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明朝历史名人: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

时间:2018-05-07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今属安徽人,明朝开国大臣。少年时曾经读书,喜欢法家思想。他为人机智多谋,善于推断时事。元至正十四年,投靠朱元,他劝朱元璋效

提示:本文共有 21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今属安徽)人,明朝开国大臣。少年时曾经读书,喜欢法家思想。他为人机智多谋,善于推断时事。元至正十四年,投靠朱元,他劝朱元璋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的做法,以成帝业而受到朱元璋青睐,作为参谋,参预机要,组织馈饷,不断被委以重任。至为参正十五年,朱元璋攻占太平府,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5年),自任大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至正二十七年封他为宣国公。后来朱元璋改制,以左为上,李善长于是成为左相国,居百官之首。洪武元年,朱元璋即位为帝,李善长被任命为左丞相后为胡惟庸案牵连被杀,卒年77岁。李善长投朱元障时,正是朱元急需谋臣之际。

朱元问他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安定下来,他说:“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李善长像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一番话深得朱的赞同,于是用为幕僚。后来朱元璋威名日盛,来投奔的人与日俱。就由李善长考察他们荐举优秀人才。臣僚之间出现矛盾时,也是李善长去做双方工作,消除隔,显示了很高的才能。郭子兴想把李善长调过来辅助自己,李善长坚决辞谢不去,使朱元璋更加信任他李善长注重取信于民,建议严明军纪、禁止抢掠。朱元璋十分赞同,立即严厉整饬军纪,使百姓得以安定。

由此朱元璋的队伍声名日振附近百姓纷纷前来投奔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攻占集庆,建立了牢固的根据地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胜利面前,朱元璋的部队士气有些松懈,掳掠事件时有发生。为整顿军纪,李善长精心导演了一出“假杀徐达”的好戏,这出戏十分奏效,使徐军攻克镇江后,秋毫无犯,镇江城内平静如常。朱元璋的队伍更得民心,大大推进了根据地的扩展和军事上的成功。从此,“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决于善长”。此后朱元率军频繁作战,李善长则始终居守应天府(今南京)。作为朱元璋的根据地,应天府至关重要朱元璋信任李善长,才将应天委托给他。

而李善长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重托,他全力以赴,努力工作,表现出了极为出色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在很短时间里,便使应天将士和睦,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百业兴旺。充裕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前方,保证了军队的战斗,为朱元璋打下江山立了汗马功劳。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徐达率领的朱元璋大军在战场上东征消灭了张士诚,北伐攻取了山东,向南逼降了方国珍,接着挺进福建,到之处,势如破竹,建立全国性政权的条件基本成熟,以李善长为首的文臣谋士开始为朱元璋登基作好各项准备工作。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由李善长担当司仪,朱元璋在六朝古都金陵(今南京)南面称帝。

洪武元年(1368年)五月,太祖去汴梁(今河南开封)视察留李善长在京居守,大小事务都由李善长自行处置,可见太祖对李善长非常信任以后朱元把除军事外的一切朝廷事务,事无巨细都由李善长掌管,李则不厌其烦,认真处理,井然有序。明朝建立后,徐达、常遇春等大将仍在出生人死、戎马倥偬。而李善长身居后方却享受高官厚禄,自然招来非议。于是太祖强调:“既为君善长当为相。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说:“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于是授给他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授铁券,上书李善长“东征西讨,日不暇给;尔独守国,转运粮储,供给器仗未尝缺乏;专繁治剧,和辑军民,各靡怨谣。昔汉有萧何,比之于尔,未必过也。

免二死,子免一死。当时封公之人仅有徐达、常遇春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及李善长六人而李善长位居第一荣耀之至。李善长虽然功劳卓著但他也有性格缺陷。《明史》说他外宽和内多刻”。即外表宽厚温和,而内心狭窄。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因侵犯了李善长的权力而遭灭顶之灾,太祖视察汴梁时,李善长亲信中书省都事李彬犯罪御史中丞刘基依法判斩李善长却要求不作深究,刘基请示皇帝后,杀了李彬李善长十分气愤,上奏诬告刘基专断擅权,还窜援别的官员奏告刘基刘基终于被迫告老回乡。李善长位高权重,是淮西官僚集团的核心人物。在他的力荐下,胡惟从宁国知县一步步爬上左丞相的位置。他们当政时,淮西集团在朝中居于统治地位,处处排斥不是西派的官员。朱元璋虽靠准西势力起家,但也要笼络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服务,他更怕淮西集团势力膨胀威胁皇权。

这就造成了朱、李间的矛盾,埋下了李善长悲剧的伏笔胡惟庸为相后,大权在掌,专行横断。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擅权、植党、枉法等罪状杀了胡惟庸,接着大兴党狱,株连三万多人。虽然没有追究李善长,但对他的怀疑不满却与日俱增。二十三年(1390年),监察御史告李善长与胡蓝都有牵连朱元璋斥贵李“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赐缢死,终年七十七岁,其全家七十余口一律处斩。朱元璋手诏条列其罪,为《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次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书为李喊冤:“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使善长佐惟庸成,不过勋臣第一而已矣…今善长已死,言之无益所愿陛下作戒将来耳。”太祖看了竟无话可说。明代史家郑晓、王世贞等人都对李善长参与谋反持否定态度。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分享点赞,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鼓励!如果想看更多就关注小编吧,每天都有更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明朝历史名人: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明朝故事之名人篇: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

明朝故事之名人篇: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

李善长,朱元璋,胡惟庸,李善,李存义,丁斌,大臣,徐达,常遇春,工作,同僚,时候,刘邦,文臣,李文忠,李存,汤和,免死铁券,严刑拷打,事情,公爵,军资,内斗,功劳,同党,年薪,弟弟,滁州,部门,集团

2016-07-12 #经典故事

大明王朝 刘基跟李善长的争斗 最后朱元璋还是偏袒了李善长

大明王朝 刘基跟李善长的争斗 最后朱元璋还是偏袒了李善长

刘基,朱元璋,李善长,李斌,官员,李善,太史令,建议,祈雨,张士诚,杨贤,殷琦,南京,天气,明史,浙江人,职位,读书人,首都,回家,百家号,和建,朱标,洪武,老朱,管大明,高安城,御史中丞,小吏,首辅

2012-11-26 #短篇故事

刘伯温和李善长他们能力相当 为什么朱元璋选择了李善长做宰相

刘伯温和李善长他们能力相当 为什么朱元璋选择了李善长做宰相

朱元璋,皇上,刘伯温,李善长,大臣,宰相,时候,军师,国家,朝代,有才,陈友谅,他觉得,有能力,这两个人,历史,性格,皇帝,一句话,从而使,其实在,然后再,皇帝们,这个人,刘伯,友谅,李善,太史令,御史中丞,下朱

2015-04-08 #长篇故事

刘伯温比李善长能力更强 但为何朱元璋重用李善长而弃用刘伯温?

刘伯温比李善长能力更强 但为何朱元璋重用李善长而弃用刘伯温?

朱元璋,刘伯温,李善长,老乡,时候,最重要,真正原因,明太祖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李善,长和,事实,兄弟,原因,地方,大将,外人,心腹,感情,王朝,答案,老家,结拜兄弟,贫农,能力,都知道,一生中,两个人,不是因为

2009-11-12 #小故事

萧何 张良 韩信和李善长 刘伯温 徐达对比 哪边更厉害?

萧何 张良 韩信和李善长 刘伯温 徐达对比 哪边更厉害?

朱元璋,三杰,刘邦,汉初三杰,能力,项羽,功臣,帝王,刘伯温,徐达,李善长,韩信,陈友谅,局势,思想,敌人,权利,统一,张良,张士诚,方在,萧何,一统天下,于明初,大业,原因,手下,所处,时代,时期

2007-03-21 #故事阅读

陈友谅 张士诚有没有李善长 刘伯温这样的人才?

陈友谅 张士诚有没有李善长 刘伯温这样的人才?

陈友谅,朱元璋,张定边,赵普胜,手下,徐寿辉,历史,反派,关系,兄弟,地理,湖北,猛将,英雄,一个大,不能说,不相信,为帝,倪文俊,常遇春,张必先,蓬镇,阳州湖,陈理,太尉,好的,石灰山,人心,中流,佣兵

2007-08-05 #故事大全

刘邦萧何韩信张良VS朱元璋李善长徐达刘伯温

刘邦萧何韩信张良VS朱元璋李善长徐达刘伯温

朱元璋,刘邦,团队,蒙古人,刘伯温,历史,蒙古,能力,贵族,北伐,张良,萧何,秦兵,谋圣,韩信,项羽,不变,一战,优势,公务员,军队,名相,南京,号召力,和尚,时代,成就,尊称,基层,基业

2011-09-06 #经典故事

称奇!李善长辞职时 带走一车金银珠宝 还留下一个搬倒刘基的人

称奇!李善长辞职时 带走一车金银珠宝 还留下一个搬倒刘基的人

朱元璋,刘基,李善长,胡惟庸,杨宪,丞相,汪广洋,枪手,刘伯温,个人,亲信,谈话,洪武,器量,小人,材料,浙东,目的,皇上,组合拳,身体,速度,集团,狠角色,结果是,马上又,回心转意,其来,任之,屠龙刀

2020-08-0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