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浅谈:玩转端午 让节日文化更出彩 看完真是长见识了!

时间:2018-05-0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提示:本文共有 36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是文化人类学家的经典命题,也是当今社会的一种趋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怎样让丰富而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下去,是我园《园本彰显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的行动研究》课题的方向。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幼儿在游戏中探索知识、学习交往、融入社会。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教育理念:“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我们试图将端午节传统文化融入游戏中,通过说说、做做、玩玩、乐乐,让幼儿走进端午节。 做香囊,包粽子,煮鸭蛋,这是我们记忆中的端午节;忆屈原,萌发爱国意识,这是端午节所要传承的人文精神。幼儿对节日里好玩、好吃、热闹的习俗记得比较牢,我们就以此为契机,在大班创设“玩”的氛围,培养和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以及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让端午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一、在图书角分享端午传说和童谣 幼儿受年龄的限制,对端午节的认识尚停留在吃粽子、吃鸭蛋等“食俗”上,而对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则是一知半解。基于孩子在小、中班已了解到屈原,我们就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上。 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对于端午节的由来流传着许多传说故事,如屈原投江、孝女曹娥、伍子胥传说……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调查,说起端午节的由来头头是道。在一系列的调查、交流、讨论后,孩子们知道了很多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习俗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这一说法也更能让孩子们所理解和接受。此次调查活动让幼儿对屈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热爱祖国和感恩亲人的情感。 大班幼儿在语言上有了一定的进步,逐渐能较完整、流畅地讲述故事,而且他们对图文结合的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根据图画去猜想故事的内容。于是,我们请有条件的家长帮忙收集了《屈原投江》《孝女曹娥》等有关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再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打印出来,展示在图书角。幼儿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对端午节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曾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对于我们成人来说,虽然能朗诵一两句,但是要说出其含义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更不要说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其实,语言简练、语句押韵的童谣更受孩子们的喜爱。 我们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书籍、网络搜集到一些有关端午节的童谣。如“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便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端午节的民谣。还有《端午新童谣》:“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还有《包粽子》:“糯米白花花,粽叶儿手中拿,小姐妹包粽子嘛,唱起那个歌呀,乐呀乐哈哈。”一首首朗朗上口的端午童谣,不仅融会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而且语句形象,更易于幼儿理解。在绘本《粽子里的故事》中,幼儿们在说说、尝尝中感受粽子文化。通过说说、唱唱,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对端午节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在美工区展现端午习俗 开展美工游戏需要准备许多成品或半成品的活动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有时还不能物尽其用。有的材料因为孩子不爱惜而坏了、少了,有的材料在使用了一两次后就闲置了。于是,我们积极利用幼儿资源,让幼儿也参与到材料准备的过程中来。在“端午节”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家园合作,鼓励幼儿积极收集相关材料,如收集龙舟图样、香囊实物等。让幼儿在材料准备的过程中去学习、去成长,去积累更多的节日知识和经验。因为材料是幼儿自己收集的,所以他们对这些材料都很了解,于是我们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这些材料的有关功能、作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为游戏的开展做好了知识铺垫。游戏材料的充分准备,促进了主题游戏的顺利开展,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较为隆重,庆祝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是佩香囊、赛龙舟以及吃咸鸭蛋、粽子等。我们紧扣“讲求卫生、关爱生命、合作竞争、爱国强民”等主题,鼓励幼儿用画、捏、剪、贴等形式来展现端午习俗,让幼儿体验端午节的礼仪规范。 (一)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习俗,现已成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我们利用KT板、纸箱、纸盒以及滑板车、竹竿等制作了“龙舟”“龙头”和“龙尾”。孩子们模仿成人,协商分工,一场别开生面的龙舟大赛开始了。“舵手”们个个士气高涨,在鼓点的引领下,整齐划一地前进着。游戏既锻炼了孩子们单脚跳的技能,又培养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培养幼儿关爱生命的意识 端午节时值夏季,又是多雨季节,容易滋生传播各种疾病。因此,人们在端午节时,会用各种形式驱邪避恶,以求身心平安。于是我们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学习包粽子 全国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各地都一样。孩子们在欣赏了包粽子的视频后,尝试用绿色卡纸做“艾叶”,用红色皱纹纸做“肉”“红枣”等馅料,再缠绕五色线,一只只寓意着吉祥健康的粽子就成型了,孩子们将其放在“美味小吃店”进行售卖,一时间生意可火暴了。 2.设计五毒衣 端午这一天在古人心中是毒日、恶日,几千年来这个思想一直在民间流传。穿五毒衣是江南一带过端午节的一大习俗,每个孩子小时候都穿过五毒衣。那么,五毒衣是什么样的呢?孩子们用画画、剪剪、贴贴的方式,设计了各式各样的五毒衣:吊带裙、短袖、裤子等,真是漂亮极了!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用对称的方法画出衣服、裤子,还认识了五毒衣的主要特征,进一步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3.做香包 做香包,是端午节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幼儿园特地购买了用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等制成的香料,收集了彩色的环保袋,还提供了心形、圆形等不同形状的模型,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幼儿们通过粘合、绘画、剪贴等方式尝试制作香囊,在做做玩玩中感受端午节佩香囊驱虫避邪的节日内涵。 (三)培养幼儿热爱传统艺术 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其中咸鸭蛋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我们就以“蛋”为切入点,开展了编蛋网、撞蛋、绘蛋等一系列蛋文化活动,如引导幼儿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中国传统艺术“青花”来装饰咸鸭蛋。虽然孩子们已有平面绘画的经验,但第一次尝试在圆形物体上创作,于是固定咸鸭蛋成了一大难题。我们收集了大小不同的饮料瓶盖子,先请孩子将盖子与鸭蛋匹配,寻找最佳底座,这样不但便于幼儿操作,而且最终作品所展示出的效果也很立体。一个个别致的“青花蛋”顿时引起了幼儿的围观和家长的驻足。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着民间艺术的魅力,并大胆表现,激发出了浓厚的艺术表现力。

三、在娃娃家再现端午活动 我国古代就有端午节打扫庭院的习俗,为了再现这一端午习俗,我们制作了便于孩子使用的拖把,准备了一些掸子,鼓励孩子们模仿成人,给娃娃家打扫卫生。“爷爷”用掸子掸墙壁上的灰尘,“爸爸”使劲拖地,“妈妈”给“娃娃”洗澡,“奶奶”则在洗衣服。一阵忙碌,每一个“家”都变得整洁、卫生了。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着端午节扫尘的寓意,获得了劳动的快乐体验。 端午送长辈粽子、咸鸭蛋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它寓意着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于是,我们发动了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粽子、咸鸭蛋的包装盒,丰富了娃娃家的游戏材料。通过讨论“你准备怎么过端午”,启发娃娃家的幼儿开展带“宝宝”去“超市”买“咸鸭蛋”、和“爸爸”一起包粽子的游戏、给“爷爷”“奶奶”送“粽子”“咸鸭蛋”,在实践中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端午文化,加深了幼儿对端午节的认识。 在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还鼓励图书角的孩子去娃娃家给小朋友们讲端午节故事,将美工区做好的香囊、五毒衣送到“超市”去做商品,请小客人去建筑区赛龙舟……通过各个区角的互动,促使幼儿更好地融入端午节活动,在游戏中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让中国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是我们在节庆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思考的问题。 “端午节”主题活动的实践告诉我们:游戏是幼儿更好地接受、理解节日文化的有效方式,游戏可以将节日文化转化为外在的节日行动,让幼儿在参与中获得感受,在实践中获得体验。通过教师、幼儿、家庭三方面的互动,中国几千年来的端午传统文化将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就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浅谈:玩转端午 让节日文化更出彩 看完真是长见识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传统节日文化:过年的由来 及习俗 看完长见识了

传统节日文化:过年的由来 及习俗 看完长见识了

春联,习俗,压岁钱,门神,郁垒,人们,风俗,对联,桃符,传说,宫廷,农历,开笔,恶鬼,打鬼,民间,节日,神茶,镇上,祝福,唐太宗,王建,秦叔宝,马皇后,洗儿钱,人物,以示,作用,住户,内人

2012-02-03 #故事大全

传统节日文化:清明节 八月十五 及三月三的传说 长见识了

传统节日文化:清明节 八月十五 及三月三的传说 长见识了

三月三,月饼,月宫,道士,八月十五,习俗,坟墓,姑娘,帝王,拐杖,男女,节日,刘三姐,唐明皇,孩子们,临安,传统节日,五指山,传说,后人,同胞,地区,壮族,故事,树木,曲子,池塘,海潮,洪水,风俗

2007-05-16 #故事阅读

原来端午节并非纪念屈原 纪念的却是他们 真是长见识了

原来端午节并非纪念屈原 纪念的却是他们 真是长见识了

屈原,艾叶,人们,粽子,伍子胥,说法,雄黄,艾虎,中医,习俗,五毒,以身殉国,作用,古人,意义,时间,杀虫,老虎,菖蒲,黄酒,活动,吃粽子,划龙舟,孝女曹娥,这一天,来驱邪,虎形,都会,就有了,事迹

2008-01-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原来端午节不只是纪念屈原 还与这三个人有渊源 长见识了

原来端午节不只是纪念屈原 还与这三个人有渊源 长见识了

伍子胥,黄巢,五月初五,菖蒲,妇人,晋文公,重耳,吴王夫差,人们,习俗,艾叶,艾草,都会,介子,军队,历史,国君,大儿,夫差,屈原,尸体,恩人,忠臣,时候,粽子,越国,为了纪念,代君,公曾,晋文

2016-06-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草药故事:长见识了!“端午十二红”中的苋菜 还能治这些病……

中草药故事:长见识了!“端午十二红”中的苋菜 还能治这些病……

苋菜,周婷,扬州,红色,周明,都会,清热利湿,全草,时令,果实,清热解毒,蔬菜,孙燕,十二红,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乡下人,作用,小时候,所致,母亲,盐商,秆子,老百姓,老奶奶,肠炎,葱花,长老,利大便,炒苋菜

2007-05-24 #故事阅读

兖州:图书馆里过端午 感受传统节日文化

兖州:图书馆里过端午 感受传统节日文化

活动,文化,兖州,孩子们,传统节日,小香囊,端午习俗,节日,环节,传统文化,图书馆,内容,孩子,屈原,种子,讲座,集体,等内容,一鸣,李丹,艾草,三楼,小香,上口,济宁,主题,习俗,家庭,学生,圆满成功

2019-05-16 #故事大全

端午节不仅是传统节日 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端午节不仅是传统节日 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屈原,韩国,国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民族,申遗,联合国,一个国家,端午申遗,国人,形式,子孙后代,民众,节日,话剧,赛龙舟,郭沫若,为国家,传统,习俗,化身,回味,国民,湖北省,认同,中国的传统,值得我们

2017-10-19 #故事大全

眉山“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振兴传统节庆文化 焕发礼仪新风

眉山“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振兴传统节庆文化 焕发礼仪新风

活动,传统文化,群众,节日,传统节日,传统,爱心,社区,庆端,献爱心,抗战老兵,眉山,主题,全省,全市,技艺,文化,敬老院,精心组织,粽子,老人,趣味,项目,祝福,包粽子,爱心组织,王永强,吕伟,以弘,汉阳河

2012-01-15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