则可发大财。但是游人多不能摸准。

此柏虽然其貌不扬,看上去也不算古老,但他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传说,自从武则天,被高宗皇帝李治召进宫,逐渐得宠,不久便废掉了王皇后,由武则天取而代之。李治仁厚无能,上朝不能决大事,需由宰相提出建议,然后由他恩准。武则天虽为女流之辈,却精通文史,御人有述,她当了皇后以后,逐渐代皇帝批示奏折,临朝参政。

太子显逐渐长大以后,对母亲干预朝政甚为不满,屡有不同政见,由此触怒了武则天而召至杀身之祸。追随太子显的大臣石忠,亦早已对武后参政十分反感,见太子被害,为了表示对太子的忠心,他拔剑剖腹而自杀,以示对武皇后的不满。

石忠死后,其魂魄来到东岳泰山,面见泰山神,状告武则天任用酷吏,滥杀无辜,连自己亲生儿子也不放过,要求山神惩治其罪。泰山神感其忠心,令其化作一棵柏树,侍立殿前,日夜守护着山神,赐名“孤忠柏”

如今,游人所见树南面的疤痕,即是当年石忠剖腹的剑痕。

【生平大事】

艰难时期

武氏为唐都督武士彠次女。武士彠掌握数州的军政大权,但他终究只是山西平民出生的木材商,只是 靠战乱平步青云。所以,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说武媚娘“地实寒微”。母亲杨氏,本名不详。据说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在四川利州(今广元)度过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2 岁父亲去世,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人生如梦,变化莫测。唐太宗的死,使武则天的命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她成了一个尼姑。一般女子肯定会因自己命运的悲惨郁郁寡欢,或干脆结束自己的生命。武则天却不然,她在不幸的命运面前依然耐心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唐太宗临死前下了一道圣旨:后宫除徐充容以外,凡没有留下龙种的全都出家为尼,这其中自然包括武则天。刚受恩宠的徐充容,唐太宗之死使她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因悲伤过度,一病不起。这位对唐太宗一片忠心的年轻妃子竟然拒绝医治,甘愿早死。她以徐贤妃的谥号陪葬昭陵时,年仅二十四岁。

武则天没有得到这种荣誉,可悲地走上了奉旨出家这条道路。在尼姑庵中,她备受人间的凄苦的折磨,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相反的,她对自己悲惨的命运满不在乎。

太宗逝世两年后的祭日,李治率侍从出了宫城,前往武则天出家的感业寺,他是到感业寺进香的,这是一个目的。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看看武则天。

进香完毕后,当武则天奉诏来到李治面前的时候。李治不禁大吃一惊,他看到武则天虽然娉娉婷婷,姿色不减当年,但满头墨染一样的乌丝不见了,眉宇间还隐藏着无限惆怅。她行礼过后,半晌无言,只是默默流泪。李治心软,往昔的旧情,今日的重逢,使他对武才人顿生怜爱之心。他亲手为武则天拭去脸上的泪水,安慰说:“朕未尝一日忘情,只因丧服未满,不便传召。今日到此,便是为了重续旧情。”

武则天感到一阵温暖,于是她瞅准机会,情深意笃地向李治述说了别后的情景,倾诉了她的思念、痛苦和愁闷。她没有乞求皇上传召,但那感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高宗李治。他向武则天表示一定争取尽速召她返宫。

但是,高宗李治从感业寺归来之后,并没有马上召还武才人,表面原因是边境上又出现了紧张的局势,高宗不得不放下其他事务,运筹对策,调兵点将。但对于召还武则天的事,经过认真思索,他也颇为踌躇。他想到,武则天毕竟是先帝的妃子,况且现在又已削发为尼。如将她召还,朝中会作何议论?国人将有何反应?他现在已不是东宫太子,而是一国之君。太宗曾有言: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身正影方直,为君之道不可不慎。

他还想到皇后和后宫妃嫔。后宫至今还算平静谐和,可是召武则天进宫则有可能顿生波澜。思前想后,高宗举棋难定,陷入矛盾之中。

最后,还是细心的王皇后觉察到皇上情绪的异常。经过王皇后的一再请求,高宗才道出了实情,把感业寺与武则天的重逢和召还她人宫的许诺一并讲了出来。说完,怕对王皇后刺激太大,又安慰起王皇后来,劝她对此事不要介意,是否召还可再作计议。

王皇后稍微思索了一下,轻松地说:“这件事根本用不着犯难。既然是陛下有意,那就尽快降旨好了。”王皇后的话使唐高宗又惊讶又高兴,对王皇后大大褒扬一番。当下派一贴身太监去感业寺传口谕:武则天即日蓄发,准备回宫。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当喜讯突然传来的时候,武则天反倒冷静下来。返宫虽然是她朝思暮想的事,但她并未料到来得这样快,她还缺少充足的思想准备。一年多的尼庵生活也使她体验到人生之路的险象环生。她猜想,召还的背后一定还隐藏着什么。她没有受宠若惊,而是更多地想到回宫后的事,预想着将会出现的种种情况。

最终,在王皇后的张罗之下,武则天回到皇宫成为高宗的一名妃嫔。果不出其所料,王皇后是将她作为对付受宠爱的萧妃的工具。但武则天自有打算。武则天的这一次回归宫廷,成了她以后集权迈出的关键的一步。

工于心计,则天封后

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27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皇帝一气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宫,后来被武则天暗中杀死。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高宗大怒,于是起了废后的念头。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唐高宗这时已经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 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打动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可以说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于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指太后或皇后在殿上用帘子遮隔,来管理国家军政要务。

垂帘听政的原因多是皇帝年幼,无法正常处理国事,太后代替皇帝处理政务,又因为太后必须在皇帝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皇帝谈论政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皇帝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垂帘听政,在于高宗体弱,由于信任武则天,逐步将处理军政的权利交给武则天打理,这也为武则天顺利杀害大唐重臣和夺取中央实权埋下伏笔。最终在皇帝病重的时候,代替高宗使王权,行王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帝。

政通人和

任用酷吏让武则天背上了骂名,在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武则天开始弃用酷吏。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

称帝第二年,武则天便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杀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在用人上,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但是武则天还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在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652年)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增长到615万户。此时均田制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普遍,武则天对此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民户逃亡也使政府税收受到了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武则天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神龙政变

武则天称帝后,一直没立太子,她将原来的皇帝李旦称为“皇嗣”,“皇嗣”身份近似于太子又不是太子。按照父系社会的传统,中国古代的皇权都是在一家一姓中传递的。这种继承方式让女皇武则天大受困扰:如果让儿子继承帝位,那倒是一家了,但却跟自己不是一个姓;如果把皇位传给侄子,跟自己是一个姓了,可又不是一家。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为了能当上太子,使尽了浑身解数,连出狠招,把皇嗣李旦折腾得死去活来;经过狄仁杰等大臣的劝说,契丹、突厥先后打出匡复李唐的旗号反周,武则天看到人民仍心向李唐皇室,再加上武氏子弟的不成器,武则天最终下定决心重新立已经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为太子。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武则天已经没有什么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她便志得意满,加上年龄的增长,武则天开始耽于享乐。

武则天晚年,一批男宠慢慢走进她的生活。高宗去世后不久,武则天便有了第一个男宠冯小宝,当时武则天还比较注意约束男宠,后来冯小宝因为任性使气,得罪了武则天最后被秘密杀死。武则天生命中的第一个男宠销声匿迹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为武则天的新宠。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作耳目,二张兄弟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同年十二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秘闻轶事】

星相家袁天罡为其相面

据说武则天小时候就有异相。当时名闻天下的星相家袁天罡曾到武家赴宴。席间,武士彟请袁给家人相面。袁天罡看了夫人杨氏后,说:“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贵子!”看了武氏二子元庆、元爽后,说:“此二子官可至三品,但并不富贵终身!”这时,乳母抱着身穿男孩衣服的武则天走了出来。袁天罡上前审视了一会儿,说:“此小郎君神色奥爽,不易知晓,让她走走看。”于是,乳母把她放在地上。孩子走了几步,袁天罡又让她抬头看,大惊道:“此子龙睛凤颈,伏羲之相,必极显贵!”袁天罡又从侧面将孩子审视了一会儿,又惊奇,又遗憾地说:“可惜是女,若是郎君,当为天下主!”

武则天驯服烈马:以“强”制“强”

武则天14岁时被唐太宗召进宫中,选为才人。

那一年,西域国王派人向大唐进贡一匹名叫“狮子骢”的烈马,宫廷里的驯马师都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可他们刚骑上去,就被摔倒在地,跌得鼻青脸肿。

这时站在唐太宗身旁的武则天请求道:“皇上,让我试试吧!”

唐太宗笑着问道:“你能行吗?”

“女子就不能驯马吗?”武则天从容不迫地回答道,“不过我需要三样东西:一根钢鞭,一把铁锤,一支匕首。”

唐太宗不解地问道:“要这些东西何用?”

武则天笑着说:“马活着就是要给人骑的,它不让我骑上去,我就用鞭子抽;抽不服,就用铁锤敲它的头;再不服,我就用匕首把它杀了!”

武则天说到做到,她腰插铁锤、匕首,手执钢鞭,大胆地逼近烈马。烈马照常不让她近身,武则天举起钢鞭狠狠地抽了它几鞭子,并趁机骑了上去,烈马故伎重演,又跳又纵,武则天就抓住鬃毛,举锤朝它头上就是一下子,烈马受到锤击,还没等武则天亮出匕首,就一声哀嘶,乖乖地听从她的摆布,规规矩矩地跑了起来。

国家出现的标志是一整套暴力机关的存在,没有暴力机关的存在,国家就不能保证正常的秩序。法律和规章的出现也是如此。所以,对待群体中的不服从管理者,一味的说服教育效果如果没有效,必要的时候要使用严厉的手段。严厉和怀柔是管理的两个有效手段,在企业管理和人际交往中,人们要灵活运用这两个手段,尤其不要因为妇人之仁而让自己处于任人宰割的地步。

武则天怕猫

武则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品才人,赐号武媚。

太子李治一次在宫中遇见武才人,见她美貌,多看了几眼,武氏报以媚笑,两人眉眼传情。

李世民去世之后,武氏在感业寺削发,当了尼姑。

李治即位,为高宗。太宗周年忌日,李治到寺里烧香,又见到了出家的武氏。武氏对着李治流泪,李治也流下泪来。

情这种东西真怪,正经八儿的显得平淡,不合理得到的倒是挑动了心。

李治的皇后王氏一直没有生育,李治求子心切,对萧淑妃宠爱有加。王氏十分嫉妒,听说李治对着武氏流泪之事,便暗中叫武氏蓄发,并劝李治接入后宫,想以此离间李治与萧妃之情。

武氏入宫后,立即动了谋取皇后之位的心机。开始时,对皇后低声下气,百般讨好,得到皇后的称赞。不久,武氏被拜为二品昭仪。

武氏得到皇帝的专宠,皇后和萧淑妃反而被冷落。于是两人结成同盟,不断在高宗面前说武氏坏话,可是皇帝一句也听不进去,对武氏却言听计从。

永徽五年,武氏生一女婴,高宗钟爱异常,视若掌上明珠。一天,王皇后前来探望,武氏却有意避开。等到皇后离去后,武则天便用锦被扼杀了自已的亲生女儿。

高宗下朝,见女儿被害,大怒,下令追查凶手。侍奉宫女一致诉说王皇后刚刚离开此地。武则天则哭得死去活来。

高宗认定女儿是皇后所害,顿生废立之心。后以害死孩子的罪名废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

王氏和萧氏被囚宫中,武则天派人将王氏和萧氏各打一百棍杖,并割去手足,投入酒瓮中。

王、萧二人在酒瓮中哭喊了几天几夜才气绝而死。萧妃临死时大骂:“阿武妖精,竟惨毒至此!愿来世转生为貓,阿武为鼠,我要等将她喉咙咬断!”

武则天自此怕猫,下令宫中不准养猫。

武则天男宠

登基称帝之后的武则天有男宠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很少有人去想有多少个男人被她宠幸过。她究竟有多少个男宠呢?

武则天称帝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朝野开展了一次大的清洗活动,迅速控制了局面,在她的治理下,原本走下坡路的社会又重新焕发出了活力。然而,令武则天始料未及的是,自从她称王的那一刻开始起,社会对她的谩骂与诅咒之声像排天的巨浪不断向她袭来,其中,对武则天而言,最为致命的攻击,并非改写了自古以来男人登基称帝的历史,也不是她清洗了一大批权倾朝野的大臣,而是她拥有男宠之事,自古以来,皇帝拥有宠幸的女人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是一个女人拥有男宠,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遭到唾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从史料上的记载来看,首先被武则天宠幸的男人是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本是同官县(今陕西铜川)街头卖膏药的小贩,后来因为在街头帮人打架误伤人命,为躲避官府的缉拿,潜逃到洛阳,在白马寺出家当了和尚。白马寺与武则天曾经出家为尼的感业寺只有一墙之隔,因此免不了僧人和尼姑偶尔见面。最为主要的是,两座寺庙同饮一井水,这为冯小宝遇武则天创造了条件。一次,武媚娘(武则天)负责挑水,她来到井旁却根本无法将水从井中挑上来,正左右为难之际,身材高大、健壮有力的冯小宝恰巧来到了井台上挑水,于是他帮助武媚娘将水挑上来,并帮助她把水送到了尼姑庵的大门口,然后自己再返回去挑水,冯小宝这种乐于助人的品性给武则天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就这样两人相识了。如果说这次只是使得两人彼此认识的话,那么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却更进一步地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众所周知,无论和尚还是尼姑都是戒吃荤腥的,但是冯小宝系半路出家,并非纯正的和尚,因此,他经常会偷偷地外出寻找一些野味烤熟了来吃。一次,他在打水之时见到一只落水的山鸡,于是将它打死,捡来了一堆柴火,到前边树林子里,笼火烤鸡去了。恰巧这一天,武媚娘又负责打水,她来到井台上却闻到从附近树林中传来的烤肉的香味,循声走去,她发现原来是冯小宝在这烤野鸡。就这样,不知肉味的武则天终于尝到了一顿美味的野餐,两人有说有笑地共同分享了这只野鸡。从那以后,冯小宝隔三差五地便会给武则天送去一些诸如狗腿、野鸡腿之类的食物,武则天也经常借打水之名行与冯小宝约会之实,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武则天称帝后,立刻封冯小宝为白马寺的住持,高宗死后,她更是直接将冯小宝带进了宫中,成为自己所宠幸的男人,并将冯小宝改名为“薛怀义”。凭借着过人的聪明,薛怀义迅速被提升为左武卫大将军,封梁国公,后来还多次担任大总管,统领军队,远征突厥。但是好景不长,薛怀义在拥有了权势之后变得日益骄横,引起了武则天的反感,终于指使人将薛怀义暗杀。

薛怀义死后,武则天的生理需求无法得到解决,于是便出现了第二个男宠沈南蓼。但是沈南蓼尽管很温,由于已过中年,身心比较虚弱,因此满足不了武则天的需求,于是武则天又陷入了苦闷的境地。

为了满足个人生理上的需求,年近七旬的武则天又宠幸了张易之两兄弟,由于这两兄弟不仅聪明伶俐、英俊帅气,而且精力旺盛,更有侍寝的本领,恰好符合武则天的要求,于是武则天对这两兄弟宠幸有加,封他们为正四品官员,每天陪伴左右。拥有权势之后,二张也像薛怀义一样变得日益骄横,不仅在后宫恣意妄为,而且还经常结党营私干预朝政,引起了群臣的公愤。终于,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策动了“宫廷政变”,杀掉了二张,武则天也被迫还位于中宗。其实,一定程度上来说,武则天有众多宠男亦并非一定能够成为抹杀其历史功绩的有力武器,尽管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人宠幸男人不可能被民众所接受,但是作为一个女人,无论是多么强大的女人,也是需要精神慰藉的,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缺陷而抹杀武则天对中国社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武则天封嵩山

中国的历代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等多达七十二个帝王,登山封禅云的都是泰山。惟独唐代女皇武则天独树一帜,登山封禅不封泰山而封嵩山。

女皇武则天曾10次登嵩山。唐武后垂拱四年(公元685年)武则天登嵩山,改嵩山为神岳,封其为天中王,配有天灵妃。武后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5年),她在嵩山峻极峰建筑登封坛,次年,又登嵩山峻极峰,加封中岳封天中王为天中皇帝,天灵妃为天中皇后并在峻极峰的东南边立碑一通。碑文的内容是武则天的自我歌功颂德,名曰:“大周升中述志碑”,并在县城以西万羊岗建筑祭坛,封中岳后在这里接受群臣的朝贺。一番庆典之后又到阳城游乐揽胜。为了纪念封中岳这一盛大典礼,当年,武则天令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当年年号改为“万岁登封元年”,后又改为“万岁通天元年”。到了公元700年,武则天再次携群臣在嵩山峻极峰投金简一通,内容为:“上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之后,又携文武百官到石淙河欢宴。现石淙河已是旅游胜地。1982年5月,登封一采药农民捡到武则天当年投下的金简,这为研究武则天封嵩山提供了“黄金佐证”。金简现收藏在河南博物院。

武则天时期当官有“试用期”, 做得不好被杀头

武则天即位后,运用了不少选拔治世贤能的方法,比如推行《姓氏录》,破门阀世俗。在封建社会,自从曹丕制定了“九品中正制”以后,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重门第、轻才学的门阀观念就如一根绳索一样,对人才进行着扼杀。出身于寒门之家的武则天推行《姓氏录》,打破了门阀世俗,使众多过去沉溺于下层的普通地主、寒门俊杰,登上了封建社会的政治舞台,同时也成为武则天推行自己政治路线的得力工具。

武则天选拔治世贤能的另一种方法就是科举取士,推行“试官”制度。唐太宗执政23年,每年取进士都不过几名至十几名。到武则天执掌朝政时,不仅改变了考试内容,公元702年首次开创武举,招收天下有武艺的人。而且增加录用人数。在她执政的五十多年中,取进士达一千多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要比唐太宗时增加一倍以上。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成殿亲自主持对贡生的考试,以示皇恩。从此,贡生考试都有了殿试。

不仅这样,武则天还放手给人官做。长寿元年(692年)一月初一,武则天召见存抚使所推荐的人。全部试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者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自此开始。

当时,想为官者,不管是九品以下的官吏,还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都可以通过自荐,请求做官或者升官。还可以通过他人推荐,或者地方推荐,做“试官”,称之为“试用之官”。

既然当官这么容易,如果大家做百姓做腻了都去过把官瘾怎么办,那国家不是乱了?那不造成用人过滥的问题?

在当时,曾有一段时间确实出现过这种状况,那段时间通过非正式途径当上朝廷官员的人很多。有个叫沈全交的举人做了这样一首打油诗,对这种滥封官的现象进行嘲讽:

“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杷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这是一名名叫张鷟的人作的一首歌谣。沈全交在后面用补了两句:“评事不读律,博士不寻章,面糊存抚使,眯目圣神皇”。前面已在说补阙一车一车地运,拾遗满斗满斗地量,铁齿耙耧来的侍御史,碗筷子脱出的校书郎。沈全交又在后面火上浇油,说什么浆子糊心的存抚使,谷糠眯眼的圣神皇。“抚使”是管理举荐人才的官,沈全交说他们都是面糊,“圣神皇”指的就是武则天,武则天当时的尊号就叫“圣神皇帝”,沈全交居然说她耷拉着眼皮装着没看见。这不是在诽谤朝廷恶毒攻击武则天吗?沈全交简直在摸老虎屁股。奇的是,武则天听了此事后,居然笑说“但使卿等不滥,何虑天下人语?”并无为难沈全交。

武则天这样说,一是她自己的好气量,二来她推行“试官”制度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约束的。如何我们现在大学招收学生,是讲究“宽进严出”的。仕途从来都不是一条好走的道,当官也从来都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武则天打开官府的大门,放开手脚招收官吏,慷慨地给人官做,并不是没有条件的,更不是你做官做得做得坏都是同等待遇的。

“试官”者,一旦开始了试官,在位不作为者或不称职者,一经发现,轻者革职,重者诛杀。据《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官爵易得而法纲严峻,故人竞为趋进而多陷刑戮。”放手封官,严刑杀官,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因此有想投机为官者,或者想过官瘾的浅薄之徒,往往上任没几天可能就会脑袋搬了家,得拿命来补偿自己所造成的损失。

真金不怕火炼,不怕死又有真本事的当然不怕一试了。武则天时期是出现过不少名扬千古的官吏的,比如狄仁杰、魏元忠、姚崇、张柬之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治世贤能,为大唐盛世做了不少贡献。

武则天对付“小报告”

武则天在位时,不乏精明干练之举。

一次,大臣张德家生子添丁,私自宰羊祝贺。宴请的客人有位叫杜肃的大臣,他见有机可乘,就偷偷藏起一块羊肉,打报告呈送给皇帝,以遨功请赏。

翌日上朝,武则天叫着张德问:“闻卿生男,何从得肉?”张德叩头请罪。武则天说:“朕禁屠宰,吉凶不预(即红白喜事除外)。卿自今召客,亦须择人。”随即把杜肃的报告给张过目。于是,这个以贺客面貌出现,吃了主人羊肉还偷肉作证,告主人宰羊阴状的杜先生十分尴尬,“肃大惭”。

搬弄是非、爱打小报告的小人无处不在,这种人不但同事讨厌,大多数领导也烦他们,刘备遗嘱中就要儿子“亲贤臣,远小人”,喜爱这种人物的领导也好不了。

武则天“不杀生”趣事

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颇有佛缘,女皇武则天便是其中一位。武则天推崇佛教的目的,是想把佛教当作自己登上权力顶峰的思想武器。她一当上皇帝,便宣布“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除划拨专款大修寺庙,大造佛像,大量翻译佛经外,还多次用行政手段掀起全民崇佛的热潮。在强制性的全民崇佛运动中,有一道禁杀牲畜、禁捕鱼虾的命令,曾闹出了不少趣闻。

不杀生是佛教五戒之一,是佛门弟子基本的行为准则。但不准普通老百姓吃肉,实施起来无疑有很大难度。为了查验禁屠令的执行效果,武则天特命宰相娄师德下基层巡视。宰相视察工作,基层官吏自然要设宴接待。宴席上,首先送上来的是一盆羊肉。基层官吏解释说:这羊不是我们杀的,是狼咬死的。既然是狼咬死的,吃了当然不算犯禁。接着送上来的是一盘鱼。基层官吏又声明:这鱼也是狼咬死的。娄师德一听喷饭大笑:你咋这么笨呢,应该说这鱼是水獭咬死的才对。欢笑声中,美味佳肴很快成了腹中之物。由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武则天的禁屠令在基层的执行状况估计不会太理想。事实上,古往今来的任何一项政令,如果不得人心,最终结局必定是草草收场。后来,武则天大约也觉得这个禁令有点过分,因而在处理违禁案例时,对当事人十分宽容。

左拾遗张德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便偷偷地杀了一头羊宴请宾客。其中有个叫杜肃的人,饱吃一顿羊肉之后,居然写了一纸状文向皇帝告发张德。

第二天上朝时,武则天对张德说:“你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可喜可贺啊。”张德向武则天拜谢。武则天又道:“可是羊肉从哪里弄到的呢?”张德赶紧叩头连称死罪。武则天道:“我禁止宰杀牲畜,是吉是凶难以预测。可是你邀请客人,也该有选择地交往。无赖之人,不能一起聚会。”然后拿出杜肃的状文给他看。杜肃卖友求功不成,反遭奚落,吓得直冒冷汗。武则天显然认为杜肃出卖朋友事大,而张德违犯禁屠令事小。由此可见,连武则天自己后来都不把禁屠令当回事了。

还有一桩趣事。一天,洛阳定鼎门外翻了一辆草车,藏在草车上的两只被杀的羊顿时露了馅。这无疑犯了禁屠令。目睹此事的护门人立即将线索报告御史彭先觉。彭先觉可能晚来了一步,没能抓到拉草车的人,便想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他上书给皇帝说:“合宫尉刘缅专门管理屠宰之事,他没有觉察到这件事,应罚他吃一顿棍棒,羊肉则可送给尚书省的官员们吃。”刘缅听说后很是害怕,赶紧做了一条加厚的裤子等着打屁股。没想到,第二天武则天在彭先觉的奏疏上批示:“御史彭先觉奏请杖打刘缅的意见不妥,羊肉应给刘缅吃。”消息传开,满朝官员皆拍手称快,只有彭先觉羞惭不已。

【养生之道】

长寿皇帝武则天的养生之道

武则天的父亲是军人出身,母亲通晓文墨,所以她从小即有习文弄武的优越环境,骑射、歌舞、音律、乐理、诗书,无一不学,学而且精。她当秀士时常随驾骑射,曾帮唐太宗驯服过一匹烈马(此烈马当时在朝廷上下竟无他人能驯服)。后来她执政时经常骑马阅兵和外出巡行,这一切都使她在精力、心力、智力、体力上得到锻炼。而且音乐可和神,书法能调气,骑射利强身,这些都是高层次的养生之道。

武则天能洞察世事,方向明确,信念果断,处事果断地朝着目标努力。她一举粉碎了徐敬业的扬州叛乱,还空前绝后地设立了女进士科场,这些都是她心力和智力的充分体现。她能以果断的信念与果断的措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从这些胜利的鼓舞和慰藉中,使自己的形体、精神都得到了护养,这是非常宝贵的。

武则天胸襟宽阔、豁达、能容人,面对喜、怒、哀、乐都能保持情绪稳定,这也是她长寿祛病的良方。她看到了随徐敬业起兵反对她的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罗列了她二十大罪状。当她读到“秽乱春宫,狐媚惑主”这句骂人话时,乳名为“媚娘”的她竟然哈哈大笑,连声说:“妙句,妙句!狐媚‘即’武媚也,谐音之妙,一语双关,谁人能比!”她连读几遍后,又连声责怪宰相:“有如此之才,而使其流落不遇乎?宰相之过也!”作为封建帝王,面对人身攻击泰然处之。武则天胸怀如此宽广,也是她健康长寿的基础。武则天称帝时能广招人才,举贤任能,胸怀开阔,从不搞宗派小圈子。她广设官职,网罗人才不计卑微,唯才是举,大量地用在左右侍御史、员外郎、给事中、校书郎、左右拾遗等补缺职位上。有人说她是“糊心巡抚使,眯目圣神皇”。她笑了笑说:“只要你为官清正,尽职效力,不怕人家说三道四,由他去吧。”

武则天的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遐龄92岁,这是唐代以前罕见的“寿星”。这种先天的遗传因子与后天的修养方式,对武则天的健康长寿极为有利。太宗驾崩后,她曾被发落到皇家寺院感业寺修佛三年,学到了佛家气功“结跏趺坐”。此后在她日理万机之暇,或跏趺而坐,或静坐一番,自然就会和畅气机,调适身心,消除疲惫,清神明智。

武则天一直坚持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她喜欢吃蔬菜,肉食、野味少吃,从不贪嗜膏粱厚味,也不暴饮暴食。合理而均衡的膳食,使她一直保持着健美的身材。武则天的健康、美貌与她善化妆、巧养颜分不开。据《新唐书》载:“武则天虽春秋富,善自涂泽,然左右不悟其衰。”她令御医研制的中草药美容化妆品,被称为“天后炼益母草泽面方”,她中、老年时期巧妆饰之,使其驻春泽面,风韵犹存。

武则天是个赏花入迷的人,其宫中苑中,常设鲜花。禁苑之中种植各地名花异草,此花谢过,彼花又开,四时争艳不绝,为武则天赏花斗草,怡乐情趣提供了优雅、美好的环境。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美容秘方

武则天,这位刚强机智的政治家享年82岁,她的长寿,与她善于保养和善于美容护肤是分不开的。这里有几个唐代宫廷常用的美容方:

武则天益母草洗面方:《新修本草》中专门记载了“唐天后炼益母草泽面方”。用法是:农历五月五日,采下根苗俱全的益母草,拾掇干净,不能带任何杂物。将益母草晒干,粉碎成面状,加入适量的面粉和水,调成如鸡蛋大的药丸,晒干。然后用黄土泥做一座炉子,炉的四旁各开一小孔,炉上层和下层放上炭火,两层间放置药丸,点火煅制。大火烧约一顿饭时间,后用文火烧。文火煨制约一昼夜,将药取出,凉透,放入瓷钵中,研细,过细筛子,再研,越细越好。在研的过程中,将玉粉或鹿角粉掺入药内。使用量:每10两药粉加入滑石粉1两,胭脂1两,用以洗面洗手,治面斑面皱。可玉容红颜,滋润肌肤,祛斑消皱。方中益母草要求“农历五月五日采摘”,应理解为大约时间,各地气候不同,采摘时间有异。

据陈可冀等专家介绍,“益母草泽面方”是武则天常用的美容秘方,已流传达一千多年。公元659年,此方被写入中国第-部药典-《新修本草》,明代李时珍将它收入《本草纲目》。

益母草在中药中属于“活血理血”一类的药,也是治疗妇科病的良药,内服外用均可。外用入洗面药,令人颜面光泽,还可治疗粉刺、黑斑等皮肤病。唐代大医学家_千焘说:“初用此药洗面,觉面手滑润,颜色光泽。经十日许,特异于女面,经月余生血色,红鲜光泽异乎寻常。如经年久用,朝暮不绝,后四五十岁妇人,如十五岁女子。”由此可见,此药的疗效不可低估。

【名人评说】

《旧唐书》:史臣曰:治乱,时也,存亡,势也。使桀、纣在上,虽十尧不能治;使尧、舜在上,虽十桀不能乱;使懦夫女子乘时得势,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义之威。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俄至无辜被陷,引颈就诛,天地为笼,去将安所?悲夫!

《新唐书》:昔都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自司马迁、班固皆作《高后纪》,吕氏虽非篡汉,而盗执其国政,遂不敢没其实,岂其得圣人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旧史因之,列武后于本纪,盖其所从来远矣。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至中宗韦氏,则祸不旋踵矣。然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所谓下愚之不移者欤!

毛泽东: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郭沫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宋庆龄: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历史遗迹】

乾陵

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为我国历代帝王陵园中唯一的夫妇两帝合葬墓,墓前立有两块高大雄浑的石碑,西面是“述圣记碑”,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书写,8000余字的碑文虽然主要是歌颂唐高宗的功绩,其实也是武则天在借机抬高自己。东面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成,碑头雕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首,饰以天云龙纹。

拓展阅读:武则天为何要立“无字碑”?

树碑立传,自古以来已成惯例。然而唐代的武则天却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一千多年来人们对此猜测种种,成了一大疑案。

武则天陵墓坐落在西安市西北八十公里的乾县梁山上。乾陵是唐朝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同葬的陵墓,高约三十余米,傲踞平原之上。由墓道往下走,两旁排列有真人大小的石雕群像。武则天碑和唐高宗碑并列一处,竖立在近朱雀门的地势宽广之处,两碑各高六米左右。西面为“述圣碑”,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书写,碑文歌颂唐高宗的文治武功;东面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无字碑”看上去并非无字,上面密密麻麻刻有好多文字,但仔细观察,则是宋、金以来人们的题识,估计是他们耐不住“无字”之憾而添补的。由于日晒风化,字迹大多模糊不清。但不管怎样,它并没有说清武则天要立“无字碑”的用意。看来要真正搞清这个问题,还得追溯到武则天执政年代,以及人们对她一生的评价。

武则天从655年做皇后开始参决政事,到705年被迫退位,前后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达五十年之久。如果从唐高宗死时算起,也有二十一年。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对她的评价素来就有分歧:有人因她“知人善任”,赞赏她的智慧;有人以她做事果敢,钦佩她的勇气;也有人根据她“阴鸷好杀”,咒骂她的残暴;还有人因她内多男宠,痛斥她的荒淫。后人对她立“无字碑”的用意,也是根据评价其功过的倾向而推测的,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其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其功表现在:第一,扶植新兴地主阶级,打击豪门世族。她通过发展科举制度,大量吸收新兴地主进入政治舞台,抑制和削弱豪门对政坛的垄断。第二。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和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不断上升,民户数不断增长。第三,破格用人,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并虚心纳谏,故“累朝得多士之用”。第四,加强封建国家的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总之,武则天是一个富有政治理想和才干的人,在统治期间做过许多符合人民利益的事,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推进一大步,并对后来“开元之治”的全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功绩难以用文字表达。

另一些人则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太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其过有五:第一,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骗取高宗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后窃据皇位。第二,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并打着李唐“朝廷”的旗号,消灭异己。第三,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第四,唐初社会经济发展呈马鞍形。而武则天当政时期处于最低处。第五,在她当政期间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因此,武则天上台是“历史的一次逆转”,她是无颜为自己立传的,只能用“无字碑”来敷衍搪塞。

还有人认为“武则天是一个聪明的人,立‘无字碑’,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武则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同时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武则天逝世当年已被迫交出权力,还政于唐中宗,她知道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决定立“无字碑”。功过是非由后世评说。

武则天立“无字碑”为后世人出了难题,至今人们仍争论不休。

【历史启示】

武则天驭下:平衡牵制,服臣制臣

在牵制中获得平衡的要义是,权力关系利益,大权力关系到大利益。

所以上司绝不能把权力的砝码压向一头,让一派完全得势,必须在平衡中求得对自己权力的稳固控制。

下属中总是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矛盾,利用这种矛盾就可以达到平衡牵制的目的。只要不至影响到上司的利益,君主不仅不会努力去消除下属间的矛盾,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意制造和保持其对立的状况。下属互斗只会造成上属居中操纵、分而治之的有利态势。因此,聪明的上司,总是游移于下属互斗之上,对任何一方既不过分倚重又不轻易贬斥。或者坐山观虎斗,使下属之间互相牵制,以便于上司操纵控制;或者借用一方的力量,消灭另一方中可能危害自己的势力;或者借此抑彼,防止其中一方的势力过度发展,以免对自己形成潜在的威胁。

武则天在晚年推行李武并贵的策略,所谓并贵,就是李、武两势力并存相互牵制。

周兴、来俊臣等酷吏集团和武承嗣联盟后,成为武派一支重要力量,在摧残李派方面下手狠毒。但武则天对他们始终不放手交权。当来俊臣把狄仁杰、魏元忠等李派朝臣的基干力量都罗织进“七大臣谋反案”时,武则天在最后关头保住了这批人的性命,令武派浑身不舒服。武派把太子李旦也诬为谋反后,李派面临标志性人物被除去的危险。在最后关头,终于还是武则天下决心保留了李旦,这对武派更是极大地牵制。

长寿元年(692年)后,李派开始对武派进行攻击,武则天又反过来保护武派。侍御史周矩提醒武则天说,现在满朝都是陛下的仇人,陛下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周矩的意思是说:作为当权者,你究竟依靠谁?是依靠酷吏,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还是把权力从酷吏手中收回,依靠文武臣僚治理天下?于是,武则天决定逐步停止恐怖统治。但她还不想一下除去酷吏这支队伍,要杀来俊臣,罪名俯拾即是,但她舍不得杀,留下也许还有用处。果然,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来俊臣东山再起,帮武派再次对李派残余势力加以打击。

李昭德曾是武则天身边红极一时的人物,他是拥戴武则天的功臣之一,强干有魄力。受武承嗣指使到武则天面前请求废李立武的王庆之,就是被李昭德率领朝臣群殴而死的。他是李派的骨干之一。在遭到武派的打击后,被罢了相位。可是,在来俊臣再起前不久,李昭德也被召回朝廷授予监察御史的职务。这样,他与来俊臣之间的斗争,在中断了一个时期后,又于公元697年上半年重新开始了。多少年来,武则天一贯将李昭德与来俊臣用为两个相互平衡的砝码。当来俊臣下贬时,李昭德也下贬;来俊臣起复时,李昭德也起复。两个势如水火的仇敌却有着相似的起伏遭遇。最后两人竟然同时下狱,来俊臣行将处决,则李昭德也是非死不可了。

武则天晚年更坚决地执行“李武并贵”的政策,她把李显召回立为太子,但又让李氏兄弟和武三思等人明誓共相容,还把拥李的宰相魏元忠外贬。甚至当她病情恶化的时候,还坚持既不让李显、李旦,也不让武三思之流,甚至也不让她惟一的女儿太平公主入宫侍疾,她不想表现出对武、李中任何一方的偏向。

以小制大、以贱抑尊,这是实行“以臣制臣”时常用的手法。在上司看来,那些地位尊贵又手握重权的下属是难以控制的,容易造成权力结构的不平衡,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实行“权”“位”分离,让职高位尊的贵臣受制于职卑位贱的微臣。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名人百科」让男性为之汗颜的女皇帝——武则天”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武则天的出现 让两位皇帝都为之倾倒 容貌复原后果真出挑!

武则天的出现 让两位皇帝都为之倾倒 容貌复原后果真出挑!

武则天,后宫,皇帝,唐高宗,女皇帝,历史,容貌,霸气,唐太宗,李世民,李治,儿子,原因,图片,女子,朝廷,是非,欢心,父子,现代人,皇上,从小就,家庭条件,所以说,唐太宗李世民,常关,征服了,大家好,上第,中一

2013-09-12 #短篇故事

武则天为之叫屈的人 别人把唾沫吐到脸上都不还手

武则天为之叫屈的人 别人把唾沫吐到脸上都不还手

娄师德,狄仁杰,武则天,宰相,李昭德,乡巴佬,判官,弟弟,人家,低调,手下,板子,贵人,贤明,驿馆,有一次,上官,娄公盛,水都,后世,人生,会生,口水,原来如此,势利眼,同甘苦,同僚,唾沫,唾面自干,大人物

2018-03-15 #故事会

武则天中国女皇简介和故事——久久历史百科网

武则天中国女皇简介和故事——久久历史百科网

武则天,高宗,武氏,吐蕃,朝政,契丹,武周,皇后,皇帝,历史,发展,参政,国号,帝位,屯田,政权,都督,李治,李勋,李旦,田垦,天子,一生,上官仪,女皇,传奇,人才,人民,军事,功绩

2016-11-25 #经典故事

八和百科︱中国第一位女皇帝不是武则天 而是她!

八和百科︱中国第一位女皇帝不是武则天 而是她!

陈硕真,武则天,陈硕,义军,婺州,崔玄籍,章叔胤,陈硕贞,女皇帝,地区,官府,百姓,行为,唐高宗,童文宝,翦伯赞,名的,梓桐镇,中国,下坡路,前辈,乡亲们,举兵,乡里,人们,亲授,人数,仅供,公元,信徒

2016-08-11 #短篇故事

评价武则天20字

评价武则天20字

武则天,方面,男性,有不少,姚崇,周兴,孙唐,宗时韦,张柬之,敬晖,武后善,桓彦范,来俊臣,狄仁杰,制度,专政,兵略,久安,儒家,传统,国家,后世,史学家,史书,基础,女子,子孙,嫔妃,政策,正统观念

2011-10-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为何武则天之后再无女帝?

为何武则天之后再无女帝?

武则天,女性,李显,佛教,太平公主,李旦,地位,政治,陛下,历史,皇帝,儒家,后裔,母亲,武承嗣,史书,条件,权力,问题,大云,时代,统治者,男性,皇位,皇后,继承人,身份,武三思,武氏,影响

2020-01-24 #小故事

带你了解武则天形象的变化过程

带你了解武则天形象的变化过程

武则天,女性,形象,故事,男性,作品,文化,群体,历史,小说,男权,面首,剧本,后代,政治,时期,个体,人们,佚名,史书,女人,客观,实录,文学,方面,过程,吕后,武氏,成一个,个人

2020-09-05 #长篇故事

武则天形象的嬗变及其性别文化意蕴

武则天形象的嬗变及其性别文化意蕴

武则天,女性,形象,故事,男性,作品,文化,群体,小说,男权,面首,历史,剧本,后代,政治,时期,个体,人们,佚名,史书,女人,客观,实录,文学,方面,吕后,武氏,成一个,个人,典型

2007-09-2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