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秋“家”期将尽 我们用家的故事陪伴离家路上的你

时间:2018-06-22

全家人欢聚一堂,潜移默化中传承着长辈对晚辈的教诲、做人的道理、持家的门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是千万个有着良好家训、家规、家风的小家庭,汇聚

提示:本文共有 23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中秋假期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游子归家,亲人相聚,

也是传承家规、家训、家风之时。

全家人欢聚一堂,

潜移默化中

传承着长辈对晚辈的教诲、

做人的道理、持家的门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正是千万个有着良好

家训、家规、家风的小家庭,

汇聚了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延续了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中国妇联新闻(ID:cwonews)小编从《中国妇女报》上选取了4篇家风小故事。

倾听他们的故事,见证时代的变迁,感受家风家规家训的影响。

01

四字家规让全家牢记廉洁

杨志刚是重庆忠县原副县长,2018年8月21日,他的儿子、忠县安监局办公室副主任、安监局派驻忠县金鸡镇傅坝村第一书记杨骅突发疾病,倒在扶贫岗位上。

杨骅去世后,媒体将杨骅生前与父亲的微信聊天记录报道了出来。原来,父子二人常常聊的,没有家长里短,更不是升官发财,而是谈扶贫、聊工作、讲廉洁、摆民生,传递了家国大爱,传承了家风家教,表达了亲情伦理。

父子的聊天记录在网络持续刷屏,不少网民都为父子聊天间饱含的公仆情怀点赞、留言。

杨骅的公仆情怀始于祖辈。杨骅的爷爷也是共产党员,曾在农村工作,带头修水库,积劳成疾最终也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当时年仅44岁。

杨骅的奶奶则用四个字立下一个家规——“回家吃饭”。这也成为一家人坚守至今的传统,杨志刚认为,这条家规虽然简单,却从一个细节让全家人都记住“廉洁”。

02

艰苦奋斗 不忘初心

82岁的江苏省常州市军休一所退休干部王文琴是从事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批女兵,1958年,她响应党的号召,参军来到大西北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就是现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担任光、遥、雷测量结果处理工作。

王文琴和老伴肖延余是在戈壁滩上结的婚。肖延余曾参加孟良崮战役。32年钟情航天工业,夫妻俩见证了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也经历了导弹、原子弹“两弹结合”的历史时刻。1988年,国防科工委为她颁发了“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王文琴动情地说:“没有一代代人的努力奋斗,哪会有祖国今天近、中、远及洲际弹道导弹,卫星上天,载人航天;没有党的关怀,哪有我们老同志的幸福晚年,永远跟党走就是硬道理。”

王文琴和老伴儿对于吃苦、奋斗、奉献、不忘初心有深深的感悟,那就是:艰苦朴素、勤奋学习、脚踏实地、不做坏事。两个儿子继承了父母的衣钵,从军校毕业后即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后转业到地方。大儿子肖宏说:“母亲用一把手动推子帮父亲理发30多年;他们在家基本就穿军装,从来舍不得买新衣服。”耳濡目染,兄弟俩把父母忠诚于党、赤诚奉献的精神融进了血液。“母亲常说:生活条件虽然越来越好,但我们不能忘本。”肖宏理解,“这个‘本’,是本来,是初心;是本色,是红色;同样也是本领,是为党和为人民服务的基础。”

03

三代从医 传承医者家风

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苗氏家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医学世家,四世同堂,祖孙三代均从事医疗工作。89岁的隋桂梅老人和丈夫苗士发是这个大家族的第一代从医者,五个子女均学医、从医,在医疗临床和医疗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医者家风、书香文化同样影响着5个孙辈,孙辈中4人学医、从医。

隋桂梅的孙子苗智宾说:“因为小时候家里人都是大夫,接触医院的机会比较多。在报考专业时奶奶给的意见是学医,最后我上了中国医科大学,现在是口腔科医生。我从医的感觉就是顺其自然,是一种家庭的传承吧。”

如今,隋桂梅老人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离休前曾任金州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离休后还工作在医疗一线。她常说,医护工作是最直接为人民做贡献的职业,只要有能力就要干到干不动为止!

多年来,隋桂梅老人身体力行,用言传身教给孩子们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医者情怀,将父辈们的精神转化成优良的家风家教,成为这个医学世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04

公益之路一直走下去

43岁的高云是上海铁路局一名普通党员,丈夫周绍明是南京秦淮区人大的普通公务员,但她和她的家庭坚持十多年默默奉献在公益之路上又使之显得与众不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高云说,全家一起做公益给这个党员家庭带来了快乐和满足。

高云的父母都是医生,“在我的记忆中,爸爸经常献血,耳濡目染,我明白‘一滴血可以挽救一个生命’的道理。”工作后,高云加入到献血志愿者的队伍中,18年一直坚持,曾获“南京市无偿献血奉献奖”。2002年,正在怀孕期间的高云更主动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在高云的带动下,全家人一起做公益的劲头与日俱增,“小院里竹竿上晾晒的30几件校服都是今天早晨刚洗好的,我们全家齐动手”,周绍明热情地介绍。高云说:“跑了8趟郑和外国语学校,募集来466件夏秋衣裤,每一件都要过手看仔细,孩子们是我的小帮手。”据了解,这些衣物要被寄往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牛寨中学,分发给那些渴望拥有一件校服的贫困家庭孩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高云在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播下的一颗善良种子。女儿喜欢画画,负责班里的黑板报从小学画到高中,耽误休息和学习的时间,从没怨言;儿子喜欢踢足球,每次训练比赛,总是主动帮队友们拿衣服、送矿泉水、背球袋,教练和队友们都说:“他是我们队里最热心的人。”

高云的公益精神深深感染和熏陶着全家人,无论是到南京图书馆做义工,整理图书;还是到紫金山上、秦淮河边捡拾垃圾;抑或帮助慈善机构整理募集物资、资助贫困儿童学费,他们都当仁不让,全家一起行动,“爱心是需要培养的,我们家的公益之路会一直走下去。”高云说。

你家有“传家宝”吗?赶快出来晒一晒~

家风家训家规,

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每个家族成员最自豪的力量源泉。

那些你印象最深刻的话,

带给你怎样的收获和成长?

快来给小编留言讲一讲你家的家风、家训、家规故事吧~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图片/ 来自网络

编辑/ 陈姝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秋“家”期将尽 我们用家的故事陪伴离家路上的你”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用家的故事陪伴您家的“开年饭”

用家的故事陪伴您家的“开年饭”

傅琰东,齐白石,父亲,表演,傅氏,节目,中国,幻术,家庭,爷爷,我的家,吃货,魔王,魔术,生活中,孙女,家人,护驾,父母,笑言,画家,秘诀,经历,被誉为,走廊,影响,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其实在,绘画大师,齐良末

2012-05-29 #故事会

《以家人之名》热播:用家和爱治愈人心的成长故事最动人

《以家人之名》热播:用家和爱治愈人心的成长故事最动人

孩子,家庭,妈妈,贺子,爸爸,李爸爸,父亲,他是一个,剧中,内心,家人,女儿,细节,爱的,内核,人生,叛逆,抛下,缺失,青少年,热播,两个爸爸,不求回报,就这样,给孩子,这个家,关爱和,大热,地拉,多让

2008-02-14 #小故事

《三十而已》用家的细节讲故事 顾佳人设 从家开始

《三十而已》用家的细节讲故事 顾佳人设 从家开始

顾佳,钟晓,不一样,人生,故事,细节,生活,上海,客厅,房子,老干部,角色,阳台,风格,设计,透露出,得可,晓芹,连儿,黄光,家有,小地方,一角,丈夫,境遇,单价,儿童房,儿子,代表,剧中

2011-05-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幼儿故事中秋节 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中秋节来历

幼儿故事中秋节 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中秋节来历

来历,传说,导演,大陆,大全,年份,故事,类型,简介,幼儿故事,儿童故事,小朋友们,故事大全,有哪些

2020-06-01 #短篇故事

中秋佳节话中秋 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中秋佳节话中秋 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嫦娥,吴刚,月亮,太阳,后羿,七仙女,蓬蒙,孩子,董永,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人们,天庭,天宫,天空,妻子,百姓,云姑,有关,不死药,事儿,无忧,儿子,成仙,星星,月宫,伯伯,哭声,哥哥,外甥

2020-04-10 #短篇故事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 传说 故事 中秋节中秋节来历传说故事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 传说 故事 中秋节中秋节来历传说故事

后羿,嫦娥,习俗,我国,月亮,月饼,杨贵妃,八月十五,中秋赏月,吃月饼,传说,仙药,太阳,民间,多爱,唐玄,唐玄宗,老仙,和民,来历,中天,人们,中秋佳节,中都,事情,人间,传统习俗,时节,名字,古迹

2020-06-01 #短篇故事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 传说 故事 中秋节中秋节来历传说故事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 传说 故事 中秋节中秋节来历传说故事

后羿,嫦娥,习俗,我国,月亮,月饼,杨贵妃,八月十五,中秋赏月,吃月饼,传说,仙药,太阳,民间,多爱,唐玄,唐玄宗,老仙,和民,来历,中天,人们,中秋佳节,中都,事情,人间,传统习俗,时节,名字,古迹

2020-09-24 #故事会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内容大全简单 中秋节由来故事传说古诗50字中秋节抄报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内容大全简单 中秋节由来故事传说古诗50字中秋节抄报

手抄报,由来,苏轼,内容,大全,嫦娥,资料,水调歌头,节日,丙辰中秋,传说,习俗,古诗,故事,踏歌,长生不老,何夕,年有,应是,李峤,江采月,辛弃疾,三座桥,都会,中秋佳节,传统节日,传统,今夕,偷来,但愿人长久

2020-07-04 #经典故事