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郑和:有地图 有技术 补给充足 航海艰难又如何?我定迎难而上

时间:2018-05-23

那么郑和又是如何克服航海之时所可能遇到的重重困难,并最终航海成功的呢?属实是因为在郑和航海之前,明朝就已经具备了航海所需的一系列必要条件,这才

提示:本文共有 502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序言:众所周知,在15世纪末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前,明朝内官监宦官“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属实称得上是当时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而且七次航海均是以成功而告终。那么郑和又是如何克服航海之时所可能遇到的重重困难,并最终航海成功的呢?属实是因为在郑和航海之前,明朝就已经具备了航海所需的一系列必要条件,这才让郑和在航海之时,即便是面对困难,也可以迎难而上,且分外从容。

台风示意图像插图

郑和舰队所可能面临的“海洋灾害”因素

既然要详细分析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先来了解下郑和及其舰队在远航之时,所可能遇到的“航海困难”都有哪些。

据史书记载,郑和首次航海之时,乃是“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意思就是从福建沿海地区正式出发开始远航。——《明史·宦官一》

那么首当其冲,郑和所可能面临的就是“风暴潮灾害”,即是指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等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在历史文献中一般称其为“海溢”、“大海潮”什么的,其实就是海啸,多发生在沿海地区一带。

“巨浪灾害”概念插图

相信海啸和台风的危害大家都十分清楚吧?而我国福建沿海地区,便恰好正是“风暴潮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这也就意味着郑和在出发前,首先就必须要解决“风暴潮灾害”对船只的破坏问题。

再者,在郑和出发后也不代表就能一切顺风顺水、一帆风顺了,相反,海洋对郑和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好比如“巨浪灾害”,即是指因季风或者潮汐运动所产生的“巨大波浪”。从学术上来讲,一般波浪超过6米及以上的,便可以称之为“巨浪”。

但现实最高的“巨浪”高度却要远远超出这个数据,就好比1958年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利图亚湾的巨浪,其高度甚至超过了510米,比纽约的“帝国大厦”还高,这也是截至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高巨浪”。

“海冰灾害”示意图像插图

除此以外,还有“海雾灾害”、“海冰灾害”,这两者单发生一个,或许还造成不了太大的伤害,毕竟只发生“海雾”灾害的时候,还可以凭借“指南针”来看方向;“海冰灾害”也不例外,同样可以提前进行躲避。

但如果两者同时发生,那后果可就十分严重了,诸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石油平台,继而到了1971年冬,专家团在经过严密的监测和计算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一块6公里见方,高度为1.5米的大冰块,在流速不太大的情况下,其推力可达4000吨”。

这是个什么概念?这么说吧,NASA航空航天局当年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使用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其推力也就3408吨左右。很显然,在“海冰灾害”面前,封建时期那“木制”的帆船就跟“纸糊”的没什么区别。

郑和航海舰队模拟插图

郑和舰队所可能面临的疾病因素

除此以外,受限于古代医疗技术的落后,以及人类在海洋上的适应性等因素影响,郑和舰队在航海时还极有可能面临船员生病的问题。

大家想啊,人类自身的生理结构就注定了不能像鱼类一样在海洋中生存,所以在海洋中远航之时,势必就需要在大海上构建出一个类似于陆地一样的“生存环境”来满足生存所需,“船”便是这“生存环境”的载体。

行走睡觉不用说,有船就够了,但是吃饭饮水呢?水是万物之源,更是在人体的重量中占据着70%左右的比重,可海水又不能喝,那如果淡水消耗殆尽怎么办?

再者,人体光有水可不行,还需要各种各样的微量元素来维持身体机能的平衡,就好比氨基酸、维生素、钙、铁、锌、钠什么的,可海洋中能吃的也就只有一些鱼类,显然无法完全补充人体所需。

达伽马示意画像插图

笔者就拿“维生素C”来举例吧。据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维生素C”多是存在于蔬菜和水果当中,可这些又都是难以储存的食物,那么面对动辄长达数年的大航海,郑和船员的“维生素C”又是如何补充的呢?

毕竟一旦人体缺乏维生素C,就会随之而产生一种十分可怕的疾病,“坏血病”,在十五世纪末欧洲大航海时代更是被称之为“不治之症”。

就好比1497年7月9日到1498年5月30日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虽然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发现了绕过非洲直达印度的航海路线,但是在他的160个船员中,却有100多人死于坏血病。

如此严重的病情,放在医疗技术落后的明朝,会有可能实现完全治愈吗?显然很难。那么郑和又是如何克服这重重的阻碍,并取得了七下西洋且七次皆以成功宣告结束的辉煌壮举呢?

正如笔者在序言中所说,属实是因为在郑和航海之前,明朝就已经具备了郑和航海所需的一系列必要条件,这才让郑和在航海之时,即便是面对困难,也可以迎难而上,且分外从容。

《大明混一图》示意照片插图

一、有地图

先说这第一点,有地图。郑和的航海,并不像十五世纪末欧洲大航海时代的绝大多数船队那样碰运气,即走到哪是哪,而是事先就有了相应的“航海地图”。

而这个地图,便是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图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的《大明混一图》,这也是现今所存最早的由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换句话来说,有了这幅地图,郑和便可以在从未出海远航过的情况下,在出发之前就事先定好航海的大概方向和目的地。

再加上当时也已经有了“指南针”,且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位置的方法也相对成熟,无疑就更是给“指南针”指向的准确性加了一道双保险,从而也就使得郑和即便遇到“海雾灾害”,也完全可以单凭指南针来维持航向的准确。

继而等过了“海雾灾害”的范围,郑和还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的方式来确定“指南针”的指向是否准确。大大增加了郑和航海的效率和成功机率。

指南针示意照片插图

二、有技术

再来说这第二点,有技术,就像前文曾提到过的“指南针”以及“观测日月星辰定方位”之法。两者就正是明朝航海技术的体现,但光凭这两种技术显然还不够,还得有先进的“造船术”才行,毕竟不管怎么说,总不能让郑和踩着“指南针”去航海吧?明显就不现实。

而明朝的造船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恰好就足以称得上是当时的世界领先水平。咱们就以郑和下西洋之时所乘坐的“郑和宝船”为例。

首当其冲,就是“大”,而且数量还“多”,据史料记载,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明成祖朱棣“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明史·宦官一》

郑和宝船概念示意插图

顾名思义,在郑和航海之前,明成祖朱棣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六十二艘长约148米,宽约60米的“宝船”,正如明代太监“洪保”墓中的铭文记载,“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赍捧诏敕使西洋各番国、抚谕远人。”

所谓“料”,即是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五千料”也就约等于现代意义上的“排水量2500余吨”,而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船队”,其最大的“圣玛利亚号”,也仅仅只有100吨的排水量而已,上下相差近25倍,毫无疑问,郑和宝船俨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制帆船”。

但既然是“木制帆船”,还是如此大的船,那么势必就会面临着一个结构是否牢固的问题,否则松松垮垮,入水就散,又如何去远航呢?

笔者在这里不得不称赞下古人的智慧,他们在打造“宝船”之时,采用了“底尖上阔”的建造结构,从而得以保证宝船的航行速度和稳定性,另外,宝船“船头昂船尾高”,也能够最大化的削弱海浪的冲击力,借以减轻海浪冲击对船体所造成的破坏。

郑和宝船船体结构复原示意图

与此同时,古代工匠还在宝船的船舱内部设置了多道“横舱壁”,也就相当于是将一个“大船舱”分割成了“多个小船舱”。

如此一来,船只结构的稳定性有了更好的保证不说,密封性也是大大提升,即便某个小船舱遭到破坏,也依旧可以继续航行。同时还能实现将货物分类装载的目的,属实称得上是一举多得。

再加上其体型庞大, 一般意义上的“巨浪”自然无法对其构成威胁,在海上行驶之时也愈加平稳,再加上数量又多,彼此也能够互相照应,那么上文所提到的“巨浪灾害”、以及一般意义上的“海冰灾害”便不再是什么威胁了。偶尔出现意外也能够及时加以补救。

至于上文所说的“风暴潮灾害”就更好避免了,虽然无法抵抗,但“躲”还是完全能做到的,“郑和宝船”虽说是在“福建沿海”出发,但是其建造地却并不在“福建”,而是在“苏州刘家河”,继而等全部建好后,便可以趁“福建”海域“安宁”之际,“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明史·宦官一》

那么这风暴潮灾害对港口宝船的破坏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郑和下西洋示意画像插图

三、补给充足

最后再来说说这第三点,补给充足,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郑和下西洋之时定然是不知道“维生素C”这个物质的存在的,否则也就不会发生1912年,波兰裔美国科学家“卡西米尔·冯克”命名“维生素”的事件了。

也就是说,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中之所以没有发生明显的“坏血病”案例,定然与他拥有足够的“补给”相关。

而据史书记载,郑和七下西洋“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渤泥、苏门答剌、阿鲁、......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儿,凡三十余国”,赫然是前后到访了三十余个国家。

如若再加上“郑和宝船”那巨大的体型以及数量众多的庞大舰队,这也就意味着郑和非但有着数量众多的“补给来源”,更是有着巨大的储物空间,从而得以保存更多的淡水资源和物资。

可能很多人会问了,即便有着足够的淡水资源和物资,那么很难长期储存的“蔬菜”和“瓜果”呢?难道郑和宝船上还有“冰箱”不成?

“豆芽”示意照片插图

诚然,郑和宝船上有“冰箱”的可能几乎为零,瓜果和蔬菜也确实没办法长期储存,但是“豆类、黍、稷、粟等种子”却可以实现长期储存,而且只要存放得当,让这些种子保存个一年半载都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说到这里,笔者不得不再次感叹下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纵然豆类等种子中的维生素C含量并不算多,甚至不足以弥补人体所需,但是“豆芽”中的含量却不少,更何况制作“豆芽”之时,所需要的也只是一点“水”而已,并没有什么难度,在船上完全能够实现。

当然,相较于瓜果等水果,豆芽中的“维生素C”含量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对预防坏血病而言,只要吃得次数多了,效果其实也是不差的,而且结合当时宝船上的饮食环境,吃豆芽的次数绝对少不了。

再者,难道大家忘了“水果干”的存在吗?甚至都不需要水,只要有太阳,就可以通过晾晒的方式来制作水果干,而且其中的“维生素C”含量甚至不比新鲜水果差多少,再加上口感也好,完全能够充当“零嘴”来吃,只要摄入的量足够了,同样能起到补充维生素C的效果。

而这些,也恰好正是十五世纪末欧洲的航海舰队所没有的。另外,同样由于舰队庞大的缘故,也就让郑和舰队的船员都有了足够的活动空间,如若发生疫病,也能够及时加以分散、隔离,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便可以实现对疫情的有效控制。从而让郑和及其舰队船员都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郑和示意画像插图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不难发现,郑和之所以能取得七下西洋且七次皆成功的辉煌成就,属实与郑和舰队已经具备航海所需的一系列必要条件是完全分不开的。

先是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出现的《大明混一图》,让郑和具备了大致确定航向的基础。继而凭借造船术的发达、指南针、以及通过观测日月星辰确定方位等诸多技术手段的成熟,让郑和有了规避航海之时所可能面临的一系列困难的可能,就好比前文说过的“巨浪灾害”、“海雾灾害”、“海冰灾害”等等。与此同时,受补给充足、舰队庞大、以及国人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反而让郑和在误打误撞之下,解决了十五世纪末欧洲“大航海时代”那让诸多航海家都头疼不已的“船员疫病”问题,就好比前文用于举例的“坏血病”,便是当时对船员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明成祖朱棣示意画像插图

当然,与明成祖朱棣不惜重金,耗费巨资给郑和打造这堪比“移动城池”的舰队编制也是完全分不开的,暂且先不管明成祖朱棣此举是为了宣扬国威还是别的,最起码其对郑和及其船员在航海之时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从而也就让郑和在航海之时,得以“云帆高张,昼夜星驰”,一路鲜少发生什么意外。更是在永乐年间,为明朝造就了“诸国使者随和朝见”的盛世之景,大大加强了中外的友好往来,巩固了永乐年间的外交关系,促进了永乐年间对外贸易体系的发展进程。——《明史·宦官一》

与此同时,郑和更是为后世留下了《郑和航海图》等20页航海地图、109条针路航线,以及2页4幅的过洋牵星图。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属实对明朝及后世的海洋探索、对外贸易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end】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郑和:有地图 有技术 补给充足 航海艰难又如何?我定迎难而上”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航海日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中国航海日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郑和,海图,时间,海洋科学,中国,世界,专用地图,文明,发祥地,先驱,事业,壮举,意识,技术,我国,船只,海员,标志,民族,水域,知识,海防,航海图,簿记,精神,航线,船舶,计程仪,路线,宣传

2007-11-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靠着这样的“奇葩”地图 郑和和他同时代的航海家们征服了世界

靠着这样的“奇葩”地图 郑和和他同时代的航海家们征服了世界

图片,图像,来源,地图,世界地图,印度,哥伦布,德拉,科萨,郑和,新大陆,非洲,武备志,航海地图,年年,克罗狄斯·托勒密,哥伦,多拉多,新航线,东亚,中国,兵书,南极洲,年代,左上方,欧洲人,拉丁文,日本,美洲,澳大利亚

2008-07-08 #故事会

古代造船技术的巅峰:郑和舰队 为什么明朝不在意郑和下西洋?

古代造船技术的巅峰:郑和舰队 为什么明朝不在意郑和下西洋?

造船,技术,下西洋,中国,舰队,水密隔舱,大海,船只,原因,大船,唐宋,船队,赏赐,郑和,中国古代,地理大发现,科技水平,国威,宝物,实际,效果,时候,铁钉,非洲,贸易,发现美洲,海外贸易,郑和宝船,郑和下西洋,伦布

2007-09-11 #故事阅读

郑和时代的中国航海技术 空前高超

郑和时代的中国航海技术 空前高超

郑和,技术,天体,观测,天文航海,船队,下西洋,南京,指南针,星图,航向,位置,航海家,过洋,中国,方向,海洋,船舶,天文导航,国家,方位,水势,航海图,航船,有关,天文定位,印度洋,历史,天文,情况

2009-01-27 #故事大全

郑和下西洋 航海技术世界第一 这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巅峰

郑和下西洋 航海技术世界第一 这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巅峰

郑和,船队,中国,明成祖,做生意,陆地,航海技术,外国,国家,国王,大船,小国,岛国,技术,成绩,想法,时期,方向,海盗,海港,海禁,港口,百姓,统治者,老百姓,航程,远洋,远洋航行,一个国家,海事业

2015-03-11 #故事会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中国,船队,陈祖义,郑和船队,西洋,地图,大船,海盗,旧港,中国人民,三宝,人民,伊斯兰教,历史,印度,国家,国王,欧洲,礼物,金银,风向,交流,成祖,巩珍,康蒂,明成祖,达伽马,马欢,郑和下西洋

2020-09-03 #经典故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中国,船队,陈祖义,郑和船队,西洋,地图,大船,海盗,旧港,中国人民,三宝,人民,伊斯兰教,历史,印度,国家,国王,欧洲,礼物,金银,风向,交流,成祖,巩珍,康蒂,明成祖,达伽马,马欢,郑和下西洋

2020-09-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明朝的造船技术有多牛?看看郑和下西洋时的船队你就能明白

明朝的造船技术有多牛?看看郑和下西洋时的船队你就能明白

船队,技术,造船,郑和,水师,明成祖,中国,国家,宝船,规模,最先进,作用,列强,历史,印度洋,船只,往来,贸易往来,技术是,是当时,长度为,程哥,从公,哥伦布,就达,成祖,朱允炆,连当,在明,在船

2008-09-20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