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明朝空印案真的是冤案?朱元璋为何闭口不谈?其实是为了杀鸡儆猴

时间:2018-05-06

因为这两个案子被杀的人太多,所以导致空印案就显得没有那么出名

提示:本文共有 28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导语:

明朝开国的时候,有很多非常可怕的案子,其中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波及非常广,被杀人员多达4.5万人之多。因为这两个案子被杀的人太多,所以导致空印案就显得没有那么出名。

其实空印案比前面那两个案子显得更加蹊跷。胡惟庸的案子主要是朱元璋想要废除宰相制度而引发,蓝玉的案子主要是朱元璋为了给孙子朱允炆清除障碍而引发。而空印案,则是朱元璋对反腐的一种态度。

01空印案是否是一场冤案?为何后世鸣冤者众多?

元朝的时候,对地方上交税收给国库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那就是官员们先将应该缴纳的税收数额通过官方文书报到国库,随后赋税才会运往国库。

而运输到国库的赋税如果跟官员们上报过来的对不上号,那就会被打发回去核对重审再重新申报。再将文书盖上官方的打印发往南京。这本身是没什么关系,但是这件事里面有三个比较难办的地方。

首先赋税的形式不仅仅是银两,更多是粮食。在运输的过程当中,这些各种各样的赋税会存在一定的损耗,结果到了那边必然会被打回重审。其次离南京近的好办,离南京远的诸如贵州、陕西等地,来回一趟就要几个月。如果途中有损耗,将会耽误很长时间。再者当时也没有手机这些比较便捷的通讯工具,远距离的省份时常会出现打回重审的情况。连现场补缴都没有任何机会。所以说这种运送赋税的方式存在一定的缺漏,没有任何制度会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有,那就是在骗你。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带着一份空额的盖好印章的文书进京城。

等押送赋税的人到了京城以后,重新校验过赋税的数量后,再填写赋税的数额,从而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数据,这样就完美地避免了会被打回重审的问题。

士元出,士利乃为书数千言,言数事,而于空印事尤详。曰:“陛下欲深罪空印者,恐奸吏得挟空印纸,为文移以虐民耳。夫文移必完印乃可。今考较书策,乃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比。纵得之,亦不能行,况不可得乎?钱谷之数,府必合省,省必合部,数难悬决,至部乃定。省府去部远者六七千里,近亦三四千里,册成而后用印,往返非期年不可。以故先印而后书。此权宜之务,所从来久,何足深罪?”---《明史》

这个方法的确不错,基本上元朝时期就已经在施行。虽然有悖于朝廷的指令,却切实地解决了地方官员们的困难。

但是朱元璋不懂这里面的门道,某天他自己发现了一份盖有官方印章的空文书,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这就是贪污,所以开始大开杀戒。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有那么人为这件事打抱不平的原因,理由很简单,老朱自己不懂这个体系的潜规则,却非要搅浑这一趟水。

02空印案的背后是否存在贪污行为?我认为一定有。

官员们当然有自己的理由,而且十分充分。他们认为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效地实行了国家的赋税指令,节省了大量时间。

而老朱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这一张张盖着官方打印的文书,可就是国家收税的证据。如果有人随意填写这上面的数字,就一定会存在贪污的行为。

看似都是比较有道理的事情,到底谁的说法一定准确呢?其实这件事根本就没有谁是一定都对的。

不排除一部分官员是一心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处理税务的工作时间。这对整个国家的运转更有好处。但是这件事一旦实行下来,并且没有被朝廷惩处的话,必然会有人从中钻空子。这才是朱元璋最担心的事情。即使空印案爆发的时候,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利用这个空子捞钱,但是朱元璋必须要第一时间堵住这个缺口。因为一旦有了一两个官员开始利用这个制度缺口贪污,那么就会有前赴后继的官员争相效仿,这是朱元璋永远都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人性是经不起推敲的,你的同僚个个都靠这件事来捞钱,而且没有被朝廷发现过,即使发现了也不惩处,那么你会怎么想?清汤寡水的日子你也过腻味了,所以你也必然会去尝试,毕竟谁也没有被处罚过。

且国家立法,必先明示天下而后罪犯法者,以其故犯也。自立国至今,未尝有空印之律。有司相承,不知其罪。今一旦诛之,何以使受诛者无词?朝廷求贤士,置庶位,得之甚难。位至郡守,皆数十年所成就。通达廉明之士,非如草菅然,可刈而复生也。陛下奈何以不足罪之罪,而坏足用之材乎?臣窃为陛下惜之。---《明史》

由此可见,朱元璋有可能是知道这件事存在一定的冤屈,不过为了杀一儆百,朱元璋必须要对这件事严厉惩处,只有这样,后面的人才不敢以此作为贪污的渠道。

03空印案以后,难道就没有人再实行这样的做法了吗?

朱元璋在杀了一批贪官以后,不愿意再有人提及这件事。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认为,朱元璋是知道自己杀错人了,但是也不想悔改,所以就禁止大家谈论。

其实我觉得以朱元璋的头脑,不会做这种事情。朱元璋对整件事的把控,其实有一种上帝视角的感觉。

太祖知其有母在,赐白金,驰驿归省。还改监察御史,出为怀庆知府。徵志节甚伟,遇事敢直言。居郡时,因星变求言,疏言:“风宪官以激浊扬清为职。今不闻旌廉拔能,专务罗织人罪,多征赃罚,此大患也。朝廷赏罚明信,乃能劝惩。去年各行省官吏以用空印罹重罪,而河南参政安然、山东参政朱芾俱有空印,反迁布政使,何以示劝惩?”帝问罗织及多征赃罚者为谁,徵指河南佥事彭京以对。贬沁阳驿丞。十三年,以事逮至京,卒。---《明史》

在空印案发生以后,这种空白文书的做法难道就杜绝了吗?当然没有。因为偏远身份交税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明朝那些事儿(全套共9册增补版)¥282.2京东月销3823购买

一次次不断重复打回来重申以后,其实大家都明白,空印案是存在一定错误性的。所以后来朱元璋并没有对这件事再有过多的干涉。

不干涉不代表就是放任,朱元璋杀了这一批人至少可以保证十几年之内,都不会有人利用空印的做法来贪污。这就是上帝视角,即使他杀错了人,却从根源上解决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那就是官员利用这件事贪污的事情,从此以后,短期内再也不会有人以此来贪污,因为随时会有杀头的可能。第二件事,那就是依旧默许偏远地区以空印的办法来解决交税难的问题,虽然前几年可能是一次次打回重审,但是后来他们一定也会尝试着重新动用原来的办法。朱元璋看得一清二楚,但是这一次他不会再出手处罚,因为他知道,没有人敢再利用空印的办法贪污了。

总结:朱元璋没读过多少书吗?其实不然。

很多人认为朱元璋从小不读书,所以就没有读过书,他真的是一个文盲皇帝吗?当然不是,朱元璋在成了一方诸侯以后,读书写字的学习机会非常多,而且他的老师,都是当时的顶尖名流。

宋濂、李善长、刘伯温等人,都可以成为朱元璋的师傅。他在这些人身上学习了很多文化知识,之所以被人称之为文盲,那是因为他做的事情像个文盲罢了。

他不顾西汉七国之乱的危险,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作为诸侯王。不少人说他没有读过历史,其实他恰恰就是读过历史才会这么做。反正打来打去,都是他的子孙后代做皇帝,这有何不可呢?

由此可见,这一次的空印案,其实朱元璋是知道内幕的,他完全了解偏远地区的艰难情况。但是他还是惩处了一批贪官,这其中的目的就比较明显了,杀一儆百而已。

老朱顺便告诉一下百官,如果你有更好解决空印问题的办法,完全可以提出来。没有的话,就别说话了。

参考资料:《明史》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明朝空印案真的是冤案?朱元璋为何闭口不谈?其实是为了杀鸡儆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朱元璋上演“杀鸡儆猴”  斩杀将领比士兵管用 实在是英明!

朱元璋上演“杀鸡儆猴” 斩杀将领比士兵管用 实在是英明!

徐达,朱元璋,将军,欺压百姓,士兵们,军队,镇江,李善长,事情,士兵,军纪,元帅,官兵,所有人,的士,红巾军,队伍,经常出现,起兵,都不知道,史中,了真,暴安民,王至尊,洪亮,西伐,大将军,不一样,了头,好的

2012-03-27 #小故事

这起影响极大的“地域黑”事件 为何被朱元璋刻意炮制成冤案?

这起影响极大的“地域黑”事件 为何被朱元璋刻意炮制成冤案?

朱元璋,张信,刘三吾,举子,结果,官员,事情,朝廷,试卷,胡惟庸,问题,考生,北士,洪武,是南方,主考官,公元,地域,榜单,科举考试,礼部,锦衣卫,恩科,才明,蓝玉党,侍读,北方人,回北,名的,开创者

2011-08-22 #长篇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严查的三大案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三大案

明太祖朱元璋严查的三大案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三大案

朱元璋,胡惟庸,洪武,蓝玉,官员,李善长,郭桓,蓝玉案,大案,集团,丞相,冤案,制度,同党,开国功臣,皇权,加盖,按察使,儿女亲家,功臣,北京,吏治,地方,将领,屠刀,户部,权威,目的,浙东,海南

2020-07-31 #故事阅读

明朝开国后 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一群功臣 但唯独最对不起他!

明朝开国后 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一群功臣 但唯独最对不起他!

刘伯温,朱元璋,胡惟庸,刘伯,明太祖朱元璋,丞相,性格,有人说,历史,全国,冤案,功臣,天下,御医,理想,百姓,结果,肝癌,辞官,统一,李善长,诸葛亮,爱发脾气,主张,个人,众人,俸禄,南京,太祖,封赏

2009-12-25 #小故事

新能源汽车露出皇帝的新装 重大缺陷都闭口不谈

新能源汽车露出皇帝的新装 重大缺陷都闭口不谈

企业,沃特玛,新能源汽车,富凯,电池,原材料,动力电池,净利润,新能源汽车产业,业绩,整车,坚瑞,正海磁材,上海,产业,同比,增速,市场,政策,新能源,汽车,电机,产能,大热,比亚迪,业务,中游,产业链,传统,情况

2015-12-23 #经典故事

凿壁偷光 为什么语文老师对长大后的匡衡闭口不谈

凿壁偷光 为什么语文老师对长大后的匡衡闭口不谈

匡衡,小时候,老师们,时候,老师,皇帝,名的,土地,学生,官员,宰相,故事,告诉我们,这个故事,这件事情,就可以看,越强,都会,凿壁偷光,光能,书本上,办法,基础,地方,国家,家庭,妈妈,大臣,学堂,学士

2011-10-05 #经典故事

他是我党首位双面特工 对自己的经历闭口不谈 晚年下场悲惨

他是我党首位双面特工 对自己的经历闭口不谈 晚年下场悲惨

杨登瀛,周总理,陈赓,特工,陈养山,上海,中央特科,叛徒,特务,中共,人物,国民党,秘密,组织,特科,陈慰,南京政府,中统,日语,名字,高层,精英,红队,通知,金条,他的故事,忘记他,政府工,每个月,证明材料

2011-02-22 #故事大全

他是我党首位双面特工 对自己的经历闭口不谈 晚年沦为摊贩

他是我党首位双面特工 对自己的经历闭口不谈 晚年沦为摊贩

杨登瀛,周总理,陈赓,特工,陈养山,上海,中央特科,叛徒,特务,中共,人物,国民党,秘密,组织,特科,陈慰,南京政府,中统,日语,名字,高层,精英,红队,通知,金条,他的故事,忘记他,政府工,每个月,证明材料

2014-07-0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