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陶行知成为真正的教育家 一个字贯穿始终

时间:2018-05-17

他对教育的痴、对平民教育的痴,堪称极致

提示:本文共有 19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痴”,那种痴,贯穿于他生命的始终,贯穿于他从事教育事业的始终。他对教育的痴、对平民教育的痴,堪称极致。陶行知是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他有自己的教育主张,并且身体力行,真正做到了痴心痴情、痴行痴言。

陶行知的痴心痴情,表现在平民教育上。他办教育的平民立场,难能可贵,不仅在那时候有意义,到今天仍闪烁着光芒。教育为谁?办学校是为了谁?陶行知就像一盏灯,照亮教育前行的路。比如他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时,定下四条培养目标:“要养成农人的身手;要养成科学家的头脑;要养成艺术家的兴味;要养成社会改造家的精神和热心。”也就是说,陶行知希望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勤动手、勤动脑,懂科学、爱艺术,有创造精神、愿意为人民服务。陶行知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致力于把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打造成“改造乡村社会的中心”。所以很多从事教育事业的人都以陶行知为榜样,立志做一两件对社会、对教育有实在意义的事。

陶行知的痴行痴言,表现在他对“行知”理论的躬身实践上。陶行知曾两次改名,由此可以看出他教育思想变化的过程。陶行知原本叫陶文濬,因为欣赏、认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遂改名为“陶知行”。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具体实践时,陶行知发现王阳明的理论需要修改一下,他认为“知”与“行”的次序要颠倒过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便又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陶行知。

陶行知的“痴”,是爱。我读过他的《预备钢头碰铁钉》,这是他给一个叫吴立邦小朋友写的回信。暂且不说这封信的具体内容,只引用他在信中开头的一段话,即可说明他的痴是爱:“接读你的好信,如同吃甘蔗一样,越吃越有味。世上有十八岁的老翁,八十岁的青年。要想一世到老都有青年的精神,就须时常与青年人往来,所以我很愿意和青年人通信,尤其欢喜和小孩子通信。平时得了小孩子一封信,如得奇宝;看到了即刻就写回信;回了信就把他好好地收藏起来。每逢疲倦的时候,又把它打开一读,精神就立刻加增十倍。小朋友的信啊,你是我精神的泉源!”

连给小学生写一封回信都要激动,可见这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童真、童心怎么能做得到?不痴到极致怎么能做得到?

陶行知的“痴”,也是痴迷。只要为办学,他什么都愿意做,不怕跌身价、不怕丢人、不怕出丑。从《手脑相长》一文,我看到陶行知在报纸上刊登过卖艺的广告,为了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乡村教师的生活,他豁出去了。他卖什么艺?“水门汀文艺”。何为“水门汀”?就是水泥地。在水泥地上写字、写文,乞求别人恩赏,陶行知也这样。为此,他写了一首诗说明自己为何要卖艺,只因“乡下先生难度日”:

生长三家村,去来五里店。知己遍天下,终身不相见。雪花飞满天,身上犹无棉。一天吃两顿,有油没有盐;有油没有盐,饿肚看水仙。试问甜后苦,何如苦后甜。进城来索薪,轮流候茶园。薪水领不着,大家凑茶钱。爸爸长叹气,妈妈也埋怨。已经三十岁,还没有家眷。

陶行知的“痴”,还是痴狂。他颠覆了教育的固定模式,请木匠、捕蛇人来做老师。一次,一个孩子擅自把家长的手表拆了,家长来找老师告状,陶行知不但不说孩子,反而怪家长扼杀了一个“爱迪生”。陶行知带孩子找师傅学艺、陪孩子一起去钟表店,让师傅拆装零件,小孩边看边学。店铺成了课堂,孩子的兴趣得到了保护,修表技术快速提高,真是“做中学,学中做”。这个典型案例揭示了什么叫“生活即教育”、什么叫“社会即学校”、什么叫“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师生要与劳动人民相结合,“教人民进步者,拜人民为老师”,他先是这样“做”的,而后才是这样“说”的。

陶行知的“痴”,更是痴傻。一次,陶行知得了一万元稿费,因为妹妹打理家务,日子过得艰难,所以希望哥哥能给家里留一点钱。陶行知好言好语给妹妹做工作:“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舍家为学,是不是痴得很傻?陶行知曾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为了平民教育这件大事,他把其他事都割舍了,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是真正的教育家,是近百年来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一生,是教育的一生。现在,我们提倡做教育家型的老师、校长,怎么做?就要像陶行知那样做,做一个痴人,像陶行知那样痴迷教育,像陶行知那样痴迷做老师、做校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然就是一个好老师、好校长了,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柳袁照

流程编辑:TF015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陶行知成为真正的教育家 一个字贯穿始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曾经担任过一所小学的校长。有一天 陶行知看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曾经担任过一所小学的校长。有一天 陶行知看

陶行知,王友,学生,先生,同学,校长,奖给,奖励,教育故事,放学后,小学,坏人,泥巴,校长室,男生,上前制止,一颗糖,著名教育家,有一天,陶先生,知用,陶行,优秀品质,作业,办公室,分地,口袋,女同学,政治,材料

2020-06-30 #故事会

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的教育智慧

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的教育智慧

陶行知,教育,男生,糖果,公鸡,学生,学校,让学生,陶先生,育才小学,教育家,先生,坏人,大公鸡,师生,掌声,效果,方式,民族,泥块,皮包,社会,知识,重庆,奖给,奖励,生活,乡村教育,放学后,教学做合一

2011-10-23 #长篇故事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

陶行知 王友 一大 同学 坏人 教育家 校长室 奖给 奖励 教育 一颗糖 因为你 安徽 共和国 事例 勇气 女生 学生 我国 打人 格言 禀赋 泥块 游戏规则 眼睛 男生 能带 启示 调查 谈话

2020-04-29 #经典故事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

陶行知,王友,一大,同学,坏人,教育家,校长室,奖给,奖励,教育,一颗糖,因为你,安徽,共和国,事例,勇气,女生,学生,我国,打人,格言,禀赋,泥块,游戏规则,眼睛,男生,能带,启示,调查,谈话

2020-06-30 #经典故事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

陶行知,王友,一大,同学,坏人,教育家,校长室,奖给,奖励,教育,一颗糖,因为你,安徽,共和国,事例,勇气,女生,学生,我国,打人,格言,禀赋,泥块,游戏规则,眼睛,男生,能带,启示,调查,谈话

2020-06-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

陶行知,王友,一大,同学,坏人,教育家,校长室,奖给,奖励,教育,一颗糖,因为你,安徽,共和国,事例,勇气,女生,学生,我国,打人,格言,禀赋,泥块,游戏规则,眼睛,男生,能带,启示,调查,谈话

2014-06-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故事

男生,陶行知,糖果,泥块,坏人,校长室,奖给,奖励,校长,命令,勇气,同学,学时,女生,打人,孩子,滋养,种子,错误,调查,谈话,一颗糖,他的手,作斗争,后悔地,因为你,放学后,我应该,我没有,来到这里

2018-08-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故事

男生,陶行知,糖果,泥块,坏人,校长室,奖给,奖励,校长,命令,勇气,同学,学时,女生,打人,孩子,滋养,种子,错误,调查,谈话,一颗糖,他的手,作斗争,后悔地,因为你,放学后,我应该,我没有,来到这里

2013-02-1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